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车企做地图,初创团队不要陷入对完整架构的狂热

1 评论 623 浏览 0 收藏 8 分钟

之前在车企做地图,从0到1搭建了一个完整的业务,虽然最终项目失败,但是这次无疑是非常充实有成长的职业体验。这篇文章,记录下作者的复盘和思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在某国内知名车企做地图已经一年了,说实话真的很感谢,给我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从一个业务大头兵,成为了一个业务负责人,让我从0到1的搭建了一个在前司需要6个产品一起完成的业务。

遗憾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大方向的变化和整体业务的紧缩,我的业务最终于失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也拿着我的包开开心心的开启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旅行,但是这次无疑是非常充实有成长的职业体验。

所以在这里,我记录下我的复盘和思考,为什么这件事没能成功,以及如果再来一次,我应该怎么做。

初心回顾:车企为什么要做地图

什么是地图

车辆是实现位置移动的工具,驾驶车辆,从A地到B地,是车辆最朴素,最核心的功能。

所有的驾驶需求和驾驶行为都随着路线(或者说是旅程)展开。即使是闲逛,车辆也自然的产生了位置、轨迹。

地图数据由静态信息(道路本身的信息)和动态信息(交通参与者的信息)组成,它为驾驶提供了路径引导和数据收容。

车企的优势:颠覆传统地图行业的数据收容

对于车企来说,他们在数据收容方面对比传统图商存在天然的优势。

对于传统地图图商来说,他们数据生产的资料来源于自有的采集车、采购的道路图片、和用户轨迹。采集车的数量有限,采购图片的质量参差不齐,用户轨迹可视化的信息太少,这些都影响着数据生产的质量、数量、更新频率。

但是随着支持辅助驾驶车辆的量产,这些天然装载雷达、摄像头的车辆,就像全副武装的、规格统一的采集车一样。无需人工运营,随着正常用户的驾驶,扫描着大街小巷、扫描着道路、标线、路牌、设施和其他交通参与者,源源不断地进行着高质量数据资产的回收。

就像蒸汽机淘汰了马车,高频、高覆盖的数据采集需要全模型化、自动化的生产,新的生产模式会颠覆,高效产线淘汰低效的产线,吃掉低效产线的市场,这是利润的增量空间。

自动驾驶的需要:单车智能的极限

对于自动驾驶来说,车载电脑(CMU) = 人类驾驶员的大脑,感知模块(激光雷达摄像头) = 人类驾驶员的眼睛。理想情况下,和人类驾驶员导航一样,我们可以把一条路线给到车载的电脑,车辆就可以完成自动驾驶控制。

但是单车感知存在视野的极限距离,此时,一张支持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既是车企的优势,又是车企的刚需。

信心像金子一样珍贵:不怕你们笑话,我做黄了两个业务

这是一个有200人的,有地图行业经验的资深一线团队,第一步是,我们打算从0开始,复刻业内的成熟产品,以节约集团的采购成本,第二步才是,并且在车企的特有能力上,超越竞品,打出亮点。

而实际做起来,决策方向摇摆不定,对预算和周期都卡的很紧,常常是投产开干、金钱和时间都花进去了,做到七七八八,又叫停了。

我想虽然我们一线人员对成品的质量和周期有预期,但是决策层领导没有做过地图,也没有做过互联网产品,下决心去供养一个有200个技术的团队,投入2-3年不见水花的产品,是一件心里压力很大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架构、一个以终为始的设计,拉长了项目的验证周期,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很难让人坚持的走下去。

即使从业内人的视角来说,这是只有车企能卡住身位的、业内最佳方案。

(涉及到具体方案不透露、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但是这里仅复盘如果我的业务重做,我会这么做)

正确的路径是什么

车辆有需要,一定要100%自建吗?

地图作为一种数据产品,车企完全可以可以通过图商采购,来实现导航的基本功能,自建地图生产线,这是一件成本和复杂度同时很高的事情。

如果再来一次的话,我们应该整体采购,从上层开始做。

然后从上往下一步步的替换前端-引擎-数据生产模块,直接从车企擅长的、图商做不到的、有壁垒的能力开始搞。

(以下为示意图,不涉及具体业务模块)

每个月都能迭代一个可见可感的小功能,有产出就有了信心。

比如我做的交通业务,其实是道路参与者信息的的特征抽象,图商提供的是基于轨迹点生成的路况。同理我们自有交通参与者(自有车辆),在采购的交通成品数据外包一个V2X感知触达模块,感知同路的车辆,做盲区预警、会车预警,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这些不需要我们建一个完整的交通业务架构,只要在采购导航的外面包装一个触达感知服务,再加点我们自己的东西。

如此逐渐从上往下,由外而内的把原来的采购架构啃掉,在修忒修斯之船的时候,把这艘船变成一艘新的船。

每个节点,都能有交付亮点,也更容易撬动内部支持和外部合作

总之

希望我们不要陷入对完整架构设计的狂热,而是应该先有再优,尤其是启动阶段,把时间用在最出成果的功能点上。

本文由 @鹿阿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算是技术洁癖症吗?除非资金雄厚,团队庞大,否则技术洁癖症就是团队的癌症,其实大公司也不一定受得了

    来自山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