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该如何带团队?

3 评论 14213 浏览 92 收藏 15 分钟

身为设计师,随着工作时间变久、经验增多、业务需要,会慢慢面临带设计团队的需求。而很多人都只是对设计精通,对于管理没有概念,都不知道怎么带团队。这篇文章,看看作为设计师,如何才能带好团队呢。

以前,我认为带人嘛,挺简单的,就是自己打打嘴炮,别人做东西就ok嘛。

但这事儿真落到自己头上时,瞬间眉头一紧,感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相比自己做出一个牛逼的设计,建立一个设计能力强、学习氛围足、思维活跃、有创造力的设计小组,真是一件令人秃顶的一件事儿。

今天就撸一篇文章,分享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一丢丢思考。

一、什么是好的设计团队

在带团队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好的设计团队”。一般可以通过2个维度来衡量:

1.公司层面:好的设计团队,能够赋能产品,为公司创造价值、产生收益、提升影响力。

2.个人成长层面:好的设计团队,能够发挥自己优势,完成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得到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有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及个人成长空间。

二、如何带团队呢?

明确了什么是好的设计团队,接下来就要看怎么带了,我认为有4个方面比较重要:

1.制定团队目标

设计师工作中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大多是由团队目标不够明确导致的。不仅如此,没有明确目标的团队,也很难做出对公司有价值的设计。

因此,团队负责人,要懂得制定和拆分目标。

一般情况下,目标可以分为:a.长期目标;b.短期目标。

a.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指的是能够指引团队,在未来至少一年内做事的方向。我目前会考虑制定“年度”目标。

在制定前,应该先去确认“产品”的年度目标,因为设计是服务于产品,在产品目标的基础上,从而提炼设计可以发力的点。

你可能会问,怎么提炼呢?

拿某美图APP举例,它的年度目标是:扩大用户规模。

那么,“扩大规模”可以拆分为:

  1. 提升新增用户;
  2. 增加用户粘度。

从“提升新增用户”维度,提炼出设计目标:

  1. 优化产品运营活动模块设计(使用户通过运营活动转化为端内新用户);
  2. 优化产品分享模块设计(引导老用户把内容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从而吸引新用户过来)。

从“增加用户粘性”维度,提炼出设计目标:

  1. 品牌整体升级(使其更符合现阶段用户的定位,达到情感共鸣);
  2. 端内产品体验升级(体验好,用得爽了,老用户也会有依赖)。

有人还会说,单纯的从设计维度提升用户新增好难,这种目标,能实现么?

那再举一个例子:天天P图,前段时间“前世青年照”活动,是由内部设计师全权完成。活动上限28小时,参与人数破亿,助力天天p图登上登上Appstore总榜第一。是实实在在的设计赋能业务新增的优秀案例。

b.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服务于长期目标的,把长期目标拆分成:每月、每周、每天可执行的事情去做。方向明确,目标清晰,人生有没有一下子美好了起来。

(说有。)

总体来说,长期目标指引方向,短期目标辅助进行。这么搞,不仅能给公司产品带来更大的价值,同时也减少设计师盲目试错,绕弯路,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2.挖掘个体亮点

就像打王者荣耀,团队里需要法师、刺客、肉、辅助,只有阵容合理,发挥出各自优势,才能打赢。其实,设计团队也一样。

每个设计师都有他的优势,比如,有人产品思维较强、有人擅长插画、有人专攻动效、有人沟通厉害、有人创意十足。

好的团队,应该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而不是让产品思维强的人,去画插画,让动效强的人去手绘。

那么,如何挖掘设计同学亮点呢?

a.往期作品

其实,一个设计师的亮点,从往期的作品或者项目中,可以明显看出来。

比如:拿作品集和简历举例,有的同学会在作品集中,体现很多通过产品数据推导出的功能模块设计,那么它的产品思维会比较强;

有的同学,做的UI虽然很好看,确没有灵魂,但可以看出他的排版和运营设计能力还不错;

有的同学,除了作品集以外,还有视频剪辑的短片,说明他可以解决团队内视频剪辑需求,动态运营需求,等创新业务。

因此,我们要努力发现大家身上的优点。

b.沟通探讨

每个人心里也都有自己的小规划,私下可以一起沟通职业规划、感兴趣、希望挑战的地方,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尝试,也是培养亮点的好机会。

一丢丢建议:在刚工作的时候可以多方面尝试,但是到工作3年左右,最好能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难以被取代的优势。

总的来说,挖掘每个人身上的亮点,运用好大家的优势,对于团队来说非常重要。

3.营造讨论氛围

很多设计团队的工作方式是,自己干好手里的活就ojbk了,大家很少进行沟通讨论。

其实,设计师很需要一个好的讨论氛围,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大家脑洞。常用的讨论方式有:a.设计内审;b.workshop;c.跨领域分享 。

a.设计内审

设计内审,指的是设计方案内部评审,比如:某位设计师完成设计方案后,呼唤组内其他设计同学,提(zhi)点(dian)意(jiang)见(shan)。

内审的优点在于:

  1. 被内审同学只有思路足够清晰,才能说服别人;
  2. 其他设计同学只有了解业务,才能提出合理意见;
  3. 讨论后得出的方案,更经得起推敲。

建议:被内审的同学,在评审前,先主动陈述清楚,所需评审模块的产品目标是什么,调研了哪些同类产品设计,做了哪些方案,最终倾向于哪种方案,以及为什么倾向,等等…

而不是上来说一句:“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没”。人家都不知道什么背景怎么提意见,就算提了意见,也不一定是合理的。

b.workshop

workshop,翻译成中文是工作坊的意思。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后来被流传开来,成为一种针对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什么时候会使用到工作坊呢?一般情况下,在团队一致性不高以及问题复杂程度较高的时候,使用工作坊的方式来梳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方案。

具体的方法网上一搜一大把,我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c.跨领域分享

这里的“分享”指的是内部设计分享,“跨领域”指的是,非互联网行业的知识。

因为大家说起设计分享,只停留在 icon啊、渐变风的趋势啊、留白啊、按钮啊。其实可以打开思路,多分享互联网以外的设计和想法。

比如:服装设计、汽车设计、家居设计、设计美学、音乐、心理学、哲学,这些都是相通的,很可能在不经意间给你灵感。

很多人说,道理我都懂,到底哪通了!我咋都用不上呢?

比如:你喜欢服装设计,可以从每年新款上提取很多好看的配色方案,跟组内同学分享。

比如,你对奢侈品感兴趣,有没有发现,奢侈品牌里的经典款,很喜欢用黑金配色,潜意识里就会给人尊享的感觉。

所以,映射到互联网产品中,很多会员中心或者增值服务,也会选择这种配色。

跨领域分享,其实也是督促组内同学,不局限于日常工作中“狭义”的设计,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扩充知识面、提升眼界和深度思考能力,从而通过“映射”的方式,为互联网设计提供思路。

其实,不管是内审,workshop,还是跨领域分享,都是能让团队有一个更好的沟通氛围,从而提升设计和沟通能力,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闷头画界面。

4.制定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虽然很重要,但我觉得它只是做设计的基础,确保不出错、效率高、避免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体验不一致的问题。

设计规范包括:各系统官方设计规范(Ios、安卓、Web、PC、Mac…)、团队产品设计规范(UI设计规范、运营设计规范、交互控件规范…)。

团队产品设计规范,应该随着产品的迭代,不断更新、持续优化,不然盲目的遵循老旧规范,很难做出创新的设计,以及创意上的突破。

总结

以上,是最近这半年的小心得。

总的来说,如果你希望设计为公司带来更大价值,组内同学少走弯路,就要制定团队目标;如果你想让组内同学快速成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儿,就要挖掘个人亮点;如果你觉得团队需要创造力和激情,想要激发大家的脑洞,碰撞创意火花,就要组织定期集体沟通;如果你担心设计不够统一、出现残次设计、配合效率较低,就要制定设计规范

每个设计师在职业生涯中都会有新的挑战,带团队对我来说,也算是打怪升级道路上的一个关卡。因为要想的更远,承担的责任更大。

这个期间,我也迷茫过、痛苦过、无助过,还好已经慢慢解决了。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也从以前的“点”逐步形成现在的“面”,更加周全。不过,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接下来继续加油,跟大家一起探索牛逼的设计。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专栏作家#

大牙,微信公众号:大牙的设计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百度资深UI设计师。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擅长用直白的语言去分析产品、交互、视觉的同学。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牙哥不错

    来自北京 回复
  2. 奢侈品牌里的经典款,很喜欢用黑金配色,潜意识里就会给人尊享的感觉。哈哈哈,原来如此,摄影里面也有个黑金风格,黑色的背景氛围下,一抹抹金色,给人奢华的厚重和宁静感。也不知道摄影界借鉴的服装设计界,还是反过来,或者都从其他方向借鉴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