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产品思维是一种很虚的东西,但其实,产品思维在工作、生活中处处可见。本篇文章里,作者就产品思维的概念及内涵、实战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一起来看看吧。
提到产品思维,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很虚的话题,其实大家可能曾经用到过产品思维,很常见,他不是那么的高深,也不陌生。可能不成体系,但也算是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其实可能你用到了但你不知道。
举个例子🌰:请假.
你已经加了好几天班,攒了一些调休假。到了阳光明媚的周五,想周末出省回家和对象多待半天,于是在琢磨着怎么能周五下午请半天调休假(公司请调休假也需要有正当理由,哪怕去医院,也得有诊断证明)。
于是,你就在绞尽脑汁想办法。
- 直属领导是个什么样的人
- 他是什么样的做事风格
- 他有权限批1天的假,超过了就得向更高领导报备
- 你是不是需要跨省离开单位驻地,离开了你不说,单位也不会知道吧
- 你这周工作完成了没有
- 上次请假用的什么理由
- ……
你看看,无形中,你就把领导当成了「用户」,你的产品是「请假」,如何把这个产品落地,你分析了自己请假对的需求,搞了领导的用户画像,在谋划着把「请假」这个产品给办成。
再举个例子🌰,借钱。
有个朋友说,一个朋友找他借钱,说是做生意需要周转,希望能借到5万。
他自己也能拿得出来并且很乐意借给这个朋友,但他并没有直接答应借他5万。
而是说手里并没有这么多现金,现在只有3万,可以全部借给他,他朋友自然也很感激。
等第二天转账时,他却给朋友转了5万,说是克服了一些困难,又找自己朋友周转了一些,但愿能帮到他渡过困难。
他朋友自然感到友谊温暖,也更加感激,承诺一旦周转开了就马上先还他,不会让他失望。
用产品思维进行分析,需求满足度=(产品价值-用户预期)。
你能提供的产品价值越大,用户的预期越少,他所获得的需求满足度就越高。
对应到这个产品公式,你借出去的钱就是你的功能产品,如何让你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服务好你的目标用户,应该是最核心的用户需求。用户期望3万,你最终借给5万,5万的价值 减去 3万的期望=2万的需求满意度,总比0元的满意度好。
所以说,生活处处是产品思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产品思维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自圆其说的话题,不同经历的人答案不尽相同。
1. 产品思维是 3 状态 2 逻辑 1 业务
不从自己出发,而是换个角度,有逻辑地看待问题,我把它总结为3状态2逻辑1业务。
举个例子🌰:
女朋友第一次到你家,你想做个酸辣土豆丝款待女朋友,但是又不会做。(炒一盘酸辣土豆丝就是1 业务,指具体任务目标)
于是你打电话请教了亲爱的妈妈。妈妈说,“起锅烧油,放入辣椒和葱姜蒜爆香,爆香后放土豆丝,土豆丝变得透明后淋点醋,焖15秒,就可以了。”
耳朵是听会了,但是你好像还是不太会炒 我们尝试用产品思维来炒酸辣土豆丝。首先,将炒酸辣土豆丝看成一个业务,将其拆分为3种状态,
炒菜前,炒菜中,炒菜后。(任务目标的前中后就是三状态)
1. 炒菜前
先科普炒的方法 +备料 。想一下需要哪些东西,家里是否还有?没有可以和女朋友一起逛超市,除了买零食,一定要准备好土豆、干辣椒、葱姜蒜、盐、生抽、醋、食用油等。然后将2个土豆洗净削皮切成丝,并用开水焯20秒后放入凉水,干辣椒3个、 1小段葱、5瓣蒜、两片的姜洗净切小块,1 个青辣椒切丝,将所有东西切好备用。
2. 炒菜中
点火起锅,热锅凉油,油冒烟后,放入干辣椒、葱姜蒜爆香,放入土豆丝翻炒,再加入青椒,盐,生抽等调料翻炒几下后,直至土豆丝变透明后淋点白醋,翻炒2下,盖上锅盖焖15秒,关火。
3. 炒菜后
确保火关好,然后打开锅盖,将土豆丝盛出装盘。
以上谈到的是正向流程中的3个状态。接下来谈谈异常流程。(正向流程和异常流程就是2逻辑)
假设土豆丝切的太粗怎么办;油温过高怎么办;炒菜到一半,突然断电或者没气了怎么办;炒完不好吃怎么办……等等异常情况都需要考虑进去。
最后,女朋友尝了你炒的酸辣土豆丝,然后给了好评,抓住了她的胃,你也得到了女朋友的认可……
但是别忘了,总结这次炒土豆丝过程中,哪个环节你做的很好,那个环节不好,好的方面(参数)继续保持,不好的考虑好下次如何优化。这样才能和女朋友持续保持甜蜜的恋爱关系。(对业务的复盘和反复优化很重要)
2. 产品思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品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是进一步把问题解决方案产品化的过程。
这里有2个要点,解决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案产品化。
我们把「解决问题」进一步细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产品化看作是标准化的过程。
结合到产品里,我把每一步都按照产品思维去解析。
发现问题:指问题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产品工作中,发现问题我们通常从两方面去考虑。
1)用户思维:
这个最重要,因为一切产品的起点都是用户获益。你需要把自己看成消费者,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感受。
2)数据思维: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数据的涨跌和趋势表现,都是业务情况的精确反映。
分析问题:指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本质思维:
本质思维是一种寻根究底、找出问题根本原因的思维。可借助 “5W2H” 方法论,这个咱们后边具体展开讲。
解决问题: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效率思维:
商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向着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通过提升业务参与某个或多个主体的效率,能大幅提升交易。就是提质增效。产品化:是问题解决方案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思维:
通过复盘归纳提炼,总结共性,最终落地为产品、服务的方式,进行自动化、规模化解决同一类问题。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是上边方法提到的炒完菜总结问题的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
假如,你在菜市场开了一家大米零售商铺,按斤卖大。同样卖大米的商铺还有好几家。经营了几天,你发现,自己再怎么忙,销量总是上不去。你应该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呢?
🤔🤔先思考 2 分钟···
我们把问题套用到上面的产品思维框中,看看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1)发现问题
先通过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来发现问题 用户思维:站在用户角度去推演,如果我自己去 “买米”,我希望买的越多越优惠,我希望经常光顾的店铺能给我一些优惠,因为我也会经常货比三家。
数据思维: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天结束后,自己虽然很忙,但是销量总是突破不了日500斤,营业额也总突破不了2000元,销量遭遇瓶颈。
2)分析问题
通过本质思维来分析问题。经过寻根究底,发现销量上去不根本原因有2个:
- 对老用户吸引力不够:老用户复购低,每天不到2000 元的销售额基本都靠随机性的新用户支撑起来的。
- 按斤卖大米,每次购买量受限、顾客一下多了忙不过来,人力成本还高。
3)解决问题
通过效率思维来给出解决问题方案。针对前面的问题,从效率角度,提供的解决方案是:
- 启用户积分制,老用户购买累计10斤送1斤,上不封顶——解决对老用户吸引力度不够问题
- 大米包装成袋,有大袋有小袋,大袋更实惠。按袋卖,不再按斤称——解决购买量受限问题
- 明码标价每种米的价格,一眼就看明白,多买多优惠,不用客户每次询价——解决人力成本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销量一下奔着日3000斤去了……
4)解决问题方法产品化
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可进一步标准化、产品化,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实现最大化效果。
当看到这系列操作产生好的效果后,你通过不断的复盘 + 优化你的策略,你大米店的销量远远甩其他大米店好几条街……
你想,何不把这种相对成熟的方法复制几个店,开到其他菜市场去呢?或者把这种方法复制几个其它商品类型的店呢?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你把自己的米店开成了连锁店,覆盖了县城多家菜市场,形成了小区域有影响力的品牌。并且用同样的方法开了水果店、蔬菜店等……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上述两种产品思维的解释殊途同归,有些共性,是吧。
其实都涉及到了结构思维、逻辑思维、业务思维(熟悉业务)、用户思维(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数据思维(从数据中得到信息)、公式思维等(总结为公式)等。你会发现解决任何问题的本质其实都差不多。
经过我的拆解,你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去套用到你自己的产品和生活中去。并且要学会提炼出你自己的产品思维,总结成方法论。
你有没有觉得,这两种解释好像在以前听到过……我还记得高中考试名次倒退,班主任找我谈心还说你名次落后、分析是哪科出了问题,哪些板块丢分了,攻克以后,分数不就上去了。
那会自己还不是产品经理呢。所以说,这些不陌生,就是在逐步系统化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方法论的过程。
二、如何培养产品思维去指导实战项目
首先,去学习产品思维,了解从哪些方面(具备哪些意识)来分析,将意识条冲到方法去训练。上面说到的是训练方法。现在咱们说说有哪些方面或者说具备那些意识。
然后,不是光读死书,而是和具有产品思维的人聊天,多探讨相互学习。
不仅是在工作中,而且也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使用产品思维分析事情的习惯,用这种思维去锻炼。
产品思维第1条:产品的首要问题是定位的问题
在谈具体的产品设计和产品体验这些细节之前,产品经理首先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产品的定位是什么?用户是谁?差异点在哪里?”
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的产品,是很难打开局面的。
举个例子🌰:
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成功,就是因为有清晰的、差异化的定位——做 “社区化/UGC(用户贡献的歌单/评论等)、算法推荐、能发现更多好歌” 的音乐产品,而不是传统的“大而全、冷冰冰、被动搜索、纯工具型”的歌曲库。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理想ONE也是凭借清晰的定位发展起来。
如果你想让“每个人都是你的用户”,那结果就是“没有用户”。
当然,在产品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可以不断扩展功能和用户群。但在初创阶段,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定是“有明确定位”、“要单点突破”的。
产品思维第2条:不要只盯着产品本身,更要从生态和系统的角度来思考
除了产品本身的定位、功能以及体验之外,产品经理还要有更开阔的全局视野,跳出产品这个单点,要去思考“体系、系统和生态”——这些对于大的平台产品尤其重要。
举个例子🌰:
我们拿「微信」来说。
除了“交流” 这个最基本的、纯工具属性的功能之外,还要构建 “内容、服务的生态,以及信息流转的系统”。
生态,就意味着 “多个不同的角色互相依赖、和谐共处、不断进化” 这在自然界、产品领域、商业领域都是相通的。
在微信的生态中,就体现在要为内容和服务的生产者提供平台(如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也要为信息的传递和消费提供机制和管道(如附近的人/服务、朋友圈、单聊/群聊分享等)。
此外,还要考虑好不同角色的“权、责、利”,尤其是设计好利益反馈、商业变现的机制。
只有这些系统和生态建立起来,产品才能茁壮成长、长久发展。
不然怎么说,“产品经理是离CEO最近的人”。
产品思维第3条:好的产品体验,就是“最简单、最直观”的体验
人类与外界交互,最直观的信息表达方式是 “图形化、图像化” 的方式。
尽量简单和直观,用户不需要思考就可以“下意识”地去操作,更不用先看什么说明书或者让人来教,接近傻瓜。
举个例子🌰:
还记得当年iPad刚发布的时候,我们发现家里的老人、小孩不需要教,都能慢慢自己用起来。
这就是因为iPad的产品交互非常直观——“滑动就能解锁、滑动就能切换屏幕、点击图标就可以启动应用、用手指就能缩放/旋转图片”等等。
除产品体验外,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产品,其产品的生命力就非常强。
各色短视频产品,基本上算是把视频产品迭代到了极简形态 你不需要按关键字搜索,也不需要按频道查找,你只需要不断上滑,就能看到源源不断的、精彩纷呈的视频……
所以,如今,吞噬了广大网民无数宝贵时光,并且还混得风生水起。因为视频观看体验几乎不能再简单了,所以这样的产品形态还将会长久地存在。
产品思维第4条:要到具体的场景中去设计和检验产品
好的产品,不仅要有常规的、基础的功能和体验,更要考虑到满足某些特殊的、具体的场景需求。产品体验到底好不好,也要去具体场景中去验证。
举个例子🌰:
「导航软件」现在是广大驾驶员们的高频刚需产品。而且,导航产品的体验还涉及到行车安全这样关键的问题。因而,产品经理就必须在具体的驾车场景中,仔细打磨和验证产品。
我们拿“路口转弯提示”的场景。
在最初的设计中,导航软件都会给出类似“前方500米右转”这样的提示语。
乍看起来,这样的提示挺清晰。但当你处于驾车的具体场景中,你会发现这种看似完善的提示并不一定奏效。
这是因为,在驾车行过程中,你很难准确预估出500米的距离。于是,你很可能在300米处的一个路口,错误地提前右转了。
因此,导航提示可以迭代为“在前方500米第2个路口右转”。而且,当你路过第1个不应该右转的路口时,导航还会提示“正在通过第1个路口”。
这样,你基本上就不会走错了。此外,导航还可能会有类似“通过前方天桥后立刻右转”的提示。这样,还给了驾驶员一个非常明显的参照物,你就不容易走错了。
可见,产品经理不光要设计出适应某个场景的功能,更要到具体的场景中去仔细检验。
产品思维第5条:善于从用户的行为而不仅是口中获得产品反馈
说起获取用户需求和反馈,最常用的方法的 “问卷调查、当面沟通、焦点小组” 等手段,存在很多弊端,诸如“效率不高、问题设计不当误导用户、用户经常不能表达真实想法” 等等方面的问题。
其实,除了问用户之外,产品经理更要善于观察用户的行为,从用户的行为当中获得最真实的信息。产品经理应该更加重视从用户操作日志中去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举个例子🌰:
比如特斯拉的产品经理,如果你们看到后台用户的操作日志,发现了大量用户、反复地 “调整雨刮器和空调”,那么就能发现这些糟糕的体验问题。而不是去问用户那里体验不好。
如果你是餐厅老板,你不仅要经常问顾客感觉饭菜如何,更要观察顾客的行为。
如果顾客频繁地自行给饭菜里面“添油加醋”,如果菜量不大但缺剩余太多,那必然说明菜品口味有问题,需要尽快做出调整。
产品思维第6条:无论什么产品,都要开始重视品味和颜值
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品位以及美感也有了意识和要求。所以,产品除了具备基本的功能之外,需要更美、更有品位。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有不少 “体验好、颜值高” 的产品,比如戴森的吹风机/吸尘器、哈曼卡顿的音响等等。对于这样漂亮的产品,用户甘愿掏更多的钱购买。
若干年前,苹果的那些革命性产品-手机、平板刚刚问世的时候,那可以称得上“惊艳”,苹果与友商的颜值可谓是天壤之别。“美学、艺术”一直是乔布斯引以为豪的强大竞争力,他当年甚至赤裸裸地蔑视竞争对手——“微软的产品丝毫没有品位”。
开餐厅、咖啡厅的朋友,在尽量保证菜品、饮品口味的基础上,要花心思、花成本,让菜品造型、室内外装饰装潢甚至是一个盘子、一个杯子都尽量地美。
如果你没有收获到顾客“哇”的一声赞叹,没有顾客自发拍照发朋友圈,没有吸引到人们“种草、打卡”,那就很难产生大的影响力,生意也就一般般了。
所以说,颜值就是产品力,颜值就是利润,颜值就是流量,要尽量的让你设计的产品 “有美感”一点
产品思维第7条:要让产品自身有引发关注和传播的能力
在网络时代,能否引发用户关注和自发传播至关重要,尤其是让“产品自传播”。
即,要把营销思维从业务流程的末端,前置到产品设计的前期——在产品定义和设计的阶段,就把营销点、引爆点植入到产品里面。
要实现这个目标,产品做得普普通通、平平常常肯定不行。你必须想办法,让它变得“让用户眼前一亮”,或者给产品增加“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东西。
举个例子🌰:
我们还是以特斯拉举例。
马斯克肯定知道他的汽车在 “底盘舒适感、内饰豪华感” 等方面,比不过奔驰之类的传统品牌。(当然,这也是其产品定位的结果。)
那么,他得有其他能够让“让用户眼前一亮”、引发关注和传播的东西啊!
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特斯拉汽车上的“鸥翼门、全景天窗、中控大屏、自动驾驶、智能召唤”之类“酷炫、吸睛”的东西。
所以,做产品的时候,你要心里有底,哪些是你产品的基本面,哪些是杀手锏?
除了做产品,做服务也能引发“自传播”。比如提供“极致的、让用户尖叫”的服务的海底捞、胖东来,就是很好的榜样。
产品思维第8条:眼里不要只有“产品功能”,更要多多考虑“人”
做产品、搞营销的高手,一定是“懂人性”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就分享过,微信的产品设计中是如何体现和满足“人性”的。“附近的人、漂流瓶”戳中了无聊、孤独时的人的内心,“朋友圈”则是迎合了人们喜爱炫耀的心理。
当你把人的元素考虑进去之后,产品就变得“活”起来了,品牌与用户的距离就拉进了,用户的忠诚度就培育起来了。
举个例子🌰:
前面提到的网易云音乐,就是给歌曲增加了人的因素,引入了社区、歌单、评论等等,让产品变得有活力、有人情味——现在演变成了 “网抑云音乐”
还有在线求职类产品,一向都是死气沉沉、非常低频的。
用户只有在找工作的时候,才会去注册简历、搜索职位。当他找到工作之后,就把这些产品忘记了。然而,当这类产品考虑到了人性、增加了社区属性,产品的面貌和活跃度就大大不同了。
比如说“脉脉” 脉脉也有常规的“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找工作”的基本功能,但让脉脉有很大活力和活跃度并不是这些,而是其社区属性的产品功能。
在脉脉的社区里,网友可以对各种职场话题进行分享和交流。其中,有些议题还很敏感和吸睛,比如职场八卦、吐槽曝光、晒薪水/奖金/offer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吸引了无数企业的一线员工每天打开app看看,就连大厂的中高层、HR也很是关注。
在很多时候,在加入了“人”的因素之后,繁杂枯燥的基因数据就活了起来。很多时候用户不是喜欢你的“产品”,而是更喜欢使用你产品时的自己。
产品思维第9条:极致的产品思维,就是用产品思考一切
一个极致的产品经理,他不仅仅是把产品当成一个工作,他不会只在上班的时候才是产品经理,才有产品思维。
下班之后、在工作之外,他的眼里、心中还是围绕着产品。
对于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的大量的产品,他会不自觉地观察和思考:这个产品哪里设计得好或者不好?如果让他设计该如何改进?
他还会去主动学习产品、技术、心理、社会、营销、艺术等相关的知识。遇到有关产品的话题,他会两眼放光,会充满激情地讨论几个小时。
网上曾经有个年轻的产品经理,他就“用产品思维为女友做早餐”。通过分析女友对早餐的核心需求,制定了早餐的产品方案,通过不断的优化迭代,最后获得成功,博得了女友的芳心。
故宫博物院前掌门人单霁翔院长,通过产品思维来改造故宫,把“故宫”这个快600岁的产品推到了大众眼前和聚光灯下,让故宫“活起来、火起来”。
之所以在这里强调,产品经理要在工作中、生活中,要在时时刻刻都有“产品的眼光和思维”。
还有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产品设计有相通之处。
比如,软件产品设计与日用品设计,就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在介绍门把手、电话机之类常见的产品如何设计。后来,我就意识到:最简单的产品当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产品设计原则。大道至简,触类旁通。
另外一方面,对产品经理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要有“同理心”
要能娴熟地将大脑在 “专家模式/设计模式” 与 “用户模式/傻瓜模式”之间切换。
这个能力除了天赋异禀之外,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反复修炼。
对于你自己负责的产品,你可能很难逃脱 “知识的诅咒”,去 “设想如果没有这个背景知识会怎么样”。
但在日常生活中,在你接触到的成百上千的各类产品面前,你就是用户而不是设计者,你自然就切换到了“用户模式/傻瓜模式”,你就能体会到各种设计不当带来的种种问题。
当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产品思维训练之后,你的产品悟性和功力,就不知不觉地提升了。
产品思维第10条:要有敬畏之心,糟糕的设计会带来无尽的痛苦
产品经理对外界产生的影响,会被产品的用户规模极度放大。对于有一百万、一亿用户的产品来说,一个糟糕的设计就会影响到一百万、一亿人。
因此,产品经理要时时刻刻在心中,对于产品和用户有“敬畏之心”。
举个例子🌰:
产品有效期这个小问题,也是非常困扰人。很多产品的失效日期与生产日期并没有一起印制出来。非要用户在说明里面去找保质期,然后再与生产日期做加法去计算失效日期。你看,这么简单的设计细节,多么折腾人。
产品思维第11条:不要忘记初心,去做自己都不用、甚至讨厌的产品
产品经理为了短期绩效、被KPI绑架,或者是受老板指示,去做了很多“自己都讨厌、自己都不用”的产品。于是,各种“红点提示、骚扰信息、弹窗广告、误导点击、低俗内容”满天飞。
你自己都讨厌的东西,却硬塞给用户,那样能好吗?
在这个时刻,不妨暂停 “制造垃圾产品的需求排期”,静静地思考一下,回顾下初心,想想自己的产品当年是如何成功的?如何紧贴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从而不断创新和迭代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现在很不幸,很多产品经理被绑架了。
产品思维第12条:要形成产品文化,CEO要做最大的产品经理
到了今天,产品的变化和差异本身就很大了。于是,品牌差异性自然就产生了。这一点在IT互联网产品上,尤其突出。
比如,同为短视频产品,抖音、快手、视频号的差异不小;同为企业办公协同产品,飞书和钉钉也有很大不同。
所以说,这是一个拼产品的时代。
于是,每个企业都要营造出产品文化,要重视产品,重视产品设计,重视产品经理的价值。企业的CEO最好懂产品,能做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
公司领导,他们是否经常跟用户面对面交流,了解用户的所想所思,他们是否每天在用自己的产品,等等。重视产品、沉浸到产品当中的人,才能获得快速的成功。
最后,产品经理是一个发展中的职业和群体,产品思维没有标准的定义和准则。大家参考这些意识和方法,去指导自己的项目吧!
本文由 @产品陀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