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AI公司如何赚钱:快速看懂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生意经

0 评论 1310 浏览 2 收藏 9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两大难题:如何从市场,用户,业务等多个角度分析和设计产品?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推进项目落地?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AI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路径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你揭开AI公司赚钱的秘密,深入剖析人工智能产业链的“生意经”。

“挖金矿的人未必最赚钱,卖铲子的却稳赚不赔”,这句商业谚语在 AI 产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 AI 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不同层级的企业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构建起庞大的产业生态。

先通过一张表格,快速梳理 AI 产业各层级的商业模式核心。

一、上游:卖 “铲子” 的基础层 —— 稳赚的底层生意

基础层企业是 AI 产业的根基,为整个行业提供不可或缺的 “生存必需品”,其重要性如同水电煤对于城市。

数据 “粮仓” 供应商:为 AI “投喂” 优质 “食物”

核心业务聚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人脸、语音等多类型数据采集,到杂乱信息清洗,再到图像文本标注,帮助 AI 认识世界。例如,为自动驾驶企业采集不同天气、路况下的道路图像,为医疗企业标注 CT 影像中的病灶区域。

盈利模式按数据量或标注难度计费。医疗影像标注中,一张复杂影像标注费可达 20 元;为车企标注 1 万张道路标识图片,收费 5 – 10 万元。

典型企业中,数据堂作为国内老牌数据服务商,拥有 2000TB + 数据,覆盖金融、医疗等数十领域,与百度、华为等巨头合作密切;Scale AI是全球 AI 训练数据标注龙头,服务 Waymo、Toyota 等企业,业务已拓展至数据治理全流程;海天瑞声在语音语言、计算机视觉领域积累深厚,为智能语音、安防等场景提供高质量数据。

算力 “发动机” 厂商:为 AI 提供强大 “动力”

  • 硬件派以寒武纪、英伟达为代表。寒武纪是中国 AI 芯片领军者,思元系列芯片广泛应用于云端推理、边缘计算;英伟达则是全球 AI 芯片霸主,其 GPU 芯片在深度学习训练与推理中表现卓越,被大量数据中心、科研机构采用。
  • 云服务派包括百度云、阿里云、华为云。百度云依托技术优势,提供丰富 AI 算力产品;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地位领先,弹性计算服务灵活调配 GPU 资源;华为云基于昇腾芯片,打造全栈 AI 解决方案,保障算力高效安全。

行业洞察:中国 AI 基础层企业仅占全行业 7.6%,但技术门槛高、利润丰厚,是巨头企业的必争之地。

二、中游:技术 “加工厂”——AI 界的军火商

中游企业如同 AI 界的军火商,将上游的数据与算力,转化为可供下游使用的 “技术武器”。

AI 技术 “货架” 模式:标准化技术模块输出

提供人脸识别 API、语音识别 SDK 等标准化技术模块,企业可直接调用。盈利上,按调用次数收费(如 1 万次人脸识别收 50 元),或收取 SDK 授权费(一次性几十万元)。

百度 AI 开放平台汇聚 200 多项技术,堪称 “AI 技术超市”;**Face++** 专注计算机视觉,在人脸识别领域技术领先;腾讯云 AI 平台依托社交、游戏技术积累,提供多类型服务;阿里云智能语音交互平台广泛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家居场景。

大模型 “定制商”:打造专属 AI 大脑

为银行、医院等行业定制金融风控、医疗诊断等专属大模型。盈利来源包括千万级的模型授权年费,以及模型持续训练服务费用 —— 模型需不断 “投喂” 新数据保持精准。

OpenAI的 GPT 系列大模型影响深远,通过授权与 API 调用合作全球企业;讯飞星火在智能语音、教育医疗领域深度应用;字节跳动云雀模型赋能内容创作与智能推荐;华为盘古大模型覆盖多领域,助力多行业智能化升级。

风险提示:技术层企业需持续高额研发投入,一旦被新技术替代(如 ChatGPT 冲击传统聊天机器人),客户易快速流失。

三、下游:应用 “魔术师”—— 让 AI 变身印钞机

下游企业将中游技术转化为具体产品或服务,直接面向用户实现商业变现。

“AI + 行业” 增效派: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 滴滴通过 AI 预测用车需求、智能调度,降低 20% 空驶率,节省成本转化为利润;
  • 京东的 AI 推荐算法使商品转化率提升 3 倍,大幅增加销售额;
  • 菜鸟物流借助 AI 优化仓储布局、智能分拣,提高物流效率;
  • 平安科技在金融风控领域用 AI 实时监测风险,减少欺诈损失。

消费级产品派:面向 C 端用户的智能产品与服务

  • 智能硬件领域,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小米智能扫地机器人凭借 AI 算法实现路径规划与避障,年销百万台;
  • 订阅服务方面,Grammarly、Midjourney 通过会员订阅收费(月费 10 – 30 美元),科大讯飞翻译机也通过订阅提供高级翻译功能。

Agent Store 新模式(2025 年爆火):搭建 AI 服务交易平台

开发者上传 AI 客服、PPT 生成器等智能程序,平台为用户提供丰富选择,并抽取 30% 佣金,实现低成本高收益。

给 AI 新手的入行与创业指南

职业选择建议

  • 追求稳定高薪:可选择上游的芯片研发、数据工程岗位,虽门槛高,但人才稀缺,薪资优厚。
  • 渴望快速变现:下游的 AI 产品经理、行业解决方案专家岗位,贴近市场,能快速实现能力变现。

小白创业方向

  • 技术整合者:利用现成 API 开发智能小程序,如合同审查工具、智能客服系统。
  • 垂直领域深耕:聚焦细分场景,如用 AI 助力宠物医院分析 X 光片,避开同质化竞争。

行业真相:中国 90% 的 AI 公司集中在应用层,竞争激烈。想要脱颖而出,要么掌握独家数据资源,要么深入解决特定行业核心需求。

在 AI 产业的金字塔中,上游企业凭借基础服务稳坐 “钓鱼台”,下游企业通过应用创新直面市场红利。无论选择 “挖金子” 还是 “卖铲子”,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这场 AI 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此次优化让文章逻辑更清晰,重点更突出。若你对内容深度、案例选择、表述风格还有其他想法,欢迎随时沟通。

本文由 @Eva的AI学习笔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921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表单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信息录入工具。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表单设计指南。
专题
1483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作为一名运营,需要持续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断更新迭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运营方法论。
专题
3670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用户分层本身并不是目的,只是实现业务发展的手段方式。
专题
13391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该如何有效推广?有效推广的策略有哪些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推广策略。
专题
12902人已学习16篇文章
栅格系统在页面排版布局、尺寸设定方面给了设计者直观的参考,它让页面设计变得有规律,从而减少了设计决策成本。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浅析栅格系统。
专题
12874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当业务进入某一阶段之后,用户新增可能会趋向疲软,这个阶段里,运营人员可能会需要召回流失用户。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召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