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了100+产品经理,我从中获取了这些……

2 评论 4122 浏览 66 收藏 9 分钟

无论是在面试中,还是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何时何地,心态很重要。

天空灰蒙蒙的,窗外滴啦滴啦的下着小雨,办公区通透明亮。看着电脑桌面上刚打开的axure原型软件,黑色的背景恰巧像一面隐形的镜子,映衬着996的脸,屏幕的黑色让整个人看起来更加沧桑几分。心之所向,愿意为了做一些东西而996,可能这就不是996了吧?想想当初做产品也是一个好奇的初心,好在是现在还留存着,当然也归功于之前两次的求职道路没有那么坎坷。

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所在坑位也在不断的招人,因而也面试了部分来“跳槽”(求职和跳槽的区别就在于,找不到工作的叫求职,别人挖的,叫跳槽,无可厚非的大部分人都是求职)的产品经理们。从他们的身上也提取了很多知识点,用于学习,用于反思,用于提炼总结。

一、心态平和

心态调整是从小到大不断养成,和个人性格也息息相关的一种生理操作。面试者的心态大部分是ok的,也有一些比较极端,要么比较紧张,要么比较太过放开,想更好的表现。其实这种本质上是没问题的,对于整个过程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是另外一些心态的面试者就比较尴尬,有的是觉得自己很牛逼,只是来试着玩的,比如之前面试的某条的运营,这种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不排斥性格明显的小伙伴,只要有相应的能力与之相对应。对于紧张的心态,多家准备就好,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心态真的很重要,会无时无刻的体现出来,希望大家都有一颗平常心。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也要有一个颗平和的心,因为不仅在面试的过程中,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适应形形色色的人,去发觉他们的优点。

二、维度介绍

工作经验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确实有很多人说不明、道不清。比如我的工作是,收集需求、写需求文档、推进研发、跟进上线。这么说有错吗?在陈述上是没错的,但是说了什么呢?好像也没说什么。这种就是典型的无意义陈述,因为大家的工作都是一样的。

一个工作经验介绍就能很显然的看出一个人的总结和提炼能力。其中比较简单的一点就是直接谈工作,为什么不先聊聊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有的这个流程?

最基本的方式【总-分-总】,从小就受教育的写作方式,现在也受用。很多人也说,要用“star”法则,这也没问题。但是从本质是哪个来说,还是条理清晰的,从解决问题,到怎么解决,最后结果如何。大家常说的野路子产品和正规军的区别是什么?这里就是其中一点。作者也不是很推荐大家去记一些名词,什么薛定谔的猫,star法则,暗黑原理。明白道理就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工作经验介绍这里,由于某些特殊因素影响,也会有部分人因为“产品”自身的原因把自己捆绑住。比如这个app从一天几十万的dau到一天几百万。可是,这个问题和自己有啥太多的关系?

脱离了你,这个产品就不能增长到一天几百万了吗?这个问题很实际。也是很多人自以为自己很牛逼的一个误区。脱离了这个平台,我们还剩下什么。这就是下边要说的一小部分,个人的沉淀。

三、思考方式

思维方式一致是产品界的神圣名词,仿佛一出口就要来一句:产品思维,倒也有一些江湖道士给了解释“What is product thinking?”

面试过程和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区别就是给与个人的思考时间很少,自己说不明白,想不清楚是一方面,面试官稀里糊涂也是另外一方面。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让你解决XXX问题,会怎么办?但是这个领域又不了解。其实是思维的处理方式,接到需求怎么办,先去了解,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直接上去就给方案。这一个小点,就有一大部分产品想不明白,这也是为什么一大批产品做成了“原型产品”。

多维度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一类常规的解题和工作思路,如何去处理,如何做到好的效果,算是产品大局观的一种,毕竟,没有维度,哪来大局。有不少产品再说一些例子的时候,考虑问题不全面,就造成了看待问题片面,无法从全局甚至更多的点来思考:为什么这么做?

有沉淀,有思考的方法,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复盘。这也间接的说明了,为什么工作一日如三年,工作三年如一日。频繁跳槽的病害也就间接的导致了没有时间和周期性的沉淀,所知和所懂更浮于表面。

四、清晰目的

求职者也好,映射到我们自己也好,OKR都算是一种,某个阶段,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回归到实际,一类产品其实并没有想好做什么,或者想好做什么了,但是没有坑位接收,只能遍地撒网。这也没有关系,毕竟“求职者”通过几个小时的面试聊天想知晓全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要是有人问,你下一份工作想找什么样的?想法可以作为参考,但这其实是个不确定性因素。

对于一个刚工作1~2年的人来谈职业规划,目前我觉得这个基本在扯淡(希望杠精不要来喷,往里挑一的器材,也是有的,比如星爷),能弄清自己职业和找到工作的人就已经算是有职业规划了,毕竟团队方向就是短期的职业方向。

BUT——个人的目标还是要有的,一个清晰的路径,无论对错,甚至没有规则去评论对和错,但是这会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

五、知识扩充

现在都说“T”型人才,要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入的同时,也要扩充其他知识面。但是,也不要太过于表面,专业知识尚未了解,就开始一字排开,这就是“一”字形,靠吹牛逼发展。看看书,浏览浏览健康的资讯网站,都可以了解很多。切不可觉得闹知识慌,内心恐惧到“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就如同刚开始说的,心态平和,顺势而为。

深夜已至,窗外的雨依旧滴答滴答的下着,不开灯的屋子很黑。看着电脑上打开的网页,在白色的背景中早已寻找不到那996的沧桑脸。

 

作者:Leif,公众号:匆匆闲暇

本文由 @Leif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些时候想要加强T的下面 但是现实条件很难允许

    来自北京 回复
  2. 为作者大大手动点赞,多看多学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