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提个醒!原来这三种情况容易走偏?

2 评论 2838 浏览 1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语:有些时候,我们容易掉入“陷阱”里,在目标拟定、作出决策、落地行动三个环节都容易走偏,为了防止走偏,该怎么做呢?本文作者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最近想要离职,问他为啥?

他说:最近半年换了三个方向,感觉业务走偏了在走下坡路,在一个下滑的面上,做个再勤奋的点也没用。

我问他哪里走偏了?他感觉从目标到执行都很拧巴,首先上层定的指标不合理,其次下面闷头干事儿的方向也不对。

他说的这个点,我还挺有感受的,有时候确实容易掉入“陷阱”里,比如在目标拟定、作出决策、落地行动三个环节都容易走偏,来说说我的理解。

01 关于目标:选对北极星指标

【指标】与【目标】是充要关系。即指标变好目标肯定达成了,反之也是这样。

违背了这个原则就【完全】走偏了。

然而,我们常会将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指标,作为衡量我们目标的标准。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比如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平台氛围差,需要着手治理。但如何去衡量这事儿做好了呢,氛围做好了,浏览者和生产者体验会有所提升,体验提升会带来留存变好。按照这个逻辑,自然而然,就把留存作为衡量指标,乍一听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于是,大家围绕指标去行动,想尽各种办法提升留存,比如push召回老用户、刺激用户活跃等。最后发现留存数据提升去了,但是氛围并没有提升。

这就是典型的将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指标,作为衡量目标的标准。也就是说,氛围变好了,留存肯定会有所提升。但留存提升了,未必是氛围变好导致的,所以选对指标很重要。

就像有人问你,你一生追求目标是什么,你说幸福的生活。怎么衡量幸福生活呢?你回答:有权和很多钱。

于是你制定关于幸福生活指标,50岁时财富达到XXX亿,XXX岁时要有多大的管理半径。很幸运,你真的做到了,但是呢,你的身体状态每日愈下,甚至行动都艰难。这是你要的幸福生活么?显然不是。

对上面的现象,简单提炼下如下:

给大家提个醒!原来这三种情况容易走偏?

所以,为了防止走偏,选择对的北极星指标很重要,即保持【指标】与【目标】是充要关系(所有目标都可以有衡量指标,但未必所有指标都容易找到。比如,灵魂问题问题之一:如何衡量你的幸福生活?是不是就很难去衡量)。

02 关于决策:做好选择题

在决策时,我们学会选择题,而不是只有一个答案的必选题。

违背了这个原则也【容易】走偏。

讲个实际案例,帮助大家理解。

上周末去酒店采线(这周六举办线下“活动”),很简单的事儿,却耗费了我一个整个下午。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要选择晚宴在酒店哪个位置举办,开始想在泳池旁边,但泳池是开放的,考虑会有其他游客来共享,而影响到参会人的体验。所以,一开始被我们pass掉了。

于是,开始想了第二个方案,想利用马路对面那块草坪,因为它可以做成封闭,规避掉了上面说的问题。

由于草坪离酒店有几百米,接电需要横跨一条马路,在大家的集体脑爆下,这个问题终于搞定了。其他新问题接踵而至,草坪上可能会有蚊虫,而且没有洗手间怎么办?我们又开始研究怎么给草地喷药。。。。

于是,为了解决方案二带来弊端,我们足足讨论了3个多小时。此刻我们坚信方案二是最完美的。

冷静想下,是真的么?还真未必是!

思考后发现,我们开始的解法是:追求完美方案,忍受不了别人可能跟我们共享泳池这一点,而放弃了方案一,把方案二视为我们“唯一”的方案,然后去沉浸去解决了方案二带来的问题,如左图。

其实还有种解决方式,就是先收集信息,对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带来效果和弊端进行充分对比,然后再去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如右图。

给大家提个醒!原来这三种情况容易走偏?

两者的差别,前者的视野里只有方案二,大概率会选择方案二;后者同时容纳很多方案,从中做个选择题,并挑出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所以后者找到“最优”解决方案概率会更高。

很多时候我们把选择题都做成了必选题,前面的方案出现时候,由于我们信息往往是不充足,加上喜欢把它与自己内心最完美方案做了对比,所以,导致可能会pass掉“真正”合适方案,留下了“你认为”合适的方案(其实未必合适)

察觉到了走偏后,我们开始重新分析了下,并最终选择了方案一。

所以,被pass方案或者事物未必不美好,可能是你信息不充足或者是选错了参照物。

为了防止走偏,警惕把选择题做成必选题。

03 关于行动:知其所以然

基于问题/假设落地行动,而不是先做了,再回头复盘解决哪块问题,或者基于什么假设!

违背了这个原则【彻底】走偏了。

我们经常会掉入一个陷阱,容易变成一个“指令人”,老板提出要做XXX事儿,开始吭哧吭哧干,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儿的时候,大家在“搜集”相关的问题,去“匹配”这个解决方案。

最典型就是每年晋升的时候,事儿已经做了大半年了,但在晋升答辩之前开始找各种”帽子“,是解决用户的问题还是解决内容问题?是解决动力不足还是操作门槛高问题?等等。

正确的做法是,你在做事儿之前,要清楚为啥要做这件事儿,基于什么问题,提出什么假设,再到找到什么是“最优”的解决方案等。

所以,先别急做事儿,先清楚问题,拿着问题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拿着方案去匹配问题。

为了防止走偏,要基于问题/假设再落地行动。

04 总结

总体来说,为了防止走偏,首先,在目标下,拆解满足充要条件的衡量指标;其次,在每个方案决策下,做好一定条件下的选择题;最后,在具体落地执行上,了解基于问题/假设落地才行动。

最后,我建议朋友,可以先尝试下分析下具体哪里走偏了,再尝试跟老板沟通下,可能你的信息不全导致的判断,充分了解信息后再做决策也不迟。否则直接选择离职,是不是又走偏了?回到了上面说把选择题,做成必选题了。

最后想起一句话,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你都必须承担,寻找解决方案的责任,这个解决方案最好是你能力范围内的选择题。

 

本文由@杨学姐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职场中想要把每一步走稳走好,都需要步步经营的

    回复
  2. 我们容易在目标拟定、作出决策、落地行动三个环节出错,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对指标,做好分岔路的选择,知道成功or失败背后的原因。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