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分层和管户体系的AB两面

0 评论 478 浏览 0 收藏 5 分钟

与C端的用户分层不同,银行客户的分层经营,其实是有AB两面的。本文作者以招行为例,解释了银行客户的AB两面的定义,供大家参考。

银行客户的分层经营,其实是有AB两面的。

客户分层经营的A面,是客户的AUM分层,从大众客群到私行客户,每家银行基本都有自己的客户分层金字塔模型。

银行客户AUM分层和经营体系(招行官网、中金公司研报)

以招行为例。

上图中,左边是招行的零售客户体系,右边是招行根据客户分层,配套推出的经营体系,可以简单粗暴地对应为(外部总结版)管户体系。

这个经营体系大致的结构是,针对每一个分层的的客户,区分对应的客户渠道、产品及服务。相信在招行内部,有复杂得多的要素。

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银行的管户体系,跟客户的AUM分层是强绑定的。这么做有好有不好的地方。

好的地方,是运营目标清晰,资源投入直接跟客户的AUM直接关联,理财经理的经营动作也不会跑偏或白费。

不好的地方,是管户体系跟财富管理的绑定程度太深。要知道,客户的AUM只是其属性的一个方面,也是客户在银行价值体现的一种结果。

但是,兄弟姐妹们,有一点务必牢记,“客户≠客户的AUM”,除了投资理财,客户还有信用卡消费、借贷和生活便利等多种需求。这不是“客户在银行存了多少钱”就可以涵盖的。

以上,就是银行客户分层经营的A面:先是客户分层,然后是配套的经营策略。

外部能看到的,不过就是客户可以参加的各种营销活动,活动中可以领到的各种红包而已。

再说客户分层经营的B面。

即便是做财富管理、经营AUM,也不能只看金额,而是要再下探一层,看客户的多维标签。

前一阵看到招行某地分行的一位前员工的分享,说招行在对客户价值进行评价时,除了AUM,还看客户的交易轨迹,它以“AUM”和“交易频次”为基础,分别划出高中低三档,来对客户进行动态分类和运营。

这种方式,不太像银行,反而是更像我之前所在的支付宝——当然,支付宝的用户标签和运营体系要远比这个复杂。他们在做财富客户运营时,会提炼出N个关键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交叉形成的标签,筛出目标的客群,再将这些客群跟业绩关键拐点建立相关关系,进而配套相应的运营策略。

在此基础上,叠加AB实验(以我老东家对新技术的痴迷程度,我走后那段时间,应该是用上AI了),不断尝试,从而逼近最佳的效果。

在这里,所谓的客户标签,叠加了“引入渠道、承接场景、转化权益、交易品种”四大要素,四大要素,任取一个出来,都有N个细分品类。最后通过全平台的交易,才体现为AUM这一结果。

这就是银行客户分层经营的B面:分拆构成客户AUM的各种要素,形成有运营价值的客户标签,进而根据客户标签配套经营策略。

不算招行的话,大多银行,对客户的分层和管户体系的认知,基本都还是停留在A面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道是无】,微信公众号:【道是无】,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