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二十年变迁——市场供需更迭

1 评论 4950 浏览 12 收藏 12 分钟

导语:国内产品经理岗位,伴随着国内互联网二十余年的发展。产品人在互联网发展的大潮中,勇敢追梦,历经艰辛,潮起潮落,人来人往。经过二十多年,产品经理已经从一个新兴岗位,变的越来越成熟,在有些企业甚至出现流水线作业的现象。二十多年间,产品经理的市场供给&需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核心体现在整体供给增加、需求门槛降低、结构性高端人才稀缺

1. 曾经:供小于求

1.1 需求侧

互联网大潮风卷云起,国外的互联网发展对国内影响很大,很多国内的创业者、投资人去美国朝拜。

国内互联网公司飞速崛起,早期的信息流网站,到阿里、腾讯、网易的电商、游戏、社交,再后来的千团大战,滴滴、快的竞争、合并,单车的五代十国时期,最新的社区团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产品经理的岗位红利期

一方面,需要产品经理的公司多,岗位数量也就多,也就意味着产品经理的市场需求在被资本、行业的催化下,市场需求快速从原来的几百个人到几千,再到几万,甚至更多。另一方面,这个阶段的产品经理,在公司整体决策链路上有较高的话语权,产品对业务发展负责,产品经理本质上是业务负责人,在公司的影响力和待遇都比较好。

1.2 供给侧

产品经理的培养,基础能力的普及需要大量时间和反复实践,从小白到独当一面并不容易。有悟性、勤奋,有好的领路人手把手带的情况下,依然至少需要2-3年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

但市场发展太快,产品经理大多从小白开始,市场上也缺少体系化的培训,所以形成了产品经理的市场供给空白区。也就有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样的平台,腾讯、阿里则成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黄埔军校。

所以在若干年前,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招到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企业老板的眼中会散发着开心和惺惺相惜的光芒,产品经理之间也有惺惺相惜的微妙感觉,因为能做产品经理的人并不多。

1.3 市场供给&需求平衡的结果

这个阶段,对于想入门产品经理的人来说,是红利期,因为行业在快速长草期,如果自己够有悟性,够勤奋,还能遇到个好的领路人或者老板,都会有很好的机会。

但随着互联网行业从长草阶段进入到精细化运营阶段,岗位分工越来越精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到位,产品经理的市场供给越来越大,产品经理的发展逐渐进入到整体供大于求,但高层次人才稀缺的阶段,也就是当前的市场环境。

2. 现在:整体供大于求,但高层次人才稀缺

2.1 需求侧变化

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沉淀了大量的行业能力,比如SAAS、小程序等有平台通用基因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以前没有SAAS、小程序的时候,每家企业但凡想做互联网的生意,就要招产品经理。

但现在SAAS、小程序都是直接用就好了,想做互联网生意的企业,只要“拿来主义”即可。一个SAAS服务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企业。所以互联网企业虽然越来越多,但产品经理岗位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同比例增加,甚至在减少。

同时,互联网企业产品形态的高度相似性导致产品经理的创新空间少,不同短视频的APP交互、流程几乎一样,不同电商的APP也十有八九雷同。

一方面是因为通用化的产品设计普及度提高,很多产品越来越工具化,不需要产品经理自己辛苦画图,直接套用组键即可。另一方面产品之间的借鉴很多。所以留给产品经理的苦劳、功劳的空间也越来越少。

再者,随着流量见顶,互联网公司都开始精细化运营,精细化运营依赖的是算法、数据,产品能做的并不多。

所以,做为工具人的产品经理的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并且可替代性很高,产品经理如果不能成为业务决策人(高级产品经理),只停留在画图,想想具体功能设计问题的话,那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产品经理不友好。

2.2 供给侧变化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歌猛进,产品经理越来越普及,大量的培训机构涌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还有很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产品人开设各种培训课程,产品经理的普及程度极大提高,看上去入门没有那么难,人人都可以当产品经理。

同时,由于产品经理听上去是个不错的岗位,有好的薪资、不错的发展,还有些成就感,所以大量新人成为产品经理的新生力量。所以,人有了,培训也有了,产品经理整体的供给量逐年积累,总基数开始变的有点大。比如知乎上很多在校生在提问,怎么成为产品经理?

同时,企业需求侧对产品经理的入门门槛降低、能力要求降低,而供给侧的产品经理求职人数却不断增加,导致入门级或初级的产品经理供大于求,入职后的职业天花板也很低,也就是发展空间有限。

所以要摆脱工具人式的产品经理。只有让自己成为高级产品经理,能解决业务问题,才能有高溢价,不然产品经理就越来越沦为工具。

2.3 高级产品经理稀缺

能成为业务决策人的产品经理,也就是高级产品经理。这类人,属于产品经理中的金字塔,人数少,但大型企业都需要,所以依然供不应求,但是市场缺少对“高级产品经理”有效的鉴别手段和方法,企业无法识别出真正适配的高质量产品人才。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需要高层级产品经理,这类产品经理做得了业务,做得了产品架构,管得了团队,在企业中对业务发展负责,要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更高速的发展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一方面要看清企业未来的全盘业务发展,还要理清当下的业务现状,再设计出好的产品架构,有些产品要平台化,有些产品要纵深化,产品之间既要能灵活解耦,又能普适通用,所以需要对业务、产品、技术的综合判断和选择。

如果没有高级产品经理这样的角色,企业的内外部系统往往烟囱林立,做个需求基本都要从0开始,导致开发成本高,新烟囱甚至还对老烟囱有影响,比如堵住了另一个烟囱,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严重的,还影响已有的线上业务;影响轻微的,业务、产品、技术效率低下,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更不要说做有灵魂的产品。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烟囱林立会常见,因为业务变化快、上产品的时间要求也快,人员岗位变化快,每个人又只对自己在任时的短期业绩负责。时间长了,企业的产品问题就多如牛毛,严重影响企业运作,这时候企业就被迫需要找高级产品经理。

这样的岗位机会有,但也不多,并且由于是金字塔层级的,应聘者对企业的要求也高,包括和老板的信任关系,团队组织架构设计、工作自由度,薪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而能干这事的人,往往综合能力很高,没有8年以上的实战经验,配合管理经验,很难胜任。

他们的能力组合中,最重要的是:

  1. 和公司领导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公司的战略决策,业务决策中,高级产品经理需要发挥充分的影响力,而不是一个执行角色。是否能融入公司高层决策团队,这至关重要。
  2. 市场敏感度:对客户、市场没有感觉的人,干不了这个岗位。而且需要有前瞻性的判断,对所在行业、市场变化有靠谱的判断。
  3. 高度的产品体系化能力:没有体系化能力,对任何层级的产品经理来说,都是灾难。对高级产品经理来说,除了日常的体系化能力,还需要对业务高度抽象后的体系化能力,比如商业模式是什么?增长机会在哪里?市场玩家的利益诉求和短板是什么?产品、运营的组合触达机制是什么?高级产品经理玩的是商业模式,不是功能,但又能带领团队做好功能设计。
  4. 管理能力:高级产品经理需要团队,既要把目标、产品架构做合理的拆解,也要能有效管理。

这样的人需要很强的软性和硬性能力,所以稀缺。同时,市场上缺少鉴别这种能力的手段,更多还是依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所以他们一般通过熟人介绍或猎头推荐。

3. 最后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产品经理路上的朋友们,随着市场的供给需求的激烈变化,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专栏作家#

西湖渔歌,微信公众号:西湖渔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9年度作者。11年经验的某大厂产品经理,专注产品和大数据。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的太对了!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