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行业数据产品经理的点、线、面思考

4 评论 4908 浏览 15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语:在职场中,产品经理扮演者纽带的职责,对于业务、团队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产品经理在企业中的定位也要清楚,是如何进行相互的赋能等;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音频行业数据产品经理的点、线、面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受梁宁课程的机会判断系列的第一课“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针对梁宁的课程内容和课后作业,我开始对自己之前待过的音频公司的“数据产品经理”一职的过往工作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以下,是几个问题:

  • 描述一下,你现在的职业是什么样的一个点?
  • 你所在的公司或者业务肯定是需要串联很多点的一条线,那你的这个点是在公司这条线的什么位置上?
  • 这个公司附着在什么样的一个面上,谁在给你或你的公司赋能?这个面又是附着在哪个经济体上?

在写作业之前,我们先列出梁宁在这节课的名词解释:

1)富人与穷人的区别是:普通人勤恳努力,他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富人需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2)当你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但你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当然,这里的难度对于我来说是很高的,涉及到了商业相关的内容(这是我不足且正在努力加强的知识面),所以在当下的阶段我可能无法站到更高的角度上去剖析。

一、点

我是在2018年去了这家公司才担任数据产品一职的,在最初的1年里我的职能主要是BI(数据可视化)数据产品的工作,维护着公司内部一个类似于 Tableau(将数据转换为多类型图表)的工具;这个产品是承载着业务方与分析师之间的重要纽带,目标是让分析师通过这款BI产品制作出看板让业务方更直观的了解业务规律和重点。

在最初的一年里,其实我和普通的中后台产品所干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加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如公司组织架构,大数据部门与BI分析师部门是分开的,一些业务的分析比较隔离),我在分析师与业务方之间的链接中断,我并没有很好的在这个点上充分发展,只能在系统侧了解开发层面的东西;而对业务侧的赋能,甚至数据本身的价值积累都没有很好的沉淀。

抛开线、面、体,2018年8月~2019年8月这段时间里,我在这个点上的价值都比较低;当然,BI可视化数据产品当然是有其价值的,在其他公司是真正连链接分析师、业务之间的纽带:有指标标准、阈值的制定,也有协同业务去推荐报表可选的图表类型。

到了2019年8月,我开始接手了画像项目的产品工作,与之前工具型产品工作不同,在这份工作中我更像数据的产品了;除了做一些人群洞察的工具外,也会参与到画像数据应用、生产当中;在这份工作中,我正式开启了和业务的直接沟通之路,不再像盲人摸象般YY用户的需求,也不再像妈妈口中食其嚼物的幼儿。

更大的优势是,你无法去照抄行业内的商业化产品,一方面是画像数据相对隐私,另一方面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数据;不同的业务、不同的周期数据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在这个点上有更多挑战、思考、价值的地方!

二、线

在上一家公司,我这个点附属在公司的数据中台部门,在这个部门内这条线是这样的:

跟着梁宁学习产品07:数据产品的一些思考

这条线三个环节都会有参与,最主要的实际中在“数据采集”、“分类与设计”这两个环节上;其中,“数据采集”主要是基于业务的沟通、甚至也需要去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去了解业务目前的痛点,以及确定能否通过数据来解决、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到了第二个环节,就是要确定是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是生产新的画像数据标签?还是增加人群洞察的功能?或是提供什么样的第三系统插件?这些都需要数据产品去梳理了。

第三个环节,偶尔也会去参与到其中的部分工作,比如数据的格式是要列表型,还是把其中值的抽出来设置成布尔型(是/否);或者是当数据生产完成后,数据的统计周期要多久……

在整个公司层面内,我所在的点在整个公司的的线就如下所示:

跟着梁宁学习产品07:数据产品的一些思考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一个特点,为什么“业务反馈”标在虚线上了呢?

因为在我所属的这家公司,这个是对于我这个数据产品来说仅有部分业务反馈,而大部分业务又直接和商业智能中心的分析师反馈,另一小部分会由算法同学直接操刀作用在推荐算法上。

因为与分析师部门分割沟通成本较高,且对接公司业务部门较多没有多余精力,加上数据的监控的建设才开起步;所以,近一年在这条线上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闭环,这也是我从这家公司决定离职的重要导火索。

三、面、体

最后,就大胆说说公司附着的面与体吧,我的前公司属于音频内容类公司,2019年起腾讯、头条、快手都开始进军音频内容领域,甚至连B站视频也增加了“后台播放”功能,即开启后,息屏状态下也能听到视频的声音。

乍一眼看这属于风口领域,按照梁宁的话就是我可以借助面和体的崛起,在这个点上也可以获得一波收益;可是在深入观察、思考,我却不这么看了。

目前音频内容主要是两大块:娱乐和教育,娱乐主要是有声书,教育分为K12(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而有声书的争夺战其本质是版权之争,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拥有全网最大的内容版权,且在发力智能化的 TTS(从文本到语音),增加了语气,更像人在朗读。长期来看,其他平台根本不是腾讯的对手。

再说到教育,相比K12教育的好未来、新东方、猿辅导,和专注成人教育音频内容的“得到”,我所在的前公司还没有较长时间长度的教育沉淀;那未来我是否可以借助面和体的崛起,也是个不明确的未知数,再加上前面我提到“我所在点这条线上没有实现正真的数据闭环”的重要原因,后来我就有了离开了这家公司……

以上是我对自己产品岗位的思考,你对自己岗位的点、线、面有什么样的认识呢?欢迎在下方参与评论交流~

#专栏作家#

兮兮,微信公众号: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人工智能、toB产品、大文娱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好像第二个岗位还是没发挥作业啊,仅仅在刚开始数据整理就结束了

    来自浙江 回复
    1. 是的,一般由一个岗位直接完成了

      来自上海 回复
  2. 对于产品刚入行的小白,已经入职半年,公司的产品经历了大半年终于要上线了,但是数据不闭环,是否需要再待下去

    来自内蒙古 回复
    1. 待下去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