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请时刻保持自我成长

3 评论 5674 浏览 29 收藏 14 分钟

互联网裁员消息频出,这个行业似乎进入冬天。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位互联网最应该做的不是焦虑,而是为自己增加砝码,关注自身价值的成长。

最近有一些新闻

暴风没人了

2019年10月30日,暴风高管全部辞职,CEO冯鑫于9月3日被批准逮捕。有记者于近期感到暴风原公司地址,已经人去楼空,按照暴风登记的新地址,也被确认是个虚假地址。

目前没有人知晓暴风去哪了,但高管集体离职,CEO入狱,现在的暴风团队近似一盘散沙。

暴风的官方网站、APP,以及一些主要业务,已经无法正常运作。

呆萝卜拖欠工资

2019年6月曾获6.3亿元A轮融资的呆萝卜生鲜电商,被爆拖欠员工工资超过3000万,杭州研发中心被集体解散。

新浪裁员了

新浪阅读业务线集体裁员,比例超过90%,下午两点通知,五点就拿到离职证明,现场结账,原地解散。

产品部门被连锅端,只剩了几位技术员工。

Keep裁员了

10月24日,keep进行了一轮以技术为核心的“人员优化”,具报道,此轮将会“优化”掉120人。

年关将至,还有多少企业正在裁员呢?

2019年,是一个与“裁员”画上等号的一年,大厂、独角兽、明星公司,还有数不尽的不知名公司都已经裁员,或者正准备裁员。

我们从未像现在一样,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也是在这一年,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与公司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所谓的公司大家庭,也在这一年,显得无比尴尬。

牺牲员工,为领导的错误买单

网易患病员工被暴力裁员的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深刻。

原文是这样写的:

当时我甚至觉得加班也有成就感,觉得那些朝九晚五的人就是在虚度人生。

可回过头来看时,我发现我们大部分的加班、迭代甚至推倒重做,都只是在为主管们的错误决策买单而已。他们的KPI其实都是底层员工透支健康堆起来的。

“加班,是为领导的错误决策买单”,这句话我是认同的,有的决策本身就是错误的,班是加了,但没有结果。辛苦加班做出来的功能,有时候还没上线,就被砍掉了;还有的上线了,完全没产生效果。

另一种决策错误,是时间的估算错误,原本需要10天的时间,估算成5天,剩下的5天从哪来?加个班吧。

互联网人正常的工作时间是8小时,一周是40小时,现在提倡的996,也就是每天多工作2小时;一个星期多工作一天,算下来也有18小时,等于2.25个工作日。

一个月有4周,也就多出了9个工作日,再加上原本的22个工作日,在工作时长上,意味着一个月有31个工作日。有的公司,这多出来的9个工作日,还是“免费”的。

裁员,也是为领导的错误决策买单

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互联网公司,早些年在资本的疯狂注资后实现了扩张,但实际上他们依然没有盈利。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从一级市场拿到钱,那么必然要缩减人力成本,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裁员。

裁员的真相就是项目没有盈利,没有产生与成本对冲的价值增长,裁员也是为领导的错误决策买单。

领导是产品的最终决策者,是最应该为产品没有实现价值增长负责的一个角色。然而,这个责任被直接甩给了员工。

没赚钱那就裁员吧,没钱了,那就裁员吧,员工犯了什么错吗?员工勤奋地实现领导的决策,有错吗?

但现实就是如此,当企业的资金出现问题时,第一个为这些错误买单的人,永远都是员工。尽管员工已经很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被分配的任务,尽管员工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尽管导致资金出现问题的直接责任人是领导,但买单的也还是员工。

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的现状:牺牲员工,为领导的决策错误买单,员工被裁了,领导还是领导。

走出安全区,关注自身的价值增长

互联网的公司,从来不是值得托付终身的公司,996的勤奋也不能让我们脱离被裁员的危机。

真正能给到我们安全的,便是走出安全区,关注自身的价值增长。

当我们拿到一份offer时,是不是感觉到心里踏实一些了?如果我们入职了一家大厂,是不是感觉松了一口气?

可越是“安全”的环境,实际上越“危险”。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讲述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在公司表面的“安稳”环境,会逐渐丧失自己对危机的敏感度,也会被磨掉激情与斗志,自我理想也会被逐渐转移为公司的“集体理想”——这是一个被驯化的过程。

“安逸”的状况,才是最危机的状况,这会让我们丧失自己的野性,乃至自己的战斗力。

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

将自己处于最危险的地方,并不是鼓励大家失业;而是鼓励大家将自己置于危险当中,去思考自己的竞争力,建立自己的优势。

我们不用离职,但不妨碍将每天当作失业的前一天去思考几个问题:

  • 如果明天就失业了,应该怎么办?
  • 我现在在市场上有什么优势?
  • 我是否已经做好求职的准备了?
  • 我在市场上的价值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

与其和同事勾心斗角,不如沉下心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与其和领导“谈心论道”,不如给自己的未来,增加一些筹码。

对于我们,最宝贵的不是工作,不是薪资,而是那份对自身成长的野心,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互联网的职场人,应该心系天下,而非偏安一隅。

一个目标

前不久,看到了一个新闻:一位程序员去阿里面试,被面试官怼了,说30岁,还要靠简历找工作,都是垃圾。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一个目标,没有目标驱动的事情,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以,不妨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不依赖简历找工作,围绕这个小目标开始思考。

如何才能不依赖简历找工作呢?

阿里的大神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增加自己在圈子内的影响力,让企业或者猎头主动来找你。

我的一位技术朋友,是个大神,从上一家公司辞职后,给自己放了两个月假期,好好休息了一下。第三个月就收到几位猎头的推荐,很快入职一家独角兽公司的高级岗位。

随着我们的职业发展,让企业知道自己的存在,主动抛出橄榄枝是最上层的求职方法。紧随其后的,便是被猎头推荐,猎头可以说是高级岗位的媒人,许多高级岗位都会通过猎头进行招聘。

到了职场后期,若是猎头都不知晓你的存在,那就只能依靠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了,实在是太被动了。

企业招聘高级岗位的优先级:创始团队主动邀请的人【直接信任】>内部推荐的人【间接信任】>猎头推荐的人【被筛选过】>自然投递简历的人【未被筛选过】。

前三种求职方式,其实已经垄断了大部分的高级岗位。

我们不妨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不依赖简历找工作,让猎头能找到我们。

一个做法

猎头的工作原理是在网络当中寻找优秀的人才,判定为优秀的方式很简单也很粗暴:你是否在行业内有足够的影响力。

大厂的工作经验会加强我们的背书,但并不是绝对的。一些行业优质的文章,以及我们自身的人脉关系,都能加强我们自身的影响力。

影响力不是一种快速的结果反馈,而是持续积累的过程,重点是持续的时间。

我们只需要在市场上持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能够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只要持续去做这件事,影响力就开始缓慢增长了,剩下的就是速度与时间的问题。

一旦我们开始在圈子内发生,就具备了影响力。区别只是影响力大还是影响力小的问题,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小影响力就会积累为大影响力。但我们不做这件事,影响力便会持续静止不动,就是有和没有的区别。

所以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持续在圈子里表达自己的产品观点,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就可以了。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大的产品圈子,分别是老牌产品社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以及更宽泛的知乎和脉脉的职言。

一个环境

坚持去做一件事是很难的,坚持去做一件自己从未做过的,还没有人带的事情则更加困难。但我们可以融入一个环境,借助环境营造出的氛围,带动自己的积极性,激活自己的动力。

当我们想要开始积累自己影响力的时候,不妨找到一些正能量的群体,加入他们。互联网这么大,我们总能够借助网络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友军,不用形单影只一个人迷茫、徘徊,借助环境的力量,让自己形成表达的习惯。

喜欢旅游的人,可以加入旅游群;想要早读的人,也会有早读群,各种群的背后都是一种环境的营造,也是一种氛围的带入。

环境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到足以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思考。

最后的建议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间段里,越是努力保住自己的岗位,越是危险。毕竟裁员是为领导的错误决策买单,我们只是那个买单的人。这和我们犯错不犯错,勤奋不勤奋,有关系,但也没有太大关系。

唇亡齿寒,如果公司里较差的员工都被裁完了,但资金还是有问题,怎么办?继续裁吧,优秀不优秀的先放一边,等公司渡过难关了再说。

如果优秀的也裁完了,怎么办?那就倒闭吧,互联网公司没有重资产,即使申请破产清算,员工也得不到何种补偿。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相对于思考如何让自己不被裁员,不如思考如何让自己有市场竞争力,变得不怕裁员。

相对于思考如何找工作,不如思考如何让工作找到自己。

我觉得加班也好,996也好,确实是福报。

只是,这个班得为自己加,才是福报;为别人加的班,只是一种讨好。996也是要为自己的996,才是福报;为别人买单的996,不过是一种委曲求全。

为自己加班,是一种对自己的长远投资;为别人加班,只能算形式所迫的妥协吧。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年经验产品经理,3年产品总监经验。擅长数据增长,商业模式。曾孵化过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创业产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谢谢,获益匪浅,让我思考良多,这让我想起了外交风云里讲的,只有自己的实力强了,腰杆直了,你才有了谈判的筹码,要是一直生活在别人的羽翼之下,尽管可以遮风挡雨,但当羽翼不在,你就是直接暴露在最危险的环境下。所有要有居安思危的心态,不断调整自身的起点,去学习,去补充自己,让自己不管遭遇任何突发情况,都能无惧于未来。

    来自浙江 回复
  2. 文章没啥用,泛泛而谈,没有实际用处

    来自山西 回复
  3. 文章浮躁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