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创业的风口已悄然来临

2 评论 7594 浏览 32 收藏 12 分钟

编辑导语:每年都将有大量的产品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临期食品是因为还没过期可以销售食用,而消费者又可以低价“捡漏”,渐渐的收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临期食品的创业风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作者近期接触到一款关于临期食品的小程序(Presicous SH),在和小程序开发者深入沟通后,有感于临期食品创业的风口已经来临。

本文以 PEST 分析法进行宏观的市场研究,同时梳理了国内外领先公司针对临期食品行业所探索出来的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一、 PEST 分析

1. Politics

全球开始制订食品浪费法。2016年法国成为全球首个专门制定法律禁止食物浪费的国家,该国食物浪费法案规定,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出售的食物,必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后,能获得捐赠产品价值60%的税收减免。

相反,如销毁即将过期的食品,而不是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用于动物饲料或堆肥,可能面临高达4500美元的罚款。

中国也在2020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根据草案第十二条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集中陈列出售。食品经营者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打折销售或者予以捐赠。

2. Economy

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导致消费能力下降。根据平安证劵发布的《2021年全球通胀展望:深V型还是耐克型》预测,2020-2021年全球经济和通胀水平将以类似“V型”的走势呈现。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人们的消费成本会增加,加上疫情和贸易战等多种因素,人们将会更偏向于消费降级;适宜的低价食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3. Society

临期食品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供给侧来看,2020 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

目前中国临期食品消费者年龄为26-35岁的占比47.8%,大部分消费者主要是由于冲动消费的原因而购买了临期食品;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渠道比较分散,通常是在购物过程中偶尔遇到就会购买,目前养成购买临期食品的习惯的消费者相对较少。

4. Technology

新技术加入赋能临期食品行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标签在欧美已被广泛应用于烘焙、低温乳制品、肉制品、生鲜果蔬等品类中,通过颜色变化和气味变化反映出食品的新鲜度与食用的安全度。

但目前,中国临期食品由于货源供应尚不稳定,导致目前规模化发展的企业数量较少,行业秩序尚未确立。

二、中国的临期食品市场

1. 临期食品的行业发展经历了4代

食品市场产能过剩是临期食品出现的主要原因。随着越来越多临期食品的出现,临期食品的市场价值也逐渐被发掘。

从最初进行临期食品的折扣销售通过小规模的地摊开始的,在一些四五线城市和小县城,可以看到路边很多摆摊卖打折牛奶、饮料等食品的,这些食物就是临期食物;后来到线下直营店的出现,再到临期食品被放到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行业的受关注度正在不断提高。

2. 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驱动力是低价

中国相当一部分人群对商品价格仍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从拼多多的兴起可以看出,以“低价、去品牌化、物美价廉、基本功能”为特征的消费降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三、临期食品的商业现状

1. 国外的领先探索者

“Too Good To Go”是一家丹麦的公司,他们主要将App用户与餐馆配对——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购买餐馆剩余的食品;相比普通外卖而言,用户能以更低的价格得到这些食物,因为餐馆很乐意以折扣价出售这些原本即将丢弃的食物。

2015年10月,它创立于丹麦,先后在挪威、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拓展战线,拿到了“北欧环境奖”。

2019年荣获欧洲和以色列地区“最有前途的创业公司”荣誉。目前该公司已经在15个国家开展了业务,已有65000家企业在Too Good To Go上销售了一些产品,用户数达3400万。

近期该公司进行了一轮2570万欧元的风投融资。

该产品主要通过地图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折扣商店和商品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需要的“平价”商品。

2. 国内的领先探索者

在国内,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平台“短平快”的交易属性能快速帮助临期食品曝光,因此国内的创业者主要方向还是在电商平台发力。

综合电商平台:

主要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苏宁易购,有不少以“临期”为关键字的食品在售,而且不乏知名品牌产品。

数据显示,以关键词“临期”搜索,淘宝平台的相关食品总数为40615件,京东为8786件,苏宁易购为2433件。

垂直电商平台:

以好食期和甩甩卖为代表的以售卖临期食品为主、临期日用品为辅的垂直电商平台。

好食期,是一个日期越近越便宜的品牌食品特卖电商平台;好食期,通过效期动态定价商业模式帮助品牌食品厂商、进口商将库存商品在独立渠道内有计划的依保质期定价倒计时销售,快速出清库存、回收资金,降低损耗,提高净利润,同时也让消费者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以最高性价比购买到品牌食品。

四、临期食品的商业模式,国内还能抄国外吗?

从国内领头的临期食品公司的商业模式可以看出,主要还是平台和食品商直接联系,然后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

而国外则是平台和线下零售商联系,帮助线下商超处理临期食品。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似乎也是可行的。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三大渠道是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和社区生鲜连锁店,总的看目前消费者选择购买临期食品的渠道较为分散。

排名前三的渠道,商超第一(48.7%)和生鲜连锁店第三(30.8%)都是线下属性,那么复制国外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地图模式,看样子也是可行的,原因有三:

  • 非常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线下购物的优点-眼见为实,特别是对于判断食物新鲜属性来说,而这一点恰恰是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格外关注的点,即想因为临期而便宜,又怕有过期的食物浑水摸鱼。
  • 线上商超面临临期食物处理难的问题。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更多的人把焦点关注到了商超对临期食品的处理问题上,例如前几年的盒马生鲜事件和前段时间的肯德基冰柜事件,然而这些商超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处理这种食物,扔掉貌似是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 即买即食解决临时食品保质期短的问题。线上购买还将面临2-3天的运输事件,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食用时间;线下购买则可以相对节约这2-3天的时间,这对于临期食品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保存时间。

五、结语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的临期食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地图式”的平台模式可能也会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

在盈利模式上,这种模式因为平台缺乏和商家的直接利益关系,收益难以量化等多种因素,无法照抄电商平台收取交易费用。

不过正是这种无直接利益关系的交易方式可能更加受消费者的亲睐,盈利也未来可期。

 

作者:雄猫大侠,云计算产品经理&民宿创业达人;微信公众号:长期视角

本文由@雄猫大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昨天还在看临期食品,感觉只要吃的够快,就不会过期。不过真的还挺划算的

    来自湖北 回复
    1. 是的,如果有比较靠谱和便捷的渠道,还是非常愿意长期购买的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