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学习03:真正的学习能够带来什么?

2 评论 3773 浏览 18 收藏 15 分钟

花时间看了文章、听了课程,真的就学到了知识吗?还是一场幻觉?学习,让我们的行为表现出了什么变化?

本系列以下面这张图为主要框架(更新至版本1.1),每篇文章以一个主要问题为导向,然后根据读者的反馈以及创作过程中的问题来优化框架,如此循环。

正文

2018年,读了100本书,似乎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当时还写了一篇文章,分享如何坚持读书。

2019年,却发现2018年是把读书的习惯养成了,但效用很低,基本没有深度思考,这些做法对于提升工作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提升很低。

2020年,觉得当时的自己就是个假学习者,享受着知识的幻觉带来的兴奋感,或许如今也是。

这让我感到很焦虑,花了时间进行了所谓的“学习”,真的有用吗?

  • 花时间看完一篇好文章,下一步就是点击收藏,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 花时间看完一本书,照着内容画了一个思维导图,看起来掌握了全书内容;
  • 花时间听完一门课,认真记了笔记,以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工作技能。

现实是那篇文章已经积灰、那本书也忘了讲啥,学到的技能好像也没用到。

大脑自以为增加的知识,到头来只是幻觉。所以,我开始探索,真正的学习能够带来什么?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学习的的本质就是联系,也就是不同的神经节点发生了联结。这是在神经科学上给出的解释。

那么,对应到我们外在的表现是什么呢?

在心理学上,学习指的是基于经验而使行为或者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有些拗口,简单来说:学习,会使我们的行为表现出差异

比如说:

以前不会开车,通过学习,能够开车了;

听不懂英语,通过学习,现在能够简单听懂了;

不会画原型图,通过学习,现在能够独自完成某个功能模块设计了。

以上例子都是技能类的学习,这类学习都有个明确的目标,正常情况下我们进行学习后就能达成目标,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吗?

生活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会产生的问题。

小学时,我们记住偏旁部首、记住音标发音、记住乘法口诀……只要记住这些,考试成绩一般不会太差。

但是,到了中学、大学与社会中,单纯靠记忆产生的作用开始变小,因为出现一道跟之前一模一样的题目,概率越来越低。如果只是记忆,遇到不同的问题,就会变得手足无措。而且,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依靠有限的记忆量来应对无限的问题。

所以,真正的学习还有另一个作用:通过对经验(自我或者他人的经历、总结等)进行归纳,总结出相关规律,以此应对无限的情况。

比如说,如果只学了九九乘法表,我们所能应对的情况就只是九九八十一种情况,但是实际生活中应用相乘的情况有无限种。因此我们得学习乘法,知道不同数字相乘的规律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所有情况。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深度思考,加工,找出不同事物的联系,归纳规律

前段时间很火的“中台”,很多企业把这个新概念当成拯救组织的稻草,想着靠中台可以盘活组织资源,将能力进行复用。那段时间,中台产品经理们可没少折腾。

如果你有进行认真思考,会发现中台有个核心价值:能力的复用与成长,这在传统企业也有,比如大众公司,很久之前他们就能够将整车中各个模块拿出来共享,同样的发动机,搭上不同的变速器、底盘、车模等等,就能够产出不同型号的汽车,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不是每个型号都得重新开发所有模块。

这么一想,中台这个概念其实不新,它只是过去的方法论对应着互联网公司的环境,进行了适配而已。这样子,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仅仅只是关注互联网,也可以试着从传统企业中寻找经验学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两个作用:

一是行为的改变,需要注重实际应用;二是应对未知的问题,注重加工、总结。

单靠收集信息、记忆知识,而不进行加工与应用的学习模式难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的实际问题,带来只是误以为学到了的幻觉。

所以,一个完整的学习模式应该是:获取-加工-记忆-应用。这样做,知识才能流动起来,为我所用,而不是停留在某个收藏夹积灰。

整个学习模式的内容很多,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分点细讲。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原则与心得。

1. 获取:问题导向,主动获取

每天打开手机,刷着网络文章学习,下单了大降价的课程。

你是否想过,是我真的需要吗?还是被需要?

在营销领域,有一个zuora销售法。

  • 趋势:世界正在发生一个什么趋势?
  • 危机:如果不顺应这个趋势会发生什么危机?
  • 图景:顺应的话。能够得到什么发展
  • 障碍: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障碍
  • 证据:你的产品为何能够解决这些障碍

举个例子,作为产品经理,势必跟程序打过交道,最近很火python小课也出现在我的朋友圈。大致广告是:

  • 趋势:别人靠着Python提高了工作效率,
  • 危机:你是不是还在一个字一个字敲键盘?
  • 图景:学会了python你也能升职加薪
  • 障碍:小白学习没人带

证据:我们拥有专业的老师、学习社群、线上课程可以帮助你。

现在只需9.9!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内容,无论价格多优惠,都请问下自己:我真的需要吗?(ps:还可以研究它做广告的方法,把好的地方应用在自己的产品宣传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好像一天没看过一些知识增量的内容就觉得今天没有学习,没有进步,感觉很焦虑。

接着就会漫无目地在一些网页上逛,只为寻求信息获取时的快感。

这些做法,都相当低效,获取的碎片化内容既不成体系,也很难能够应用起来。

所以,不妨在获取知识前,问问自己,为何要这么做?在于解决什么问题?

这样子,能让我们从被动化为主动,既避免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在信息的玻璃瓶中乱撞,也能让我们所获取的内容能够真正有所应用。

2. 加工:深度思考,而不只是复制黏贴

积满灰尘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它们只是占据你手机内存,给你造成一种知识的错觉而已。你以为擦掉灰尘后是就能打开宝藏,却不知当这些东西挤满灰尘,连动都不想动它了。

如果只留在第一步:获取,经常会出现这种:啊,这个方法我在某篇文章看过,具体是讲什么呢?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更重要的是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让它内化为我们脑中的知识,而不是停留在外部系统的收藏夹中。

谈到学习,费曼这位学习大神必须被提到,我们大多人知道费曼技巧,就是讲我们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化讲给别人听,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巩固知识,发现之前学习的问题 。

除此之外,费曼还曾讲过:

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念里边的章节。比如有一次念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停顿了念书,对我说,“唔,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就是这样,他总是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我想象居然有这么这么大的动物,而且居然都由于无人知晓的原因而灭绝了,觉得兴奋新奇极了,一点也不害怕会有恐龙从窗外扎进头来。我从父亲那儿学会了“翻译”——学到的任何东西,我都要琢磨出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来自费曼自传《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

“翻译”就是我们对信息进行加工,自己进行思考,琢磨出信息的实际意义,这个时候信息才变成了知识。

3. 记忆

通过加工,这个过程除了增强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训练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巩固记忆。

我们知道,学习的本质就是联系,当我们进行了深度加工之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更加稳定,我们就越能记住一个信息。

但是仅靠一次深度加工,并不能保证我们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规律记住并在以后发挥应用。这个时候,通过间隔练习与自我检测就能够帮助我们巩固并且检验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

具体的这两个方法在上一篇文章:学习的本质。

总的来说,记忆这一步,是为了我们将真正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巩固,以备后期应用。

4. 应用

在学生生涯中,我们的学习,大多只到记忆那一步。

这种学习现象,我称之为:始于理论,止于理论。导致了大学毕业后,到了实际工作场景,发现很多知识难以应用,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

那怎样才能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呢?避免出现学了无法用的情况。

以前我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投入了蛮多时间在学习上,才发现:学了这么多,即使努力去记住一些知识,但忘记的也不少。

所以,为了尽可能发挥学习的价值,在学习之初就要自行搭建一个小系统来使用。

比如说:

我上了一门原型设计的课程,或者看了一本原型设计的书籍。但是最近的工作内容更多是跟进开发、功能验收等等,并不需要进行原型设计,我还是会抽空去找一些实践。

学到了设计四原则:亲密性、对齐、重复、对比,就在做ppt时,利用亲密性将同类信息进行整理;学了用户手势操作习惯,就在平时使用app的过程中,关注这些app有哪些应用了这些习惯,没有用的原因是什么?学了用户旅程地图,就去验证不同产品中是怎么利用地图来进行设计的?

这些应用很小,但是能够很快的让学习到的知识发挥作用。另外,方法论到了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场景,这在干巴巴的理论中是无法全部涉及的,但我们通过应用,就能把这些理论进行完善。

最后

关于学习模式,各个点还有很多内容,会继续在《产品学习》进行细化分享。

文章预告:

  • 获取:主题学习、延伸学习、产品技能型书籍与通用类书籍的阅读技巧、数据报告渠道与收集方法……
  • 加工:产品体系搭建、多类型交叉、打造心智模型……
  • 记忆:组块记忆、合意困难……
  • 应用:系统循环、反馈优化、迁移应用……

立了这么多flag,如果你觉得本文还不错,点赞转发鼓励一下呀,我会努力完成的!

 

作者:彬,微信公众号:有个思享,专注读书与产品心得分享,欢迎交流。

本文由 @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在学习中要带着目的和思考,将外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才是学习的价值!

    来自江苏 回复
  2. 之前我的篮球教练告诉我,大脑只负责理解不负责记忆,负责记忆的是你的身体,当身体记忆住了才会反推大脑再去理解,形成了一个循环~
    非常能解释现在的问题,看完了明白了,但是记不住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