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我跟马云的财产加起来超过马化腾?

火车客
4 评论 9161 浏览 11 收藏 27 分钟

如何让我和马云加起来的财产,超过pony马呢?其实分析这个问题的本质也是对“阿里和腾讯到底孰强孰弱”的一个讨论。

昨天笔者跟朋友吃饭,陆朋友问:“支付宝做这个红包活动这么久了腾讯咋还一点动作都没有?”

笔者正想从运营战略角度分析的时候,朋友脱口而出“所以pony马比马云富啊。”

玩笑归玩笑,但是可以看出来基本上大家都在拿阿里和腾讯作比较,而马云和马化腾这两位创始人也自然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

正好想起网上的段子——“马化腾真牛,我和马云加起来资产都没他多”。因此笔者决定,为天下之忧而忧,“我和马云加起来,怎么超过pony哥呢?”,究其根本,我们想知道的其实是这两位大哥背后的阿里和腾讯到底孰强孰弱。

首先,家里没矿,笔者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从马云入手,分析数据给马云算个命,看看超越pony的天命如何。

知彼:马化腾的武器

腾讯有社交娱乐这两大项优势,这两个行业的市场规模都在万亿左右

众所周知,腾讯的两把武器是社交和娱乐。

社交神坛QQ、微信,各自有7亿和近11亿的月活跃用户量。无疑,这是国内所有互联网企业梦寐以求的活跃度。而且,笔者之前问过一个互联网前辈,微信和QQ的用户重合度仅5到6成,是不是很出乎意料,这也侧面体现了腾讯坐拥了接近15亿的月活用户,其中有偏年轻的QQ用户,也有偏大众的微信用户,包罗了从刚会用电脑的小学生到试着去接触互联网的中老年人。

而游戏的壮大,很大程度上是获益于以上这两个庞大的用户平台,已知中国游戏行业规模2000多亿,腾讯占了7成。从早期QQ游戏、QQ空间小游戏(红极一时的QQ农牧场、抢车位等等)到如今受疯狂生长的电竞风头吹起来的WEGAME平台(代表作:英雄联盟、2K(NBA)等)和亿万少男少女心中的王者荣耀,这些承载了无数回忆的作品成就了如今的腾讯游戏。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家长对游戏使孩子沉迷的指责和国家对游戏产业和娱乐行业的管控。但是反观中国游戏环境,即使近几年有政策干预,总体上也阻止不了这种震荡上行的状态,以目前的游戏布局和游戏前景,未来十年内,腾讯基本上将持续占领高地。

掌上Wegame下载量

掌上Wegame下载量

手机游戏榜单

此外,腾讯视频确实做到了业内认可,以后来者姿态赶上了优酷、爱奇艺这样的老牌强队;QQ音乐也一直保持着音乐市场的领先位置,版权数排名同样处在前三。

马云如何反击

第一刀:继续深耕电商和金融

电商是阿里的发家领域,在这方面国内基本无人可以撼动马云爸爸的淘宝、天猫(to C)和阿里巴巴(to B),其“爸爸”之称也是在多年的淘宝运营中得到的令人景仰的称号。加上近几年对后起之秀拼多多的打假和刘强东美国事件,这方面虽然无需多提大家都知道这是腾讯无法抗衡的,但是这里分享一组数据,更能直观的从数字上看出差距。

C2C的淘宝,GMV(网站成交金额)目前是拼多多的十几倍,B2C的天猫,GMV是京东两倍多阿里巴巴占市场份额30%以上,二手市场闲鱼今年GMV就会接近千亿(未来会是增长大动力),国际业务速卖通已经是世界第一下载量的购物型APP,只有跨境电商天猫国际和网易考拉势均力敌。基于此,阿里巴巴是国内最好的精准营销广告平台。

腾讯在电商方面失败了十几回后(易趣、拍拍网、QQ商城、腾百万都是鲜活的例子),转战投资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楚楚街、美丽说、蘑菇街、每日优鲜等等,造成这些公司初期有吸附流量优势,后期就无能为力的现象。京东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就不断增速下滑,被天猫越拉越远,加上强东这次出事,京东市值仅跌剩326亿美元。

其实阿里与腾讯真正引发冲突的起点是在金融方面,主要体现在支付领域,文首的讨论也是基于此。

2014年,微信开发出了一款新产品“红包”。这个产品一上线,以其社交属性依托传统文化立刻乘凤飞起产生了“病毒式”的传播效果,成为了逢年过节的社交方式之一,而且热度持续至今(每年的春节都是一次“红包盛宴”)。

在当年年底,8亿用户把微信关联了自己的银行卡账户。腾讯成功将微信钱包推广到几亿微信用户手中并产生了足够的粘性(收到红包存入零钱就必须用到微信支付),这促进了腾讯金融的发展,整个腾讯财富的规模最新数据是4800亿。打破了原有的支付宝一家独大的格局,支付宝目前的份额从81%已缩至54%,而微信支付占据了38%的份额。

而在2018年到2019年,支付宝也做出了自己的花呗分享领赏金活动,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用户群体(不用支付宝的中年人被家人带着开始使用)增长了用户活性,而且其花呗、蚂蚁借呗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虽然被限制,但去年规模达到6000亿。

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微信的社区(这种通过以分享为口号却破坏社交关系的方式获利的形式,首当其冲的是社交平台最大的微信的用户,大家从开始的礼貌点击到后来的反感,纷纷退了不少微信群)

说到阿里金融,不得不提被马云独立出来发展的蚂蚁金服,虽然受到微信支付的冲击,其支付领域缩水近三成,但是另一方面余额宝的规模目前已经超1.93万亿,加上花呗、蚂蚁借呗的积累,整个蚂蚁财富的规模有超过2.7万亿

民间个人征信上,芝麻信用的权威度也在日益走俏,响应国家推行的信誉体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蚂蚁金服占中国企业ABS市场的9成份额。并且,最近讨论声极高的相互保也使阿里在保险方面有了自己的创新,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再说腾讯金融,依托微信支付一波突袭和前期QQ的部分积累,整个腾讯财富的规模最新数据是4800亿。理财通规模3000亿+,微粒贷1000亿+,企业ABS市场无占额。15年上线的微众银行也在缓慢发展,目前估值已有1200亿,超6000w的用户。

据报道,微众银行预计在未来几年实现A股上市,届时预计估值4000-5000亿元人民币。腾讯信用因种种原因(信用体系和评分标准不完善——以在腾讯自家游戏账号的信息,比如是否作弊,以及在游戏中充了多少钱,等等进行评分)2018年上线持续没多久就下架了,可能会对产品的理解更成熟后重新启动,笔者看这对腾讯未来布局种种线下传统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共享单车汽车充电宝、物联网等目前需要依托信用机制的O2O产业)。

就现在的金融板块总财富加起来,蚂蚁财富的2.7万亿远远超过了腾讯财富,而电商板块就算加上京东,腾讯也只能偏居一隅。所以这方面马云只需要继续深耕并逐步往国际方面发展,就能维持自己的强势地位。

第二刀:区块链

2017年全球公开公告的区块链专利数量阿里巴巴排名第一,美国银行第二,腾讯第二十三

数据上阿里专利数领先了腾讯,但是两家关于区块链的布局各有千秋。

腾讯的应用布局集中在金融和游戏方面——虚拟游戏里面的虚拟财产完全可以放在区块链上;开发了国内首个基于联盟型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联合贷款清算平台;黄金红包已经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字资产的并行记账;发布区块链方案白皮书,旨在打造区块链生态”可信区块链“;联合发布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星贝云链”获得百亿授信额度;阿里则主要专注于商品和公益——首先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后又延展到互助保险的应用;开发“法链”使中国法院能够大规模地采用数字证据邮件;将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共同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应链;推出我国首个基于医疗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与雄安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将承建数字雄安区块链实施平台。

虽然布局有差异,但是双方的目标都是能是打造一个风险低、效率高的金融科技云平台,现在还不好分高低。

因此,阿里与腾讯在这方面的战略是殊途同归的,阿里持有着目前最多的专利技术,只要依靠自己的金融和to B的实力来对抗腾讯的用户数据和再创造能力,可以产生更多的知识和财富的转化

第三刀:十面围城

除此之外 ,两家在物流、云计算、新零售、物联网、O2O、人工智能、国际化方面也是打得火热。

物流上阿里的菜鸟网络目前的估值已经超过京东物流,腾讯由于电商薄弱投资了京东物流并没过多参与物流争夺;

云计算上,阿里云有先来者优势,摩根估值670亿美元,腾讯云也有自己的特色(海量的数据来源),还未公开财报,摩根估值33亿美元;

新零售上,阿里做了盒马生鲜,并形成了自己的新业务模式,有一条自己的生态链,投资了大润发等,腾讯的动作主要是投资,投了永辉超市、步步高、海澜之家、沃尔玛中国、家乐福中国等,自己未主要参与新零售,直观获益是微信支付的推广和参股的分红收益;

物联网上,阿里的天猫精灵和天猫魔音已经是国内同类产品的第一名,市场占比60%,斑马智行网络已经独立融资,腾讯也推出了QQ物联和微信硬件,不过碍于没有电商渠道(京东有自己的物联产品),腾讯的流量只能靠“硬件卖便宜点”来实现与硬件的连接,靠后续的服务盈利;

O2O方面,阿里有饿了么、口碑,2017年GMV有4200亿,淘票票占领了45%的市场份额、大麦网也享有很高知名度,腾讯支持着美团,合并了微影、娱票儿、格瓦拉、猫眼电影,但是美团到店规模在去年已被口碑赶超,外卖难分伯仲,美团略占优势,而合并之后的腾讯票务也没能超过阿里,实力相当;

人工智能上,阿里投资了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人工智能和5G概念)、寒武纪科技、耐能(Ai芯片),以及成立了平头哥公司(半导体),研发了脑应用于工业,城市,农业,医疗等垂直领域中,人工智能有决定作用的几个板块进行了战略部署,腾讯投资了优必选科技(AI机器人、边缘计算),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医学领域成立了腾讯觅影,已与一百多家医院达成合作,还与微软合作推出的对话机器人小冰,以及通过微信平台活跃用户的资料智能匹配结果的小微,类似siri的叮当,推出了盖空调,玩具,路由器,家居,电视,充值,穿戴,健康等八大行业的微信硬件行业解决方案,开发了深度学习平台,虽然腾讯的AI实力暂时未赶上阿里,但是可以看出其发展人工智能的决心和进步的速度;

国际方面,阿里主要把焦点集中在东南亚,投资了印度移动支付paytm,Lazada成东南亚最大电商,腾讯的海外战略主要体现在游戏、音乐、节目的版权引进和部分版权出口,坐拥中国最多的主流游戏版权,当然也在关注东南亚地区——腾讯在新加坡上市的网络游戏公司SEA中拥有34%的股份,并且还在考虑更大的投资。

(tips:为什么选择东南亚?东南亚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成长路径很相似,因为这里的年轻人很多,手机普及率很高,零售业还有待发展。这一点和当时的中国很像。)

总体来说,阿里在物流、云计算、新零售占优势较大,物联网靠电商等硬件落地渠道略胜一筹,O2O、人工智能和国际化上暂时处于你追我赶互相刺激进步的状态。

虽然云计算、新零售和物联网在过去并不被大众熟知,但是这几个行业在近几年备受关注,未来几年的预估市场规模也在万亿级别——绝对有对抗游戏行业和社交行业的能力,而在这几个方面阿里是占优势的,再加上物流,这几个方面都能很好的与电商挂钩,因此阿里只要找到一条适合的路径将这几者串联起来,就能在这几个行业提前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

第四刀:三位一体

也许在游戏和SNS两个方面,腾讯还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超级霸主,阿里似乎毫无还手之力。是的,所以阿里避其锋芒,根据多年失败经验,索性在社交上转换视角——做了针对企业的钉钉,但是却也达到了4亿的月活,准确根据自身电商属性的累积狙击了企业办公市场,成为了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办公平台,虽然腾讯在看到移动办公市场潜力巨大后也开始制作企业IM,全力发展企业微信,但是由于to B的短板和钉钉的实力,腾讯一直没能吃到移动办公的肉。

对游戏方面,阿里也是少做甚至不做,然而,在娱乐上,虽然在音乐板块见效不大,但阿里影业近几年投资和参与拍摄了绝大多数的热门电影(ps:笔者很喜欢的《绿皮书》也有阿里影业的投资)为阿里赢取了电影行业的市场,使阿里影业市值一度达到400亿。

(值得一提:隶属于字节跳动的今日头条和旗下抖音在内容和短视频方面逐渐趋于社区化平台化,这对腾讯的社交娱乐地位隐隐存在着威胁,而阿里在这方面并未有大动作不受影响。)

马云方已经开始从办公领域渗入马化腾死守的社交版图,娱乐上,虽然找不到足够大的弱点来突破游戏,但是在电影行业创造了可观的收益,在这两方面,可以继续在腾讯的防守面前做各种试探步(帮助其他发展迅猛的社交产品和娱乐公司、从腾讯不成熟的娱乐分支行业如直播等做动作等),以最小成本验证自己的战术和对方的弱点。

Ali和Tencent投资战略

2018Ali和Tencent投资版图

数据:过去三年两家公司的投资数:阿里174家,腾讯280家。

解读一下以上图文数据:

基本确定阿里河腾讯都是“购物狂”,并且腾讯采购更加频繁。相比腾讯的疯狂投资,可能看上去阿里显得稳重些,但其实这跟两家公司的投资战略定位不同有关,阿里巴巴倾向于以大股东或者控股的形式进行投资,也就是阿里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所说的“运营思维”。

例如阿里巴巴买下东南亚最大的在线购物网站之一Lazada,并把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资深副总裁彭蕾安插在其中任CEO。而腾讯喜欢做一些小股权投资,比如在美国游戏公司Activision Blizzard握有5%的股份。而一旦当腾讯决定做控股股东时,被投企业的管理团队将被原封不动地留下来。以创业团队的角度来看,无疑腾讯的投资方式更能让人接受也更吸引创新创业团队,但从企业战略角度上看,阿里巴巴与投资并介入运营的企业产生协同作用能辅助阿里走向自己规划好的国际化路线。

两家公司在2018少数没有交集的行业是教育和游戏,游戏无需过多解读,这是腾讯的天下,而教育上,腾讯投资了从少儿英语到成人锻炼和成人英语,都是目前市场主流看好的教育市场。阿里则在17年投资了VIPkid后也没有大的投资动作,旗下的淘宝教育、淘宝大学、湖畔大学和云谷学院虽说也涵盖了很多领域,但是主要也是为其电商业务服务。

阿里对于互联网教育似乎不如腾讯般热情高涨,线下教育跟阿里云在线教育领域的涉足是阿里布局教育的主要方式。易观《2017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年度分析》显示,预计互联网教育市场在未来三年内仍将维持增长的态势,2019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718亿元人民币。

在教育方面,马云虽然没主要攻击,但是市场上的教育产品竞争也没能让马化腾吃到大肉——百度、网易云课堂等知名在线教育产品在争夺这个市场。另一方面,即使针对大众的在线教育跟不上,马云还坐拥湖畔大学这种商业大亨学院,可以借其to B的实力,发展教育面向商业人才,对自己的阿里也是一种声誉上和企业合作上的极大帮助。

答案

回到问题本身,怎么让你跟马云的财产加起来超过马化腾呢

其实我们想知道的其实是这两位大哥背后的阿里和腾讯到底孰强孰弱。结合以上内容,笔者这边给到的建议是——马云只需要继续深耕电商并逐步往国际方面发展,维持自己的强势地位;将区块链、云计算、新零售、物流和物联网进行串联组建生态链,发展阿里的生态循环能力;坚持投资战略参与运营投资合作企业,发展面向商业人才的教育,大力推动阿里国际化。而你呢,试着努努力尽量别负资产(没钱多用花呗),等着阿里正常的合法“野蛮”生长就好了

截至周末阿里巴巴市值已经超过腾讯了,据笔者了解这是没加蚂蚁金服的,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是今年福布斯榜,马云就超过pony了。

不成熟的小想法

其实呢,笔者看来,马云更像一个好商人,马化腾更像一个好领导(他给张小龙开出了比自己还高的年薪,公司氛围也更自由轻松),两者是两种风格的企业家,上文如此去评价两者可能有些主观也比较浅显。

普华永道咨询部门的Tom Birtwhistle对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公司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这两家公司在各自的领地已经外墙高筑,消费者无法在两者间自由切换。所以作为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的用户,其实笔者更希望两家企业能在共同优势的领域展开合作,也能扬长补短不去做各自不擅长的领域。

一开始,两家企业走的都是copy to copy的路线,一个电商一个SNS路线往罗马前进,到了罗马城后发展迅速直到冲突在移动支付领域初次大范围爆发,双方守着自己的核心板块在其他领域进行大大小小的过招。

在这其中,阿里维持着自己的国际化路线并开始提前把方向往生活化上引,腾讯则继续在SNS和娱乐游戏(虚拟化)上继续扩大优势。阿里开始走出copy格局,腾讯也走向copy to change的路线。

人文社会发展到如今,全民都把娱乐当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娱乐可以确定是不死的,这是腾讯可以牢牢把握住的一个大优势,也是腾讯走上国际的一个媒介点。

另一方面,比娱乐更贴近人们的,是茶盐酱醋的生活,阿里不仅把握住了全国人民从出生到晚年的生活需求并在几年的发展和斗争中屹立在电商界O2O界的顶峰,而且也慢慢融入东南亚和欧洲的支付领域和商务领域。

当然,让笔者选的话(如图),笔者还是想去腾讯搬砖。工作氛围轻不轻松,加不加班无所谓,关键是笔者比较喜欢带围巾的企鹅a~

 

本文由 @Train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linux

    回复
  2. 他们一旦合作或许就会有人不能容忍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梦想还是要有的

      来自广东 回复
  3. 写的好棒,同时膜拜双马

    来自辽宁 回复
专题
1701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体系的设计指南。
专题
45569人已学习22篇文章
可用又易用,产品逻辑和情感化体验两手抓,用户才会爱上你的产品。
专题
2003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从不同维度拆解一款产品或者功能,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于产品和功能的思考能力。
专题
12989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运营分很多类,流量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别关注的数据和指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运营,应该分析哪些数据和指标。
专题
19668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评论区应该如何设计?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评论区设计思路。
专题
12971人已学习16篇文章
栅格系统在页面排版布局、尺寸设定方面给了设计者直观的参考,它让页面设计变得有规律,从而减少了设计决策成本。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浅析栅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