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产品方法论(三):将用户拆分成不同角色

求愚
1 评论 5444 浏览 33 收藏 6 分钟

用户细分是指把用户拆分成不同角色,从而更好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以便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

当产品核心功能完善后,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我们需要进行用户细分,把用户拆分成不同角色,从而更好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以便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

关于拆分用户的方法,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用户从2个维度(X轴,Y轴)进行细分,进而实现用户分群,并给每个群体的用户打上标签,如下图:

用户分群

比如一款新产品,X轴可以是用户生命周期,如兴趣用户,活跃用户,核心用户。Y轴可以是用户付费行为,如无付费,低付费,高付费。又或是一款成熟产品,X轴可以是用户行为 ,如社交用户,游戏用户。Y轴可以是RFM付费模型,如低价值用户,中价值用户,高价值用户。

通过用户分群,主观上,我们可以更准确的了解到单个用户的粗略画像,对用户反馈做出更准确的分析。客观上,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追踪产品策略对用户分群的影响,从而将用户更顺利的从兴趣用户过渡到活跃用户甚至付费用户。

以笔者负责的狼人杀产品进行为例:

狼人杀目前属于一款新产品,笔者当下最看重的数据是用户留存,因此X轴选择的是注册时间,Y轴选择的狼人杀局数。具体数据定义如下:

  • 兴趣用户:近一个月活跃用户中,注册时间7天内
  • 活跃用户:近一个月活跃用户中,注册时间7-30天,狼人杀总局数20-100局
  • 核心用户:近一个月活跃用户中,注册时间1个月以上,狼人杀总局数100以上
  • 后期开通付费功能后,可以再增加一个付费维度,比如:
  • 无付费用户:近一个月活跃用户中,无付费记录
  • 低付费用户:近一个月活跃用户中,累计充值6-100元
  • 高付费用户:近一个月活跃用户中,累计充值100元以上

当用户被打上标签,笔者可以更精准的进行用户调研。比如,当笔者发现某个玩家是“兴趣非付费用户”,笔者便会重点关注:

1. Ta是怎么知道这个APP的?

2. Ta觉得哪个功能最好玩?

当笔者发现某个玩家是“活跃付费用户”时,则会重点关注:

1. Ta每天上线玩什么功能?

2. Ta觉得哪个功能最好玩?

3. Ta因为什么契机第一次付费?

4. Ta因为追求什么而持续付费?

对于提升用户短期留存和长期留存,促进用户从兴趣玩家向付费玩家过渡,狼人杀采取的策略如下:

1. 针对兴趣用户:通过奖励提升第一印象,如第一次完成一局游戏获得金币奖励,第一次游戏胜利获得金币奖励,并告知用户获胜多的玩家可以登上排行榜

2. 针对活跃用户:2级玩家可以创建房间,3级玩家可以体验10人局游戏,5级玩家可以加入家族,周排行榜玩家可以获得金币奖励,

3. 针对核心用户:10级玩家可以创建家族,赛季排行榜玩家可以获得丰厚奖励

当以上周边功能上线后,我们通过对分群用户的数据追踪,可以判断这些功能的数据效果,帮助我们进一步优化产品策略。比如:

1. 对于兴趣用户的功能,是否提升了兴趣用户的留存,和兴趣用户到活跃用户的转化率(7天)

2. 对于活跃用户的功能,是否提升了活跃用户到核心用户的转化率(1个月)

3. 对于核心用户的功能,是否提升了核心用户的使用时长和付费金额

综上:

脑图

敬请期待下一篇:《把自己变成用户(四)》

 

本文由 @ 求愚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求补图 图不见了~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512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BI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企业不同人群对数据查询、分析和探索的需求,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与决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I系统概述。
专题
5382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无论是个人运营体系还是公司运营体系的构建,你都能在这里找到。
专题
1513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果做小红书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流量密码。
专题
1696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基础功能的实现原理和设计理解。
专题
12135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考勤打卡系统几乎是每个公司的必备,是员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常见的打卡方式有指纹打卡、人脸打卡、蓝牙打卡等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考勤打卡产品的设计指南。
专题
1405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打造用户“上瘾”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