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好了随时失业的准备了吗?

30 评论 18773 浏览 52 收藏 14 分钟

无论你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给自己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如:假设有天离职了,靠什么养活自己?你有没有做好随时失业的准备?

01

前阵子接触过一个创业团队,成员都比较年轻,想做的事情也很超前:借助区块链,构建一个未来的公司形态。

产品经理和我聊了两次,我理解的信息大概如下:

将公司拆分成常见的组织模块,例如:行政人事、财务、产品、运营市场以及其他特殊模块。然后每个模块下,链接相应能提供这部分技能或服务的各种节点(人或者公司),每个节点在这个链路上提供自己的价值和服务。区块发布通识货币(token),区块链上的各个节点,凭借通识货币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往来。

简单的说,当一个人想创办一个公司,不用再像从前一样分部门,招聘相应的人才做事。而只需要把控自己的核心资源,其他的行政、产品、运营、人事、财务等方面服务,可以通过支付通识货币,从区块链中获取。

假设这样的想法将会成为现实,那么,它意味着什么呢?

  • 个体进行商业行为尝试,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成本更低。只要掌握核心资源技能,保留核心团队,其他模块的工作,将借助互联网的链接,以合作的形式分包出去。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大部分的个体,会以自由职业者,或者几个人的小型工作室这样的身份,进入各个区块,成为区块链上的节点,通过合作的形式,为区块链上的其他个人或者公司,提供自己擅长的服务。
  • 大多数岗位将会消失,众包合作成为主流。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形态下,如果不想失业,只有两条路:

  • 掌握核心资源,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团队;
  • 自主创业,为自己打工。

可能你会觉得到这一步,还有很远的距离,或者觉得我在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然而,你仔细观察下身边那些找会计代账的小公司,在淘宝寻找外包设计、软件开发,在猪八戒等网站发布设计需求征集作品等等公司。你还觉得,这一天的到来,还远吗?

那么,当这么一天来临,你做好了随时失业的准备了吗?

02

找工作的时候,我曾面试过一个IT运维公司To B业务的运营总监。可能因为跟面试的负责人聊得比较投缘,互加了微信,说是跟合伙人商议一下,之后微信给我答复。

一天后,对方在微信隐晦地问我能否作为公司的运营顾问,按2000/次的方式进行合作,我欣然接受。

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合作。对方给我的回复,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我们虽然已经成立了很多年,公司规模也不算小,不过对于ROI(投入产出比)一直看得很重,尤其对于新成立的业务线会更加谨慎。

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要解决的是怎么去运营好新的业务线的问题,经过和你的深聊,还有其他面试候选人给到的反馈,我们管理层商量后,认为在前期业务不稳定,产出模型没有出来之前,选择一个高人力成本的人来负责这个事情并不明智。更加合理的做法是把业务目标分拆,根据目标去寻找可替代的方案,组合起来完成整体工作。

我琢磨了下,理解了他们领导的想法:

假设,你要搭建一个运营部门,根据业务需求,分别招聘运营总监、新媒体运营、商务运营、市场运营4人小队(这个配置应该算比较精简的),按市面正常价格,4人小队每个月工资成本小5万(总监2万,剩下3人均价一万),再算上五险一金等等其他成本,对于一个新起的项目来说,显然有些负担过重。

而且,最主要的是,由于市场、行业、资源等各方面因素,以上各个职位并不能保证工作饱和,会造成人力资源闲置的情况。

那么,这样的问题,常见的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一个各方面没有短板的“运营总监”,他要做得了新媒体,谈得了商务合作,搞得定市场渠道,然后1个人管4个人的活,拿1.5倍的薪资。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一个不大的企业,却拥有一大堆总监的原因。

相比这下,这位领导的解决方案怎样的呢?

请一个靠谱的运营顾问,按次付费,一次2000,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运营方案。根据量身定制的运营方案,找相应的,比如:新媒体代运营,找市场渠道代运营,按效果付费结算。既避免了高昂的人力成本,也减少了很多试错成本。很明显,对于项目启动期来说,优势明显。

因为这样操作,一方面可以使运营成本得以降低,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另外一方面,也避免了把1个人当多个人使用,在996,甚至10107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样一种外包,众包的合作方式,使得企业内外部资源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优化整合,面对如今越来越高昂的人力成本,显然,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03

你可能还会认为,外包代表了业余,不专业,交付的作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甚至,行业内的人还隐隐约约有种歧视做外包的人的感觉。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朋友圈认识几个做外包的,他们的经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朋友A,互金行业某知名公司市场总监,在任职期间,多次线上开课分享互金推广经验,熟悉安卓各大渠道玩法,精通ASO。后辞职自己开了渠道公司,帮互金企业做ASO推广,马甲包上架,关键词排名等等业务。

朋友B,某知名门户类网站运营出身,后合伙创业做了一款旅游类APP,被行业大佬收购后,去了沪上某知名互金公司任业务线负责人,后离职创业做了贷超公司,帮互金产品导流。

朋友C,某知名渠道公司推广优化师。任职期间操作过各行业知名企业推广账户,熟知各领域SEM、CPD、feeds流渠道投放,后离职合伙开了广告公司,凭借熟稔的经验,良好的业内口碑,业务做得有声有色。

有此可见,上述几位朋友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源、人脉后开始自主创业,并且都获利颇丰。

在互联网行业,一些新兴的团队,也逐接受把运营,推广等一些工作外包,自身只保留核心的产品研发。甚至,在融资领域,都有孵化器专门从事融资BP撰写、路演PPT制作、网站设计、营销策划、投资对接等等服务。

就拿我自身来说,之前也为好几家企业做过PR稿撰写,运营推广方案制定,而身边也认识很多朋友,广泛在品牌、市场、活动、培训、心理等方面兼职咨询服务。

如此一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要不断的加强核心竞争力,集中优势资源,将细分领域的事情交付出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仅仅能让企业目标集中,也可以一定程度避免结构臃肿。让自身尽可能的轻盈,保持随时随地切换方向,迎合市场的能力。

04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求会更高,既然预见了这样的趋势,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优雅的拥抱变化呢?

从上方列举的ABC朋友身上,不难发现规律:

1. 锤炼自己的专业能力

无论你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给自己一些假设性的问题,比如:「假设有天离职了,靠什么养活自己?」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做的工作:通过当下的工作,我能积累到什么?是技能更专业?资源更多?人脉更广?我身上,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写作、运营、研发?

我的ABC朋友,都在各自的领域积累了多年经验,对于专业内的事情,都可以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且可以执行下去,交付出满意的成果。由此,他们具备了独立经营的基础条件。有了金刚钻,才揽瓷器活!

2. 个人IP塑造

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链接可能性。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是金子,就不怕没有发光的机会。

  • 假设你是个程序员,多刷Github,多在一些专业社区内输出你的作品;
  • 假设你是个运营,多分享运营经验,多参与一些圈子活动,并争取露脸机会;
  • 假设你是个商务,多结识人脉,尽量操作一些大型的商务合作案例。

你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专长,都可以借助各种兴趣,技能分享社区传播出去,面向更多的人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

毕竟,这个时代,学历、出身、职业经历都未必能真正证明你的能力!毕竟,这个时代,除了看脸,更看作品!

3. 学会包装和营销自己

当你有了专业积累,业内也有点小小名气,有意识的想要打造个人IP时。你会发现你要做的事情其实跟开一个小型公司已经没太大区别了。

  • 你得学会包装自己,不断的为自己造势、造名气、造影响力。
  • 你得学会卖自己,主动去寻找目标客户、沟通、服务。
  • 你得学会维系客户感情,并让客户为你背书,推荐更多的客户。
  • 你得学会更有效率的整合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借助这些资源,让你走得更高更远。

换句话说,你就是公司,公司就是你!

4. 保持学习的能力

这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节奏超乎想象的快,而市场需求也瞬息万变,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实时更新自己的能力。

你昨天还在高谈阔论如何上架贷款app马甲包,今天各个平台暴雷,公司宣布清盘,财务通知你离职走人,你刚为获取到苹果ASO源头而沾沾自喜,下一刻APPLE STORE就可能锁榜清词改变规则。

今天掌握的知识,是否还跟得上明天的发展?你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已经有了其他可选择方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只有不断深入的学习,时刻迭代自己的信息库,不断去完善,填充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 才能在这个纷扰繁复的社会中存活下去。

毕竟,社会正在淘汰那些不爱学习的人,不是么?

 

本文由 @言博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在未来,人人都是商品,企业通过真正的“人才市场”来挑选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人,也不会出现现在企业里出现的“过度使用”和“闲置”的情况,每个人真正的为自己代言,把自己包装为品牌推向市场;所以在未来,不仅要有核心的技能,还需要有强的沟通能力。

    来自内蒙古 回复
    1. 我之前跟前老板吃饭,他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产品经理的技能是什么? 我说,会画原型,会PRD,MRD,会数据分析,懂技术。领导摇了摇头,他说,你说的这些,只能算是一部分,在他看来,核心的技能是沟通,领导,演讲。所以文章里的核心技能,其实包含了你说的这些软性实力。

      来自上海 回复
    2. 但是老师,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太喜欢跟人沟通,也不喜欢去领导他人,是不是入错行了? 😡

      来自内蒙古 回复
    3. 人都是会变的吧,左右权衡,寻找中间平衡度呗。产品经理要多沟通啊,不然你提个根据手机壳颜色更换app 色调主题的需求,不切等着挨打?

      来自上海 回复
  2. 这个趋势不可避免,在两年前已经看出端倪。在互金行业得我心里慌得一匹(备注:在互金行业不到一年,基本没有任何核心技能)

    来自四川 回复
    1. 兄dei入行没赶上好时候啊,现在互金的行情。。。真的不准备跳一波吗?

      来自上海 回复
    2. 楼主有啥好建议,比如那个行业?

      来自四川 回复
  3. 不错的想法,如果能补充“众包模式”可以给社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以及会对当下体系造成什么样的破坏性,综合多维度因素反映出积极的一面大于不良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得推动它,比如说站在国家角度去思考等多角度,有些时候好的想法并非可以给社会带来很高的执行力。

    回复
    1. 那个讲的是另外一件事啦。这篇文章只是浅显的描绘一个趋势,没有展开讨论这部分

      来自上海 回复
  4. 在进步的步伐下我们只能学习,但是我个人认为任何时代都是关于人的,而任何高科技是无法取代人与人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的,包括现在所有的社交!如果说真的能取代,那说明人也是机器的一部分,毫无情感!文章不错!

    回复
    1. 对,你说的没错。所以AI大行其道的未来,无可替代的,就是关于情感的部分,抓住这个点做文章,说不定有点搞头

      来自上海 回复
  5. 天下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時刻準備著

    回复
    1. 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来自上海 回复
  6. 居安思危,随时要做好失业的心理准备,因为它真的很近……

    回复
    1. 确实很近,路过的互金行业的朋友对此表示记忆深刻

      来自上海 回复
  7. 受益匪浅

    回复
  8. 区块链场景下,牛逼的人即公司,牛逼的核心团队即公司,传统意义上的公司,实际上感觉是可以不用存在的

    来自北京 回复
  9. 老师,我觉得这个模型中有三个关键点,第一是沟通成本,第二是议价规则,第三是核心团队与资源的界定。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敏捷开发是常态,一项工作可能早上产生,晚上就要完成,如何有效沟通,如何高效的议价是现实问题。像我们公司,销售,研发,测试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一只较小的运营,财务和人事队伍也是必须的。所以我认为,未来应该是维持一只较小却完备的团队,并将低频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做,而不是非常激进的将所有非核心工作外包

    来自上海 回复
    1. 有理!文章侧重点,是在说一个趋势。垂直到具体的行业,工作范畴讨论会失去普遍性。即使按你说的,也有一部分会被替代对吗?而你所说的高效沟通,议价,未必也不会出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且朋友要注意啊。区块链本身就是解决信任问题的,你值多少,你的产出能力,你的服务满意程度,都会在区块链上体现出来。

      来自上海 回复
    2. 明白了,很有意思,很前瞻的理论,谢谢老师

      来自上海 回复
    3. 客气。感谢你这么认真的参与讨论。其实我也从你的回复里有所收获。

      来自上海 回复
    4. 这跟我给去年冬天给一个公司做的模式基本一致,其实很多看似很重要的问题一旦纳入这个体系,并不是问题。不管是沟通、议价还是核心团队和资源的界定。

      来自陕西 回复
    5. 如果您可以将您的经验整理成文章就太好了,期待

      来自上海 回复
    6. 再多几个案例了整理一下。

      来自陕西 回复
  10. 博主你好,我现在有个烦恼就是,什么方面的知识都懂一点,但都学不精(除了英语),而且碎片化的知识也串联不起来,导致自己的竞争优势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应该做才能触底反弹呢?

    来自广东 回复
    1. 其实运营都有这种苦恼,所以,你不是一个人:)。我个人的经验是,你自己首先要梳理下你的技能树。比如拿运营来说,他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市场,渠道,商务, 内容,每个方向向下展开,都有一定的发展轨迹可寻,你在相应的方向上,给自己一个目标,可量化的,然后不断向这个方向探索,深入。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在某一部分领域,有自己的想法,见解,做事的方法论和专精方向

      来自上海 回复
    2. 谢谢老师的指点!

      来自广东 回复
    3. 感谢打赏,可以关注下我公众微信:yanbo1798 ,有疑惑随时留言,看到都会回复

      来自上海 回复
    4. 我和你有同样的苦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