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信息化产品的场景式真伪命题

1 评论 2961 浏览 22 收藏 14 分钟

目前蔬菜种植业,在农业互物联网、无人机遥感、农业大数据、质量追溯、生鲜B2B的五个主流方向均存在场景式伪命题。但这五个方向相互促进,全面发展之后必将带来这五个主流方向的场景式真命题,这是毋庸置疑的。

来自于钱晓栋的原创文章。本文首发于官微(农业数字化)。

农业有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之分。

其中种植业是三个细分领域中最苦逼的,在种植业中最苦逼的当属蔬菜种植。

种植业产业链具体按照供应链可以划分为生产端、流通端和销售端。目前整条产业链上的信息化产品,主要集中于生产端和销售端,对于流通端没有专门的信息化产品。

在中国式的种植业现状下,生产端和销售端的种植业信息化则存在着很多场景式真命题和伪命题。

接下来本文将以蔬菜为例结合真实的应用场景讲述种植业产业信息化的真伪命题。每个领域我都会配上该领域的知名企业或使用方的图片,为表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我都会严格表明出处。

一、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在蔬菜种植业领域应用的初衷有三个,分别是降低成本、物联网行业应用及产地数字化。

就降低成本而言,目前无论是大型农场、中小型农场、还是国营农场与合作社均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落实物联网的意义仅仅是作秀造势,或者是依靠补贴弥补差价,这与中国的蔬菜种植业国情、蔬菜消费水平、物联网发展方向存在着必然联系。

就物联网行业应用而言,重点均在工业应用上,对于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尚未形成统一的方向和标准。行业内已划分明确,以托普云农为代表(借用一下托普云农官网的图片)。整个农业物联网市场已可见天花板,资本市场也没有温总理时期的青睐。

图1 农业物联网(出自托普官云农网)

就产业数字化而言:农业产业数字化需要具备源源不断提供真实数据的技术手段,显然农业物联网是生产端数字化的基础,电商则是销端数字化的基础。

但是农业物联网的精准性有待考究,物联网设备本身的稳定性、测量精准性、一个物联网点位对一片区域的代表性等都是制约因素。有趣的是禽类养殖、水产养殖、高附加值种植业如茶叶、名贵草药等物联网应用的精准性和作用远远大于蔬菜种植业。

因此农业物联网在蔬菜种植业场景下是伪命题,但是在部分种植业场景下又是被验证的真命题。且部分养殖业也需要视场景而定其命题的真伪。

农业物联网在一个场景下是具有绝对价值的真命题,那就是科研方向。

二、无人机遥感

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运用遥感估产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普及面积还不如美国、乌克兰、以色列等国。原因很简单:就是人家是大面积量产机械化种植,应用遥感成本低。

而我们除了东北和若干个平原地区外很少有大量种植面积的粮食作物,且部分平原中在大城市周边,土地成本高。农业无人机更是在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能够大量应用,这也是大疆也会进入农业无人机领域的原因。

图2 大疆无人机(引至腾讯新闻)

以上命题仅限于粮食作物,对于蔬菜,遥感和无人机又变成了鸡肋。

遥感根本无法对低矮的蔬菜进行估产;无人机在蔬菜领域的应用也可以是农药播撒,但需要在生产基地使用,普通农民根本不会昂贵的无人机在他们那一亩三分地上飞行,飞着飞着就飞到别人地里了,且配药时间不可省略,还需要飞手支持。所以现阶段遥感和无人机在蔬菜种植领域的价值还有待挖掘。

不过庆幸的是无人机挂载多光谱相机后,还是能看到蔬菜的病虫害的,这个阿里的农业ET大脑有个生菜病虫害demo,切记是高产值蔬菜。而遥感则在温室大棚数数量领域很有价值,能为政府识别农民是否存在骗保嫌疑。

图3卫星遥感看病虫害(引至天地佳格官网)

三、农业大数据

大数据浪潮下,大数据技术能和任何行业发生价值关系,从而变革或者促进该行业的价值。因此每一家农业信息化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农业大数据产品。

然而在种植业,至少是蔬菜种植业,目前并不能看到这个价值。姑且将蔬菜供应链上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分为产端大数据、销端大数据和流通端大数据。

图4 农业大数据(引至黑龙江农垦大数据平台)

目前所谓的大数据,也就是将政府几个农批市场的农产品价格进行爬取(即销端大数据),而后进行可视化展示,对农业和农民的促进意义不大。因为数据的准确性备受质疑,而且,这是市场行为,政府并不能依靠这些数据结果做政策做执行,否则就干扰市场经济了。

不过随着互联网在销端的普及,及生鲜B2B、020的兴起,必然会产生海量的真实的订单数据,假如面向海外,从整个国家看还是有一定的对外销指导意义,对内没有一个政府单位能让所有生鲜B2B和020厂商交出数据,也没有整盘价值。

对于产端大数据,由于农业物联网的场景式伪命题、遥感无人机的场景式伪命题,和让农民实时记录生产数据的难度,以及国内大部分生产基地的信息化滞后,导致数据采集出现问题,最终连累产端大数据,变成了场景式伪命题。

对于流通端大数据,是未来供应链和物流走向线上,采用信息化手段之后可以考虑的。

因此大数据在蔬菜种植业的销端有一定的意义,产端目前条件下暂时还是伪命题,流通端有待生鲜B2B和物流行业的发力。

四、质量追溯

刚入农业第一个想到农业信息化产品往往就是质量追溯。

但质量追溯在产品层面绝对是OK的,差就差在执行层面,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农产品防串货。有人说可以使用区块链,但是区块链只能保证数据的不被篡改,而起始数据的真实性是没办法保障的。

所以市场上的质量追溯往往是从销售端做起,而非生产端。这也间接导致国家层面有商务部的追溯、质监局的追溯和农业部的追溯,大家的追溯起点、监管出发点均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国民的饮食安全。

图5 质量追溯(引至明康汇)

追溯在销售端可以说是已经实现真命题了。

在大型商超、连锁门店已经能够实现农产品的追溯,尤其是猪肉,还包括蔬菜。只要进入市场时农残进行快检,且数据准确录入,没有修改过,即可实现流通全程追溯。

当然蔬菜的追溯肯定没有猪肉精准和使用广泛,毕竟价格便宜,追溯会增加蔬菜成本。且蔬菜农残慢性显现、出事概率小、批次多又分散,只能用抽检。

追溯的高成本也导致蔬菜追溯很多是政府工程和国企行为。在这里也必须感叹和感谢投入资金做蔬菜追溯的民企。

生产端追溯也受限制于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和种植分散,集约化种植少,不能处罚到农户等的因素,投入品监管难等原因,导致没有生产数据可供追溯,使得生产端追溯暂时还是伪命题。但也需要庆幸国家在投入品监管上面的决心和推动,必将逐步改变这个现状。

因此质量追溯在蔬菜种植业上可以理解为还是伪命题。

五、生鲜B2B

2014年是生鲜B2B的元年,所有的生鲜B2B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以电商形式缩短供应链,因此在这个行业初期很多人不是学淘宝就是学京东,如美菜网完全是京东模式。目前则很多人学新零售,即线上电商+线下门店,以盒马生鲜为典型。

图6 生鲜B2B(引至美菜网)

生鲜B2B市场目前也还算火爆,但是专门做蔬菜种植业这一块的却只有宋小菜一家,其他大部分是做全品类食材的餐饮行业配送,亦或是水果垂直领域。

究其原因也就两点:蔬菜的商品属性较弱和保鲜程度较低。这也导致宋小菜目标客户调整和仍在广积粮缓称王。

假如其他四个方面在蔬菜领域逐步变成场景式真命题,那么蔬菜生鲜B2B离场景式真命题百分百能立刻成为真命题。而当其他四个方面或技术还是伪命题时,蔬菜生鲜B2B只能是那个带领他们相互成就的角色,理由是生鲜B2B离市场最近,那是离钱最近的地方。

可以想象在生鲜B2B十年内形成燎原之势的时候,肉类、水果等将带着蔬菜,共同带来聚合效益,降低整体成本,并结合冷链运输规模化集约化、产地销路集中化供应链化,最终实现蔬菜生鲜B2B的场景式真命题。

因此就目前而言蔬菜生鲜B2B仍是伪命题。

六、总结

综上所示:目前蔬菜种植业,以上的五个主流方向均存在场景式伪命题。

但这五个方向相互促进,全面发展之后必将带来这五个主流方向的场景式真命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每个方向上正因为还是伪命题,也是创业和突破的契机,因为这五个方向在养殖业和名贵品种植业已经有真命题存在了,已有成功案例。

 

本文由 @清河落河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确实是这样,现阶段互/物联网+农业(或智慧农业)很多方面都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市场培育阶段,核心问题不在于技术,而是这些技术给农产品带来的溢价覆盖不了投入的成本,还有好长的路要摸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