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运营人如何提高不可替代性

1 评论 5068 浏览 9 收藏 10 分钟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但要与人竞技,还要面对来自机器的竞争。最近和一个运营朋友讨论,她作为一个运营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一些共识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设计圈里因为一条新闻炸开了锅,各路自媒体又兴奋地做了一回标题党。内容的关键字是“设计师要失业了”、“设计师‘鲁班’上岗”、“阿里AI每秒撸8000张海报”等,这不仅仅是阿里作为互联网巨头之一开发出新产品,更标示着机器学习将会更快速地渗入互联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很可能会提前到来。

今年5月份阿里巴巴发布了一个超神的“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据说含义是“撸banner”,而且圈内传闻,去年双十一的1.7亿张Banner,全靠它撸完。1.7亿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设计师不吃不喝9000年的工作量!而今年“鲁班”的撸图能力又直接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量级,据说设计能力也接近人类专业设计师的水平了。

其实鲁班能达到这么大量级的工作量,和现阶段互联网巨头们纷纷看好的AI有关。它包含了”学习网络、行动器、评估网络”三大核心模块,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量数据训练,机器学习,自动匹配素材生成无数个对应的设计,经过评估网络筛选出最好的设计。鲁班目前的工作速度已经能实现一秒撸8000张海报设计,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只花了仅仅半个月的时间。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但要与人竞技,还要面对来自机器的竞争。而对于那些处在初级、中级阶段的运营来说,这个岗位本就充满了极强的可替代性,就像当初今日头条的算法机制开始运行后,实际上已经代替了大量的编辑岗位,那么未来随着机器学习的不断优化,一些基础的、量大的运营工作,也即将被取代。

那么作为一个运营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

1. 量很重要,但质才是关键

很多人在刚刚踏入运营圈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太忙了!!!

运营说白了其实是件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像产品,想法+原型图;也不像技术,一心只为搞开发;就连最相近的市场,运营也不一定沾上多少边。

每个运营人几乎都是KOL,但这个KOL做得多心酸自己心里都清楚。内容不能自己做主,需求的话是从来没有提过的,要提也是经常被设计怼回来,想要多点预算?这种操作是没有的。

作为互联网公司产品的最底端,运营人干着所有的杂碎活,最后产品传播效果不好,还要背一口大锅。于是就陷入了忙忙忙的状态,最后发现很多核心的事情其实都只干了一点,根本没有时间去把它干好。

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出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上,最关键的是你的运营想法。Idea!!!

“量”是衡量你的基础工作的指标,“质”才是你的工作价值体现,如果走不出这个包围圈,那么就算你5年的工作经验,你也还是个运营,上不了食物链顶端。而且“量”本就是个机械化的产出,机器学习时代,最先替代的就是被量化的工作,而不是充满变化的idea。目前来说,机器更多的是快速学习,而不是快速思考。

快速寻找到工作的核心,在“量”上不执着于质,在“质”上反复推敲,这样才能花更多的时间在有价值的产出上。

很多人并不是工作效率低下,他只是没有找到最有价值的工作内容。

2. 不局限于眼前工作,全局深入产品

大多公司会把运营分在市场部,尤其是新媒体运营,跟用户、活动打交道太多了,所以除了一些涉及到数据的产品运营,其他运营都将跟着产品市场的节奏走。

一个好的运营绝对不止于了解如何把产品从渠道宣传出去,那是广告营销,论文案你不一定比得过人家,而且这也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好的运营应该是有全局感的,他知道一个产品在最初想法成立的时候,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哪些,他要如何触达到这批用户,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将用户关键词衍生,快速达到稳定又高效的增长。

他还要了解产品各个部分的功能使用,应该是这个产品的忠实粉丝,从用户角度去看待这款产品,配合活动或日常推广的时候,如何减少用户了解的步骤,将入口简单化,提升用户体验。因为只有当一个运营人把自己当成一个PM来看,才能最大程度地做好产品的运营与推广,他们应当是最接近也最懂用户的人。

这其中的用户情感触及、用户体验反馈等,是无法仅用数据表现出来的,恰好,这也是机器难以完全熟练掌握的。

3. 赶不上机器学习速度,仍要分秒必争学习

一秒钟出8000张图,这种学习速度是任何人类都赶不上的,但这绝对不是放弃的理由。

“人工智能”被赋能前,它也只是一台机器,是人类赋予了它学习能力。连机器都在不断更新迭代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作为产品链底端的运营人怎么好意思不努力学习?

但很多人依然觉得工作量太大了,根本没时间学习。《把时间当作朋友》里说: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可以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听过之前某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为了快速搞懂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连续3个月睡在公司,每天睡4个小时,把一套书硬啃了下来。

很多人看清了事物本质,却少了那份执行力。喜欢拖拉、习惯现状、惰于思考、给自己找理由…这些都是阻挡他们更进一步的原因。

谈及学习,如果连周末都利用不了的人,就更别谈那些充满琐碎事情的工作日了。

4. 学会自我激励与反馈

运营人很容易陷入的一个困境是:为什么做了这么久,一点效果都看不到,出路到底在哪里?

这种情况可以具体到:为什么写不出一篇10w+、为什么1w的预算都涨不了1w的粉,为什么用户活跃度就是提不上去、为什么天天加班也看不见项目成效…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东西可遇不可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成功了的人,绝不只是靠运气,一定是有长期的坚持在里面的。

这时候你便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反馈,这样才不会在成功正要向你伸手前,你事先迈出了这道门。

机器只会一直反复工作,但人不一样,我们是可以随时调整、自我提升的。

身为运营,当你能把一个行业快速吃透,那么应该也就没什么能难倒你了。

 

作者:tepy ;PM . Growth . 在美团、网易等大厂搬过砖;产品观察和分享,学习web3

本文由 @tep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