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业务没有需求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

8 评论 9153 浏览 41 收藏 12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专业线是指沿着技能线不断提升自己..

当前整个市场环境低迷,不少产品都放慢了前进的脚步。这种情况下,作为领路人的产品经理也必然收集不了太多需求,这时候,还能做什么呢?

这几年的大环境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是什么情况,看看行业新闻,问问身边的人,都能够知道个大概。能够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下去的公司也真是不容易的。当然,在这里,我也不想传播焦虑,因为那样也无济于事。

虽然我们不去传播焦虑,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去关心外界的动态。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公司业务部门停滞,不能再提出新需求的时候,身为产品经理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01. 回归到产品的本质

所谓回到产品的本质,其实就是要思考我们的产品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无法用一句话来解释你的产品,那也就意味着它存在的价值感不强。因为任何产品,都会有其擅长的领域,它也必须要在某个空间中找到独特的存在,这其实就是产品的意义所在。

像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京东-多快好省、美团外卖-美团外卖送啥都快、拼多多-拼着买更便宜(不确定是不是,反正我记住了这个),等等。这些能够让我们记住的,恰恰都是是最简单、最朴实、最直接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够容易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总结的,这需要的是我们的深度思考和归纳提炼,当然,它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做到的。

在这里举一个反面例子,这是我以前的公司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典型的问题,那就是大而全,总是什么都想做,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当时我们公司正在规划一款数据可视化的软件,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百度、阿里、网易都有的那种数据可视化的平台。在这个项目成立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大型公司,毕竟有这种需求的公司体量肯定不会小,一般小公司也没有这种定制数据的需求。

但是在项目实际的开发过程中,产品的目标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变。从最开始的大型公司,到后来的中大型公司,再到后来的所有公司,到最后的口号竟然是“让每个人都能够做出专业的数据报表”。目标一直在变,假想的使用人群也一直在变,从为公司服务,到后来的为个人服务。到最后产品功能是越加越多,勉勉强强上线,匆匆忙忙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使用它,它所涵盖的范围太大了,也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做的好。

在业务高速扩张的时候,很多人是容易忽略这一点的。毕竟大家都在忙着增长,谁又愿意停下来做这些看似没有任何意思的事情呢。

但是如果业务的发展没有那么快了,他们所要的需求没有那么多了,那我们就可以刚好趁着这个时间来好好思考产品的本质了。

02. 回归到使用的本质

所谓回归到使用的本质,其实就是思考我们的产品是为谁服务的?我们的产品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便利?我们的产品解决了他们的什么样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带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价值?

这一点其实比上面产品的本质要容易总结的多,其实这就是我们在产品设计阶段中需要考虑的用户画像。

任何一个需求,其实它的背后都是有一套标准的流程来解决的,按照有赞的标准,要满足一个需求,我们需要知道用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然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的。

只有深度了解我们的用户,才能够更好的带入角色,然后设计出更加符合场景的功能。

这里举 2 个例子,都是我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

第一个例子,所提供的产品是面向家电维修师傅的抢单工具,你可以理解成现在的外卖骑手和滴滴师傅,只不过我们之前的服务内容是家电维修。

那时候我们正在推抢单市场,也就是如果有用户将需要维修空调的需求发布后,会根据定位和品类推送给符合条件的师傅。但是在这个功能在刚发布上线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做语音播报的功能。那时候,我们几个办公室产品经理就脑袋一拍,想象中的情况应该是:师傅在家里拿着手机看,发现有订单了之后点击抢单,然后和用户联系上门服务。

但是这个功能上线没多久,就有好多师傅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反馈,他们极度的需要语音播报功能。经过深入的了解才发现,我们的师傅,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外面进行服务作业的,有些空调师傅甚至可能存在高空作业的情况,所以他们是来不及看手机的,所以希望增加语音播报,这样他们就能够不用停下手里的活,根据语音来判断是否适合抢单(语音要播放多次)。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抢单的按钮能够做的大大的,一下就能够点击中(我们之前的按钮是模仿淘宝的大小做的)。

第二个例子,所提供的产品是面向室内游泳馆的管理工具,主要操作页面都是在 PC 电脑上完成的。当时我们上线了一个功能,那就是如果有 VIP 身份的用户进场了,会有语音播报提醒工作人员,而当时语音的播放器是放在闸机里面的(就是和地铁闸机一样的那种)。

同样的,这个功能上线没多久,他们场馆的工作人员就强烈要求要在 PC 端增加弹窗提醒。通过沟通后我们了解到,在实际的场馆运行环境中,噪声是很大的,闸机上播放的声音基本上是听不见的(我们在办公室里测试,那声音不要太响),于是他们就会盯着电脑屏幕查看订单列表的刷新情况,但是订单一多,就容易混淆。所以他们希望,如果 VIP 进场了,不仅能够语音播报,还要能够在电脑上直接弹窗出来进场的 VIP 信息,不要他们再去订单中找。

通过以上的 2 个例子,我们就能够看出,我们在办公室里想象的场景和实际业务中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不深入到业务一线,我们是很难理解那些看似不合理的奇怪需求的。

当然,那些问题,在业务比较忙的时候,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如果业务不那么忙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接近业务一点呢!

03. 回归到自己的本质

最后这一点其实和工作内容本身没有多大关系,更多的是关于我们自己内心的。

有句话说得好,那就是忙忙忙,忙到最后,啥也不是。产品经理,在很多时候,确实就是这样的情况。

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是比较忙的,这里所谓的忙,其实要分 2 部分。一部分是时间,一部分是精力。

如果将我们的产品比作一串项链,我们产品经理其实就是那根绳,起到的作用是串起所有的环节。说它重要吧,没它不行。说它不重要吧,其实外人根本看不见。

但恰恰就是这根绳,它串起了项目、业务、设计、开发、运营等各个角色。那你说它累不累,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决定不了,什么都要找它。所以,说不累是假的。

有人说,项目经理,80%的精力都用在沟通上。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产品经理。每天都在各种对接,每天都在各种确认,每天都在各种纠结。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其实说白了,有点像“薛定谔的产品经理”,你觉得它有意义,那么它就会出来背锅。如果你觉得它没有意义,那它也就真的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们部门现在有一个裁员的名额,你觉得最先被考虑的会是哪个岗位?

那你会问了,既然如此悲观,那坚持下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其实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的。扪心自问一下,目前工作的选择,是我们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还是为了生活不得不的苟且。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苦衷。

既然如此,那就先尝试着不要想那么多。做好眼前的事,和自己和解。也许,这就是我们回归本质的办法吧。

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下后悔的余地,做到无愧于心,也许就够了吧!

一些想说的话

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的!

专栏作家

明天上线,微信公众号:明天上线,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做过运营,当过客服。擅长原型设计、逻辑梳理,目前专注于B端产品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完一脸懵,我以为干货在后面,结果来了一句: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的

    来自山东 回复
  2. 除了假大空以外,还有病句。
    “说它重要吧,没它不行。说它不重要吧,其实外人根本看不见。”难道不是“说它重要吧,其实外人根本看不见;说它不重要吧,没它不行。”吗???

    来自上海 回复
  3. 这么水的文章居然还有人收藏???

    来自浙江 回复
  4. 第一个裁员岗位当然是测试👀

    来自浙江 回复
  5. 听君一席话,胜似庄周带净化

    来自上海 回复
    1. hhh

      来自浙江 回复
  6. 确实有点水,感觉像是写了篇缓解自己焦虑的散文,没有啥干货

    来自北京 回复
  7. 听君一席话,胜似听君一席话。

    来自河南 回复
专题
1936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社区运营的正确姿势。
专题
1563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的设计指南。
专题
9784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不管你是产品、运营、设计、还是技术,流程图都是基础技能。
专题
1677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需要知晓的API接口知识。
专题
1241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电商平台,是兼具媒体和消费场景两大属性的平台,因此衍生出了多种营销模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电商如何做营销。
专题
1596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运费是电商的基础功能模块之一,承担着商品运费计算的作用。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运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