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lipay+到Antom:蚂蚁国际全球扩张战略如何重塑跨境支付市场格局?
蚂蚁国际凭借 Alipay+、Antom 和 WorldFirst 三大核心产品,覆盖 C 端支付、B 端收单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构建全球数字支付生态。
前段时间写了蚂蚁国际的全球化之路,大约有一万两千多字,看得累,所以发出一个简版。
三大核心产品:构建跨境支付全链条
蚂蚁国际以新加坡为基地,打造了三大支柱业务,覆盖C端支付、B端收单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Alipay+:连接全球钱包的跨境支付网络
作为蚂蚁国际的拳头产品,Alipay+致力于打通全球本地支付生态,让消费者“付款如本地人”。通过与35家本地电子钱包(如东南亚GCash、韩国Kakao Pay)及国家标准二维码系统(如新加坡SGQR)合作,Alipay+已覆盖66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万商户,连接16亿用户账户。2024年,其跨境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超300%,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数字支付平台之一。中国游客出境游,如果使用支付宝,全部走的Aplipay+网络。
Antom:一站式全球收单平台
Antom是蚂蚁国际对标Stripe、Adyen的跨境收单解决方案,支持超250种支付方式(银行卡、数字钱包、银行转账等)。尽管入局较晚,但依托蚂蚁集团的技术优势,2024年其直连收单交易总额(TPV)同比接近翻番,银行卡处理量增长超10倍。
WorldFirst:深耕跨境B2B金融服务
2019年收购的WorldFirst(万里汇)是蚂蚁国际布局跨境电商的关键一环。其“World Account”多币种账户支持42种货币管理,连接200多个国家市场,累计服务超100万中小企业,2024年TPV达1000亿美元(四年复合增长率约80%)。
全球化布局:差异化策略抢占市场
蚂蚁国际根据区域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
- 在东南亚,依托地缘优势,通过Alipay+连接本地钱包,WorldFirst和Antom服务电商与商户;
- 在中东,以Antom为核心,助力当地支付数字化转型,设立沙特办事处拓展市场;
- 在欧美,通过服务出境游和跨境贸易间接渗透,如覆盖欧洲旅游商户、利用WorldFirst的英国牌照基础。
面对监管挑战,蚂蚁国际通过合作(如各国本地钱包)、并购(如收购WorldFirst)和本地化运营(建立本地团队、申请合规牌照),平衡扩张与合规。
三、竞争态势:多维博弈重塑格局
在全球战场,蚂蚁国际面临多重竞争:
- 传统卡组织(Visa/Mastercard):凭借庞大的持卡用户网络占据存量市场,但蚂蚁通过低手续费的移动支付(如Alipay+扫码)在小微跨境场景形成替代,同时与卡组织合作(如支付宝接入Mastercard网络)实现互补。
- PayPal等老牌支付公司:PayPal以4.3亿活跃用户主导西方跨境支付,而蚂蚁聚焦亚洲新兴市场和出境游人群,形成差异化竞争。
- 新兴支付科技平台(Stripe/Adyen):Antom与Stripe定位相似,均提供全球收单服务。蚂蚁的优势在于亚洲本地支付资源和阿里系电商生态,而Stripe以开发者友好见长,双方在全球收单领域形成竞合。
- 中国本土竞品(XTransfer/Airwallex):WorldFirst凭借牌照优势和场景化服务(如对接速卖通、Lazada),在跨境收款市场保持头部地位。
四、技术驱动:创新构建核心壁垒
蚂蚁国际的技术优势源自支付宝的经验积淀,在跨境场景中持续迭代:
- 支付技术:推出“支付Copilot”AI助手,自动完成接口对接;支持生物识别(刷脸支付)、多语言SDK,提升商户接入效率和用户体验。
- AI风控与合规:基于机器学习实时监测交易风险,Antom的AI风控引擎自适应调整规则,降低拒付率;构建模块化KYC系统,适配各国监管(如欧盟SCA、沙特SAMA),运用联邦学习保护用户隐私。
- 结算优化:区块链技术支持超1/3的交易实时清算,7×24小时到账,远超传统SWIFT的1-3天;AI外汇预测模型提升汇率管理精度,降低商户汇兑损失。
五、结束语
蚂蚁国际凭借Alipay+、Antom、WorldFirst三大产品组合,构建了横跨C端、B端和B2B的全球数字支付生态。在技术创新、本地合规和生态协同上不断深化,逐步从区域型玩家走向全球核心玩家。跨境支付市场正在重塑,而蚂蚁国际正站在变革中心,持续扩展其全球影响力。
随着蚂蚁国际从蚂蚁集团的分拆,蚂蚁国际被寄予了更多的厚望,能否成为真正的全球支付巨头,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隐墨星辰】,微信公众号:【隐墨星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