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产品经理的6个特征

23 评论 26438 浏览 138 收藏 17 分钟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呢?优秀产品人都要具备什么特征呢?笔者总结了六点内容,希望能给你启发。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一位产品工作者的话,有这么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拷问灵魂的问题——我们心目中优秀产品经理是什么样的呢?

这就容易引发另外2个问题——我们是否真的优秀?或者说我们参与过的产品是优秀的,那这个产品的优秀又有多少是因为我们的优秀呢?值得我们深思。

记得我入行还是十年前(算是较早的产品从业者),也思考了这个问题很多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我们愈发需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身份定位。人生在世要有一技之长,作为安身立命的手段,我们既然干了这一行,掌握了产品之技,就要想明白我们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是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那今天我来谈谈10年来,我对优秀产品经理的看法的变化。

10年前,优秀产品经理就是外企的人

10年前,国内产品经理从业者还很少,相关的知识体系也非常少,作为求知若渴的我,都是从国外的产品书籍和研究微软、苹果、谷歌等公司的产品经理相关经验以及自己摸索获得的,当时,就觉得只要在这些公司就能被培养为优秀的产品经理,而反观国内,大部分公司的产品经理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辅导,意识流居多,做产品主要靠拍脑袋为主,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方法论,当时能写标准、规范、清晰的需求文档的人都不多。

7年前,产品牛,你就牛

大约在2012、2013年,国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产品,虽然不少都是模仿国外而在国内火的,产品占坑论还是主流,当时人们衡量一个产品人的优秀程度就看产品。

5年前,敢于创新的主导型产品经理才优秀

5年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主流口号,而与此同时,大厂们出现大量进入舒适区的老员工,线上人口红利殆尽和线上主要的坑都没有了,新的模式、创新、创业成了主流,人们也发现真正对产品发展起到核心作用的就那么几个人,大部分人并未主导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这个时候,有主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带领产品往前发展的产品领袖方是优秀的产品经理典范。

今天,我发现如上都不是衡量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核心因素,我有了新的看法,在我心目中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如下特质:

1. 一个真心热爱产品工作的人

这些年,我带过的产品经理加起来有数十位,面试过的有上百位,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90%以上的人并不是真的热爱这个职业,很多人主要是因为产品经理入行门槛低、发展前景好、收入高

虽然我也认可转入这行的人是有眼光的,但一个不是真心热爱产品工作的人,大部分未来必然遇到职业瓶颈和发展困惑。

产品经理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产品经理是除了老板外,最需要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以及推动协调各方资源的,工作的硬技能要求不多,软技能要求极高,如果没有热情,很难做的好,还很容易不开心。如果满腹牢骚也能把工作干的很出色,有2种可能,一是运气好,二是天才。

乔布斯把做产品视为其追寻人生理想的方法,稻盛和夫把工作看成自己快乐的方法,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往往是抱有对产品极度的热情。很多人并非一定讨厌工作,虽然很累,但产品经理是一个很容易获得快乐和成就的岗位,试着转变一下思维角度,看看是否能爱上这个职业吧!给你几个热爱的理由:

  • 如果儿时的梦想是发明家的话,那么产品经理是最容易实现这个梦想的捷径。
  • 产品经理是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职业之一。
  • 产品经理是话语权最接近BOSS的角色之一。
  • 产品经理拥有无限的晋升空间,牛叉到可以封神。
  • 产品经理是AI时代到来后,最懂人的人了。
  • 产品经理们引领了未来世界的发展。
  • 未来很多职业会消失,产品经理会更重要。

2. 一个有产品修养的人

很多年以前,我认为专业技能重要,但后来我意识到,相比硬技能,软技能和底层能力更为重要,且这是很多新手容易忽视的,而产品老人又容易进另外一个误区,有点资历就丧失修养。

在实施产品和项目时,一个产品经理的人品、情商、职业观、责任心、协作精神、担当精神、专业能力都变得非常重要,这些能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本和进展,也包括团队的信心、凝聚力、战斗力和成就感等。

网上有一些话题很有趣,是讨论一个糟糕的、没有修养的产品经理是如何搞垮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的。这几个情况可以验证一下我们的修养:

  • 总是爱和同事争吵
  • 遇到问题总是先以退避和自保为首要目标
  • 犯了错成功甩了锅或者扯皮糊弄过关,还沾沾自喜
  • 背后总抱怨这、抱怨那
  • 常骂领导是个傻子
  • 常说不关我的事
  • 常以学历和背景来证明自己牛
  • 从未承认过自己在某方面无知

3. 拥有洞察本质的能力

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是优秀的高阶产品经理安身立命的最重要技能。做产品,创新也好、模仿也罢都是手段,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用户问题、商业问题、自身问题等,解决问题就需要化繁为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产品经理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锻炼和提升,有以下关键要领:

a. 同理心

同理心是我们站到对方立场了解对方所思、所想,了解用户动机和立场的重要本领,提升同理心也有一些方法,首先要去掉较重的分别心,正是因为分别心,总是带有色眼镜看众生,你很难真正理解用户所思、所想,当你看不起一些人的时候,你就不会了解他们,认同他们,自然而然你也无法做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优良产品。

锻炼同理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同各种人交流,多倾听、思考他们的动机,尤其在生活中,不要老活在自己的圈子,多接触几个完全不同的圈子,你会发现社会人形形色色、缤纷万彩、绚烂多姿。

  • 多同不同圈子的人交流
  • 多同不同年龄的人交流
  • 同3岁小孩和70岁老人交流看看
  • 多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交流
  • 多同世界各国的人交流
  • 多想想对方为什么这么说、这么想

记住一句话,众生皆平等,若想了解对方,就要站在和他一样的高度

b. 深度思考的能力

人,已经习惯了快思考,快思考是条件反射的思考,是我们过去经验模式和思维惯性的既定反馈,而深度思考的关键诀窍在“慢”,静下心来带有各种可能性、发散性的灵性思考,从而更容易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以及解决办法。我们平时,遇到各种问题,可以试着通过慢思考、逆向思考来锻炼深度思考的能力,很多人打坐或冥想更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这个原因。

c. 逻辑分析和提炼能力

逻辑能力很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多时候是种悟性,但推理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你能抓住本质,而无法推理,也可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逻辑分析往往是有条理的,但条理也会使得事情看来很复杂,很多时候,我们要在清晰的逻辑分析之后,抓住核心要领,以及提炼出核心观点和思路。这方面的锻炼,我觉得就是多思考、多练习、多实践,尤其是在梳理需求和撰写文档时能充分锻炼。

4. 空杯心态和学习力

产品精神不完全同于以往的工匠精神,过去大部分领域的创新空间是有限的,工匠精神更多是精雕细琢、注重品质,经验能力较强;而互联网和高科技天然强调创新与颠覆,所以作为产品人,创造力和创新力很重要。

这对于人们无疑提出了一个巨大挑战,以往基于经验沉淀的技艺是工匠们价值的核心体现,而产品人则要不断革掉经验的命,否者就被别人革命;所以空杯心态尤为重要,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超强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产品人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学习力和清空杯子的次数有关,空杯并不是把知识倒掉,而是提炼了,并且学习力的段位提升了,那么领悟新知识的能力变强。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们认为学习领悟力与年龄成反比是错误的,很多产品老人,学习能力下降不是年龄大了,是杯子满了,学习力没有升段。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 成为本领域的专家
  • 敢于请教比自己更资浅的人
  • 敢于从失败者身上学习经验
  • 跨界交流很重要,向不同领域的人学习

5. 总能解决问题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们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人们都是提出问题的能手,而真正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且解决难题的人不多。

当我们有了解决问题的担当和决心还不够,又要面临如何解决问题的现实,优秀的产品经理向来知道如何做。而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也有A\B\C,并且能够推动团队去落实解决方案,当遇到挫折时也能及时反思,调整解决方案,如果遇到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犯了错误敢于承认错误,这才是我心目中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下有一个小案例:

测试工程师A:这个bug在线上反馈,比较严重,影响了很多用户的使用,得赶紧解决。

技术负责人B:我们已经把问题查明了,这个问题是线上正式环境的,之前开发、预发布及灰度测试的时候都没有爆出,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无法直接修复,只能更新版本。

产品经理C:反馈客户很多,需要立刻解决,如果等发新版本,时间太久影响太大。有没有其他办法。

技术负责人B:我们反复研究了,只有这一个办法。

运营人员D:这问题都解决不了,是不是技术水平不够,测试怎么发现不了就上线了…

【测试人员和技术及运营人员开始互怼,局势有些紧张】

产品经理C:我们先不要指责谁的过错,先聚焦到问题上,争分多秒,怎么解决。发新版我认为是最后的最糟糕的补救方案,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安排技术人员立刻先落实,另外,希望技术再认真研究一下,是否线上真的不能解决,那我们通过动态更新,发布另外一个功能,掩盖这个功能的bug,是否可行,就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案,另外,运营上,针对已经投诉反馈的用户,我建议尽快做好安抚工作,同时,运营上有没有其他可以转移这个问题影响的方法呢?…

【大家回到如何快速最大限度解决问题的讨论和落实上】

【该问题解决后,产品经理C立刻召开复盘,如何避免这类问题重复出现】

6. 擅长掌控过程

老板和产品经理,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老板更关注目标、结果,产品经理更关注过程,我们过去强调太多结果重于一切,殊不知,结果已经发生,我们又能如何呢?所以产品经理更应该关注每个过程的发展,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无论级别多高,永远要关注过程发展的关键细节和整个流程,尤其是用户和客户的实时反馈,只关注目标和结果的不是产品经理,是老板。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 保持深入一线接触用户/客户的习惯,做最了解他们的人
  • 如有必要,可以把和用户有关的岗位,都扮演一下(销售、客服、运营等)
  • 深入团队,了解每个重要角色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输出
  • 随时掌控流程进展和问题

最后,如上6条是我从业10年来,我自己心目中竖立的优秀产品经理的画像,也是我的目标,不知同作为产品经理的你,又如何认为呢?

 

本文由 @杜继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实话邹产品也有三年了,一直在外包公司工作,工作时紧时慢,跟客户交流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怎么被客户否决,然后按照客户的想法去做,不过也没办法,毕竟是外包公司,一切也客户的需求和想法去做;都快把自己的想法磨没了; 😥

    来自北京 回复
  2. 如果儿时的梦想是发明家的话,那么产品经理是最容易实现这个梦想的捷径。
    产品经理是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职业之一。
    产品经理是话语权最接近BOSS的角色之一。
    产品经理拥有无限的晋升空间,牛叉到可以封神。
    产品经理是AI时代到来后,最懂人的人了。
    产品经理们引领了未来世界的发展。
    未来很多职业会消失,产品经理会更重要。

    典型的产品阿Q精神

    来自广东 回复
  3. 回复
  4. 其实我一直有个困惑,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不仅仅靠吹捧的,硬实力是前提,软实力是加分项;在文中也提到了,产品经理更主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独立思考,无论和任何部门打交道,还是获取老板的资源,我想都是种手段~ 那么我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提高软实力呢?

    来自贵州 回复
    1. 软实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文化修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每一项都会在工作生活中得到锻炼,如果意识到某项是短板,可以针对性的学习、提升,比如表达能力不佳,就多表达,可进行系统化的练习,如对着镜子练习、录下来练习、多参加演讲等。软实力中的这些软技能点都需要有足够的学习和历练才能有明显成长,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叫“情商”,情商是基础。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软实力是隐形实力,短期的学习不会有明显提高,需要持之以恒且方向正确。

      来自北京 回复
  5. 用半个小时认认真真的看完了

    来自辽宁 回复
    1. 赞~希望不辜负你的半个小时。

      来自北京 回复
  6. 产品岗位就像一块充满杂质的矿石,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纯度更高的金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自四川 回复
    1. 天才天赋使然,人才锻炼使然

      来自北京 回复
  7. 六个特质存在耦合,只能是你个人的理解了。有个bug:快思考应该是非条件反射的思考。

    回复
    1. 赞,一方见解~ 🙂

      来自北京 回复
  8. 搜索产品

    回复
  9. 产品人的空杯心态真的很重要,时刻让自己与别人交流时,都保持着一颗学习的心态,考虑别人的出发点是什么?别人为什么会这么想? 这样才了解不同的用户想法,提高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观察事物角度和广度,帮助自己最后可以做出最合适的决定。产品人很看重软实力,思维、为人处事、工匠精神。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来自北京 回复
    1.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来自北京 回复
  10. 没有完全绝对的优秀产品经理,只有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解决问题的产品经理

    回复
    1. 赞~

      来自北京 回复
  11. 👍

    回复
  12. 关于:『一个糟糕的、没有修养的产品经理是如何搞垮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的』这句话

    本人深有感触,没想到总结的这么到位。我给几个同事看,大家不自觉的想起一位已经离开团队的人~

    来自北京 回复
    1. 这种产品经理不少的

      来自北京 回复
  13. 文章质朴、接地气,观点清晰又有理有据。产品新人受教了

    来自四川 回复
    1. 谢谢赞赏,多多交流

      来自北京 回复
  14. 总结的很好,谢谢作者。个人有个小补充:人文精神。给产品注入人文精神,用户会更喜欢这款产品。个人浅见~

    来自北京 回复
    1. 补充的不错~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