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设计赋能:从重要性到实际应用的全面探析

0 评论 3926 浏览 14 收藏 14 分钟

在设计工作中,我们常听说要做到“产品赋能”“设计赋能”等描述,具体的「赋能」是什么含义和意思呢?这篇文章,作者从方法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出发,为我们讲解“设计赋能”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

工作了这么多年,能够适应当下工作环境的体验设计师,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是扎实的工具的使用能力,跟产品方的沟通能力还是经常灵光乍现的创意能力等。

这些能力之间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不同的人之间,成长的速度差距这么大。

这些能力的差距除了天赋、机遇、 努力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方法论体系搭建的差异。结合这么多年的设计积累,我对如何发挥设计师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希望对职业成长中的你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方法论的重要性

设计是一个赋能的工作,但是可以发现同样年龄段的人拿出的作品却不相同,有的人很惊艳而有的人却很一般,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方法论的掌握。

如果我们想成长更快,更好的赋能设计进而达到业务赋能,我们就需要以业务目标为出发点,借助方法论为自身以及团队赋能,促进业务目标的达成。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在工作中应用呢?那是因为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方法论的重要性,不曾主动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已。

1.1 自身成长

很多同学觉得设计只是一个强调动手的工作,不需要学习太多理论方面知识?其实设计理论大多就属于方法论范畴,它是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通用的方法和技巧,因为它的表达为文字相较于视觉图片的冲击较弱,因此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在方法论这块的欠缺。

工作多年后遇到问题,很多人会陷入自责,觉得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天赋欠缺。老话常说不要用战略上的懒惰掩盖了战术上的勤奋,其实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四两拨千斤。它可以辅助我们去挖掘和洞察体验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不同设计师能力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对方法论的掌握程度。方法的作用像似乘法。如果你的努力是100,方法是0.1,那最终你就只能得到10的结果。相反你建立了很好的方法论,哪怕你只有10的努力,你最终也能达到100的效果。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批设计师有的人进步快而有的人进步缓慢,这就是在设计赋能时方法论是否掌握的差异。

如果你每天工作很累,工作很长时间后发现自己并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往往就是方法的问题。需要暂停下无效的努力,多去思考如何把方法论更好的融入我们工作,总结匹配自己的方法论。

1.2 团队成长

在团队管理中,方法论的作用更加巨大。

运用方法论可以帮助设计团队更好地与业务目标和商业价值对接,实现专业的设计产出,从而赋能业务的实现。

为了让团队的设计更加高效,作为领导光在旁边喊口号以及打鸡血是没有用的。

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方法论来指导我们团队的实践操作,结合自身业务找到可以用到哪些合理的方法论,看每个场景下如何可以优化。

通过方法论,设计团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业务的OKR(目标与关键结果),并将设计的思维和行动与这些目标紧密结合。例如根据业务的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流程,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业务的要求。

同时方法论还能帮助设计团队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的设计产出。当部门涉及的产品较多,为了保证每一个设计师统一的高质保量的输出,统一的设计规范就显得格外重要。设计规范的应用是源于系统性设计管理方法论,通过标准化、共享和持续优化的原则,为部门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更高效、一致和可控的框架。

二、什么是方法论

设计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学问。在解决特定问题时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而来。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其更多的时候象征着某种思维方式,每个人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套路和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最初是下意识的反应,不够具体和稳定。需要将这些方法变得更有条理、可传授、可应用,就需要有意识地整理、归纳和提炼。

经验积累是提升设计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哪些方法和做法对于解决问题和创造优质设计特别有效,而哪些方法可能不够实用或效果有限。逐步将这些实践经验整理出来,形成系统性的方法论,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不同设计任务,还可以传授给他人,促进整个团队的进步。

单纯依靠个人经验总结方法论的确存在一定的限制,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视野有限,很难囊括所有的设计场景和问题。而借鉴已被反复验证的方法论模型则是一个更加高效且常见的途径,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例如尼尔森10原则非常经典,历经几十年不断的浓缩提炼为元认知,对于当下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无独有偶,张一鸣说“认知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三、方法论的应用

那么如何来提升方法论层面的能力?技能方面的提升往往因为设计师经验的积累可以熟能生巧,而方法论层面则需要有意识的去培养。

下图中,在不同的产品阶段思考的侧重以及我们在做具体的设计方案的时可以用哪些设计方法作为参考。

正如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给我们讲很多道理,父母觉得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过好这辈子,但我们在接触这些道理时可能觉得他们的帮助不是很大,不具备实践价值,觉得它们都是假大空。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在经历一些事之后突然感觉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开窍”了,在某一点被之前的道理所冲击,瞬间明白和掌握了人生必须的方式。

那在设计中如何早点进入“开窍”环节?

实践才是王道!用流行的鸡汤来说: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

设计方法论理解门槛不高,但是理解与应用其实是两码事,这涉及到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的能力,需要在实际项目中不断练习和调整。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论呢?

1、明确问题所处的设计阶段是关键的第一步。每个阶段的问题都可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将问题与阶段结合起来,团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应用方法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这样的分步思考方法可以帮助团队更加系统地解决设计问题,确保每个阶段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这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定位问题,并从问题所处的实际情境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问题位于用户分析阶段,团队可以选择使用用户体验地图等方法论来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情感体验。如果是在增长分析阶段,可以采用AARRR模型等方法来分析用户增长和转化情况。对于交互设计阶段,可以使用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等方法来验证交互效果。

2、其次针对每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在此阶段可以选择的方法论。通过梳理已知的方法论,帮助团队成员缩小选择范围。

例如在用户分析阶段,可以选择使用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地图、用户故事等方法来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而在视觉设计阶段,可以运用色彩理论、排版规则、视觉层次等方法来打造美观和符合品牌风格的设计。

通过明确每个阶段可选择的方法论,团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解决,避免在大量方法论中迷失方向。这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确保每个阶段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

3、最后是将具体的问题套用在所选择的方法论或模型中,从而推导出解决方向或方案。团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需求,运用所选的方法论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一步骤能够将抽象的方法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团队产生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习方法论的时候要懂得灵活变通,不能生搬硬套,通过这一步持续的练习和实践,帮助团队将方法论融入到日常设计工作中。

四、写在最后

方法论在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设计团队提供有效的指导,挖掘出更多的创意和解决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方法论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因情境而异。因此我们要有灵活应用的意识,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方法的应用。同时通过学习和掌握多种方法理论,综合应用,从而在产品体验设计中达到最佳效果,为用户创造出卓越的体验。

以上只是我设计方法论应用方面的粗略总结,希望该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探讨~

今年的Flag就是要输出交互设计系列课程,也期待大家对我的关注与监督。

我是江鸟,一个爱学习爱分享的设计师。

咱们下期见~

参考文章:

https://www.woshipm.com/pd/5514870.html

专栏作家

江鸟,微信公众号:江鸟的设计生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8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擅长体验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论、交互设计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