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PM跟我来:如何搞定APP中的“搜索”功能?

12 评论 28396 浏览 216 收藏 25 分钟
🔗 产品经理软技能是指如逻辑分析、文字表达、语言表达、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创新力、好奇心、情绪态度和团队合作等。

如何搞定APP中的“搜索”功能?本文主要围绕电商这个类别来给大家分析,一起来看看~

如果让你独立负责搜索功能,你需要干些什么呢?

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加一个搜索框和一个搜索结果页,找一个搜索的算法团队提供搜索算法,其他的交互抄抄竞品,ok啦!

这种做法的问题是太!有!问!题!啦!那下面跟着我来看下一个正确的思考逻辑是什么吧!

备注:笔者曾有2年的独立负责电商APP搜索产品线的经验,所以今天的文章会围绕电商的这个类别来讲哦。

什么是“搜索”功能?

首先我们看下“搜索”功能在电商APP中的定位是什么吧!

用户访问app动线

一个综合电商的健康程度,可以从首页“搜索框”的点击率来略窥一二。

想一想,一个想买“追风筝的人”的用户的购买转化率和一个随手打开APP的用户的购买转化率,必然前者要高很多很多啊。也就是说搜索入口点击量越高,说明健康程度越高。一般电商的搜索栏的点击比例可以达到1/2以上。由此可见搜索功能的重要性。

不过,随着消费升级和内容电商的崛起,这个定律也在变化,因为用户的行为慢慢的产生了分离。原来用户访问电商的意愿更加倾向于buying,也就是单纯的购买。现在用户的buying和shoping的目的分离,用户访问电商app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买东西,很多时候也是单纯的逛一逛。

总之,搜索产品线满足着“有明确购买意愿”场景,承载这电商app中最重的一部分流量。

“搜索”功能的关键指标

搜索是很具有“工具属性”的一个功能。

工具属性:用户有一个goal,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他用最小的成本并最高效的达到这个goal。比如:用户想从北京去成都,飞机、火车、自行车都是工具。

衡量工具是否好用的标准有好多,今天主要讲使用成本。比如:坐飞机贵,那它的金钱使用成本高;比如:自行车慢,那它的时间成本高,等等。

那用户“搜索”一个产品,他的使用成本有哪些呢?

从上图用户的使用流程可以看到:用户的搜索需求链可以粗分为5步。因为最后两步“进入单品页查看详情”“加入购物车”和商品信息、单品页展示相关,所以我们主要研究前3步。

前3步衡量的关键指标分别是:搜索功能的使用率、搜索输入页转化率、搜索结果点击率。

当然衡量指标不是唯一的,比如:在搜索结果页的衡量指标可以是单品的点击率,当然也可以是单品的购买率~

下面我们将针对三大功能模块“搜索入口”、“搜索输入页”、“搜索结果页”来分别讨论PM的设计要点。

“搜索入口”设计要点

搜索入口的关键指标是这个功能的使用率,目前搜索入口栏的视觉样式已经趋同,设计时候采用search bar/单独的search icon已经比较主流了。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搜索入口的使用率,有两个要点:

要点1:寻找频道增加搜索入口

错误方式:我在所有的卖场页面都加上,有比没有好吧,让用户想搜就搜,还符合尼尔森一致性的原则呢。

搜索入口有两种模式:

  • 模式一:普通型,搜索模块是对所有商品进行搜索;
  • 模式二:指定型,搜索模块只针对指定分类、或卖场内的商品进行搜索。

所以思考这个问题时候需要考虑你的频道或者卖场的特性,然后选择符合的搜索入口模式。

  • 如果你的卖场商品数量较多,并且品类综合,采用普通型搜索模块。一般这种综合型的卖场流量大,用户意向分散,使用普通型搜索模块即可。比如:首页、比如大促落地页等。
  • 如果你的卖场商品数量较多,并且品类单一,采用指定型搜索模块。指定类目的卖场,比如:生鲜卖场、图书馆等,需要在搜索模块上增加类型。也就是说用户在图书馆里面的任何搜索,都应该是书籍相关的。又或者是满100减10的卖场中,搜索到的商品也应该是满足这个促销条件的。
  • 如果你的卖场商品数量较少,不要使用搜索模块。比如:榜单、少商品的卖场等,如果用户搜索后召回的商品数量极少,简直是搜索体验的噩梦。有这个模块还不如没有哇,真是的。
  • 如果你的卖场品类用户无法感知,不要使用搜索模块。推荐清单就是一个例子,用户无法感知到这个集合是什么样子的。可能这个用户A比较喜欢图书、女装,换了一个用户后,品类却完全不同。

要点2:增加单页面内搜索入口的曝光次数

这个要点需要在交互层面注意,不要让你的搜索模块仅仅出现在首屏。在用户下滑浏览过程中也需要看到搜索入口,可以采用一个吸顶的搜索栏,或者在用户下滑过程中将搜索栏缩小到某一个位置。总之,要保证实时可见。

“搜索输入页”设计要点

搜索输入页有两个状态,一个是刚进入时候的默认状态,另外一个是用户已经开始输入时候的输入状态。

要点1:“搜索输入页”的默认状态

默认状态承载了两个任务:

(1)对于用户:帮助用户快速输入

用户进入搜索输入页,应该立即键盘弹出并且输入框是focus状态,保证用户无需其他点击,直接输入即可。另外需要增加快捷搜索词入口,展示5~10个历史搜索词,方便用户快速键入。

(2)对于业务:增加cross sale

进入搜索输入页的用户,都具有比较明确的购买意图,可以在搜索页增加一些模块,提高相关性购买。比如:热门搜索模块、比如推荐搜索词模块等。

要点2:“搜索输入页”的输入状态

在输入状态下,需要节省用户的输入时间,快速进入搜索结果页。

所以需要有如下功能:

(1)搜索词匹配:

比如:输入英文“hah”可以转换成中文“哈哈”,并且识别出我的关键词是哈哈哈。搜索建议功能是满足用户只记得部分关键词等的模糊搜索场景,这一个部分主要是技术同学主R的~

PM更加注意在交互和视觉上进行命中态和非命中态的区分,比如:上文中的“hah”就应该展示成命中态。另外如果搜索词完全命中和部份命中,也应该在样式上进行区分。

(2)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搜索词

  1. 提供搜索词相关的信息:比如显示搜索结果数量、商品数量等。
  2. 搜索结果信息前置从而缩小结果范围: 比如搜索词属性、标签等。

“搜索结果页”设计逻辑

消费者购买决策5阶段模型

在介绍搜索结果页之前,我们来看下知识点,消费者购买决策5阶段模型(谁的小眼睛还没有看老师丷哈~):

  1. 问题认知:天气热了,看到同事穿了条破洞牛仔裤,小王看了看自己裤子有点low,那想就换一条吧。
  2. 信息搜索:小王为了买裤子,看了各种裤子,黄色、白色、大牌的、便宜的。
  3. 方案评估:经过对比,小王觉得裤子A、B、C不错。
  4. 购买决策:考虑到工资还没发,房贷还没还,小王选择了最便宜的C裤子。
  5. 购后行为:C裤子收货之后,特别好看,不穿很平凡穿上吴亦凡~小王将裤子推荐给小李,并给商家一个五星好评,赞赞赞。

在搜索结果页中,主要帮助用户完成决策模型中的2、3、4三个阶段(哦呼,任务有点重呢)

那应该如何做呢?

要点一:信息搜索——用户使用的是中心路径还是边陲路径呢?

  • 中心线索(中心路径):与目标直接相关的线索,一般基于判断分析。比如:手机的中心线索是CPU主频、屏幕大小、轻薄程度、外观如何……通过此路径的态度转变和思考有关。消费者对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认真分析和思考。在消费者有充分的动机、能力和机会时,才会使用中央路径。
  • 外周线索(边陲路径):和目标无关,但是可能带来间接证明。比如:手机的外周线索是哪个国家产的呀、谁代言的、买的人多不多等等。通过此路径的态度转变和思考无关。

所以我们知道,用户在进行信息汇总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心线索,一种是外周线索。

采用哪种方式,和用户的画像、动机、购买的品类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一个女性顾客在购买手机时候,可能更加偏向于外周线索,如:谁代言的、谁在用、外形好不好看等。而并不会去仔细研究一个手机的各种复杂的参数。

这就要求PM在设计搜索结果页的时候,要同时兼顾到用户的中心路径还有边陲路径,并且根据不同的品类,进行两个路径的权重分配。

所以可以知道,搜索其实是一个精细化运营的事情,不同品类的决策方式会有差别。

那回到搜索结果页的设计上,有哪些通用的方法论么?

(1)信息广度:商品的数量、召回准确度

用户输入一个query,召回的商品准确性,是一个技术指标,需要推动技术从策略上进行不断优化。除此之外,在场景上,也有扩充信息广度的方法。

1)搜索无结果情况

  1. 混合词:“啦啦啦啦啦啦啦连衣裙”就是一个无结果的搜索词。针对这样的搜索词可以进行拆词处理,拆解出有意义的“连衣裙”,并在搜索结果展示“连衣裙”的商品。
  2. 错误词:“链衣群”就是一个意图明确,但是输入错误的词,需要联合技术团队进行纠错处理。纠正道正确的“连衣裙”。
  3. 无网络情况…

2)搜索结果过少情况

  1. 结果不足:增加“你是不是要找”模块,帮助用户进行关联搜索。
  2. 缺货、断货…

总之,定位到各种无结果/少结果的情况,进行信息广度的扩充。

(2)信息优先级:商品排列顺序

在搜索信息页中可以承载了很多模块,比如:商家广告、推荐模块。所以搜索页的信息架构很关键。

1)信息直达:分析用户意图,给用户快速通道

信息直达是指可以分析出用户的意图,并给出快捷入口。比如:用户搜索“魔鬼经济学”,如果通过数据分析,绝大多数搜索这个词的用户都是购买“魔鬼经济学1~3”套装书,而不是某一本书的话,那就可以直接在顶部增加一个信息直达模块。

或者用户输入某一个品牌名“小米”,这个时候其实用户的意图是看“小米”这个品牌下的所有商品。所以,如果有一个品牌直达模块,会让用户更佳快速的找到结果。

2)广告、推荐:和广告部门、推荐部门联动

电商中广告、推荐的策略分别有相应的部门负责。一般和搜索产品线合作的方式是:搜索产品线负责人预留对应的广告位feed和推荐位feed,广告部门和推荐部门为feed内的策略和结果负责。

3)大促流量承接

包含促销营销位的展示、优惠券的领取、促销快速搜索等……这些模块都是凌驾在单品feed之上的。

(3)信息聚合维度:商品汇总的维度

搜索的目的是获得信息,所以不应该只禁锢在搜索就是为了获得商品维度。可以在电商的搜索功能中集成店铺聚合、内容聚合、商品聚合等方式……此处有点复杂,不过多赘叙。

(4)信息内容:每一个单品展示的信息

商品的信息是指搜索结果页中的每一个feed中承载的信息。

一般包含如下:

  1. 商品的基本信息:商品名称、商品图片、商品价格…
  2. 商品的性质:促销标签,状态信息(是否有货,是否库存紧张)、折扣优惠…
  3. 商品个性化信息:收藏过、最近浏览过、购买过等标签…

这里注意到,不同品类的中心线索是不同的。比如:衣服的中心线索是商品图片,也就是样式,而一本图书的中心线索却绝对不是图片。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服装的默认样式是大图样式,而图书的默认样式是小图样式。

商品feed展示的区域有限,所以每一信息的展示都是应该经过仔细甄别的。比如:促销标签等。

要点二:方案评估——用户是使用补偿性评估还是非补偿性评估呢?

补偿性评估:浏览一个商品,再看下一个商品,对每个商品建立一个大致的心理打分。这意味着商品的属性优势劣势可以相互补偿:这个手机,CPU不行,但是新功能镜头不错。

非补偿性评估:先找到想要的属性,然后拿属性去筛选商品。

  1. 连接性捷思法:为不同属性选择一个最低标准,所有属性都通过这个最低标准为第一选择;
  2. 词典捷思法:选择最重要的属性得分最高的;
  3. 问题排除捷思法:根据改了选择的属性比较不同品牌,其中一项属性被选到的概率及其重要性是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其属性无法大搞最低要求,就排出了。比如:只看5.5英寸的手机,不符合的直接杀掉。

如何区分补偿性评估和非补偿性评估?

8分钟相亲,就是一场补偿性评估。一个下午,基本可以看20多个姑娘。最后你约会的对象,是20个人相比较中那个综合评分比较高的那个,这个是补偿性评估。

而非补偿性评估是指,你有某些标准,比如:女朋友必须1米8大长腿,符合要求才行,不符合不行,这是非补偿性评估。

在搜索结果页,用户的补偿性评估主要依赖于上面的“要点一”,也就是信息的广度、维度等。下面我们来说下,如何帮助用户进行非补偿性评估?

排序功能:默认排序,销量排序,价格排序,好评排序,最新排序……

筛选功能:

  1. 价格:价格区间,价格带…
  2. 服务&折扣:自营,有货…
  3. 商品属性:发货地,品牌,包装,长度,尺码,颜色、分类等…

筛选功能是一个搜小商品集的方式,所以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性减少样本集。比如:自动筛选有货商品、自动定位用户的收获地点等等。

另外,从广泛的筛选项中移出几项进行快速筛选,也是筛选优化的方式。

要点三:购买决策——用户的决策成本有哪些呢?

  1. 消费者成本(金钱)-产品属性(价格) :降价促销;
  2. 消费者成本(做决定)-产品属性(选择便利) :减少品类;
  3. 消费者成本(购买行为)-产品属性(购买便利) :渠道策略;
  4. 消费者成本(学会使用)-产品属性(产品易用性) :提高易用性。

在搜索结果页用户的决策有多种:

  1. 查看单品详细信息:点击单品,进入单品页;
  2. 直接加入购物车:点击加入购物车按钮,添加到购物车;
  3. 收藏商品:点击收藏按钮,添加到心愿单;
  4. 找相似/找同款;
  5. ……

这里要注意到决策的转移,这里以“加入购物车”按钮为例。

现在市面上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搜索结果页没有“加入购物车”按钮,第二种模式是搜索结果页中有“加入购物车”按钮。

如果按照普通思维,原来用户需要在单品页中加入购物车,现在我把这个按钮提出来了,不是会更加方便用户么?

错!我们分析一个细节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站在细节看细节。应该跳出来,从全局的角度来看,比如:这个问题就应该从整体转化率的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看下下图对比,可以看到在模式二,也就是有加购按钮的模式下,整体的使用步骤并没有减少。因为用户加入购物车后,还是会在购物车中进入单品页进行详细信息查看,才能完成购买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两点认知:

  1. 模式2 适合那些单品信息不丰富的产品。比如:生鲜、商超品类,用户可以根据简单的信息作出购买决策。否则,模式1和模式2的用户使用路径没有区别。
  2. 相比之下,模式2将用户的决策点后置。也就是模式2下,用户在购物车进行统一决策。模式1下,用户的决策点是分散的。从系统性思考的角度来看,模式一和模式二相比,变化的已经不是单一的元素,而是元素之间的连接(可具体百度下系统思考的文章),此种情况下两者的收益无法用单一的数据考量。

所以,针对此问题需要具体的数据分析哦~千万不要从细节看细节。

总结

以上,是笔者从需求侧拆解整个项目。其实,产品中没有绝对的真理。真正的产品决策,是需要放在具体的业务中,不断通过A/B测试、用户访谈、迭代灰度来获取的……

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帮助大家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看事情~帮助大家更好的建立假设,然后用你们丰富的小手段在各自的场景中进行验证!

 

作者:姜太公公 , 微信号公众号:grandpa_jiang,产品老流氓,终身学习者。致力于研究产品方法论,解决小白PM的疑难杂症。

本文由 @姜太公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恕我愚钝,最后一个购物车的例子,搜索结果页增加了购物车之后,进入购物车不是可以直接结算完成购买行为吗,为什么“还是会在购物车中进入单品页进行详细信息查看,才能完成购买行为”

    来自浙江 回复
  2. 带我飞~~ 厉害滴

    来自上海 回复
  3. 不错,非常全面

    来自上海 回复
  4. 不错,偏策略的可以再梳理多些案例和实践。欢迎继续分享!

    来自广东 回复
  5. 学习了,辛苦啦

    来自北京 回复
  6. 逻辑和思路很清晰 收藏了

    来自上海 回复
  7. 难得看到这样逻辑清晰、有条理又图文并茂的文章 :mrgreen:

    来自广东 回复
  8. 写的很不错,赞

    来自江苏 回复
  9. 先赞后看 年薪百万

    来自河南 回复
  10. 作为新手,感觉好难懂

    回复
  11. 学习了

    回复
  12. 老司机666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56522人已学习20篇文章
产品上线后冷启动怎么做最有效?这是产品经理和运营必须要了解的。
专题
1645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需要持续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不断更新迭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设计方法论。
专题
1503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WMS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3481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加控制的需求变更往往给项目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预料的风险。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需求变更。
专题
1541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用户生命周期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点,它能够衡量用户对产品产生的价值,也是运营手段的最终衡量指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专题
17445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为达成业务运营目标,合理使用数据工具指导运营决策的过程,就是数据化运营。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化运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