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电商:敢问路在何方?

游某
2 评论 4512 浏览 0 收藏 14 分钟

写在最前面的话

大约一个星期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8群(217321639)群组织了一次对微信商业化的疯狂YY(轻抚此地),取得不错效果,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觉得还不够过瘾,强烈要求更给力一些,于是就有了这次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3群(217321695)组织的对微信电商的探讨(小编事后得知,居然还有微信的产品经理混迹其中。。。)

(好的产品经理会问,为什么是微信电商?而不是游戏或者其他?别急,小编先卖个关子,请听他细细道来。。)

背景

按照惯例,我们先来看一些背景资料:

首先关于微信,小编废话不多说,就一句:微信是超过三亿人使用的移动应用,且用户数仍在持续增长。

其次关于移动电商:在2012年eBay的1750亿美元总交易额中,约270亿美元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购买交易的。今年京东商城订单量中来自移动端的比重刚刚超过4%,但无线淘宝的增长达600%,交易额达500亿,占淘宝份额8%。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211.6亿元。

以上数据是不是会让某些人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呢?那么这两个在快速增长的事物会有什么交集吗?如果有的话又会是在哪里呢?

记得小马哥曾经说过:

“你是选很多行业一起上还是说垂直砸在一个行业里面做深,这里面都有不同的选择点。这里面也有一些弯路、也有一些经验教训,但是我们还在努力拓展。总的思路,我们更希望是做成一个平台,不要说自己去把某一个行业做得太深。”

看官们也许已经自己看到了其中的关键词:平台。

那么,微信平台和移动电商的结合做产生什么呢 ?

各位看官,请继续往下看~

微信的优势

看官先不要拍砖,我们先看一下微信在用户层面都有哪些优势。

因为在继续探讨之前,我们得先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微信?难道米聊就差了吗?为什么不是kit抑或skype?

在硝烟弥漫的热烈讨论中(刷屏的速度你敢想象吗?!),小编握着颤抖的鼠标,为大家整理并概括出了三个词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

微信崛起之时,整个市场火起来了,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做,一起推动,只不过微信发挥了他来自腾讯的优势,所以跑得最快,最终战胜了其它竞争对手。

微信的一个重要的优势,那就是腾讯这个互联网巨头的绝对重视。之前无线在开发手机端的产品,比如手机QZONE、超级QQ、手机游戏等就受到不少PC端其它业务线的限制,这个限制不光是产品经理层面 ,每个月20几号开战略会的时候 Martin 和小马哥对这块也没有想清楚,总是怕功能重复了会对PC端的产品造成太大的冲击。

而微信呢?说出来真让人嫉妒,腾讯放宽了微信在内部开发和运营上的权限!微信的推广主要通过QQ邮箱的内置广告, 基本没什么推广成本,而skype在国内只能通过网页小广告的推广,信任度差的不只是一个级别。微信可以接收离线QQ消息,这和超级QQ基本一样,而这个功能推出后,超级QQ的包月用户数量至少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白鸦有篇文章说微信其实就是个富二代, 简单解释就是微信将第三方联合账号登陆这个优势利用到了极致。微信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些优势,使得自己在腾讯这个基础平台上的发挥了最大的效果。

此外,微信的发展还得益于的腾讯自身产品链的结合(摇一摇等只是噱头)。相关产品,譬如QQ为微信打开了通道,使得微信的使用更方便,体验更好。其实比较容易理解的微信和米聊的一个差异是,用户注册微信,如果他连接了QQ的话就很方便地导入了通讯录和腾讯产品人脉关系, 解决了用户在注册使用后没有好友互动这难题 ,而很多注册使用米聊的用户可能没有其他的好友用户,虽然也会导入新浪微博和通讯录,但是效果不够理想。

微信还大量通过手机通讯录来推荐和导入用户,虽然其他软件也有,但是QQ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决定了信任。

对于用户来说,最关键的是,以前有的社交圈子,马上可以很方便的在微信上重新组建起来,如候鸟般的整体迁徙。

微信平台+移动电商=?

 

移动电商

终于到了重头戏,看官也许会问,什么是移动电商?有人说,其就是手机淘宝绑定支付宝。解决了支付问题,自然就有订单了,目前淘宝30%以上的订单都是来自手机淘宝的了。如果微信电商化,可以将拍拍易迅整合进来,直接做移动电商市场的,可是其有必胜的把握竞争得过淘宝天猫,京东等吗?

目前线下消费占了差不多97%,正是看到了这点,行业才会提出O2O(Online to Offline)概念,其核心是他们希望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也就是让用户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后,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先举个例子:

一个做鸡蛋饼的大娘,建了一个QQ群 ,在学校门口卖饼,喜欢吃大娘做的鸡蛋饼的同学们加入了这个QQ群,通过QQ群提前预定了鸡蛋饼。一下课,同学们就直接去给钱,拿走饼,然后回到QQ群里交流哪个口味的更好吃。这就是传说中的O2O。(来自于微博)

小编得益于讨论时获得的灵感,将之略微改动下:

同样是一个做鸡蛋饼的大娘,建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在学校门口卖饼,喜欢吃大娘做的鸡蛋饼的同学们都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了这个公众账号,并通过公众号提前预定了鸡蛋饼,且使用支付宝付了款。一下课,同学们就凭付款短信直接去拿饼,然后在朋友圈里贴上美味的照片。这才是实实在在的O2O。

O2O的优势在于把线上和线下连接起来。前提是要有完善的支付系统作支撑,O2O营销模式的核心是在线预付,换句话说,O2O其实就是团购的延伸。对于资本运作商来说,以销订采会是未来平台的发展方向。

(以销订采其实就是团购先收单,再去生产商品,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利用的最成功的是房地产行业。)

微信平台

小马哥还说过:二维码是O2O的入口。而微信也采用二维码作为入口,这个会是巧合吗?

先看看微信现在有什么电商及支付资源。腾讯自有拍拍和易迅电商平台,通过不断地给QQ用户通送消息去造势去引导。另外,财付通拿到了支付牌照,这样在PC端就可以完成一站式的购物流程,那么将这几点移植到APP中,对腾讯来说不是难事,只是内部怎么整合的问题。

小马哥最近的曝光率及参加的讲座会议,不难看出,他要做什么。从目前分析,已经布局线上的大类,金融及其他的购物,这个时候已具备实力跟京东等电商公司去竞争。但是在线下,苏宁易购是学习标杆,先把这些大类完成,建设及整合好线下商家来做支撑,使用大众点评O2O的模式,运营成功以后,将会涉及所有可以做O2O的行业。

微信平台O2O可能的模式

可能的选择,其一是和有垂直资源的企业合作,基于LBS, 既让商家找到消费者,也让消费者找到商家。基于用户的地理位置,用户可以找到 附近的餐馆、商店,然后就可以直接选择就餐或者外卖。

其二也有可能大力推广公众账号,各种私营店主受到QQ强大推广能力的影响,在自己的店门口贴出了二维码。现在已经有这种苗头,举个例子: 深圳福田区益田假日广场楼下的小吃店铺全部都跟微信合作了,每个门口一个二维码。

微信平台进军移动电商的挑战

微信一时还解决不了如何限制权限和管理的问题。目前的公众账号只能开放O2O业务的基本权限,不能解决所有需求。微信的用户量是优势,但微信如何管理海量用户就是个棘手的问题。从公众账号的后台可以看出,它还没有完全想好一种方法来解决电商问题,只是有个发现虚假信息封号的提示,这个能起什么作用还有待验证。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有意思的状态就是,也许有很多人已经想好或者正在构思电商类的东西,但大家都站在门外面观望,观望微信这个平台的环境发展问题,好了就进来,不好就不进,第三方开发者和创业者们也正在等待微信最终的态度。

微信平台的其他方向

第一,微信的发展当然也可以往广告方向发展,比如YouTube对广告的创新,Facebook的实时竞价广告系统,或者直接做原生广告,比如iOS平台的广告,Twitter上的短广告,Google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广告,Facebook和Foursquare上的广告等等。

第二,微信也可以作为移动游戏的平台,其最新推出的几款游戏可以看作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当然,微信的发展有着很多的可能性和猜想,看官们也可以多加思考。

结语

小编有一种情怀,总是固执地认为 ,中国人必将在某个领域创造出自己的模式,并走在世界的前端,而微信平台O2O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这也许也是之前大家在商定讨论主题时无意中的共识吧。最具想象力的地方,才最具有探讨性。

最后,小编想以一个问题来结束本文:微信平台会是O2O中的淘宝吗?

谢谢大家的阅读。

附讨论名单(按首字母):

艾米Alpha包子菜心Captaincrystal叮叮Eche奋斗kevin乐乐,泥头车,毛飞,迷泥熊,骑狼d羊傻瓜神农师妹土匪walterwang雯雯徐登科牙没带有关部门游某,铮铮铁骨

http://weibo.com/youmou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扎克伯格不赞,我赞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4774人已学习10篇文章
聚合支付作为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的拓展,能够提供多渠道支付方式,简化商家的支付对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聚合支付的设计思路。
专题
1312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通过仪表盘,用户可以查看并分析产品的数据和图表,还可以通过控件来控制数据的显示、过滤等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仪表盘设计指南。
专题
29899人已学习16篇文章
系统如何恰当、清晰、及时地传达给用户操作的结果或者操作对象状态的变更?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有效的页面操作反馈设计指南。
专题
1890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AI产品经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AI技术创造和优化产品服务,丰富技术知识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AI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AI技术。
专题
1802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批量导入是用户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批量导入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思路。
专题
1692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基础功能的实现原理和设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