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清楚Web to App营销方式

0 评论 1642 浏览 8 收藏 13 分钟

Web to App通过网页广告引导用户下载或使用App,从而实现跨平台的用户转化与增长。不仅能够优化获客成本,还能通过深度链接和精准归因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转化效率。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营销的工作原理、优势场景以及归因方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01 Web to App 是什么

1.1 Web to App 是什么

Web to App是一种营销策略,旨在通过网页广告引导用户下载或使用App。其工作原理是先在网页上投放广告吸引用户,用户点击后进入一个优化的落地页,该落地页会进一步引导用户下载App或进入App完成特定操作。

例如,一个电商平台的Web to App广告可能会展示热门商品,用户点击后被引导至App内的商品详情页,从而提高购买转化率。

核心目标:

  1. 提高用户转化率:通过web侧展示产品特点或活动,从而引导感兴趣的用户,下载app。
  2. 优化获客成本:利用 Web 页面吸引潜在用户,再通过精确的引导和高效的转化路径,促使用户下载并安装 App。
  3. 跨平台联动:实现 Web 和 App 的跨平台的数据联通与行为追踪。

常见应用场景:

  • 电商平台:通过网页活动页面引导用户安装 App 后完成购买。
  • 内容平台:吸引用户通过 Web 浏览内容,并跳转到 App 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
  • 金融服务:通过网页注册入口收集用户信息,进一步在 App 内提供定制化服务。

1.2 Web to App 的工作原理

在网页上投放吸引用户的广告,用户点击后进入优化的落地页,落地页进一步引导用户下载App/在页面完成一些操作,或引导进入App完成特定操作,如注册、购买等。

同时,通过高级归因技术精准追踪用户行为,实现从网页到App的无缝转化和数据追踪。

1.Web 落地页设计与引导

  • 设计高效的 Web 落地页,提供清晰的价值主张和强烈的行动号召(如“立即下载”按钮)
  • 可通过动态内容展示个性化推荐,尤其是电商用户,针对用户不同的喜好展示商品。

2.广告推广与用户触达

利用搜索广告、展示广告或社交媒体广告引导用户点击进入web 页面进行浏览。

3.深度链接实现无缝跳转

  • 用户点击跳转后,通过深度链接技术直接进入 App 的特定页面(如产品详情页或活动页面)。
  • 如果用户尚未安装 App,则引导其前往应用商店安装。

4.行为追踪与归因分析

借助深链/延迟深链在用户进入app时搜集媒体信息,或者利用归因工具(如 Adjust、AppsFlyer)跟踪用户在 Web 和 App 之间的行为路径。

1.3 Web to App 营销活动和app Acquisition营销活动的区别

Web to App营销活动与App Acquisition营销活动在用户路径、目标、技术依赖等方面有所不同。

  • Web to App:通过网页介绍app内容,引导用户下载app;或电商平台通过网页活动页面展示限时折扣,用户点击“立即购买”后,直接跳转到 App的商品详情页完成下单。
  • App Acquisition:通过 Google的 UAC 广告,直接引导用户点击app内广告下载并安装App。

02 Web to App 的优势场景

2.1 App 上架受限

当应用因政策、地域或平台限制无法正常上架时,Web 页面成为关键入口。广告主提供简洁的 Web 页面,引导直接在页面上下载。

但是这种办法是在app紧急需要推广没时间走审核的时候,长期这种app会被识别不合规而不让下载。

  • 跨境电商:某跨境电商平台因目标市场的应用商店审核较慢,导致新版本无法及时上线。通过在网页展示商品和提供下载链接,解决了用户无法直接获取 App 的问题。
  • 金融应用:某金融机构因合规暂时没完成,部分地区用户无法在应用商店下载。通过在官网展示相关服务,用户点击链接跳转到第三方渠道完成安装。

2.2 强内容和产品展示需求

在用户做出下载决策之前,详细的内容和产品展示有助于激发兴趣。

在Web 页面上使用动态内容模块,根据用户偏好展示商品,并通过深度链接将用户跳转到相关 App 页面。

  • 短视频/小说内容平台:某小说平台,通过web页面让用户看到精彩小说,从而吸引用户下载app
  • 教育平台:某在线教育平台通过Web 页面提供课程免费试听,用户对内容满意后被引导下载 App 解锁更多课程。
  • 电商平台:某电商企业在促销活动期间,通过 Web 页面呈现完整的商品清单和折扣信息,用户点击商品图片直接跳转到 App 的商品详情页。

2.3 强隐私场景下,提高追踪效率

随着隐私政策的加强(如 GDPR 和 iOS 的 ATT 框架),通过 Web to App 的方式可以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提升追踪效率。

利用Web 页面优化表单收集第一方数据,减少对外部追踪工具的依赖。

隐私场景优化案例

  • 金融服务:某银行通过Web 页面完成用户的基本信息采集(生成用户uid),并提供下载 App 继续开户的引导,使用延迟深度链接记录用户行为路径。
  • 社交平台:某社交 App 在广告中直接引导用户访问 Web 页面,完成部分注册流程后跳转到 App,避免过度依赖第三方追踪。

03.Web to App 归因方案

3.1 参数归因

参数归因通过在URL 中添加特定参数(如 UTM 参数)来记录用户的来源,从而追踪用户的行为路径。

  • 当用户点击广告链接或访问 Web 页面时,URL 会携带带有来源信息的参数
  • 在用户跳转到 App 后,系统会读取这些参数,并将其与用户的 App 活动进行匹配,从而判断广告来源、营销活动等的贡献。

http://taobao.com?campaign_id=100928?campaign_name=EG_user_acquisition?channel=rednote

优点

  1. 简单易用:无需复杂的技术集成,适合小规模或基础归因需求。
  2. 快速实现:通过 UTM 参数在短时间内便可开始数据追踪。
  3. 跨平台支持:可以通过 Web 和 App 之间传递参数进行跨平台追踪。

缺点

  1. 无法精准追踪跨设备转化:如果用户在多个设备上进行转化(例如,先在手机浏览器上点击广告,再在新的设备上下载并安装 App),如果不是同一个app侧下载,单一的 URL 参数追踪无法准确识别跨设备的转化路径。
  2. 多步骤转化难以准确归因:如果用户在接触不同的媒体,同时也在不同时间和设备上进行操作,单纯的参数归因可能无法有效追踪复杂的转化路径。

3.2 概率归因

用于解决从网页到应用的用户行为追踪问题。

由于 Web 和 App 是两个不同的环境,传统的设备标识符(如 IDFA、GAID)无法直接跨平台使用

因此可以通过mmp(af或者adjsut)提供的概率归因模型来推测用户的来源和行为。

  • 数据收集:在用户点击广告时,记录用户的设备信息(如 IP 地址、用户代理、设备型号等)。
  • 匹配算法:当用户下载并打开应用后,应用内 SDK 收集相同的设备信息,通过概率算法匹配广告点击和安装行为。
  • 归因结果:根据匹配结果,将安装行为归因到特定的广告点击。

优点

  1. 适应隐私政策:在隐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概率归因是一种合规的追踪方法。
  2. 跨平台支持:适用于从网页到应用的用户行为追踪。
  3. 覆盖范围广:可以覆盖无法使用设备标识符的用户。

缺点

  1. 精度较低:由于依赖概率算法,归因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2. 数据延迟:匹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导致数据延迟。
  3. 依赖设备信息:如果设备信息不完整或变化频繁,可能导致归因失败

3.3 深度链接

深度链接归因通过深度链接技术来实现跨平台精准追踪,尤其是在用户从 Web 跳转到 App 的过程中,能够携带丰富的上下文信息,从而帮助更准确地归因。

  • 用户点击 Web 页面或广告链接后,链接携带参数并跳转至 App。
  • 深度链接不仅包含用户来源的参数,还能传递目标页面的信息(例如某个特定的商品页面或活动页面)
  • 如果用户尚未安装 App,延迟深度链接(Deferred Deep Linking)允许用户先下载并安装 App,再根据链接信息跳转到指定页面。

优点

  1. 精准的转化路径追踪:通过深度链接,可以准确知道用户从 Web 到 App 的跳转渠道
  2. 提升用户体验:深度链接可以在用户安装并打开 App 后,直接将其引导到特定页面。
  3. 适应不同平台:深度链接可以适配不同的设备和操作系统,包括 iOS 和 Android。

缺点

  1. 技术实现要求高:需要在 Web 页面和 App 内部进行深度链接的技术集成,涉及到 URL 结构、跳转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开发工作。
  2. 平台差异问题:不同平台对深度链接的支持程度不同,可能需要做额外的适配和优化。

作者:一楠 公众号:一楠的产品录

本文由 @一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