产品经理,你能少上点知乎吗?

17 评论 13392 浏览 95 收藏 9 分钟

写这篇文章没有黑知乎的意思,更多的是针对某些产品经理的行为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给一些自己的建议。知乎作为一个问答平台,主要是控制好用户的回答内容不偏移主题。至于回答的是好是坏其实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昨天跟一做设计的朋友聊天,问他最近在忙什么,他说现在他们整个项目组都很闲,他们的产品经理又在刷知乎。有可能是他们产品经理偶尔上知乎被他看到了,有可能是那个产品经理确实经常上知乎,不过从他说话的语气中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我知道行业内很多产品经理都特别喜欢上知乎,也看过我的同事闲着没事就挂着知乎。

我最开始熟悉知乎是看到同行业的一些大佬在知乎上写一些干货,例如李开复(当然有帮知乎宣传之嫌)。当时知乎还没开放注册,有个邀请码还挺困难的,我问某位IT主编要了一个邀请码,当时还有些激动,特意把知乎的密码设置的复杂一点,生怕被盗。到现在上知乎这么长时间也在上面答过和提问过一些问题,不过我这人属于慢热型的,一个问题总是要等到一阵思考后才能写出答案,中途往往还有可能放弃。当然也是自己的知识储量和文笔不行。

产品经理经常上知乎会产生的问题。

就像某些知乎用户所说的知乎现在有个现状,总是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举两个例子,一个问题是问唯品会为什么把商品在购物车的停留时间设置为20分钟?当时看到下面的知友长篇大论一通分析,把心理学等知识都用上了,结果一位做电商的产品经理回答说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库存的问题,唯品会的模式跟京东、一号店不同,它是搞特卖的,商品的库存有限,一件商品加入到购物车即锁定了库存,可如果最后用户没下单就会造成想买的人没买到而这件商品最后还没卖出去。

还有一个问题是问陌陌的账户中为什么只能保存8张图片,而不是9张或者10张?也有人在下面从用户的需求、照片本身的特性等因素进行了分析,但是陌陌的CEO给出正解,这个数字只是他们随机的决定,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依据。

按理说上知乎也没什么不好,知乎上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是对于某些产品经理特别是刚入行的产品经理,经常泡知乎会形成一个现象就是理论高度很高,谈论起某个互联网事件说得头头是道,可是真正做起事来原型都画不好。你会发现闲暇时间人们谈论互联网,通常来讲谈的都是模式、发展方向这些问题,谈论了半天可能自己都已经心潮澎湃,但回头还是该干嘛干嘛。讨论战略方面的问题层次固然很高,但产品经理所做的更多的是实际操作层面的东西。时间长了会造成一个人的心态非常浮躁,不务实,要知道相比较口头上的谈天说地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还是很枯燥的。

上知乎会引起思考很多问题,可是有些问题是要到工作中找到答案的,而且我认为思考什么问题跟产品经理所处的阶段是有关,例如当你的产品在策划阶段,就整天思考数据分析的问题,着实有点着急了,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

从别人的分享中我们会有一些收获,但是做产品的很多道理不具有普适性。即便是两个类型一样的产品但实际做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因为产品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公司给予的资源支持而不同,达到同样一个目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我一直认为产品能力的提升最关键的还是得靠实践,而且分析一个产品问题最有资格的回答者就是做这个产品的人,所以我现在也越来越喜欢产品经理写自己产品的故事。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跟产品经理的工作性质有关。

我曾经在设计一个页面的时候非常苦恼,参考了很多其他产品,也试想了很多交互方式,但是最终都不满意。最后把自己的脑子抛空,以产品经理的角度思考想传达的是什么,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更明白,转变了思维之后才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也让我有一个感想,做某些产品其实挺简单的,只要换位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可,有些事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考虑的太复杂了反而会把自己陷进一个怪圈,让自己更困惑。

问题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自认为产品这工作挺复杂的,所需要知识量高,貌似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给予一种工作的自豪感。我将产品经理这工作分为三段,前段是对需求的发现和挖掘,中段是对需求的分析和调研,后段是找到需求的实现方式,并推动产品上线。在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时间练就的是中段和后段的功夫,对于需求的发现真的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感知,产品经理的优势在于懂得如何去满足需求。

产品经理有些行为的改变是顺其自然的。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们部门老大并不怎么经常看一些科技新闻,对于最新的创业项目也不了解,很多科技资讯还都是我分享给他的,当时我还猜测他是不是做工作时间太久,已经没有了对互联网的热情。没想到工作几年后,我跟他也一样,虽然偶尔还是会看一些科技新闻,但是频率和浏览科技网站的数量都要少很多,对于新的创业公司关注度也少了。那种场景仿佛再次出现,很多科技新闻也是公司的产品助理分享给我,当他问我知不知道某个产品的时候,我也会摇摇头说没听过。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当你在行业内呆时间久了,看过的产品多了之后,你对产品的新鲜感就会降低,而且有些产品也都是换汤不换药。当你所处的位置是要全权负责公司的产品工作、把握产品方向,当你对你的产品非常热爱时,你会更加专注的思考跟自己产品有关的东西,关注的面会更窄一些,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处于这种状态后也就没时间也没兴趣去关注其他事情了。

作者:马虎眼

(微信公众号:mahuyan)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爱上不上,哪都一样。

    来自广东 回复
  2. 知乎让我想起天涯

    来自广东 回复
  3. 一句话就说完了的故事,你让我这个逼怎么装得下去?

    来自台湾 回复
    1.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

      来自北京 回复
  4. 当我看到如此多的解释过度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试着去了解答题者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做事模式,试着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当站在工作岗位看楼主文章时,跟楼主想法完全一样,站在楼主思维去看问题的时候,就有一种楼主童年是否被心理虐待过的感觉?想满足自己的认同感?救世主思维?当然这只是YY,如果站在我本身角度去看楼主答案,那就是,支持楼主,加油!

    来自河南 回复
  5. 不一定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哦…没准人家ceo本来就是那么想的,被揭露了还不愿意承认。

    来自上海 回复
  6. 知乎里面的很多答案都是百度百科,或者理想化的答案(不接地气),我觉得偶尔看看是必须的,但是千万不要沉迷。更不要把里面的人当作所谓的大神。很多所谓的大神,现实中其实他都做不好这个事情。

    来自广东 回复
  7. 所谓过度解读,过度思考

    来自福建 回复
  8. 想起了,试卷里面的鲁迅先生 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
  9. 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人的问题,并非知乎的问题。。。
    知乎将他们的思路展现出来。
    另外,作者也谈到知乎往往都有给出合理答案。

    来自湖北 回复
  10. 过分解读会让创作者很难看

    来自山东 回复
  11. 感觉就像语文中问笔者的房间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因为蓝色表达了笔者的忧郁,伤心吧啦吧啦……其实人家窗帘就只是蓝色而已╰( ̄▽ ̄)╭

    来自江苏 回复
  12. 前面知乎和工作性质不做评论。

    最后一段关于信息获取的,必须多嘴一句。在互联网不管是产品、还是技术,对于圈子的信息敏感度一定要保持,每天抽一定时间迅速浏览下业界相关情报非常有必要。信息关注面需要和工作层级匹配,越到高层越需要对业界的最新动态保持长时间的跟踪,不管你是独自获取信息还是通过助理、秘书筛选有价值情报。

    来自浙江 回复
  13. 💡 那么上:woshiPM.com其实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来自北京 回复
  14. 绝对不上知乎。一个装逼又无用的网站。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