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2021数字新闻报告》:社交网络的新闻消费变迁

0 评论 6118 浏览 3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社交网络正在日益壮大。本文从用户使用不同社交网络获取新闻的动机、什么是社交媒体用户更关注的信息源以及谁是新型社交网络影响舆论风向的意见领袖三个方面出发,讲述了社交网络下新闻消费的现状。一起来看看吧。

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日前发布了《2021数字新闻报告》(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21),这一报告涵盖了欧洲、拉丁美洲等全球共46个国家和地区。在过去的一年中,疫情深入影响了当下新闻业的运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该报告发现:新闻机构的整体信任度在提升,尤其是一些公信力较强的公共服务媒体活力仍在;电视新闻在一些国家继续表现强劲,印刷媒体加速向数字化转变;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情况依旧普遍,但社交媒体平台仍是虚假信息的主要发源地。

由于篇幅受限,本文从164页详实的《2021数字新闻报告》中,摘取社交网络上的新闻获取情况进行深入解读。

过去的十年间,社交媒体在人们获取新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的主流化,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新型网络平台日益壮大。与此同时,新闻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和可视化,媒体人正在争相利用网络提供及时、相关和吸引人的内容。

在这一部分,报告主要阐明了六大开放型社交网络(Facebook、YouTube、 Twitter、Instagram、Snapchat和TikTok)新闻用户获取新闻的动机之别以及注意力所在,以进一步明晰社交网络中新闻环境的变迁。另外,报告也特别关注了Instagram、TikTok和Snapchat这些新兴平台上的新闻使用情况。

一、用户使用不同社交网络获取新闻的动机为何?

年轻用户的访问偏好变得更加分散。

在报告涵盖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年轻用户(35岁以下的人)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34%),仅有四分之一(25%)的人喜欢通过网站或应用程序搜索新闻,且这一数据较前两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平台用户使用的动机各异。

在以前的研究中,Facebook被广泛定义为获取新闻的网络平台,但该报告也反映出,人们并非有意在Facebook上进行新闻搜索。在很多国家,这一平台的用户表示他们都是偶然获取到信息的。

相比之下,Twitter通常被视为“新闻的富矿”可供用户获取新闻、讨论最新消息;而YouTube、Instagram, Snapchat和TikTok等其他社交网络平台则更关注娱乐、兴趣以及其他主题的新闻。以英国为例,下图描述了Twitter、TouTube和Facebook三大网络平台上新闻用户的占比,反映出用户使用该平台获取新闻的主要动机。

注:英国不同平台间用户的新闻获取动机占比(来源:路透社新闻研究所)

虽然有21%的英国用户因为Twitter是一个“新闻富矿”而使用它,但事实上仅有一小部分人将其作为获取新闻的首要选择,这只相当于英国总人口的3%。与Twitter不同的是,YouTube更多元化,新闻用户占比11%,寻求多样观点的用户占比26%,兴趣和娱乐用户占比15%。尽管互动和评论通常也是新闻体验的一部分,但英国还是有过半用户(56%)是出于其他原因观看新闻。

这些模式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都很典型。虽然Twitter整体上不如Facebook受欢迎,但Twitter被记者和政府官员广泛使用,而且常作为新闻首发平台,这使得Twitter吸引了一大批受众。这一点从以下的焦点小组访谈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我想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时,Twitter是我的首选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我能够获取到最新的新闻和其他人的观点。”

但这一趋势也并非绝对。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更多用户还是更青睐Facebook,尽管他们只是偶然了解到某些新闻而已。“如今我还是更多地在Facebook上获取新闻,因为在那里你会看到你感兴趣的图文内容。”

数据显示,在马来西亚,Facebook更像是新闻产地(22%的用户如此认为),与英国相比,称自己只是偶然看到新闻的用户比例更小。虽然Twitter的用户比例较低,但它最受关注的是最新消息,尤其是不同阵营群体的交锋。

注:马来西亚不同平台间用户的新闻获取动机占比(来源:路透社新闻研究所)

二、社交媒体用户更关注哪类信息源?

以美国为例,在Facebook和Twitter平台上,虽然也有许多用户青睐其他的多样化观点,但大部分社交媒体新闻用户最感兴趣的还是主流媒体和记者所提供的内容。大多数国家的受访者都表示,当在Twitter(31%)和Facebook(28%)上消费新闻时,他们最关注的还是主流媒体,远超意见领袖以及其他新闻来源。

相比之下,Instagram、Snapchat和TikTok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普通人的观点日趋重要。即使涉及新闻内容,受众们也更易追逐名人或其他意见领袖的观点,而将专业记者抛之脑后。

美国的Facebook用户在调研中表示,“我主要关注我所信赖的机构的文章,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以及一些当地报纸。有时我也阅读其他知名度略低的媒体,因为它们通常更深入,或者在某个议题上呈现不同的倾向。

如下图所示,YouTube用户的注意力往往平均分配给各种新闻和娱乐来源,包括名人、政府官员和普通人。

注:美国用户使用网络平台获取新闻时的注意力分配(来源:路透社新闻研究所)

我们在大多数市场的新闻来源上都看到了这种模式。许多社交媒体新闻用户表示,他们对Facebook和Twitter平台上的主流媒体关注最多。但即便如此,老牌新闻机构记者也必须与一系列往往更有吸引力、更尖锐的声音竞争。

在其他地方,多元观点占比更为突出。例如,在印度,名人以及意见领袖的观点在四大网络平台(Twitter、Facebook、YouTube和Instagram)中最受关注。其中,Facebook用户在访问新闻时,会像关注记者或新闻机构一样关注普通人;而Twitter的用户对政治家的关注(19%)几乎和对记者或新闻机构(26%)的关注一样多。

注:印度用户使用网络平台获取新闻时的注意力分配(来源:路透社新闻研究所)

一般来说,相较于关注主流新闻渠道,那些对新闻信任度较低的人,往往更有可能寻找多元观点作为替代性信源,美国的YouTube的用户尤其如此。研究表明,那些信任度较低的用户关注替代性来源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五倍。

注:美国用户使用YouTube获取新闻时的关注点(来源:路透社新闻研究所)

三、谁是新型社交网络影响舆论风向的意见领袖?

在过去数年里,《数字新闻报道》记录了年轻用户是如何在使用传统社交网络平台的同时,使用像Instagram、Snapchat和TikTok这样视觉化程度更高的社交网络平台的。

尽管这些网络用户的主要动机是娱乐和消遣,但在去年,诸如精神健康、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等严肃的新闻话题也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注: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主要关注哪些群体?(来源:路透社新闻研究所)

社交媒体上人们关注的这些“名人”是谁?在路透社此次年度调查中,它广泛地包括了演员、音乐家等社会名流,以及意见领袖、真人秀明星等等。

结果表明,在Instagram、Snapchat和TikTok平台上,相比政治或经济等更“传统”的主题,一些与健康、时尚等主题相关的新闻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意见领袖们通常对这些话题有强烈的意见。

事实上,社交媒体上的这批“名人”也被发现是关于疫苗或与5G网络相关谣言的主要发布者。记者和新闻组织能否在这些网络平台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并提供更可信的信息?一些媒体机构正在探索。例如,《卫报》(The Guardian)在Instagram上发布了名为“真的还是假的?”的视频片段,其中记者会对本周的报道进行回顾和查证。

在这些新兴网络平台上,年轻人和其他人使用的语气和文本形式对记者来说是相对陌生的。不过,对娱乐的关注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对“严肃”问题嗤之以鼻。相反,从气候变化到种族问题,许多年轻人利用他们的创造力来扩大这些问题的关注度。

同时要警惕的是,那些主要关注娱乐和类似问题的意见领袖们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理想情况下,他们的意见能够引发公众对重要问题的讨论,并提高社会整体的问题意识;反之,则会传播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并进一步危及信息空间。

尽管对于许多坚守客观公正传统的记者们来说,带有强烈倾向性的观点或更幽默的新闻表达方式可能会令其一时难以适应,但一部分人还是做了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华盛顿邮报》的“抖音达人”戴夫·乔根森(Dave Jorgenson)经常在新闻中制造有趣的恶搞,主要通过设计适配于智能手机的可视化内容来为特定群体创建可信的内容。

长远来看,这些探索的成功取决于目标用户、网络文化和社交网络的算法特征,以及是否具备明确、直接的盈利形式等多重因素。例如,Snapchat等一些网络平台为新闻留出了单独的空间。但在Instagram和TikTok平台上,新闻消息会与其他用户分享的视频和图片混合在一起。

由于算法主要是由流行度和相关性驱动的,因此对于那些正在积极使用或计划使用TikTok的新闻编辑部来说,应当着重思考,如何生产具备高度吸引力的内容,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

四、结语

总体来讲,社交网络用户在获取新闻时,大多秉持着不同的动机,或是主动搜索,或是出于偶然;虽然数据显示,主流媒体活力仍在,但与此同时,多样信息源也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尤其对于那些在新兴社交网络中寻求被主流媒体忽视的“信息家园”的年轻人和对新闻信任度较低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主流媒体机构来说,社交媒体是一个复杂的空间,他们必须与各类编辑原则和价值观各异的内容创造者共享,但考虑到用户习惯的差异、虚假信息的传播等等风险,记者和新闻机构掌握在这些非正式空间中如鱼得水的方法,似乎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reutersinstitute,编译:张雨欣;公众号:德外5号

来源: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

译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JIHeN_1fn5YUlGyWLfe5A

本文由 @德外5号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