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技能树之需求分析(一)

王家郴
1 评论 16572 浏览 97 收藏 13 分钟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技能,“需求”这个词是一直围绕在产品经理身边的,对于各种需求的判断、需求的过滤等等;本文是作者分享的关于需求分析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最近在看一些刻意练习相关的知识点,觉得自己之前虽然收集了一些知识点,但并没有完全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打算按照模块化和体系化的方式,把产品技能树里面一些重要的技能点,重新梳理一下。

本篇文章主要是需求分析相关的东西,包括需求定义、需求收集、需求过滤、需求分析和需求取舍这几部分。

产品技能树之需求分析(一)

需求定义主要是定义什么是需求,毕竟不同的人理解的需求可能不太一样,需求收集主要是尽可能多的收集需求,并且进行合理的归类。

当我们把需求收集完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做,怎么做。

需求过滤就是初步的进行需求筛选,需求分析是挖掘真实的需求,以及进行需求价值的评估,需求取舍是不同的需求之间进行较量,追求产品价值最大化。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下这些部分。

一、需求定义

这部分主要是需求的定义,存在的原因,以及需求的层次。

产品技能树之需求分析(一)

1. 需求定义

这个定义来源于飞哥在《产品思维》中的定义:

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目标用户、现存问题、需要解决。

目标用户很好理解,我们定义的产品就是为了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如果遇到问题的用户根本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群,那就需要慎重考虑了。

现存问题指的是有实际场景,有切实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我们主观臆测用户可能会有这样的场景,可能会需要。

需要解决指的是现存的问题是需要被解决的,包括能力和意愿。

假定我们定义的问题,用户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或者问题根本不需要解决的,那我们提供的产品就很难有市场。

如果我们定义的方案成本过高,用户没有能力负担,那我们也需要考虑其他的策略。

2. 需求成因

这部分主要是尝试着探寻需求形成的原因,也就是Why;当我们采取一些行动的时候,我们是期望获得更好的结果。

那倒退一步来看,其实就是对现状并不满意,所以我尝试着给出这样一个定义:

因欲求不满,引发某种动机,想要填补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这种动机,就是需求产生的原因。

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关键点,现状、预期、成本。

现状指的是对现状不满意,如果对现状很满意,那可能就没有后面的东西了,然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总归会一些不满意的地方。

预期指的是想要更好,这个预期的解决方案,好的标准是基于用户以往的经历、经验来形成的;比如同样是下午时光,有的人会想着点杯下午茶,有的人不会有这个想法;至于下午茶是奶茶、是咖啡还是果汁,以及同一家店的东西好喝不好喝,取决于个人的情况。

成本指的是为了达成预期收益,用户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直接采取行动的时间、金钱、脑力、体力等,也包括间接行动的心理成本、决策成本等,此外还有潜在的机会成本。

用户对现状的不满意程度,以及预期的收益是推动用户产生行动的动力,而行动成本则是阻止用户产生行动的阻力,最终用户行动的可能性是:

行动可能性=(预期收益值-现状满意度)-行动成本

这个值越大,用户产生行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需求的迫切程度也就越强。

我们做产品,就是找到现状满意度较低的点,给用户提供预期收益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然后降低行动成本。

即使预期收益和现状都没有发生变化,仅仅只降低行动成本,也能让原本不可能发生的行为发生。

比如共享单车之前在很多城市都有,不过是有桩的,需要到指定的地点骑车、还车,还要到特定的地方办卡、充值,移动支付+无桩+遍地都是的共享单车出来之后,很多原来不骑的人也开始骑了。

3. 需求层次

当我们做用户研究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用户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也会遇到用户直接给解决方案的情况;如果直接听用户的,我们可能会被带到坑里去。

这个时候,需要更深层次的去理解需求,也就是:

  • 表层:观点和行为;
  • 深层:目标和动机;
  • 人性:人性和价值观。

表层就是不管看用户怎么说,还要看用户是怎么做的。

深层就是挖掘用户这么做是想达成什么目标,促使用户达成目标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

再往下挖其实就到了人性和价值观的层面,人性是基于我们作为人类的共同特点,七宗罪、贪嗔痴等,价值观则取决于我们的经历、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等。

以减肥为例,同样是减肥,有的人可能就是说说,有的人为了减肥甚至会采用节食的方法,这是怎么说与怎么做。

有的人减肥是为了塑形,有的人是为了身体健康,背后的动机也可能不太一样,有的人可能是为了找对象,有的人可能是最近受到刺激了。

再往下深挖有些东西可能是相通的,比如我们大家都追求美的东西,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赞美,都希望能够身体健康。

当我们遇到一个需求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进行深挖,因为不同的需求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

4. 需求是动态的

最后想简单说下,需求其实是动态变化的,一是需求重点会不断转移,二是需求量会发生变化。

需求重点的转移主要指的是当需求被很好的满足的时候,原来高层次需求会变成基础需求,原来不那么重要的需求可能会变成新的需求点。

以手机为例,最开始的手机都是打电话、发短信,后来开始拼外观、拼性能、拼使用体验,有一些手机也会主打拍照这些差异化的功能点。

需求的量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相对价格降低,需求量上升。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用组合。

在功能机的时代,最开始用的流量是1个月30M,那个时候觉得100M绰绰有余了,根本用不完,现在每个月至少几十G了,我们最开始其实是不知道自己对流量有这么大需求的。

二、需求收集

我们在工作中会收到来自各方的各种需求,可以把需求先收集起来,后面再进行过滤和分析,这部分主要包括需求收集和需求分类。

产品技能树之需求分析(一)

1. 需求收集

一是收集尽可能多的数量,二是覆盖尽可能多的渠道。

收集是不需要进行大量思考的,分析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所以可以把收集和分析作为两个独立的步骤,先追求数量,再追求质量,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质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我们收集需求的时候要尽量覆盖不同渠道的用户,因为来自同一个渠道的用户可能会比较接近,而不同渠道的用户特征是不一样的。

比如App内反馈的用户大多是产品的重度用户,QQ的用户则会偏年轻一些。

2. 需求分类

为便于我们后续的需求分析,需要按照合理的分类方式来组织需求。我们可以按照用户的使用流程、功能类型或者需求类型来进行分类。

使用流程指的就是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以内容型产品为例,发现内容、消费内容、内容互动、内容分享、生产内容、管理内容等。

需求类型指的是需求对于用户的重要程度,是底线需求,还是够用就好,是越多越好,还是制造惊喜的需求。

功能类型指的是按照功能本身的重要程度,比如体验优化、核心功能、付费相关、运营需求等。

三、需求过滤

当我们把需求收集、分类好之后,就是对需求的初步过滤了。

产品技能树之需求分析(一)

当我们发现一些明显不符合常理,或者根本没有什么使用场景的需求,可以暂时先过滤掉。

另外是一些我们初步判定没有什么价值,或者短期内暂时无法实现的,也可以暂时先过滤掉。

对于这部分被过滤掉的需求,可以进行定期回顾,有些需求可能受限于当时的环境、认知、阶段目标觉得没有价值,不可以做,后续可能又会变得可以做了。

比如在网易云音乐中,最开始是没有做专辑收藏这个功能的,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做了专辑收藏这个功能。

本来打算一篇文章写完,写着写着发现内容好像有些多,索性就拆成了两篇。

下篇内容主要是关于需求分析和需求取舍,需求分析主要是如何分析评估单条需求,需求取舍是如何在众多需求中进行取舍。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欢迎斧正、指点、拍砖。

#专栏作家#

王家郴 ,公众号:产品经理从0到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喜欢网球和骑行的产品汪,目前奔走在产品的道路上,漫漫产品路,与君共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想要提升产品方法论和产品思维,老师有推荐的书吗,我是1年经验

    来自山东 回复
专题
1228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退款是支付平台的一个重要业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退款功能的设计思路。
专题
1677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拼团功能的设计指南。
专题
1147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
专题
1309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该如何有效推广?有效推广的策略有哪些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推广策略。
专题
13639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以To G领域为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TO G产品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