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用户的设计:触屏上的键盘

0 评论 13103 浏览 2 收藏 14 分钟

随着iOS、Android以及WP等系统在市场上逐渐普及,手机输入端正渐渐触屏化。正因此,智能手机的虚拟键盘设计就决定了输入端的体验好坏,是触屏交互设计上重要的组成。那么在屏幕上设计虚拟的键盘会遇到些什么问题?

 

问题一:木有触感了

没有了触感,对于人机交互来说,是个退步。人对设备的操作失去了一个特性,触感的价值,就不必多说了吧。

触屏输入法中实现了“按下键后浮出放大”的功能,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无触感的问题,用户并不总是按下后,看,再松开的。因为这样效率太低了。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操作是对的,出错了再修改。所以即使有放大的当前键,也不是总有人看的。

失去触感是移动触屏设备的一大遗憾,或许这也就是科技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完美的阶段吧。当然我们也不必为触感的消失过分遗憾,科技的进步,必定会朝着弥补这些缺陷的方向发展。也许过不了多久,屏幕就能突起一个个的按键了。

问题二:与26键输入法相比,9键输入法减少了界面间的切换

“是选择9键的输入法,还是选择26键的输入法?”实体键盘时代,你就只能选一次,买手机的时候。现在变成触屏的虚拟键盘了,9键或是26键随时任你选。对这两者的比较也就显得有意义了。

输入需要包括:汉字、英文、数字、各种符号。用户要完成一段输入,往往并不是只写汉字,或只写数字。通常是又有汉字,又有数字,还得点标点符号,说不定还会偶尔拽个英文。于是不得不在多个界面间切换。

9键输入法实际上是用8个键来实现汉字拼音,屏幕里剩下的空间除了切换到英文、符号、数字这些切换键,还有空儿,可以把一些常用符号摆出来,让用户打完文字后,不用切换到“符号”界面就能直接点“句号”,减少了界面间的切换,提高了效率。

26键的输入法,能把所有的26个字母都放下就不容易了,自然没余力摆放常用符号了。

key2

9键的汉字拼音输入界面加入了一些符号,这界面就不能再称为9键汉字拼音了,不好定义名字了,肿么办?再想个别的更贴切的名字就好了。并不能因为内容逻辑不完美就不加入常用符号了。

好的设计理念:让用户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务,而不是单纯强调内容逻辑的准确。

相比于26键的输入法,9键输入法有这个条件更好的照顾用户的输入任务。值得肯定的是,大多数第三方9键输入法也都是这么做的。

IOS4原生的笔画输入法,用了5个按键来输入中文笔画,但却没有利用可能的空档儿多塞下几个常用的符号,原本有可能帮助用户少几次界面间的切换,但却没有去做。

key3

分析完了这些后,我想起来去看一眼IOS5的笔画输入法:

key4
当与其他设计者思想相通的那一刻,“我到了~”

界面间切换的频率并不是判断输入法优劣的唯一指标,所以这里也不是说9键输入法就是比26键的好。

输入法是个面向熟手的产品,用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较好的掌握。再去浅尝其他输入法时,肯定会觉得有难度。于是,中无论是用26键的,还是用9键的,或者是用手写的,往往都会觉得自己目前用的输入法是最好用的。

问题三:键盘的内容因需要而变

实体键盘中,一个按键上标注的不止是数字,还有符号,也许还有笔画。因为,需要这一个按键在不同的状态下打出来不同的字符。

key5

触屏的虚拟键盘原本就是需要出现的时候才出现的,同样道理,也应该是需要什么样的键盘就出现什么样的键盘。

好的设计理念:为不同的用户任务设计不同的界面。

在输入网址时,空格键没用了,“.com”键可以让输入网址更高效。

key6

(26键的键盘终于有空间做一点儿为用户任务的设计了。)

对于只需输入数字的输入框,输入进去别的一定就是错了。既然不希望用户出这种错,那就不提供给用户可能导致错误的工具。这类产品干脆自己做了只能输入数字的输入法,而不是调用系统的输入法。这也正是为特定任务而设计的思想。

key7

问题四:功能更强大了,结构问题也更大了

实体键盘的手机受硬件局限,能打出来的字符以及输入方法都有限。现在变触屏了,全拼、9键拼音、笔画、五笔、手写,英文、数字、符号,你好意思不提供哪项吗?提供如此多的功能,要摆弄清楚这些界面之间的关系也就更难了。

对于输入法,要达到哪些要求才算是个好的结构设计?

要求1:一个按键指向唯一的一个界面。

使得用户可以很容易的预判点击按键后会到哪儿。

要求2:同一个按键,在不同的界面上,位置不变。

这样更容易记忆按键的位置。

要求3:可直接互通的两个界面中,用于互通的按键在界面中的位置一致。

这是为了方便的返回前一个界面,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来去一致。

要求4:尽可能的实现两两界面间的直达。

这可以让界面间的切换更快捷。

我们挑个最难搞的—IOS系统中的输入法。先看IOS4原生输入法:

key8

IOS的输入法中,如果能从界面1直接到达界面3,3个界面就完全直达了,实际使用起来会方便很多,可行吗?我们来试一下:

如果三个界面都能直接互通:
key9

红色箭头线标出了问题所在:虽然每两个界面都可以间互通了,但却有一组互通按键的位置不一致了。 

结论:三个界面要做到两两彼此直接互通,则至少有一组无法实现用于互通的按钮位置一致。

IOS输入法为了保证两界面间用于互通的按键位置一致,砍掉了界面“ABC”上直通界面“#+=”的按键,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方案:

key10

这个方案有哪些不足?

损失了一个直通,这自然带来了相应的跳转不便。

按键“123”在第一个界面上的位置和第三个界面上的位置不同。这个不足的成因虽然是可以解释的,但确实会给用户形成这样的模糊印象:“123按键有时候是在左下角,有时候是往上窜一行的。”

三个界面,要想两两直通,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是4个界面,当然就更有问题了。而第三方输入法就是要面对4个界面。

对于IOS原生的输入法,中文、英文各是一个输入法,于是,先将中文、英文分开成2组,每组中再各自有文字、数字、符号三个界面,总共6个界面:

key11

而第三方输入法,安装后只是一个输入法,要对付6个界面显然太难了。于是第三方通常将中、英文符号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符号统统划归到一起,形成:中、英、数字、符号4个界面。

既然3个界面,4个界面都无法很好的做到任何两界面全部直接互通,那么第三方索性采用了另外一种思路:“主-从”的信息架构方式,中文界面为“主”,其他页面为“从”:

key12

但是按照这个模型,想要在从界面之间跳转则比较麻烦,总要先回主界面。

如果,在“从界面中1”中添加去“从界面2”和“从界面3”的按键,另外两个从界面也如是,那么… 是的,就成了四个页面两两全部直接互通了。也就无所谓“主-从”的结构了。前面已经分析了,这样做将很难保证“用于互通的按键在界面中的位置一致。”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试一下,试试到底会有几组按键不能保证位置一致。这更像是一道数学题。

只是“主-从”结构不够快捷;四个界面两两全部直通又做不好。于是大多数第三方输入法都采取了折中的方式:采用主从结构为基础,并在一些从界面中添加一些去其它从界面的按键。

比如百度输入法:

key13

这是更好的办法吗?还用前面设计要求来衡量,可以看到,嗯,还是有些问题滴:

key14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主从”改良方案中,要实现所有的设计要求,是不可能的。而这些设计要求确实能帮助用户学习、记忆,进而掌握这个输入法,是有价值的。所以,问题出在改良的“主从”架构上,这种架构方案原本就很难同时达到各项设计要求。

下面是另外一个第三方输入法-触宝:

key15

用于两个界面互通的按键位置完全是固定的,赞~ 在从界面上去往其他从界面的按键更少了,更接近纯粹的“主从”架构,界面间的直达也更不便了。

你还发现了些什么?

结构看似是个较真儿的问题,因为用户通常不会意识到结构。对于输入键盘这样的针对熟手用户的产品,用户更倾向于靠记忆去使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多离奇的结构设计都是ok的,清晰的结构设计是一定程度上的,甚至是无意识的被用户认知到的,帮助用户更快的形成了记忆。

来源:臭鱼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