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产品一定更好吗?

0 评论 4620 浏览 1 收藏 6 分钟

[核心提示] 完美的产品不一定会带来完美的结果,因为人性并不要求完美。

前两天,朋友买了一个 Kindle Paperwhite,在我面前炫耀,说这东西真好,专注于阅读。每个产品啊,都应该像 Kindle 一样,一个东西只做一件事情,做小而美,不断地去极致,不断地去完美,那么这个世界该多美好。

我却觉得无所谓。“阅读”这件事,手机能干,平板能干,电脑也能干,如果只为阅读就买个阅读器,实在是有点多余。的确,Kindle 的阅读体验要比以上这些设备都好,但是否为了这个完美的、超一流的体验我就要掏腰包呢?不一定了。

完美的悖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而美”代表着一种理想和追求,是一种完美精神的体现。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告诉我们,要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乔布斯那样,好像那才是一个伟大人物、伟大产品的定义。

这是不错的。当产品不能满足主流需求时,不断地进行递进式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从 30 万像素进化到 100 万像素再到 500 万像素,每一次照相机的升级都势必会引发消费者的狂热购买欲。从 iPhone 1 到 iPhone 4,每一代的进步,都会让人趋之若鹜。

然而,当产品的某一个主打的特点开始超越主流需求时,更大的提升便开始失去意义。500 万像素和 5000 万像素对一般用户而言并不存在显著区别,因为他们追求的不再单纯是像素的提升,不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是希望能够融合到手机里,更方便地自拍、更方便地分享给朋友圈。

iPhone 近乎完美的设计和体验为人称道,却也未必就能在后期的市场占有率上战胜千元大屏智能机。我当然喜欢 iPhone,我当然喜欢乔布斯,但是到了手机店的时候,我试了试机子,摸了摸口袋,毅然决然地买了台不那么好但却够便宜、也够用了的棒子机。

 

人性不求完美

从商业的规律上讲,这叫“创新者的窘境”,归根溯源到人性,其实人从来不是追求完美的动物,而是能用就好,够用就好,过过日子就好。顶级商场未必拼的过沿街小贩,山珍海味未必好的过开水泡饭。完美固然好,但为完美付出的代价是否配得上完美所带来的价值?每个人都会在心里掂量一下。

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小而美”,那是一个产品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刚刚走入市场的时候,它需要提出一个全新的价值主张,集中火力单点突破,才能快速占领市场,存活下来。而随着产品的进化,主流需求已经被满足,此时再继续完美下去、“小而美”下去,那反而成了一种多余、造作和病态。 大而全未必就不好。有人说,微信现在越做越大,越做越杂,不再纯粹,不再是一个完美的通讯工具。

是的,现在微信长大了,它一定不是在原来的一个点上执迷不悟地去继续死抠细节地完美,比如把大量精力花在如何把音频体积再压缩 1% 上,你想想那多浪费。它已经肩负平台的使命,它应该快速扩展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时候再“小而美”就是种病态,也辜负了人们对它的期待。

 

结语

所以,完美不是绝对的,到达那个度就好。勿要什么都完美,那是态度和境界,但那绝不是真实的世界。

 

(头图来自 shopify)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