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收藏功能”是起点吗?

1 评论 3035 浏览 6 收藏 6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售前演示、方案定制、合同签订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活动策划、内容运营、用户激励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收藏功能已成为我们数字生活中的“本能”行为。它不仅是用户主动保存信息的工具,更是信息管理与用户需求的交汇点。本文将从两个维度深入探讨收藏功能,看到它是如何从简单的信息保存演变为推动更多功能创新的起点,并思考它在当下和未来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手机里动不动就堆满了各种”存一下、留个心眼”的内容。就像超市购物时,明知道冰箱已经快塞不下了,还是忍不住再多拿一样东西回家。收藏,已经成为了我们数字生活中的一种”本能”!

今天,我将从两个方面去了解应用的收藏功能:首先,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是什么;然后,我们追溯一下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希望接下来我讲的这2个方面的内容,能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思考视角。

“收藏功能”是什么?

要真正理解收藏功能,我首选是从定义说起。

收藏 是 用户主动 将感兴趣的内容(如链接、图片、商品、信息片段等)保存到个人收藏列表中,以便未来快速访问、整理或分享。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定义,其实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点:

  1. 执行者是用户
  2. 动作是主动
  3. 被执行者是内容(如链接、商品、图片、信息片段)

这时,我突发奇想:如果我们把”操作方式”和”被收藏的内容”进行组合,会不会衍生出有趣的场景?比如动作分为主动、被动,被执行者分为:数据信息、非数据信息,这样会不会产生四种有趣的场景形态?

你还别说,真有,我对”你能想到,别人早就想到了“这句话又加深了一次认知。我在整理这4种场景时,发现其实每一种都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了。

这4种场景就像四个维度,彼此交织却又各有特色:有的主动出击,有的悄然而至;有的聚焦数据,有的延伸到人际关系。从用户收藏网页链接,到系统智能推荐,背后其实是同一个逻辑:让信息获取和管理变得更加智能、便捷。

说白了,这是用户需求和技术智慧的一次巧妙碰撞。每一种场景都在诉说:用户的每一个小小动作,都值得被重视和优化。

想知道这四个象限具体对应哪些功能?不妨看看下面这张图……

在这四个象限中,你还能想到哪些功能,以及哪些有趣的可能性?

完成整理后,我不经在想:是否“收藏功能”正是这一切的起点?是否正是因为有了“收藏功能”,然后再像类似现在这样的方式去分析,进而创造出这么多精彩的功能?

“收藏功能”的前世今生

这次,我想从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探索“收藏功能”的发展演变。收藏的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升级,从最早的刻写甲骨文和编连竹简,到后来的手抄书籍与账簿,再到现代的浏览器书签和数字化收藏,每一步都承载着信息管理方式的革新。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张表格,直观地展现每个阶段“收藏功能”的演变过程,以及技术进步如何推动其不断发展。

学习了这两方面,不禁感慨,技术、能力、生活,缺一不可。没有技术,就没有如今便捷的收藏功能;没有能力,也不会出现其它功能的演变;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生活,不了解生活,不知道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做再多功能也是空的。

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跟上,不断学习、提升,同时保持对生活的洞察。技术让收藏更智能,而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于如何让它更懂人心。

本文由 @AI思·享@蓉77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篇感觉像没写完的样子,刚开了个头就戛然而止了,收藏功能可以说的还有很多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1239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构建UGC社区是很多社区平台的必经之路,它能助力平台内容生产,为社区提供活水源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构建UGC社区。
专题
66491人已学习25篇文章
做好微信运营比做好APP运营还重要,因为用户把时间都给了微信。
专题
1266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Sora产品的爆火,给了我们不少的震撼,感叹AI在内容创作领域的进步实在是太快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于Sora的解读和思考。
专题
1484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红书营销指南。
专题
1816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竞品分析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