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手机的多任务导航

0 评论 9375 浏览 0 收藏 14 分钟

多任务,顾名思义就是同时多个不同的任务(废话)。多任务是先进的PC所需要具有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微软才将自己的操作系统定名为Windows。

PC上的Windows发展到今天,多任务的功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些最基本的思想仍然没有变化。

  • 每个任务都以独立的窗口表示
  • 所有的任务窗口都显示在任务栏上
  • 可以通过任务栏或快捷键在不同的任务窗口之间切换
  • 使用快捷切换任务时,会在最前端出现一个覆盖式的提示窗口

这一切在PC上表现的是如此自然,以至于让人们忽略了多任务这个概念。直到智能手机有一天,也终于可以实现多任务。这个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究竟导航这个简单的功能,对于多任务是多么的重要。

相对于PC少则17寸多则24寸甚至更大的屏幕而言,通常只有不足4寸屏幕的智能手机,很难在这样有限的屏幕空间中展示出和PC一样多的内容。因此,使用和PC一样的巨大任务栏+覆盖式提示框来进行多任务的管理,是非常不明智的。

那么,现在的这些智能手机又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因为我长期使用过的系统有限,所以这里仅会提及自己最为熟悉的系统。

WM的多任务

WM的系统很早就可以进行多任务。他对于多任务的一些定义,确实对智能手机系统造成了一些深远的影响

  • 所有程序在运行时可以按“今日键”返回桌面
  • 可以使用“返回键”切换回上一个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也可以用以最小化
  • 程序最小化之后,可以通过重新运行的方法来激活
  • 所有程序均可以由任务管理器进行管理
  • 必要时可以在状态栏显示应用程序通知,并在此切换

这就是WM主要的多任务管理方式。

WM的多任务管理方面无疑是出色的,我从没有因为类似于“一边听歌,一边挂QQ,一边浏览网页”这样的事情而烦恼过,他总能自动的帮我处理的很好。

但是当我试图在不同的程序之间切换,比如想要从浏览的网页上复制一段文字到聊天窗口中,那就痛苦了。最方便的方法是,叫出任务管理器,然后点击想要切换的程序。

task

在WM中,实质上不同的任务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用户很容易会在多个应用程序的切换中迷路。任务管理器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入口作用。在任何时候,用户可以都可以轻易的返回这个入口,以便清楚的确定自己的位置。

Android的多任务

android

Android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系统,也是我正在使用的手机系统。Android同样也拥有优秀的多任务能力,甚至于为了优化多任务的性能,他还十分有创意的使用了一种被称作“预热”的机制,以便加速常用程序的启动。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Android的系统并没有内置任务管理器的功能,因此这将不会成为我们所关注的内容。

  • 所有程序在运行时可以按”Home”键返回桌面
  • 程序最小化之后,可以通过重新运行的方法来激活
  • 按住”Home”可以调出最近运行过的6个程序,点击可以快速切换
  • 必要时程序可以使用通知栏进行提醒

除了没有任务管理器之外,其他的方面,Android都很接近于WM,当然为数不少的第三方的任务管理器也会让用户找回熟悉的使用习惯。

不过他有两个和WM最大的不同:Home键调出的最近6个运行过的程序;以及强大的通知栏提醒

device-2

其中一个改变,就是强化了很多的状态栏。只要程序需要,就可以在状态栏中放置通知。

对于唯一一个全局显示的状态栏而言,他显然是一个天生的导航系统。

  • 在WM中也有同样的状态栏,但不同的是,状态栏仅仅是为了显示图标,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系统的托盘区域,不同的图标代表的意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 在Android中,尽管图标同样会显示在状态栏,但是无法被点击。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将状态栏脱下来,查看最近的通知消息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改进。尽管只是一个很细节的变化,但是他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因为“同一个区域,不同的图标,完全不同的效果”对用户所造成的混乱。

当然,这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导航。正在播放的音乐、QQ的状态,如果有需要的程序,都可以在这里显示;而将通知消息独立则最大程度避免了出现和WM相同的混乱。

device[5]

Home键所调出的快捷菜单,其实根本就是一个简化版的任务管理器。他最大限度的简化了任务管理器给用户所带来的迷惑:毕竟身为一个普通用户,并不需要去关心内存占用之类的情况——只要系统始终流畅运行就好。

不过看来,这种设定并没有受到广泛的追捧。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标记出究竟哪个才是正在运行的程序。已经被关闭的程序,和刚刚最小化的程序,看起来都是一个样子。于是,用户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去记忆究竟哪个才是正在运行的程序。相应的,这必然带来了糟糕的用户体验。再加之他这个预热的功能显然是“代替用户作出决定”最佳的反面教材,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市场中各种第三方的任务管理器如此火爆了。

a-task

和WM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ndroid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轻易的找到程序入口,强化的状态栏优雅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模型比起WM显然要复杂了许多,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尽管我个人认为,最近6个任务的快捷切换并不尽如人意,但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开始。

WebOS的多任务

palm-pre

虽然我之前用的是Palm的手机,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很抱歉,我没有实际用过WebOS的系统。所有的体验,均是在SDK中提供的WebOS模拟器中完成的。

Palm pre这款手机确实是失败的,就连Palm这个公司本身也已经被HP收购;但这一切,都不能否认WebOS是一个多么优秀的系统。他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多任务的概念。

palm

在WebOS中,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程序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卡片系统。

  • 所有任务均已卡片的形式出现
  • 在任何时候点击手势区,都会进入卡片视图。卡片视图中有当前正在运行的任务,滑动过去就可以切换
  • 使用手势可以更快速的进行切换

这就是WebOS的多任务管理方式。

w-task

经历了Android的复杂模型,我们终于看到了比最初时更加简单的结构。

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意的在不同的任务之间切换。和其他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所有的任务均运行于卡片试图之上,而什么时间返回这个卡片视图,则完全取决于用户的选择——可以说,每个程序自己,就是入口。

入口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从文章一开始,我就在不断的重复一个概念:入口。

确保用户不会在多任务的海洋中迷失,这就是导航的意义。无论任何时候,系统都应该让用户知道,用户身处在怎样的位置,以及正在做什么。用户的迷茫越多,也就意味着产品的用户体验越失败。如果没有了导航,用户将会无法得知自己身在何方,甚至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不是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俄罗斯轮盘赌。

从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到这个导航之间的入口,是非常关键的。既不会影响用户正常的使用,也不会困难到让普通用户长期难以找到。

我们的三个系统,都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

  1. WM的入口是任务管理器。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这个入口,以便获取不同任务之间的导航
  2. Andoird有两种不同的入口。包括可以在任何时候看到的状态栏,以及随时调取的快捷任务
  3. WebOS的每一个任务都是自己的入口。用户可以随时从当前程序进入导航

其中

  1. WM的任务管理器是功能最为强大的,这一设计也影响到了Android。这样的设计固然成功,但是不断的返回导航,甚至需要中断当前进行的任务,仅仅为了确定当前的位置,无故的增加了用户的成本。没有一个清晰而统一的导航设计,是WM最大的失败
  2. Android的状态栏导航清晰而明确,并且始终保持全局的一致性,最大限度避免了给用户带来的迷惑,是非常优秀的设计。但是状态栏并不能显示所有的应用程序,快捷导航的设计无法完美的弥补这一问题,非常遗憾
  3. WebOS拥有一个漂亮的全局导航。用户随时可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不中断当前的任务,在不同任务之间的切换也非常方便

导航入口的设计成功与否,是决定了多任务系统成败的关键。这一点,WebOS的优秀确实让我赞叹不已。

我几乎没有提及WebOS的缺点,这并非是我认为他完美无缺,而是因为没有长期使用,对其大部分的设计不够了解,因此在这里只谈他对于多任务的理念,请大家见谅。

文章的最后,我不得不遗憾于没有Windows Phone 7的加入。因为使用的是服务器操作系统,我至今无法正常安装WP7的SDK,自然也没有模拟器可用。同样,文章中也没有iOS的出现,如果有读者愿意赞助我一部iPhone或iTouch使用上半个月的话,我会很乐意的将他加入进来的^_^。

来源:http://www.lolibeta.com/pc/1613.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