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一):身为产品经理,你是否有自省过呢?

23 评论 11617 浏览 103 收藏 18 分钟

作为产品经理,平时的工作其实是有点繁杂的,这就导致了很多产品经理缺少足够的时间去沉淀过去,因此趁着新年伊始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的时候,和大家分享一下“自省”的话题,同时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小步快跑中停下来好好想一想。以下是“吾日三省吾身”第一个系列,Enjoy~

一省:你思考过你所在的公司、部门、项目组到底是以什么为中心的吗?

很多同学在刚成为一名产品经理的时候,或者作为c端产品经理、前端产品经理时,往往会有一种以产品为中心的心态,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很多时候产品的话语权并没有那么大,经常来自业务、运营、领导的需求优先级会远远高于来自产品、用户的,这就造成一种落差感,认为所在的这个团队是不重视产品的!

那么作为产品经理,是不是一定要以产品为中心呢?

答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需要看你所在的团队是以什么为中心的,而作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团队以什么为中心你就得以什么为中心。

那么如何才能确定所在团队是以什么为中心的呢?

在这我讲一个小故事,曾经我在实习答辩的时候提问部门负责人:“我们部门是以技术为中心or产品为中心or业务为中心?”

然后部门负责人很机智地回答道(因为现场还有技术组、产品&运营组的组长也在旁听,回答以哪个为中心都不合适):“如果非要这么问的话,我只能说这三者都是有的。”

以上对话姑且听听就好,也侧面证明了有些东西问领导可能是问不出结果的。事实是:当时整个部门才70多人,产品+运营在10人左右,研发+测试15人左右(前后端、移动端、测试),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45人左右。

从这个人员配比上其实就可以发现你的团队是以什么为中心的,当然,如果一个小团队是专门做某个产品的(研发只承接该产品的需求),那无疑你们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而这时候用人员配比的方法去判断是不适用的。

其实任何团队在特定场景下都会有自己的一个侧重点:以产品、或以技术、或以业务、或以定制化项目等等。

如果你做的产品是面向c端消费者的,恰好你又是前端产品经理,那么以产品为中心很可能是对的(有人会说为什么不以用户为中心?因为只要是商业公司,只有盈利的业务才是中心,以用户为中心只是对外公关用的,为了实现业务目的而设定的),你得使劲想出好的产品设计和各种运营手段,因为你代表的是用户,以满足最大的用户价值才是这个产品的使命,只有这样你的产品才能卖钱。

如果你做的产品是面向b端场景的,为了实现业务目的,那么产品在这里角色更像是一个工具,那么诸如纯互联网产品那套“花里胡哨”的产品设计和运营手段在这也许是吃不开的,这时候请你好好深入一线体验业务挖掘痛点,或者好好和业务方聊一下天再来做产品;

如果你所在团队基本上是一个技术团队(比如滴滴研究院、各大厂中的AI实验室),这时候产品经理很可能是说不上话的,经常是只能根据技术现有的东西把它组装成一个产品,而很难通过产品需求去推动技术,因为技术团队有自己的研究节奏。那么这时候产品需要做的是好好理解团队的技术,看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落地应用,最好还能担当起项目管理的角色。

如果你所在的团队是做解决方案的,更注重的是项目,那么产品在这的角色更像是整个链条中的一个零件,缺了产品不行但又不是最重要的,这时候你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带动整个链条的运转。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问了:把这些弄清楚了又如何呢?对我的产品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其实,把以上问题弄清楚了,对自己团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你可以及时调整做产品的心态和工作方式:你会发现当以产品为中心时,来自业务的需求即使再合理你也可以不接;你会发现当以业务为中心时,你也许就是个项目管理;你会发现当以技术为核心时,你的前端产品设计最好是弄得漂漂亮亮的,这样才会有人去了解你的内涵……

二省:你还在纠结产品经理到底要多懂技术、原型画得要多快、文档写得要多好吗?

一般纠结这类问题的都是初级产品经理或者是刚(准备)入行的产品经理,因为这些基本上是初、中级产品经理在执行落地的时候的工作之一。那么针对产品经理要多懂技术、原型要画得多快、文档要写得多漂亮诸如此类的问题,答案依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什么呢?

因为以上是成为一名出色产品经理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如果你能做得很好,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但也许你就只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呢?如果你做得不是很好,你极有可能不是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但你若是精通行业知识、拥有大量资源、商业思维缜密,那这些执行落地的工作交给懂技术的助理去做就好了啊!

回到话题,所有人都是一步一步通过打怪升级而来的,如果你不是很懂技术,那就在写需求的时候多问问研发,这个能不能实现啊,如果要做的话成本有多大啊?

久而久之,你对技术肯定会有一定的了解,至于要懂到什么程度,不同岗位的要求其实也是不一样的,偏技术方向的别人在招聘的时候就会选有技术基础的人,那剩下的就是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的了。

另一方面,在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时也需要把握一个度,有时技术对想象力的限制是很大的,在考虑需求时你有可能会处处从研发的角度去考虑,这对产品其实是很不利的。

然后来说画原型、写需求的事,如果你们团队是拥有自己的研发资源的话你会发现,实际工作中研发很有可能是不会仔细看你的文档的,他们倾向于了解完整个流程后进入开发,然后在开发过程和你确认细节,这并不是说就不用仔细写文档了,而是说不要让它占用你大量时间,一定要在流程、逻辑上打磨打磨再打磨。

三省:你还在研究互联网上的产品经理理论吗?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常出现在新人或准新人产品身上,产品老人可以直接跳过了。

如今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关于产品经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产品经理培训班、课程;质量如何先不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都是To C的理论,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适用,而且这是别人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经验、认知总结出来的一套框架,在场景上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个人观点是:这些理论可以看,但终归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总结属于你的“套路”。

四省:你的格局与执行力可以相互匹配吗?

格局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却需要经验、视野、学识、金钱、时间来堆积;对于这种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的东西,注定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而执行力是一个只要下定决心+稍加刻意训练就可以得到的能力。以上两种能力是我认为高阶产品经理应该拥有的,格局可以让你架构的东西不落俗套,执行力可以让你不会终日飘在天上,两者匹配关系如下:

  • 如果你的格局很大,但是执行不行,那对不起,你这叫空想家,你做的每件事都像是在忽悠人!
  • 如果你的执行可以,但是格局不行,那对不起,你这叫黄牛,你只能做最底层的东西!

只有当你的格局可以和执行匹配上时,别人会叫你实干家;

五省:你思考过不同阶段产品经理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吗?

其实不管是哪个行业哪个位置,拥有资源才是游戏的主导者。虽然这是一句废话,但我还是要讲一下资源对于产品经理的重要性。

还是结合产品经理的阶段来进行阐述:

  • 初级产品经理,手中基本是没有什么资源的,这时你只能是一个执行者,并没有什么决策权,做的事包括分析一下已经被消化过的需求,写一下文档,画一下原型,跟进一下设计、研发、测试等;
  • 然后是中级产品经理,手中会有一定的人力资源,包括你手下的初级产品经理,研发资源,同时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这时候你需要对某一个产品(业务)负责,做的更多的是协调资源和主导这个产品(业务)的框架与走向,指导执行;
  • 到了高阶产品经理,手中会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源,更大的权力,以及外部资源(人、资金)。这时候你管的不止一条产品(业务)线,当然也不止管事,还要管人以及团队,你要考虑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以及如何养活下面的这些人。

当然,以上情况是建立在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大公司的前提下,因为大公司会有相对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并且,而创业公司比较着急出东西,他们更需要马上就能干活的人,所以存在一种情况是你的level可能是中级、高级产品,但做的事情是包含了所有。

六省:你认为你手机上的app是纯互联网产品吗?

听到很多人说:我要当一名互联网产品经理。但是在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前,我想问一问,你认为你手机上的app都是纯互联网产品吗?

有人会说,弄清楚纯互联网产品和非纯互联网产品有什么用吗?

不还是一样地做产品。其实不是的,还是通过举例来说明:网上有很多关于各种互联网产品的体验报告(另外多bb一句,有不少报告是直接套用框架的,每个模块的分析目的体验者可能是不清楚的,这个很不好),比如可能会有微信、抖音、京东、网易云音乐等等……

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大部分分析的都是前端产品,相对来说是表面上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是没错,但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很少有分析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整个产品及背后的东西,停留在这个阶段的分析基本上是连交互设计师都可以做得很漂亮的。

回到我们的话题,以淘宝app和京东app为例,表面上他们都是电商app,看起来性质好像是一样的(产品功能结构、交互层次的差异先不研究),但背后的整个逻辑和运营模式却不一样,京东不是纯互联网产品,因为他们玩的是供应链,而淘宝可以看做是纯互联网产品(其实它已经是个生态,不能用产品来定义淘宝),他们做的是平台。

作为产品经理应该要跳出表面的东西看到背后的东西,你比如说看到京东上有一个211限时达的服务,然后你做电商你也想推出,你以为只要选用最好的快递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殊不知别人是通过大数据预测需求,提前从商家那运到自己的仓库里的。单纯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个字段,但背后是多少系统的开发、大数据的运用、线下重资产的投入等。

回到纯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抖音,表面上他是一个短视频社交工具,但人家做这个产品的终极目的之一恐怕是广告业务吧,所以如果你想要完整地去分析抖音的话,不能只看前端业务,还要关注后端业务,因为前端是很容易复制的,而后端是外面的人看不见的。

七省:包括产品经理在内,研发、测试、设计、运营、销售不过是为了实现商业目的的一颗棋子

不得不承认的是,即使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包括大部分的产品经理、研发、测试、设计等岗位依然是一条生产线上的工人,这点和工业、制造业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产品形式和要求有所改变而已。

那么可以看见的是,处于上层的是工厂的厂长,如果此时厂长是你们当中地位最高级的,那说明你们可能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因此你们厂长会很关心产品品质、推广、流量、销售、客户留存等的问题。

如果你们厂长上面还有更高级但是区别于厂长职能的人,那么说明你们可能是在一个大企业,这个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业务中一环或者是所有产品中的一个,那么说明你们其实是以业务为中心的,你所在的企业会更关心如何让业务全面开花、如何让产品矩阵(生态)中产品相互配合达到盈利的目的。

未来要成为哪种人,你心里有数了吗?

写在末尾的话

前面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说这看起来都是虚的,没有一条是关于产品工作中的干货。但我想说的是,那些技巧你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不就好了,在这重要的是我们对产品经理及这个工作的思辨过程,不管能力如何,让认知水平先提上来。

最后补充一下:以上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甚至在座的你根本就不认同,这都没关系,很欢迎评论区、私信探讨,因为我只是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各位主动去沉淀自己的想法。

 

本文由 @Sunn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能有这个自省的认知就很好了。

    回复
  2. 广告应该只是抖音它变现的手段之一,而它的终极目标可能是连接,可能是表达,有待于探讨。不过对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事儿我是很认同的。

    回复
    1. 对于商业产品来说,情怀过后还是要回到营收这个东西上来的,所以终极目的可能只有张一鸣才知道,哈哈哈…

      回复
  3. 字字走心!

    回复
  4. 字字走心,分析透彻,相信产品旺们都有亲身体会!

    回复
  5. 作者对产品的大局观和领悟力很透彻

    回复
  6. 写得很赞!期待后续

    回复
  7. 说得很贴合实际

    回复
  8. 文章处处显露出作者的独特思考,有这样思维的产品经理未来不可限量啊

    回复
  9. 哇,你看的很透彻啊!虽然我现在不是产品,以后会是产品,看完之后感觉找到了路标!

    回复
  10. 凡事得多思考,中途多歇歇,停下脚步做做总结,对下一步的前进会很有帮助。

    回复
  11. 思路很棒

    来自湖南 回复
  12. 非常认同你的观点,其中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公司部门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更好界定自己的工作方式。感觉Sunny的认知能力很强,看清楚 认清楚 再行动

    来自北京 回复
  13. 写的很棒!!

    来自广东 回复
  14. 格局和执行力的匹配很赞!就像产品经理的两只腿,缺一不可~

    回复
    1. 确实,格局很重要

      来自湖北 回复
  15. 这样看来,我还只是个初级产品,还要向中级高级努力🤣🤣

    回复
    1. 感觉我也是 😥

      来自浙江 回复
    2. 我也是

      来自山东 回复
  16. 写的挺好

    回复
  17. 不错

    回复
  18. 写的很好,赞

    来自斯洛文尼亚 回复
  19. 感同身受,的确如此。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