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的最后一公里(一)——动效设计

弘毅道
4 评论 22281 浏览 100 收藏 23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动效设计在交互稿的逻辑展示及提高可读性方面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其作用也不限于交互稿的展示,还有很多富有创意的设计点都可以用动效设计来进行表现。

对于交互设计师而言,主要的交付成果物是交互原型,相对于视觉稿来说,其在视觉效果、认识层面、感知层面要远逊于视觉稿。以至于在有些产品团队中,交互设计师与视觉设计师合二为一,在确定需求后,直接进行制作高保真的视觉稿。

随着设计工具逐渐迁移到sketch上,其最基本的页面点击跳转却不能实现,只能进行静态页面展示,若设计师工作时间充足一些,或许会进行页面之间的流转箭头指示。

对于那些对产品以及业务不是很了解的团队成员来说,其一直会处于懵懂状态,甚至会在众多的静态页面中迷失,大大降低了交互稿的可读性。

加载动效

因此,动效设计在交互稿的逻辑展示及提高可读性方面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其作用也不限于交互稿的展示,还有很多富有创意的设计点都可以用动效设计来进行表现。

接下来,我们就深入的探讨一下交互设计的最后一公里——动效设计。

定义

动效设计(Motion design)是通过动态效果,满足用户当前心理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设计过程。从定义来看,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与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是动效设计的两大目标。

  • 满足用户心理需求是对交互设计的完善与补充,包括引导用户操作、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反馈等;
  • 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交互设计的升华,包括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增强产品的操作流畅度,提升产品的气质。

现实中,很多人对动效设计的了解不够深入,往往以偏概全,甚至有人觉得动效就是所谓的Loading,在这种情况下,对动效设计的作用理解就更加不准确了。

作用

从动效设计的定义延伸来讲,动效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是操作功能,包括帮助引导、展示层级、高效反馈;
  • 另一方面是情感功能,增强用户体验,包括流畅过度、增强操作、升华体验。

动效设计的操作功能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以及操作的反馈,让用户操作流程成为一个衔接紧密流畅的闭环。帮助引导与展示层级都有利于用户易懂、易操作,帮助用户快速理解页面主次关系以及操作方式等。

高效反馈是对用户操作完成后的相应反馈,无论操作的成功与失败,都应该给与用户明确的结果并引导用户接下来的操作。

动效设计的情感功能是动效设计所体现出来的产品气质,无论流畅过渡,还是增强操作、升华体验都是在为产品气质的塑造而添砖加瓦。

但是,现实中很多设计师将动效设计作为交互设计的附属工作,很少投入精力去关注产品动效,导致项目开发人员采用产品系统的底层控件来完成产品的转场、加载动效等。这样的动效效果会与设计风格、产品气质有所偏差,显得较为突兀、另类。这样的动效设计无胜于有,只会为产品减分。

要想做好产品体验,动效设计需要引起交互设计师足够的重视,那么什么样的动效设计才是一个合格动效设计呢?

要求

作为交互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合格的动效作品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这里作者给出了五大要求。

其中前三点是基本要求,是完成一个动效的必要条件。

1. 流畅

流畅是是一个合格动效的基本要求,结合动效的过渡流畅的作用,有一些设计师总结了三个维度——不卡、不闪、不跳,这“三不”要求是实现过渡流畅的重要方面,无论是缓入缓出还是加载动画,流畅都是动效的最基本的要求。

2. 充分考虑开发成本

在公司中做的任何项目都是基于时间、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条件下来开展的。因此,任何一个动效设计的开发都要考虑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比。

设计师应该站在项目团队的角度来审视交互动效,只有与项目成员达成一致,才能保证动效实现的效果。否则,你的动效设计只会停留在设计阶段,不能落实到项目中。

3. 性能与响应度

不管如何强调动效设计的重要性,但是交互设计的重点永远是交互稿,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因此,动效设计的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性能与限制,只有在保证功能完善与健全的前提下来进行动效设计,同时要做到动效文件越小越好。

在满足动效的基本要求后,你的动效作品才有可能落实到产品中,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动效设计的高阶要求

4. 克制

具有克制属性不一定是好的动效设计,然而好的动效设计一定具有克制属性。动效设计不是设计炫技的舞台,带着脚镣跳舞仍然适用。

克制是对动效效果的限制包括简洁适度、不增加用户操作、不阻碍用户、不超过时限(操作动效最优区间0.5s-1s)。

产品的动效与用户的操作相互交替出现,动效出现在用户界面上的频率会大大增加。对用户来说,最好的动效是让用户感受不到动效的存在,过度设计有可能会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动效上,而忽略页面要表达的内容与功能,造成操作流程上的割裂。

因此,对动效的功能属性的准确表达要大于或远大于其美观效果的表现。

5. 自然

自然是高阶要求中最难把握的一点,参照现实环境的物体物理运动特点,用户会将现实生活中的运动感受,带入到具体的动效过程,若动效不符合用户运动感受的动效,会给人怪异的情感。

因此,不同的动效节奏和形式,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例如:在加载过程中的加速运动,要比匀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的的体验好。

除了运动事件的速度形式,运动的节奏与方式,也是影响动效设计自然属性的关键因素。例如:在小人的行走过程中,左臂与右腿是同时向前的,如果不一致,就会给用户不自然、不真实的感觉。

动效的上述五点要求是贯穿动效设计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动效优劣的重要维度。

类型

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动效设计类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设计师根据产品业务进行分类,动效设计可分为:转场动效、操作引导与反馈类、内容呈现类以及情感体验类四类。

根据动效出现的时机与作用,本人将动效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品牌类动效、引导类动效、转场类动效、反馈类动效。

1. 品牌类动效

通常,品牌类动效出现在开机页面。

  • 从狭义上来说,品牌类动效指的是产品的logo动画,将产品或公司的品牌形象特色进行准确传达,如谷歌logo动画;
  • 从广义上来说,品牌类动效是产品中统一、独特能够与其他产品产生差异化的动效设计,甚至能够上升至产品的“隐形logo”的地位,如苹果的解锁动效、MD中的FAT按钮动效等。

Google动效(来源Dribbble)

有些产品的品牌类动效的风格会遗传给产品的其他动效设计,使产品的设计风格与动效特点上保持一致。

2. 引导类动效

引导类动效一般出现在引导页面或入场动效之后,引起用户注意或引导用户进行操作,从而减少用户困惑,如APP的引导页等。引导类动效还包括页面元素动画、图标动效,已引起用户的注意,进行操作。

菜单动效

3. 转场类动效

转场类动效又可细分为:离场类动效与入场类动效,二者是相向而生,主要功能是页面层级展示以及流畅过渡。

离场动效是页面中元素的离开,入场动效是页面元素的进入,二者占据着动效设计的绝大部分,对整个产品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效果上要更加注意克制的设计要求。

不同复杂度的动效用户惊喜度与使用时长的关系

复杂度高的动效会急剧拉升用户的惊喜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惊喜度会逐步降低。在用户使用的中后期,复杂的动效往往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影响用户操作。复杂度低的动效设计在用户惊喜度方面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用户逐渐熟悉与适应产品的动效节奏,其惊喜度会逐渐上升,最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4. 反馈类动效

反馈类动效是指用户在操作后页面给出的操作反馈提示动效,是衔接用户操作与页面跳转的过渡效果。反馈动效可细分为:实时反馈动效与整体反馈动效。

在反馈类动效中,设计师最熟悉的动效是加载动效,其是对用户点击一下载的反馈,同时衔接了离场动效与入场动效,使用户的才做反馈更加顺畅,避免中间出现断层。

原则

根据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现实环境下,物体总是做加速和减速运动;
  2. 运动物体在停止时,总会在停止点两侧做摇摆运动,最终因摩擦力而停止。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用户会不自主的将在现实中对物体运动的感知经验,映射到相应的动效设计,以检测动效的合理性。

因此,在动效设计中,运动的物体也要符合现实环境的运动规律,才能与用户的感知相匹配。

在动效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牛顿力学三定律,考虑到重力、摩擦力、惯性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体现在动效的表现上。相较于不符合现实环境的运动物体,遵循现实环境的动效会更有感染力,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动效设计脱胎于动画,根据动画的设计原则,并结合动效的具体场景,在进行动效设计时,除了要遵循前文的物理原则,还要遵循一定的表现原则。

根据自身经验,以及网上对动效设计原则的探讨,笔者将动效设计的原则归纳如下:

1. 预备动作

预备动作是动效开始时都有一个反向的蓄势动作,例如:我们起跳时都会先下蹲,然后才会起跳。预备动作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起始速度,预备动作的时长与幅度决定了起始速度以及相应的运动距离。

因此,预备动作的幅度要与最终的动效形成相应的映射,使其前后匹配,才会给出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动效结果。

预备动作

2. 缓动(缓入缓出)

缓动是用来模拟现实、传递情感的,包括缓入、缓出两个方面,是元素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关系,也是元素运动的基本状态。

缓入是加速过程,缓出是减速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元素的运动节奏与位置可以预期,用户可以提前对运动结束后的运动做好心理准备。元素运动的速度变化对用户情绪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对于加载过程,进度条的加速加载肯定比匀速加载和减速加载的体验要好。

缓动

3. 动作跟随

跟随动作也是模拟现实的一种表现手法,体现了运动的不完全一致性。同时,动作跟随也能体现页面元素的层级与分组关系。

高优先级的的内容,作为页面的主要元素首先移动,次要元素与模块,依次跟随进行移动。动作跟随一方面体现了页面元素的归属,另一方面让运动的节奏更加舒展且有层次,不至于出现同时移动,分不清先后主次的情况。

动作跟随

4. 形变

形变也是模拟现实的一种表现方式,对运动元素的属性进行烘托与体现,包括材质、速度等。形变越夸张,越体现材质的弹性或运动的快速;形变越小,越体现材质的坚硬或速度缓慢。

另外,预备动作中的幅度也包含形变属性。形变中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元素的体积要保持一致或大体一致,不能有较大的偏差,否则动效的衔接上会有跳动。

形变

5. 惯性起止

惯性起止则完全是牛顿力学定律中的惯性定律的体现,任何物体运动方式改变时,物体都有保持现有运动方式的惯性。在运动的开始与结束时,惯性也是要表现的状态。惯性的表达可以通过位置、形变等来体现速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惯性起止

6. 有始有终

有始有终是动效设计过程中的衔接原则,体现在元素的入场与离场。有始有终的表现方式有生长、逆生长、透明度变化、位移等多种。在入场与转场动效中,透明度变化与位移等的变化方式较为常见,加载动效或页面内的入场动效则以生长与逆生长的方式为主。

如下案例中,元素的进场是左侧滑入,同时伴随透明度的变化,这样的入场动效才符合用户认知,不会突然出现与消失,只是元素在画面内外的移动与变化。同时,也呼应了动效设计的流畅原则。

有始有终

7. 运动节奏

可以说,运动节奏是一种用户的直观感受,而且是动效设计的灵魂。差的运动节奏提升到好的动效节奏是很容易的,只要满足动效的原则与要求,就可以实现好的动效设计。

但是,舒服的动效设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需要设计师对现实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进而对其概括与提炼,并进行合理的艺术表现(例如夸张)。最终,使其符合用户心底认知且契合用户在当下场景的心理诉求。

Principl中的时间与运动关系控制器

运动节奏不仅仅是运动的快与慢,还包括运动的形式、物体的形变,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受力等等,是这些物理属性合理交替的的表现形式。合理的运动节奏对动效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动效的美感与韵律。

运动节奏的控制体现在时间与距离两个维度,所有的运动元素都要在这两个维度上相互协调与匹配。

在动效设计中,动效的设计原则并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相互结合,达到符合现实情况,满足用户心理预期。同时,这些原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在某些设计中会在形式上进行夸张或特意打破既有的预定,给用户意外与惊喜。

表达方式

动效的核心是帧动画,就是一帧帧的动画串联起来形成的动画效果。帧动画的关键就是K帧,K帧包括顺序K帧与节点K帧两种。顺序K帧是指根据动效的运动顺序,对每一个细节上的变化进行K帧,然后,工具软件会将关键帧之间的页面变化形成补间动画,进而完成动效的制作。

节点K帧是将动效变化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打帧,然后关键帧之间完成细节变化的进行K帧,最终也是通过补间动画完成动效设计。实际上顺序K帧也是节点K帧的一种,都是对动效的变化进行K帧,不同之处在与,顺序K帧的密度要远大于节点K帧,有点类似绘画中的起稿与细节刻画。

对于不同属性的设计工具,其采用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对于不同的设计师,在同一种工具上的表达方式一不尽相同。对于工具的使用,本人较为熟悉的是AE与Principle,这两款动效软件的特长,几乎可以涵盖当前所有的动效设计。

对于AE,可以采用顺序K帧,也可以采用节点K帧与顺序K帧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动效设计,这得益于AE强大的时间轴功能。

对于Principle而言,更多的是采用节点K帧,因为principle的关键帧功能较弱,同时表达的动效细节不如AE细腻,因此只能做进行节点K帧。另外在Principle中插入关键帧较为复杂,对后续的关键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principle只适合节点K帧。

此处,将不再对设计工具进行展开阐述,接下来两篇文章,将分别探讨两款设计工具在不同的动效设计上的优劣势、注意事项以及技巧,同时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并将工程文件分享给大家。

后记

在高速发展二十年后的今天,互联网产品早已摆脱以往简单粗暴的功能堆叠的设计方式,进入到体验为王的时代。在当前AI大行其道,VR、AR层出不穷的时代,作为产品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动效设计是每个设计师应该掌握的设计技能。

注:下面的链接是文中所涉及的动效案例的工程文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y3Lp189jBoAbMtG9yLBwQ 密码: x5qr

#专栏作家#

弘毅道,公众号:UIUX设计工作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to B业务,尤其擅长后台程序界面设计,包括需求沟通,原型设计以及后期的设计评审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厉害,这是什么软件制作的呢?

    来自浙江 回复
    1. principle和AE

      来自浙江 回复
    2. 好吧,比不了

      来自浙江 回复
专题
1678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体系的设计指南。
专题
1429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aaS产品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定价。
专题
2021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G产品的入门指南,包括什么是G端产品、产品的特点...
专题
1589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从0-1搭建A/B Test。
专题
1205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内部管控的效率,开始自建或引入内部管理系统来提升公司的效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企业管理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580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运费是电商的基础功能模块之一,承担着商品运费计算的作用。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运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