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知道的8条个人发展的策略/模型

0 评论 1227 浏览 3 收藏 12 分钟

在职业生涯中,总得不断地汲取他人的经验,才会有成长。下面这篇文章是笔者整理分享八条个人发展的策略/模型内容,大家一起往下看看吧!

今天整理分享8条个人发展/职业生涯的策略和模型,里面好些都是前辈们总结的直接拿来可用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先收藏,后面挑一条自己去实践;也可以多次阅读,当你面临选择时,带着这些策略/思维去做规划,会有很多的启发。

一、重力问题和幂律分布

设计思维里面有个“重力问题”,指的是你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设计飞机,你不能想着如何解决重力问题,你要做的就是有重力的情况下怎么才能飞起来。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不容易。大部分人都会被重力问题耽误好久想不通。

好些年我们可能在纠结:我怎么运气这么差,我怎么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怎么摊上这样一个爹,怎么摊上这么一群老师,怎么摊上这么一个万坑专业…

所有的设计师设计之前都会问自己我可以发挥所有创意尝试解决问题,但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思考个人发展问题的时候先问问自己: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这个不能改变的重力问题比能改变的更重要,因为从此之后我就不会和它死磕了。潜在提醒自己:自己的人生从现在起自己负责。

另外有个数学现象叫幂律分布,它的特征就是高度不平均。这是经济学家在研究国家财富分配时发现的。

这种分布不光在财富分布里出现(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在大自然里比比皆是。比如月球上的陨石坑分布,人口在地域上的分布,地震爆发的频率,语言单词使用分布…

也就是说:不公平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常态。我们要承认拥抱这种不公平,而不是抵抗、消极防御,甚至躺平。

二、你总得做点什么有价值的事让别人知道你

这条理解起来挺简单的,做起来也不复杂。

比如:全职妈妈给家里买保险,分享心得,慢慢地有人过来咨询~汽车修理工分享汽车保养知识,慢慢有人找他帮忙做二手车鉴定~一位数据分析师辞职后持续分享专业知识,几个月后被老板叫回去直接加薪~运营小白拆解运营案例,持续输出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多的岗位机会~

做化妆品原料的销售人员,持续输出相关产品案例知识从而得到更多用户的信赖和转介绍……以上都是我听说过或者是身边的案例。

也就是说你总得做点什么把自己放在好运的能量池中,这样好事才能找到你。

典型如职务写作,持续地输出你当前工作的专业知识/干货/解决方案/个人想法,让别人看到你的专业性。

这背后其实有个拍卖心理/效应,当很多人知道你在某个方面专业、有价值,就产生了溢价空间。

三、头部效应: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简单来说,人生如同玩吃鸡游戏一样。我们开局装备差,最好策略是先去拿下一个自己够得着的小山头,然后拿着这个小山头搜集的资源和装备,再去攻下另一个够得着的小山头。逐渐我们便成为行业的头部。

而不是上来就去资源丰富的Y城,直接在竞争激烈的赛道里硬刚。

这里的每个小山头就是一个小头部。只要是有头部,就有头部效应。这个头部效应会给到你一些资源,帮你放大自己的能力。

更何况,人生并不是游戏只有胜败。你即使到达不了最后的头部,你在当前的小山头生活也足够滋润。

举例子,你是学金融的,国有大银行柜员这个岗位和某增长快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岗位怎么选?

银行柜员、高速收费员虽然背后是高价值公司,但是往上升靠的是强硬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个关系,你就是这个大航母甲板上的擦地板的小兵,毫无优势可言。

相反你去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你可以快速学习突围,你的同行都是你的竞争对手和学习对象。你先在这个公司做出成绩,有机会可以晋升,没机会再去另外一个公司拿下下一个山头。

关于本条更多移步这篇文章:https://www.woshipm.com/share/5946734.html

四、职业规划ABZ法则

之前文章有提到这里再重新说下。

ABZ法则由领英创始人Reid Hoffman提出。在他看来,任何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都至少该做好3手准备:

A是指当下拥有的工作,是为我们支付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我们每天需要大量花精力的地方,工作需要不断地精进;

B是指培育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获得潜在的发展机会。很有可能B也会变成A,甚至发展前景会远远超过A;或者A突然失灵,我们拿出B的储存再做出新的尝试,找到新的工作;

Z是指底线,也就是个人抗风险的能力,来自于存款、固定资产等等,是为了应对A和B失灵时,我们不至于太窘迫,Z也是我们随着A和B的提高需要不断巩固的地方。建议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大家至少存下10个月的“口粮”钱。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动态应对职业风险和探索更多可能性的不二策略之选。

我们好多人通常的干法是:我觉得当前工作不适合我,我不喜欢,所以离职。

其实,我们应该想想辞职是为了开启副业,还是某个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没有想清楚?接着问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有利于我更好的开启副业,或者说下份工作会不会也会遇到同类问题。而不是先辞职再说。

这里开启副业是因,辞职是果。大部分人犯了一个因果倒置的错误,辞职并不代表你就能找到好工作。

五、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

由古典老师提出。简单老说,因为你对一件事感兴趣,所以投入足够多时间练习,提升了能力;因为能力提高,所以更好兑换了价值;因为有所回报,所以更加感兴趣。

这样一个爱好在好的“回路”循环之后,慢慢就成为了你的职业。这个模型叫做“职业生涯三叶草”。

好的生涯方向是不断探索不断试错出来的,而非集中火力,完全投入一个赛道“赌”出来的。

六、事业甜蜜区模型

由美国的职业发展专家David Pollard提出,如下图。

图片摘抄自网上

依次问自己3个问题:你喜欢的是什么?你擅长的是什么?做什么是有价值(能赚钱)的?

当你认真回答上面3个问题时会找到很多的选项,然后根据不同选项做出策略。

比如自己喜欢,也擅长,但是没有收入,你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变现;或者当成娱乐放松;

比如自己喜欢,有收入。但是不擅长,要判断是因为学习和投入不足还是因为天生不擅长;

再比如有收入,也擅长,但是不喜欢。如果不喜欢是违背价值观的话,这事短期只能作为现金流来源,长期需要找到符合价值追求的事业……

聪明的你应该已经发现了,第5条和第6条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应用方式不一样。

七、专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你要时常问自己,我在工作上锻炼的哪些能力是可迁移的,哪些是核心竞争力,而非平台赋予的。

核心竞争力说小点是让自己面试时越来越值钱,说大点是将来可以拿来独立赚钱的手艺。

更多看这篇文章:https://www.woshipm.com/zhichang/5932655.html

八、多做那些做成了收益很高,做不成风险极小的事

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

我在做运营的时候,曾经面临两个Ofer选择,一个是运营经理,把之前的业务模式打法直接复制到新公司即可;另外一个是运营总监,需要完全从零开始探索布局业务打法。思考再三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做成了收益很高,做不成风险极小,大不了再重新找工作。

而前者貌似很稳定,进入舒适区能很快适应新公司,但实际上业务模式打法是有周期性的,之前的经验在长期来看早晚有一天会不好用。

(不过很可惜,我入职之后刚开始布局的时候,公司另外一条现金流业务线资金出现问题而倒闭了,但是这个策略长期来看是完胜的,是先把自己利于不败之地的)。

OK,以上是最近学习整理的8条个人发展的模型策略。如果对你有帮助,点个赞或在看,分享到朋友圈吧。

作者:杨帆,公众号:杨帆笔记

本文由@杨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