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社交:贴吧、QQ兴趣部落、微博粉丝群

0 评论 13257 浏览 52 收藏 17 分钟

首先,关于兴趣社交这个概念,个人觉得知乎回答里的这几句话比较靠谱:有人觉得兴趣图谱是伪概念(所以我瞎掰的位置图谱更不用说了),但是我认为,兴趣图谱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可否认,无论是兴趣图谱,还是位置图谱,乃至其他乱七八糟的图谱,存在的关系都是社交关系的一种,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人说兴趣图谱是伪概念,是西方思维枯竭的产物。但是其实,twitter就是在讲究兴趣图谱(你关注你感兴趣的人,你和这个人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社交关系),更加体现兴趣图谱的是tumblr和豆瓣。(知乎也是哦)

兴趣图谱的作用和意义不在于和社交图谱区分甚至是竞争(这是不可能的)它的意义在于对社交关系的沉淀和拓展。也就是说兴趣和位置图谱等的作用是完善和拓展社交图谱。(这也就是为什么身为社交图谱的代表facebook其实也有着很完善的,很棒的兴趣图谱。(相关链接:社交图谱和兴趣图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另外一篇”WhyTwitterIsMassivelyUndervaluedComparedToFacebook”中,“Twitter’sgraphbycontrastisfullyinterest-based:peopleuseittostalkcelebrities,nottostalkex-girlfriendsfromhighschool.”白话说:我欣赏并喜爱LadyGaga(姚晨),但我不需要也没有办法和成为互为好友的关系,可我可以通过推特(微博)来关注她。“Twitter’ssocialgraphisinherentlyinterest-based.”(相关链接:WhyTwitterIsMassivelyUndervaluedComparedToFacebook

以下,从用户关系和信息内容两个角度,针对贴吧、QQ兴趣部落、微博粉丝群来浅析兴趣社交的现状。因本人关注角度有限,更多时候只从明星粉丝这种兴趣维度出发,以下的内容难免缺乏普遍适用性;也因关注角度的侧重而导致以下内容并没有将兴趣社交领域的无论是豆瓣还是same等产品划入进来。。。只是,尽量以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思考方式去看待所谓的社交、兴趣、用户、关系、信息、内容以及人。

1、用户关系的基础

尽管QQ兴趣部落是去年刚起步而微博粉丝群也不能肯定一定是会做大的产品,但这三个产品依据不同的平台优势都坐拥较为庞大的用户基数。然而,细究下来,其用户关系的基础其实是相差甚远的。

百度贴吧以搜索引擎结果作为最早的用户导流方式,再加上贴吧甚至整个百度系早期的无ID也可发言的机制,贴吧的用户体系及用户关系是很薄弱的一环。在贴吧,更为深刻且紧密的是,用户与吧名(即兴趣)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在在贴吧上线11年后的今天也还是如此。

而QQ兴趣部落则是提出“人-群-部落”这样的流量与内容的闭环模式,将强互动、较实时的聊天群体和弱互动、强沉淀的讨论社区进行整合,利用数以万计的QQ群的标签信息及用户在QQ群的活跃数据将蕴藏着的巨量的用户兴趣信息展露出来。在QQ群兴趣部落这里,用户一方面可以在熟识的QQ群这样的小群体里及时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在部落里浏览新的讯息、发掘与兴趣主题相关的优质内容,并依托同兴趣QQ群之间的连接机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兴趣社交圈。相关链接:QQ兴趣部落:比关系链更有价值的社交宝藏

微博粉丝群依托于本身的关注关系,着力在名人明星的粉丝群体。这种直接将大广场上的许多的一小撮“相对陌生人”一下拉近并聚集到彼此可以很明显感知到对方的地步的方式,让人略显尴尬。但依靠强大的运营推动及大批歌影视名人的配合,粉丝群势头也是凶猛,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近80亿。在粉丝群里,普通用户之间如果无法很快地越过由微博社交基因导致的轻量社交关系而导致的“熟不起来”的状况,那么很可能就走向和贴吧群组一样的结果。而明星用户的“空降”毕竟不能作为维系粉丝群活跃度的唯一稻草。

2、信息及内容的来源、介质与发布的动机

无论是基于怎样的用户关系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兴趣聚集地,其原生或者后续建立起来的氛围能够让人有动力且很便捷的发布相关主题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在百度贴吧,剔除掉水贴(虽然如今占据了很大部分),热衷于发贴的用户要么是本身从知识、技能上有什么值得分(xuan)享(yao)要么就是资讯的”勤劳搬运工”。从数据流通的角度而言,贴吧这些年并没有透过什么很有效且长期的机制来鼓励或者帮助用户去分享和发布内容。白话:没怎么“开过源”。“时间轴”那样的东西只是昙花一现。信息媒介上,移动端支持了发布语音类贴和语音聊天,而PC端插入视频及图片是一直以来的标配。

基于以上,个人认为贴吧用户主动发布内容的根本意愿本身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可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提高了信息发布的便捷性,这样也就带来了更多内容的产生。而纵观近期贴吧的动作:在【秀吧】展示美女主播们的直播区、视频直播【热门明星】的线下粉丝活动(如鹿晗的百万盖楼)和线下演唱会(于湉)、打造粉丝俱乐部等。针对兴趣领域本身的不同,为各个主题类别下的贴吧开辟独特的信息模块。当进入到这些贴吧的时候,会感受到明显的不同,打破贴子list这样的信息格局,充分放大此类资讯,给人一种“共襄盛举”的感觉(尽管页面过于花里胡哨了些)。

而上线不久的QQ兴趣部落从目前来看,就是移动端贴吧的样子,并且是以嵌套在手机QQ这样的形式。考虑到QQ用户的年龄特征,兴趣部落与贴吧相比,用户群可能更加偏向于低龄化。而任何社区建立的初期,都会面临信息内容的冷启动问题,于是如今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曾经在贴吧沉淀过的内容信息再次被“搬运”到兴趣部落并且大量地成为“精华贴”。而在手机QQ及QQ空间的使用习惯的驱使下,生活化碎片信息不断被用户发布在部落讨论区而缺乏更多的具有沉淀价值的信息。很可能一眼看去,充溢着“男朋友女朋友交友”等字眼及各种自拍照片,不分部落群的。

从信息介质来看,文字和图片占主导。歌唱类明星部落还可以运用由QQ音乐嵌入的服务,发布信息时带上歌曲。

再来看用户发布动机和意愿。兴趣用户群基数广大的那些部落,以自拍、90后这种泛兴趣为例,用户活跃度还是很高的,而明星类部落的活跃度基本和贴吧的情况呈正相关关系。只是对于更多细分下的兴趣部落,其早期的面貌以及之后的发展还是得靠“大酋长”(部落管理者)的功力了。

来到微博粉丝群这里。信息分为两部分:群成员之间的聊天与群微博。群微博的信息来源其实与一则普通微博的来源并无区别。而群组聊天,除了群组里的人可能你大部分都不认识以外,其他方面与QQ群、微信群并无太大的差别(至少在用户角度来看是这样认为的,用户不大可能了解到:将微博内歌曲页面转发到群聊天里成为一个直接可以播放收听的东西)

信息介质方面,粉丝群倒是这三个产品里最丰富的。文字,图片以及话题、微博原生视频、音乐等可以在微博体系内更好传播的兴趣实体。

用户发布动机上,目前从产品层面上,用户比较难感知到底群微博是怎样的东西。而在群聊天这方面,如果群本身不是特别大,而群成员年龄相仿或偏向95后,主动沟通交流的意愿也还是存在的。

3、信息内容的呈现、流动与沉淀

当用户已然来到,并且已经开始或积极或不那么积极地发布信息时,信息是如何被发现与传播的呢?用户之间的互通又是怎样的呢?

百度贴吧,信息呈现方式与传统论坛相似,贴子按照时间倒序排列。大约两年前,贴吧的主信息呈现由纯标题式转变成如今地缩略展示主贴文本内容、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增加了客观性,可即便如此,还是得进入贴子才能看到其“全貌”及其他用户的回复)。之后通过加设“楼中楼”的功能,使得对同一话题进行讨论的用户彼此之间也可以更快捷有效地展开沟通而不仅限于对楼主的回应(即使这样的设置并不能让用户之间本身变为加牢固的好友关系,但却也可以让该话题发散出多几个涟漪,让用户感受到兴趣讨论的氛围)。

贴吧在信息呈现与发现方面,上一次比较大的动作就是对整个贴吧首页的改版:不再是硬生生的几个已加入贴吧的链接、完全由运营控制的全吧范围内的所谓热门贴子。改版后,热门动态区展示了已加入贴吧近期的热门贴、基于用户选择过的兴趣领域而推荐的相关贴吧的热门贴。嗯,也终于是和用户有所关系了。只可惜,这个模式没有被同步到贴吧客户端上来。

在贴吧内,个人认为信息的传播不算是个正式的命题。因兴趣驱使,贴吧与贴吧之间本身就是各自独立的岛屿。贴吧内部的信息载体也就是唯一的贴子。如果硬要说信息传播,那首先想到的是可以打破时间限制的置顶贴以及伴随着上一次改动所推出的”直播贴“(在信息流首位,让某一话题的吧友回复状况即时可见)。这两类贴子的助力下,该贴吧的近期线上线下活动得到很好的昭示。

贴吧内的信息沉淀,很简洁也很被人熟知,那就是精品贴。

贴吧内用户间的互通,依托于”私信“,曾经PC版的私信功能一直为人诟病。到了移动端,私信体系算是不再那么烂,而同时还加码了贴吧群组功能。针对此功能,咨询过身边的小伙伴,得到了它并没有刺激到大家蜂拥而至的地步,只是justsoso。一直以来就未重视过用户关系的建立、维系和拓展,要如何让一群人突然熟识并变成好伙伴呢(地域可能是个突破口)。

QQ兴趣部落在信息展示、信息流通形式上都很像贴吧。而从信息传播方面,在单条贴子下面将”分享”和”赞”及“评论”并列放置,方便于用户将该贴分享至QQ联系人、QQ群及微信微博等其他地方。从信息发现上,不仅从各种维度来推荐部落本身,还基于用户已进入部落而推荐相关的QQ群,进一步扩大兴趣社交圈。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兴趣部落对其”人-群-群组“闭环模式的具体实施。用户关系上,依然和贴吧类似,拥有关注和粉丝这样的体系,但目前并不存在直接GD上对方的途径。

微博粉丝群作为此三类产品中最为年轻的一个,信息展示、流通等的形式都不是很明晰。据本人实际的体验,群微博在展示上很不容易与普通微博区分开,继而也就导致它无法作为主题讨论的载体被群成员很好的讨论起来。另外,群微博这样的一个目前看来就是某个特殊的微博流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架设某个专门的兴趣用户分组并查看该分组微博而替代。

用户关系上来看,基于同一兴趣(这里是单一的明星)的用户被划分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群组里,一段时间的交流后可能会与其中少数人从相对陌生人而互为好友。

信息沉淀方面,目前没观察出对应的产品形态。

以上的分析结束,本人并么有办法针对兴趣社交这个主题得出来什么深刻的结论。大多数只是在分析与总结现有的几款产品的现状。

facebook上市路演视频中,马克▪扎克伯格说到:我是互联网一代,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开始用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我觉得互联网时代棒极了。人们有各种途径去获取信息,但我发现在这里却一直缺失了一环:人。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的朋友和周围的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当时没有提供这个信息的平台,人们没法展示自己…..来到创立快10年的今天,Facebook已经将熟人好友关系都移植到了线上同时也在不断拓展与勾画着用户的兴趣图谱。而在10年就被分析家们注解到“Twitter’ssocialgraphisinherentlyinterest-based.”的推特,更是绝无理由去漠视“interestgraph”这一发展主题和方向。当然我们也不会。我们已然忘记了在拥有微博、豆瓣之前的互联网生活是如何的了,那就只能是期望于更加美好的未来了噜~

 

本文由 @尼扣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