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七道产品笔试题分享与题目解析

跹尘
10 评论 24374 浏览 334 收藏 14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调研、分析,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快速的用户测试、反馈、迭代

文章未作者总结的一份产品笔试题,并给出了自己对于各道题目的见解与答案,希望能够给你一些思考与启发。

一、你认为什么是“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是一种设计理念。Apple的设计风格就是典型的代表。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我们会发现技术的发展,会使原本一些笨重的东西变得轻巧。如世界上的第一台电脑ENIAC和现在的PC相比,现在的PC体积比ENIAC小了非常多,而运算能力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同样站在现在去看未来,未来或许云服务无处不在,个人甚至可能不需要本地计算资源。未来的互联网入口可能很简单,你的手表上的智能语音助理能够帮你完成80%的内容;未来的汽车可以不用方向盘,因为自动驾驶可以为你代劳。一切都很简单,但是你能做的事情却更多了,这是大方向的“少即是多”的理解。

回到实际工作中来,在产品设计中,“少即是多”意味着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出色的交互设计。举个简单的例子,word这个软件,功能非常多,其实在平时工作中使用到的功能几乎只占全部功能的20%。微软的一贯做法就是把所有功能都摆上去,当然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微软的产品覆盖的用户群体太广泛,只有这样中性的设计才能更好满足需求。然而对于普通用户而言,word这样的软件是需要培训的,是有学习成本的。实际上如果把word 做个精简版,只保留最常用的功能,并针对性的做一些交互优化,降低学习门槛,这样的“少”产品其实也是能够满足“多”这部分人的需求的,这是产品设计中对于产品定位、用户需求把握的“少即是多”的理解。

二、优秀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技能或品质是什么?

我认为是对“需求”的理解。

“需求”这个词,每个产品经理都会谈。但是其实很多产品经理的需求只是说明了“我们要做什么”。

而我理解的“需求”,是基于自身的知识、感悟、经验等等,对于规律、趋势的理解和把握。要提供解决方案,去引导需求而非发现需求。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其实发现需求很容易,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的时候,大家都在抢风口(但我理解那时候的风口基本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内容太稀缺,可以说各个方面都未被满足,都是风口),并喊出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确实,需求太明确了,人人都能发现,人人都能用原型软件像模像样的画出一个APP,要改变世界,“产品经理”的岗位一下火爆起来。

但是现在呢?人口红利消失,能看得到的需求都被满足了。那需求在哪?这时候优秀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品质就体现出来了,单单理解用户我觉得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跨界的知识,才能看到趋势,从而引导用户需求。也就是说用户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需求,当你把这个产品推荐给他时,他会感觉到惊喜,原来可以这么玩,从而形成了用户需求。

目前的共享单车也是一个例子。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其实也没有用户提出说我有这个需求,而是这个模式出现以后,用户需求被反向引爆。因为共享单车提出了是一个解决方案,高于用户本身的需求。

三、分析一个你认为成功(或失败)的产品(网站或App)的成功(失败)的原因。

成功产品:快手

成功的原因:

我觉得快手成功的原因并非偶然。

从产品角度上讲,快手的产品特质和微信有几分相似,“极其克制”。至今未有大规模的商业化行为。微信之所以成功,除了刚开始的时候QQ给微信导入了大量用户之外,就是其产品设计的特征的中性化,让各个年龄段的用户都能够接受,能够在用户中形成自发传播。快手也是一样,本身从产品上来看也是十分的中性化,操作也很简单,定位突出:“做一个记录生活的工具”。虽然目前直播非常火热,但是快手也并没有将其直播模块放在主要的位置。我认为快手也是一个符合“少即是多”理念的产品。

从用户的角度上讲,虽然每个人成长环境、经历、职业都不尽相同,但是人的本性诉求是一致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上讲,人们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秒拍、美拍等产品天然的带有资源倾向性,普通人无法在这些平台上获得关注,而快手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提供了平等的机会,让普通人能够获得关注。据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居民占比高达50%以上,在互联网大潮下,并没有给这些用户太多的表达机会,于是快手有了很合适的生长空间。

从运营角度来讲,快手的文化不同于后来者如抖音短视频等官方引导,快手的文化是自发形成的。用《失控》这本书的一个词来描述就是“涌现”。不同的产品由于其用户群体的不同,涌现出不同的产品文化。文艺青年可以在豆瓣上找到知音,精英阶级或许更喜欢上知乎,而没有太多标签的普通人,更适合同样没有标签的快手。可以说快手几乎是没有运营而坐拥海量用户,反向证明了快手真的是一款好的产品。

四、列举三个未来会火的互联网领域,并简单说明;

区块链: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信息化的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永恒之蓝”病毒的袭击,让很多机构蒙受损失。而这个病毒针对的就是数据。区块链技术能够极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目前虽然对于C端产品的落地场景不多,但是在B端已经有较为广泛应用。如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技术,减少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如用户信息审核工作)。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获得突破,对未来的影响将不亚于移动互联网。

社群: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进入精细运营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属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早期火起来的都是一些大而全的平台,而现在这些平台很多都充斥着无用的信息。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垂直化的社群产品,针对用户群体特点优化的产品,能够过滤信息,同时用户忠诚度高,转化率高,活跃度也较高。可能在未来互联网公司都不再会走花钱买流量再变现的方式,而是走深耕用户价值,靠用户自传播带来精准用户的道路。

五、如果给你1000万投资,你会做什么互联网项目?请确保可行。

做一款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产品。

痛点分析:这是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只有交流才能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在一些大型的企业中,HR部门都会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而在员工职业生涯中,公司也会不定期的有培训活动,或则内部的分享会。我们知道,在大型企业如果想集中培训,无疑是成本巨大的,而且员工还不一定愿意。这是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时代,目前市场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企业移动学习平台,如顺丰的“顺手学”。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其实员工自主学习的意愿是越来越强了,只是传统的培训难免因为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还占用员工时间而被诟病。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平台可以让员工自主UGC内容,对于分享者企业可以给予奖励,而学习者同样也可以获得奖励,员工用碎片化时间产出内容,也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内容,经过学习碰撞思考,产生新的内容分分享,形成良性的循环。

商业模式:向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收取服务费。

成本结构:人员工资、办公费用、服务器成本、市场推广费用

六、如果让你从0开始做一个游戏资讯平台,同时主打游戏玩家社交功能,你有什么想法?

对于游戏社交,如果针对单机游戏而言,情怀可能是一个社交诉求点。对于网游而言,有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如果某个游戏女性玩家很多,男性玩家就会蜂拥而至,而反过来则行不通。对于游戏资讯平台,现在市面上大而全的网站很多,如果再做一个类似的,没有任何竞争力。我觉得在产品定位上应该偏向于女性玩家,提供的资讯内容不要大而全,而应该精细化。

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女性玩家他们不爱看攻略、不爱看教学视频,她们更倾向于直接找人带,或者是直接问,若提供一个只有女性玩家能够发主贴,男性玩家只能跟帖的模块,当然了女性需要性别认证,男性需要段位认证,是切入游戏社交的一个方向。参考支付宝生活圈的例子。

七、简单谈谈你在UI/UX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心得或者原则,请尽量具体。

  • 平时要看足够多的设计。我从网上购买了大量的国内外APP截图素材,每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看这些设计,并打标签,做分类。如导航设计、列表设计、抽屉设计、tab设计等等。经过足够多的训练能够让自己对目前主流的设计方式了然于胸,并且对其优缺点有一定认识,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
  • 平时关注国外产品动向,经常下载国外的产品,了解一些新的交互设计方式。Producthunt是个不错的网站。
  • 在UX设计中,根据产品目标对功能优先级进行排序,对高优先级的模块在视觉上给予突出、让用户更容易操作。
  • 绘制产品流程图,对于任何可能出现的状态仔细考虑,并给予用户反馈,告诉用户出现状态的原因,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 做完原型设计可以请没有接触过产品的同事试用,观察其操作是否出现了困难,并记录改进。
  • 在交互上尽量都给予用户反馈,如等待中的状况,可以加入一些动画来延缓用户焦虑心理。

 

本文由 @跹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点过于教条化,不过这样的分享还是值得赞赏 😉

    来自湖南 回复
  2. 少即是多。少是对于用户来说,少的操作。多是对开发公司来说,多的开发设计及其相关工作。越是精简的操作想要得到更智能的结果,都是许多工作的集成。是这样理解么,我是这样理解的。

    来自河南 回复
  3. 区块链最重要的价值是能去掉中间环节,也就是去中心化。不是安全吧,安全问题恰恰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因素。

    回复
  4. 看来你是来我们公司面试过

    来自广东 回复
  5. 高级产品才会遇到的笔试题,我面试那么多初中级都没有遇到这么难的题,mark

    来自四川 回复
    1. 你在哪家公司

      回复
  6. 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来的哦!

    回复
  7. 少即是多,更多概念上是指看到是概括,对用户屏蔽细节,简约而不简单

    回复
  8. 说实话不敢苟同部分观点,有点牵强。但是说话的方式知道学习。

    来自北京 回复
    1. 欢迎指正。

      来自福建 回复
专题
1993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面试题和解答思路。
专题
1267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大多数产品经理都会经历职场晋升和转正述职的时刻,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准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述职报告撰写指南。
专题
1477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协同办公场景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协同办公产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协同办公产品的设计思路。
专题
1156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情人节的营销思路。
专题
18834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表单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信息录入工具。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表单设计指南。
专题
1843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智能客服类产品,最根本的价值在于以低成本取代人工客服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的部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一个智能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