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人员如何度未来的激荡十年

7 评论 9450 浏览 10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运营人员在大环境变化中,应当如何摆脱可能困境,实现能力提升?这要求运营人员对当下的环境有所把握,并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底层能力,找准未来方向。本篇文章里,作者从宏观层面对运营人的未来发展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未来十年,是激荡的10年,未来10年,是改革的10年,未来10年,是明确发展的10年,未来10年,是看不到明确结果的10年,未来10年,是一起探索的10年……

人民日报评: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站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经济的高速发展,同理也带来了企业员工的收入高增长、高收入的福利水平。

当行业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发展甚至全球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必然会带来社会的改革,从而实现财富的再次分配,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打破原来的熵增,构建新的增长体系,有人会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变革,必然带来行业的改变,企业的洗牌,如果不早做打算,在行业发生巨变时,只能被动地接受,甚至是抛至时代之后。比如:K12的双减政策,导致很多教育行业的运营人员被动找工作,工作找了两三个月,薪资要不上。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启发,及早构建运营人员核心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实现自我的不败之地。

一、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的30年!

对于消费互联网,大家比较认可的发展阶段为:

  • 1994-2000年 从四大门户到搜索;
  • 2001-2009年 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
  • 2010-2018年 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

一个阶段的兴起,必然带来另外一个阶段的沉寂,纵观互联网发展,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差不多都是10年的机会。也有人说未来随着5G的兴起,必将是短视频的天下。

靠用户堆叠起来的互联网价值,况且还是走不出国门的内卷,必然带来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触及用户及其消费能力的天花板

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相比较于中国14.43亿人口,已经高达70.07%的触网率,而且中国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1.91亿和14岁以下2.53亿,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红利基本消失。

消费互联网的竞争,已经从用户竞争到争夺用户消费时长,而21年6月,中国人均上网时长高达26.9小时,这是一组极为恐怖的数字,一天工作8小时,生活8小时,睡觉8小时,结果玩手机的时间高达4个小时。

即使是消费时长,也很难有增长的空间,在市场的维度中,任何一个应用都会是竞争品,正如马云所说: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

以后在支撑起来千亿市值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就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组成的千亿互联网公司消失!

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了30年,也带来了无数的弊端,而这30年中也离不开国家方针的支持。

阿里、腾讯,告别税收优惠时代,税收优惠改善了阿里、腾讯的现金流,助推其在初创阶段快速成长,以后也要按照正常的税收缴纳,可能对其收益和财报有一定的损失,国家集中向阿里、腾讯、美团、滴滴等互联网企业开出罚单,双减政策甚至一度逼停了在线教育、课外辅导等四千亿市值的市场,并不是国家要消灭这些企业,而是要规范企业的增长、扩张方式,符合社会改革、转型的潮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家要改革当前的收入结构,社会贡献结构。

互联网企业激进扩张的方式将要告一段落,接下来会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有人会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在大船转身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置身事外!

二、为什么要进行变革?

有人说,现在发展挺好的,互联网也带动了多少人的就业岗位,国家为什么还要如此大动干戈的进行改革,优化社会结构和社会收入?其目的是什么?如果看过最近的新闻,就会知道,国家期待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地步。

全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曾经经济高速发展,最后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只有十几个。当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进行制度改革,所有没迈过去,大多是没有改革制度。

中国已经持续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也造就了一大批的富豪,这批有钱人集中在部分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已经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千万富翁。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从局部最优达到全局最优。

那么,这次的改革为什么会涉及到互联网?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PC互联网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移动互联网是解决“效率不对称”,物联网解决“智慧不对称”。

其本质是人、事、钱的再次分配。

过去由人口红利的支撑,经济需要快速发展,某些地方做一些牺牲也是可以的,效能并没有那么重要。比如:能源可以消耗一点,用户信息可以开放一点。

现在不行了,现在人力成本上升,人口触网的上限降低,必然要提升人的效率,从而更好的做好事的管理和钱的再次分配,从而提升底层人民的幸福指数。

社会整体都要进行改革,作为过去几年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服务,必然要带来更深层次的改革,规范其生长,关注人民关注的问题,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改革,实现互联网的长久发展。

根据之前改革浪潮,每一次改革释放的红利大约是10年,这一次的改革释放的红利也大概在10年左。

对于人类历程,10年很短,对于一个人的职场10年很长!

这10年也是一个工作人员徘徊、彷徨的十年,如果不能预判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有可能在接下来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三、未来,会走向何方?

未来10年如何发展,还要看国家如何规划成长,在十四五的规划中,大概规划到2035年,一共是15年的发展时间,因此也可以猜测,这15年是这次改革重要的15年。

简要的可以看到以下的信息(仅包含和互联网相关的内容):

强化国家战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

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这份纲要中提及最多的是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长、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化发展,这些是与互联网科技相关的内容,也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份纲要中并没有提及消费互联网,更多的是产业互联网。

因此,互联网要深入到产业中,和传统的行业相结合,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而不是在用户的身上,利用个性化推荐实现大数据杀熟。

这也给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指明了方向,未来新兴企业指明了方向,根据人和事的发展规律,企业需要通过新软件、新系统提升人的效率,也就需要企业有一些理论先行的专家和传统行业的实干家,把科技与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优化实体经济的运行路径,提升每一步的转化效率,把人从复杂的重复性、低端性的行业中解放出来。

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也是SaaS快速发展的时代!

SaaS一定不是现在的一种形态存在,现在竞争激烈化的SaaS一定会存在优胜劣汰,至于经受过这一轮的筛选,SaaS行业才更有价值。

试想一下,如果15年,消费互联网达到顶端并逐渐的缩小,实体行业中并没有运营岗位,运营的价值能够体现在哪里?

四、运营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贩卖焦虑,但是又自我比较焦虑的人。

从进入到这个行业,就一直思考自己的底层能力和成长逻辑,特别是K12的双减政策,相当于叫停了一个行业。

最近我也面试了很多从K12行业出来的运营人员,大家抱着一腔热血进入ToB行业做运营,在面试完之后,发现很多小伙伴欠缺相关的经验,而且缺少底层的运营逻辑,或许是从来没有想过脱离K12行业做运营工作,导致找工作遇到困难。

平时研究一个行业多了,容易出现思维上的惯性,其实是脱离了深度思考的懒惰思考。

未来的10年,是转型的10年,也是激荡的10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行业的衰落,也会看到一些新兴行业的兴起。对于已经工作了3年以上的运营人员,要固定周期的关注行业的走势、资本的走向、政治的风向以及科技走向。

这些行业的走向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在当前的工作中去思考如何能够匹配新兴的行业和产品,也需要思考如何锻炼可以移植的能力,这份能力不局限于运营。

假如,随着社会的变革,运营这个职位在颠覆的行业中消失了,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那就是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不确定的是未来消费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但它绝对不会消失;不确定的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反应,但它会提升社会效率;不确定的是运营这个职位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但它的底层能力一定会传承。

运营一直被称为打杂的,在打杂中锻炼自己想要锻炼的能力,提升自我的核心价值,不会出现在动荡中丢失自我,甚至是丢失工作。

那么,运营人在工作中要锻炼的底层能力有哪些呢?

今天这篇文章偏宏观思考运营人的出路,在下一篇文章中会介绍运营人员的能力进阶模型,方向是这个方向,至于标题还没有想好。到时候会细化主要的能力模型,也会抛出运营的底层能力,欢迎关注“运营官张沐”,预定下一节的内容。

其实,消费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用互联网技术反哺实体行业发展,包括工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等,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互联网+,而是实体行业需要从底层进行自我“革命”,积极的拥抱科技、拥抱未来。

而运营人员也需要融合到新的变革中,到一线去,到产业中去,用运营思维加持,提高科技在各个行业中的落地,从而通过SaaS的产品和先进的方法论体系,快速提升应用在中小型企业中的落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的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抛弃通用型的技能想法,和产业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专栏作家#

张沐,《运营思维》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7年互联网产品运营经验,微信公众号:运营官张沐。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想向您咨询一下,进入一个刚刚成立的b端项目团队,公司没有给预算团队也没有销售和市场人员,在没有人带的情况下如何做运营呢

    来自上海 回复
  2. 消费互联网达到顶端并逐渐的缩小,这句话不太理解,能举个以前火热的行业后来消失的例子吗,更形象些?顺便问一下搜索时代94-00年,那么现在搜索技术应该已经成熟了,但这个行业仍然有大量的工程师需求呀?求解

    来自上海 回复
  3. 作者的文章好深奥呀,看不懂

    来自北京 回复
  4. 伞兵

    来自广东 回复
  5. 听君一席话 如听一阵风

    来自浙江 回复
  6.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来自北京 回复
    1. 人被杀就会死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