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问诊模式怎样才能成立

10 评论 6409 浏览 8 收藏 8 分钟

编辑导语:疫情的席卷,也带火了在线问诊,但目前的在线问诊模式还未完善,怎样的在线问诊模式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成立,体现其在线问诊价值。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深入探讨这一模式的建立标准,一起来看。

时隔一年再谈在线问诊,去年发表了一篇《为什么我们觉得在线问诊不是很靠谱?》,主要是针对在线问诊提出的一些问题,随着对医疗产品工作的深入了解,今年再来探讨一下在线问诊这个模式怎么样可以成立,体现真正的在线问诊价值。

一、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在政策方面国家卫健委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近期卫健委发布的《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第十八条中,再次明确了: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并采集证明患者已经确诊的纸质或电子凭证信息。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互联网诊疗的终止条件。当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本次就诊经医师判断为首诊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互联网诊疗的情况时,接诊医师应当立即终止互联网诊疗活动,并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医疗资源承受着巨大压力,在“禁止线上首诊”的限制下采取了义诊咨询提供支持,对于这个特殊时期的尝试首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诊”情况很多,诊疗和咨询的边界并不明确,各地区政策和各互联网医院平台对“初诊/复诊”都存在不同的解读。

在线问诊并不能代表在线看病,线下看病一般包括检查、治疗、用药或者手术,在整个周期过程中,问诊仅仅只是第一步,如果把首诊放在线上,在没有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给出的诊断是有巨大的风险,线上的复诊应该是患者和医生有长久的医患关系,一些慢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上周去了医院,这周病情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有必要再去医院,把这种复诊的流程搬到线上,将会大幅度降低问诊的压力,同时也能减轻医生的压力。

二、在线问诊并不是流量入口

几乎每家平台必备在线问诊,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在线问诊更像是汇聚流量的工具,好像是平台有了在线问诊服务,平台就有了医疗属性,在这个基础上寻找变现的机会。引导患者线上买药或者引导患者购买保险。

在线问诊并不是流量入口,各大平台的流量好像更多的是自有流量,如京东的大药房,京东健康也是由京东大药房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以医药电商为主营模式的平台,拥有强大的获客能力和流量背书以及完善的物流。通过电商获客再导入到在线问诊这个业务上去。比如平安健康,有自己的保险流量,自家产品流量的相互赋能,平安健康则是通过保险获客。

了解到的一些中小型平台用户流量一直是一个过不去的坎,没有获客能力。平台里的医生也是很少活跃,甚至从不上线。体验过几个平台的在线问诊,很多医生迫切的给你开药,医生成了卖药的售货员,患者会信任医生吗?患者要求的效果,医生要求的是利益,这就导致了患者不相信平台,到不相信医生,成为恶性循环。为了满足一些患者的开药需求可以新增复诊开药的入口,对患者问题进行分层区分。

不得不承认的是市面上能够实现规模盈利的互联网平台,都是靠医药收入支撑盈利,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和问诊的属性较弱。仅仅做在线问诊这一个业务的几乎没有,各大平台都是将医疗服务和在线问诊进行打包,原因很简单不挣钱,针对一些特定场景,提供更针对、更专业、更垂直的在线问诊,多考虑一下场景、多一点服务,链接更多的生态伙伴。

三、打破在线医保支付瓶颈

2020年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医保定点、医保结算、基金监管等问题制定了更细致的内容,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终于进入了实操层面。

医保报销范围包括在线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内容提出规定:在医疗机构发生的诊察费和药品费,(医保基金支付部分)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在定点药店发生的药品费,(医保基金支付部分)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药店结算。探索定点医疗机构外购处方信息与定点零售药店互联互通,有条件的统筹地区可以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外购处方流转相关功能模块应用,便于“互联网+”医疗服务复诊处方流转。

医保支付的放开,会进一步扩大在线问诊的服务人群和服务内容,为患者提供“网上购药、医保支付、送药到家/药店自取”,让患者更便捷,同时也减轻了门诊的就诊压力。使线上线下服务也加快了融合。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线问诊能否称之为医疗服务,取决于线上是否达到了具体医学学科的诊疗标准,否则和是线下服务的延展。

 

本文由 @巨亚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从病人来说,在线问诊无法匹配即时的检查诊断,轻症和部分慢性病也许尚可判断,但是稍重一些的病症凭借远程诊断几乎就无法让人信服,这个是最大的问题。然后很多时候医生光忙着开药了,虽然医院也这样,但是互联网平台就搞得更像推销强制消费了,用户的体验是比较差的。

    来自湖北 回复
  2. 多说一个在线问诊的必要场景:买处方药的时候,必须由医生开处方患者才能买药,所以在线问诊才会显得由为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需要开处方药的患者来说,处方药通常对他们来说是紧急且必要的,在线问诊的出现极大的节省了开处方过程的繁琐。通常情况下,非处方药的咨询相比没那么紧急,可以采取线下问诊的方式,甚至有的人经常生病自己都知道自己吃什么药。

    来自四川 回复
  3. 医生可能也没想过,有一天,也能直接在家上班哈哈哈

    回复
  4. 在线问诊个人认为目前不成体系:
    1.医生资源来源用户模糊不清,不知道是什么人在给看病。
    2.线上问诊通过体验一般来说采用问题引导式或者用户描述式来确定病情,这样不够准确。(用户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样了,或者不会描述)
    3.目前线上问诊用户信任度太低,体验感来说类似广告,太过随意,毕竟用户还是比较自私比较重视自己身体的,分析患者体验感比较重要。(医院面对面问诊都会出现类似问题)
    4.医院开设线上问诊会减轻医院压力,但是会增加医生坐诊压力,毕竟线上用户一定会比真正去医院的用户多。(成规模体系后)
    5.如何建立统一化入口,提高用户在线问诊简便性。
    以上问题都是个人提出的拙见,本人非医疗体系纯属探讨。

    来自山东 回复
  5. 希望能早日成立真正意义上的在线问诊模式,那样就太方便了。

    来自广东 回复
  6. 还是更愿意和医生面对面交流。。。

    来自江苏 回复
  7. 在线问诊在疫情期间确实还挺吃香的,但这更多适用于一些小病还有年轻人的群体

    来自北京 回复
  8. 我以前长痘的时候也有去过在线问诊,真的还挺方便的,所以我很看好这个项目

    来自北京 回复
  9. 在线问诊目前的状况太鱼龙混杂了,还是不太敢相信。

    来自广东 回复
  10. 如果在线问诊能有效利用,能很好的缓解线下医疗的紧急。但如何做好,不搏流量,让患者信任,才是关键。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