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MBTI 模型

0 评论 621 浏览 4 收藏 15 分钟

MBTI助识性格,但勿被其限,综合其他测评更客观,倾听内心寻动力。本文将大家认识MBTI 模型,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不同的人性格差异很大?

为什么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工作?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

下面介绍 100 种分析思维模型的第 68 种:MBTI 模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自己和理解他人,进而拥有更大的人生自由度。

一、为什么学习 MBTI 模型?

通过学习 MBTI 模型,你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① 洞察自己

你能够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能够更好地「扬长避短」。

② 理解他人

你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反应,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③ 明智决策

MBTI 模型还能帮助你在个人成长、职业规划等方面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总之,学习 MBTI 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察己识人」,洞察人性深层的规律,揭示一个人底层的思考、感知和行为模式。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你都可以运用 MBTI 模型,实现更好地理解彼此,提升人际关系,进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二、什么是 MBTI 模型?

MBTI 是 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 的首字母缩写,即: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来源于美国一对母女的名字: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1875-1968)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1897-1980)。

她们在荣格心理类型学说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鉴别不同性格类型的测评量表,用来对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类,包括 4 个维度,每个维度分成 2 种偏好:

① 能量来源:内向(I)| 外向(E)

② 认知方式:直觉(N)| 实感(S)

③ 决策方式:思考(T)| 情感(F)

④ 生活方式:计划(J)| 灵活(P)

在能量来源方面,有些人偏好向内求(Introvert),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的想法上,享受一个独处时舒服自在的感觉;而另外有些人则偏好向外求(Extrovert),把注意力集中在外面的人和事上,喜欢跟不同的人沟通交流。

比如,辛苦工作一天之后,内向的人喜欢一个人回家好好休息,而外向的人则更喜欢找朋友一起聊聊天。

在认知方式方面,有些人偏好相信抽象的直觉(Intuition),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事物的整体情况,更关注未来的发展和机会,喜欢仰望星空,追求梦想,探索新的可能性。

而另外有些人则偏好相信实感(Sensing),喜欢通过五官去感受现实世界的事物,比如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倾向于关注实际情境中的细节和现实中的可行性,偏好用已知的方法和经验来做事,让人感觉比较脚踏实地。

比如,看到一支笔,直觉型的人会联想到知识、权利、工具等,而实感型的人则会描述它的颜色、长短、粗细等。

在决策方式方面,有些人偏好依靠思考(Thinking),注重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热衷于分析事物背后的原因,决策时会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另外有些人则偏好依靠情感(Feeling),懂得换位思考,会考虑别人的感受,热衷于欣赏和支持他人,决策时尽量保持有同情心的立场。

比如,当好朋友失恋的时候,思考型的人会帮好朋友分析下一步该怎么办,而情感型的人则会选择共情和陪伴。

在生活方式方面,有些人偏好提前做好计划(Judgment),把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另外有些人则偏好随时灵活调整(Perceiving),让生活过得顺其自然,享受随机应变的状态。

比如,在旅行之前,计划型的人喜欢提前安排好具体的行程,包括要看哪些景点等,而灵活型的人则喜欢走到哪里算哪里。

把不同的偏好组合在一起,就能得出 16 种性格类型,我综合相关资料和个人的理解,给它们命名如下。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MBTI 模型

其中的数字是每种性格类型占比,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群中不同性格的稀有情况,按照占比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下:

100种分析思维模型之:MBTI 模型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体现在认知方式上,其中 N 型人则倾向于用抽象的、概念的方式获取信息,而 S 型人倾向于用实在的、可见的方式获取信息。

在 N 型人中,决策方式的区分度更大一些。在 S 型人中,生活方式的区分度更大一些。所以,我们把 16 种性格类型分成 4 个大类:① 理性类(NT)、② 梦想类(NF)、③ 护卫类(SJ)、④ 技艺类(SP)。

① 理性类(NT)的人倾向于客观、理性地评估信息,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常常能够看到同一问题的多个不同方面,习惯从整体上全面地、概括地把握事物,并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来构思解决方案。

② 梦想类(NF)的人倾向于主观、感性地评估信息,他们能够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安慰、鼓励、激励别人,比较关注事物的意义,擅长描绘梦想和愿景。

③ 护卫类(SJ)的人倾向于把信息组织得井然有序,他们既现实又有明确的目标,按计划去做正确的事,往往比较坚定、可靠、可信,,善于分析、总结、判断。

④ 技艺类(SP)的人倾向于不断收集更多信息,他们往往富有冒险精神,擅长随机应变,喜欢面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下面简要总结每种性格类型的特征。

① 理性类(NT)

  • INTJ 科学家型: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目标。
  • INTP 思想家型:聪颖机智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 ENTJ 指挥官型: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的掌控感。
  • ENTP 发明家型: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 梦想类(NF)

  • INFJ 提倡者型:提出并实施自己独到的见解。
  • INFP 追梦人型:积极为梦想事业而努力奋斗。
  • ENFJ 教育家型:乐于组织大家共同完成事情。
  • ENFP 探索者型:敢于主动尝试开辟新的道路。

③ 护卫类(SJ)

  • ISTJ 监察员型:从容不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 ISFJ 守卫者型:耐心地履行自己责任和义务。
  • ESTJ 总经理型:意志坚定地处理好各种事务。
  • ESFJ 执政官型:热情周到地服务和帮助他人。

④ 技艺类(SP)

  • ISTP 手艺人型:喜欢使用工具把事情处理好。
  • ISFP 艺术家型:用作品展示丰富的内心世界。
  • ESTP 企业家型:处理问题时能做到随机应变。
  • ESFP 表演者型:充满热情地为他人增加乐趣。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也都有自身的劣势和不足。没有哪一种性格类型「更好」,只有哪一种性格类型更能反映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所期待的你。

MBTI 模型的作用,不是用来给自己或他人简单地贴标签,而是给我们点亮一盏灯,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位置,同时照亮前行的道路。

判断一个人偏好的关键,不是看 MBTI 测评的结果,也不是看外在的行为表现,而是看内在的心理感受。

三、怎么运用 MBTI 模型?

性格不是靠测出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和运用 MBTI 模型,对照其中 4 个维度和 16 种类型,用扪心自问的方式,去判断自己的性格偏好。

在运用 MBTI 模型的时候,人们难免会受到「巴纳姆效应」的影响,也就是喜欢用一些笼统、模糊、空泛的语言来描述性格特征,但这种描述往往并不严谨,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

面对新的职业选择或发展机会时,MBTI 模型可以帮助你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职业与性格类型的适合程度,但不要被性格类型限制了你的选择和想象力,以免错失职业发展的好机会,因为每种职业都有性格各异的成功人士。

虽然每个人内心的偏好是相对稳定的,但个人能力和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应该运用假设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找到自己擅长、热爱并且有价值的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运用 MBTI 模型的时候,要注意它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重复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效度是指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反映与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

对某些人来说,MBTI 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差。不同时间测试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与自己心中想象的结果可能也不一样。

对我来说,MBTI 测试的结果是比较稳定的。最近半年,我在不同时间测过 3 次,每次结果都是 INTJ 科学家型,这与我心中想象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你自己,你可以综合运用其他测评工具,比如,霍兰德职业测评、盖洛普优势测评、九型人格测试、职业锚测试、DISC 测试等,以便得到更加可信和有效的测评结果。

一个人的性格通常是比较稳定的,但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持续提升的。「你想做」和「你能做」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有时候你能做的事,未必就是你想做的事。比如,你能编程,但是不想做程序员,如果你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个程序员,心里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

你不妨运用 MBTI 等工具,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探索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做的事情,这将是你的动力源泉。

最后的话

虽然 MBTI 模型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但它确实可以作为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的一种方式。

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天赋,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正是「赋能」的意义所在。

在你具备天赋的领域,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就能逐渐建立专业能力的「护城河」,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避免掉入自我优势定位的陷阱。比如,内向者容易低估自己,外向者难以积累优势。

没有必要跟自己的短板较劲,也没有必要被短板吓跑,因为很多能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提升。比如,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等。

向内看,看清真实的自己。

向外看,看清真实的世界。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那些确定性的因素和规律,把自己的能力与世界的需求结合起来,就能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实现更好的发展。

公众号:林骥,《数据化分析》作者

本文由 @林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