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的9个月,一个产品助理最重要的6点成长

43 评论 26809 浏览 171 收藏 16 分钟

2017年进入职场,到现在9个月的时间。从校园到职场,从懵懂到了解,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在产品助理这个职位的成长。

2016年6月,我开始做情感类自媒体,自诩斜杠青年,从内容创作到UI到推广,也朋友圈也小有名声。那时候陆陆续续看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偶尔看到了“对这个世界颇多质疑”的职业产品经理,拍案而起,太COOL了,这TM说的不就是我嘛。

2017年7月,带着对“产品”以及“经理”这个职业无限的憧憬和期待,我从校园真正踏入到了职场。还没从毕业季中缓过来到拿到工牌的那一刻起,我看着身边忙忙碌碌的人群,其实并没有很多经验的我像一只刚刚从笼子里飞到森林的鸟,紧张、惶恐、陌生、迷茫、向往,各种情绪杂糅在一起。

幸运的是,入行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一个DAU在一千万的APP。无疑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机会,也是一个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平台。

毕业后的大半年,在一个领域摸爬滚打,也稍微有了一些能力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我想也是时候总结一波,以便更稳步得向前。

一、画产品文档-从“表达自己”到“表达需求”

画好产品文档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必修课。去年7月底,我就开始尝试负责一个即将上线的小需求的PRD撰写。好在导师带的好,现在回看起来,PRD也没有画的很丑(虽然没有高保真,也算得上中保真),我心甚慰。我尝试把所有的逻辑都写清楚,把PRD写得像一篇论文一样,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惜正在沾沾自喜之际,开发哥哥看完跑来问我说:“你这个需求到底要是修改哪里啊?”,把我也问懵逼了。

产品需求文档是产品经理和开发、测试沟通的最明确的书面材料,在版本高速迭代的过程中需求文档的沟通效率显得极为重要。比起又臭又长得描述产品内已经有的很多逻辑,如何摘出重点,如何从“表达自己”到“表达这个需求本身”体现了一个产品经理对这个APP的熟悉程度以及对这个需求目的的把控。这是我在写产品文档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从需求本身产生的原因(O,objective),到需求策略的重点摘要(S,strategy),再到做这个需求我所期待的数据变化(M, measurement),是必然写在产品文档的头部的,这样能让整个需求的传达更为精准有效。而且,当产品经理把需求表达清楚了,在开发和测试遇到一些极端的逻辑时,他们就可以自己判断应当如何处理才符合这个需求的初衷,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二、需求评审会-从“接受审阅”到“有效沟通”

最开始参加需求评审会的时候,整个项目组的80多号人集结在一个会议室里,对着需求文档,一边产品讲解需求,一边项目组内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对这个需求进行提问。

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经理就像是一个需要接受全项目组审阅的角色,着实鸭梨山大。第一次尝试讲解一个需求的时候,就有同学直接提出来“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对用户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当时傻眼,于是出动上级帮忙救场。

对于用一个需求,从不同思维和角度出发,处理模式是不一样的,因此需求确定前的多角度“需求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把“需求讨论”的环节放在需求评审会上,那就太迟了,可能会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组的进度。

“需求讨论”需要在“需求评审”之前执行,通过一个最小的讨论组(其中包含各个角度的人群,例如开发、测试、UI、运营、渠道)来反复确定需求的方向和细节。

这样的工作模式也让人收益颇多:

  • 沟通效果变好。需求的产生本身就集合了项目组内各种角色的智慧,在需求评审时,这种精神是可以通过角色内的相互联动去传达的。
  • 拓宽自己需求思考的角度。在经常与项目组内其他角色反复碰撞后,即使颇多分歧和争吵,事后思考一下不同的角度都有可取之处。
  • 执行过程变得简单。当项目组内每个人都对这个需求有认同感,认可需求能给用户带来价值,那么执行过程中就可以发挥团队最大的积极性。

三、数据会说话-从看到“数据本身”到分析“数据背后的问题”

我一直坚信数据是会说话的,如果你看不出来,那就是你还没有找到和它沟通的正确语言。我开始尝试看数据时,是从DAU、MAU、留存开始的,大致知道一个数据范围以及近期波动的情况。我注意到,安卓平台的留存从一月份之后一直跌了十个百分点,而iOS平台却并没有。数据本身告诉我的只有这些,那背后反应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iOS用户和安卓用户的区别可能在于收入程度不同、审美倾向不同、机型性能差异、地理位置差异等等。

再去看APP从一月份开始的需求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包体积越来越大、启动速度越来越慢。

而iOS用户对性能的接受度比安卓用户高,因此我们猜想,可能是性能的降低使得安卓用户流失。

因此后期我们着重减少安卓平台的包体积,优化安卓平台的性能,安卓的留存慢慢被提升了。

这个分析和验证的过程,就是从“数据本身”到“数据背后的问题”的能力提升。

类似的,数据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总结下数据方面的成长:

  • 善用工具。如果不是数据出身的产品经理,也许再做一些数据分析的时候,是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Growing IO数据平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很简单的事件分析以及漏斗分析,可以看出用户的精准行为数据以及流失过程。这样更能够有的放矢,重点优化薄弱环节。
  • 学会使用AB Test。当市场难以判断时,AB test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让用户“说话”的很有效的一个途径。产品经理在AB test的过程中所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如何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达到需求验证的目的。要注意“控制变量”和“最大程度上保证用户体验”的思维方式。
  • 不要被你的用户带着走。我始终记得记得张小龙说过的一句话“产品经理的决策不是follow数据的,而是应该follow你的心”。数据本身给产品带来的是辅助性的判断,真正决策的时候,也万万不可紧跟着数据。否则就可能会导致相应速度满、永远走在市场之后的危机。

四、需求挖掘-从“自说自话”到“倾听用户”

入职后的整整7天我都在做自家APP的分析报告,对比竞品以及逻辑思考,我列出了一堆的优化项。我认为,首页的类似功能的入口应该合并,应该引导更多用户注册以增加用户粘性等等。现在看来,有大胆的可取之处,又缺少了一些对用户本身的关注,如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

每天,我会看最少50条用户反馈,回复10条,每周找1-2个用户聊聊天,即使有的时候很忙,也要抽空做这件事情。

在和用户聊天的时候,我可以定性的知道美国的一个男收银员很喜欢使用我们的某一个功能,并且会把它推荐给朋友;

  • 泰国的漂亮空姐会在APP内录视频唱歌,30s根本不够用啊;
  • 荷兰的一个妈妈,经常用很萌的贴纸和她的3岁的儿子拍照逗趣。

在非常自豪的同时,需求的梳理与发掘都从用户本身的生活场景出发,做更多角度的思考。

在这里也记录一个非常温暖的事情,和产品无关但却让我难以忘怀。一个女孩在意见反馈里发了一张图片,希望我们能逆出她和他男朋友的原图。照片是用我们的APP处理过的图片,一对情侣笑得特别开心,脸上加了很多可爱的贴纸。她很喜欢这张图,但是她希望能找回原图以便看清楚她男朋友更多的五官,而他的男朋友就在前两天过世了。我帮她问了很久,找了很多开发的哥哥,但我们目前还是没有这个技术。

我为我没有帮助到她而感到遗憾,但也为一个APP能给人带来的回忆和价值而感动。我们在做一件非常简单但却又可以非常伟大的事情:用图片帮人们记录和表达生活。

五、市场洞察-从“需求表层”到“锐度培养”

一开始涉足相机类APP的领域时,我仅仅因为一个臭美的女孩还蛮爱自拍。身边的人有的在用这款相机,有的在用那块相机,我会时常分析这些竞品有哪些不同。当对这个行业不够了解时,分析往往浮于表面,常常专注在APP内的功能性体验。这样的眼界对一个产品助理来说,或许已经足够,但是要想从产品经理助理向产品经理进阶,需要开始逐渐培养在互联网相关领域内的锐度。

阿里的一个大牛来公司做分享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锐度决定产品未来”。当上一波互联网红利已经结束,APP的增长趋于平稳甚至衰落。下一波红利在哪里?如何演延长APP生命周期?竞品近期在战略上有什么动态?这是产品助理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们在熟悉业务之后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 每天阅读互联网的最新动态,每天刷刷知乎、 36kr、虎嗅自然不必说。可以推荐给大家的还有,每天早上我一边化妆的时候,都会一边去听“得到”APP每日推荐的文章,时间得到有效利用。
  • 在相关社交媒体上去发现年轻人最新的潮流是什么?用户表达的场景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抓住年轻人,抓住潮流,甚至开创新的使用场景。
  • 方向性的东西往往需要跳出框架去思考,可以用MVP去验证你的想法。运营是最小的MVP,其次是最简单的开发。

六、个人成长-从“横向业务熟悉”到“纵向能力提升”

刚进入公司的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很厉害,都是前辈。敬佩之余,更多的是惶恐,觉得需要学习和提高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根本无从下手。因为没有任何产品的相关经验,零实习零实践,我就是一张白纸。那时候也跟Leader表达了我的惶恐,Leader很温暖的鼓励我说,“永远不要害怕自己是一张白纸,勇敢得去做,也许白纸就是你的优势!”

于是我也大胆得去尝试,听不懂的会议也要去参加,哪里不懂就积极得问同事,认识了更多的人,了解了更多的事情,什么都努力的、盲目的去学。九个月过去了,在渐渐熟悉业务之后,我知道产品经理的角色需要背负什么,更加知道自己最应该提升的是哪一个方面的能力。如果说前段时间都在做横向的业务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会更加着重在培养自己纵向的产品能力。

今年的规划:

  • 看十本互联网领域的书籍,记录读后感,结合实践构建自己的产品经理理论。
  • 每天练习英文口语。提升英语能力,因为是海外的业务,所以常常要跟外国人接触,
  • 定期总结和分享,与业界同事多沟通。就像今天这篇文章一样,希望引起同道中人的共鸣和交流。
  • 从身边的同事身上学习更多思考的方式。产品经理的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是需要反复训练的。

今天,也是我原来的Leader离开公司去的日子,万般情绪涌入心头。我曾经因为曾经因为和同事的分歧而委屈,也曾经因为制度和流程的不公平而抱怨,甚至因为压力太大和节奏太快想要在互联网行业退缩。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深深的爱着这种“年轻”、“创造”、“扁平化”的互联网氛围,爱着那个永远充满激情、努力向上的自己。

感恩Leader带给我的成长,我会带着你的期待,继续前行。

 

本文由 @MissFiv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刚看到这个文章,最近在搜索工作总结的东西。转行产品也差不多有9个月,在做B端的产品,工作内容不唯一,在夹缝中生存。好好提升自己才是王道,加油~

    来自上海 回复
  2. 很值得学习的一篇文章,之前犹豫很久是不是要从开发转到产品,已经不止两个月,看了很多产品的资料,一直犹豫不决,现在已经想好了,只要坚信自己的理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楼主。

    来自浙江 回复
  3. 收藏。

    回复
  4. 做了两年销售 现在想转行做产品 不知道怎么去入手 麻烦你帮忙解答一下

    回复
    1. 销售转产品,如果是同一个行业,其实蛮有优势的!任何一个产品,都要找到它的Product Market Fit,才能基于市场解决供需关系,并且找到变现路径。从市场这一块做切入,加上用户思维、交互设计的练习,应该是可以很快转入产品经理的角色的,加油!

      来自福建 回复
  5. 受教了,同为激情阶段,持续关注啦

    回复
  6. 加油加油,求联系方式

    来自重庆 回复
  7. 想转产品 一脸茫然 不知道从哪开始

    来自广东 回复
    1. 可以先去应聘实习生

      来自湖北 回复
  8. 可以深入提问吗?问题很深 但是不知道怎么问啊

    回复
    1. 请问要问什么问题呢?

      回复
    2. 楼主,能不能回答下我的问题啊~~~

      回复
    3. 你什么问题呢?抱歉没有看到

      来自福建 回复
    4. 您是怎么转行的~~

      来自北京 回复
  9. ><哇我好像就在你隔壁诶!同为17年刚毕业的校招生看完这篇文章真的很多共鸣,一起加油啊!

    来自福建 回复
    1. 哈哈 哪个隔壁

      回复
  10. 也不留一个微信,互相交流一下 我的微信sx10987;销售转产品,两年产品工作经验,一年区域经理经验,主要负责企业端和后台,很高兴认识你

    来自北京 回复
    1. 冒昧的问一句,您是怎么转行的,自己看书?还是?

      回复
    2. 我没有转行哦~你可以问下这位同学

      来自福建 回复
  11. 小梅梅写的真好~

    来自广东 回复
  12. 同年毕业的福州产品向你问好!

    来自福建 回复
    1. 福州产品宝宝你好😊

      回复
  13. 我是一个正在转行的产品小白,试用期3个月过去了感觉并没有什么进步,而且依旧是紧张、惶恐、陌生、迷茫、向往。
    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还是不够努力,不够积极。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先抛开一切杂念,专心去学习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更积极的去熟悉公司的业务,加强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每天多学习一些开发知识……
    谢谢作者分享的正能量,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

    来自北京 回复
    1. 三个月还很短,慢慢熟悉,加油~

      回复
  14. 浏览这个网站的第二天,
    你写这篇文章的第二天,
    但我却迷了不止第二天,
    寻梦的白纸扇不应该憧憬在第二天。
    秋招面试的岗位是程序员,公司觉得我更适合做产品,现在努力学习中,很多东西都不懂,开会也很迷,每天上下班也很迷。18届毕业生,师姐的分析见解受益匪浅~~

    来自北京 回复
    1. 公司觉得你适合做产品就说明你有这方面潜质!很好的一次机会~加油加油~

      回复
    2. 先要知道需求,这个很重要

      来自湖北 回复
  15. 从“表达自己”到“表达需求”,当到了prd的阶段,已经到了可指导设计的阶段。关于这个需求为何要做在brd,mrd阶段已经做好充分讨论。prd其实是与研发团队的沟通工具,要学会用技术的思维和语言,去描述需求的目标,用户,场景。对于广大理工程序猿来说,需要的是内在逻辑,一张好的流程图,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

    来自广东 回复
    1. 是的~逻辑清晰是基本的要求!PRD前期的目标背景讨论确实应该充分开展,但是把每一个需求背景和目标写在PRD上的好处是:
      1.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这个PRD的讨论,这个对于在整个团队里同步需求精神有好处
      2.记录,记录当时产品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为产品复盘做重要依据。

      我始终认为开发不应该只是开发,不应该只是按照PRD去生产代码的机器,而是应该会思考问题有自己想法和主动性的~我觉得让每个团队成员了解每个需求的前因后果是对他们每个人的尊重哈哈~

      回复
  16. 走过了六年产品路,看到作者这么热血澎拜,替你高兴,希望你不要被环境所污染

    来自北京 回复
    1. 前辈,说出你的故事

      来自福建 回复
    2. 😈 说不出的苦痛才是真苦痛,遍体鳞伤啊

      来自北京 回复
    3. 感觉产品很坑啊 听你的意思

      来自湖北 回复
  17. 1.产品文档。最重要的永远只有一点,让看的人不费劲,清楚明白。所以文档要能对研发小哥哥们的胃口,让他们看得下去。至于在这基础上,把原型画得多美观,我感觉是自我要求,我反正很看不得我自己画的原型很丑,有时候一根线一个按钮的位置差几个像素我都会纠结一会;
    2.关于数据分析。数据是用户反馈的一部分,楼主有一点说得很好,产品经理的决策不是follow数据,而是follow你的心。数据也是会骗人的,往往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考虑数据的变化以及变化背后隐藏的东西;由于公司的原因,数据分析这块我一直没有实际应用过,只是看了几本书,希望有机会能跟楼主请教交流一下;
    3.需求挖掘方面。竞品分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同行动态,并针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进行优惠,同时进行一些小小的”抄袭”。在竞品分析这个环节去打磨自己产品的交互细节、流程细节等方面。这是一个不可缺少但却不应该是需求主要来源的一个方式;我觉得需求最重要的是来源自于真正存在的使用场景,这才更可能是用户的刚需。
    4.至于后面的商业层面,产品大方向的把握,达到这个层次的我觉得才能真正称之为产品经理。可惜我还没有,所以就不对这个发表意见哈哈哈~
    楼主还少提了一个产品经理很重要的素质,就是落地推进能力。想法有了,方案有了,那要如何又快又好的协调各方资源,将产品如期做出来并且上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另外还有就是UI和产品内的文案;现在是个看脸的社会,就连App也是,漂亮的App界面就如同帅哥美女,对人的杀伤力还是很强的。虽然不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去设计,但还是要有一定的审美和眼界,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
    以上都是个人不成熟的小建议~楼主是美图的,那应该是在厦门? 来自一名厦门的同行~

    来自福建 回复
    1. 首先感谢如此认真的读我这篇文章,感恩感恩。
      1、数据这一块我这边实践比较多,以后准备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总结数据的问题。
      2、落地推进能力这一块,我简直要补上了哈哈~因为我这个人是想到什么就一定会立马去做的人,想尽任何办法得到尽可能多的资源。但是如何快速得到优质的资源,如何调动起团队各角色的积极性,我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经验可以分享~只记得有一点:不要一直站在产品层面,要跳出框架,其实整个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资源都可以拿来考量。未来会更多思考这一块,感谢提醒!

      来自福建 回复
    2. 期待数据分析的文章~

      来自福建 回复
  18. 同样作为产品新人看了这篇文章有很大的感触。

    来自江苏 回复
    1. 谢谢阅读 😳

      来自福建 回复
  19. 我已经不爱互联网这种所谓‘年轻’的感觉了,这一点不年轻,如果说人生的总精力是有限的,那我宁愿在年轻时让他缓缓流淌。

    来自上海 回复
    1.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吗?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
      当你遇到你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时候,精力是可以无限被放大的。

      来自福建 回复
  20. 写的很好,很受用。

    来自上海 回复
    1. 谢谢~欢迎更多交流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