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风水学:你该知道的9个UI设计门道

WET
2 评论 11283 浏览 60 收藏 10 分钟

好风水称之“顺”,其中一元叫气,精气/气场在于风水之中:“气遇风则走,遇水则停。”讲究个气顺心畅;

好交互称之“理”,其中一元叫情,情感/情怀在于场景之中:“情遇杂则乱,遇简则通。”讲究个通情达理。

印象

一副罗盘,一桶竹签,一把神仙胡。电影里的风水先生,给足了我们算命卜卦的印象。我不是风水中人,只是听过昔日老友的一些风水之道,关于风/水/气势对与人的影响,里面有透着一种“以人为本”的气息。像极了我们行内的交互设计,所以今天我也来一挂,信不信由你。

话说UI并不是研发(早期)流程的必要环节,产品也不能单靠UI成功,国内UI的兴起,离不开IT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后来企业为了与网络接轨,终于从国外引进了交互的概念,为了融合本土文化,笔者尝试从风水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探索这个我们曾经熟悉的“未知空间”。

史例

在英国伦敦郊外,一座叫布莱克弗赖尔的黑色大桥,每年总有不少厌世者跑到桥上投河,民间盛传这座桥上总是有幽灵游荡……后来政府把黑色的桥漆成绿色,试行后发现桥上自杀事件骤然降到原来的一半。有人说这是典型色彩应用的设计案例,和风水无关。但放在风水里,似乎也有着相似的讲究。

门道讲究甚多

1.阴阳——“阴阳交感而生宇宙万物”

阴阳学说来自于《易经》,黑白两极又称正负空间,UI的发展正是将原有复杂的事物信息扁平后呈现,表面上减掉了很多视觉信息,实质上却将产品重心回归到了内容和功能上,为设计开辟了一个新的纵深空间。

2.布阵——“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界面中任何图形/交互的样式都有影响全局的作用,前期的交互规范决定了每一种样式的属性和有效的层级关系,从体验上帮助用户理解信息,从格局上奠定语言生态,从情感上建立产品信任度。

3.方位——“辩方位而正则”

上下左右,常用控件到底摆在哪里合适?如“关闭”键是大家最熟悉的BUTTON,一般摆放于界面右上角的位置(通用),这样既好找又能减少了误操作。就像中国人喜欢朝南的房子一样(采光),背后有着很多科学的解释。

4.时辰——“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12时辰”

因为睡眠的原因,我们在家里待的最久的地方不是客厅而是起居室(卧室),风水的布置不免费心,从建筑规划也能看出,加配独卫的主卧早成卖点。所以一个成熟的产品设计,更离不开对用户各种时间节点的分析和运用。

5.声音——“五音六律十三徽”

视觉传达的概念中文字被喻为一种平面声音,同样的视觉范围,不一样大小的文字有着不同的音量,像声音一样,较大音量具备明显的辐射效应,大号的文字标题干扰和穿透力更强。

6.风/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

风代表灵动,用来改变僵地的平淡;水代表净洁,用来冲洗多余的繁华,“动静有致”的画/界面,既能拉开信息的层次,也符合了人眼本能处理信息的方式;

7.规矩——“心如规矩,志如尺衡”

刻量与标记虽然是UI交付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环节,但在团队协作中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好的界面也离不开精细的前端呈现,每一像素的标注都关系最终产品的品质。

8.玄关——“玄关幽键,喻法藏也”

加载或登录界面是UI中最有趣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如同玄关,一个过渡的空间,表面可有可无,但此处为用户出入的必经之地,使用频率之高,足以承载整体UI的第一感受。

9.靠山——“有其象必其应”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生活中人们为了避免失利,更愿意接受自己所认知的事物,经验和习惯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以撼动,所以交互中最常见的操作如“返回”键的ICON,箭头和对齐的方向永远指向左边,依靠的都是人们长期的阅读和使用习惯。

UI之风水忌讳

关键性功能不宜放在高频操作区域(避免误操作)

犹如“大路对冲”,指屋/门正对一条笔直街道,影响健康。

同一个功能的操作或显示不宜呈现多种样式(避免认知摩擦)

犹如“门向不一”,指屋内开门的方向左右不一致,影响运势。

设计完稿后不宜直接提交(避免闭门造车)

犹如“乔迁未暧”,指搬入新居时过于冷清,影响财运

根文化

风水源自《易经》,载于商周之际,后推崇于道家(老子-开创),与道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家哲学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道家重视人性,创立了“人本”的思想观点,“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

小结

  • 道学的一面为人性,以无形胜有形;
  • UI是内容的载体,拓展的核心在空间;
  • “风水轮流转”强调不断借鉴与包容的心态。

好风水称之“顺”,其中一元叫气,精气/气场在于风水之中:“气遇风则走,遇水则停。”讲究个气顺心畅;

好交互称之“理”,其中一元叫情,情感/情怀在于场景之中:“情遇杂则乱,遇简则通。”讲究个通情达理。

“风水”之说至今未被科学证实,江湖传言也仅为道听途说,生活中我们正逐渐远离这些古老的“迷信”……只待有识之士,着起研之!

 

本文由 @WET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意思有意思,很有趣的比喻。

    来自广东 回复
  2. 蛮有意思的一篇文章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