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我们上瘾的原理是什么?

Wym
14 评论 12220 浏览 38 收藏 17 分钟

生活中,大部分人会对一些事物格外上瘾,并且很难通过自制停下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理导致我们一步步上瘾的呢?我们又该如何逃离上瘾的陷阱呢?本文将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无聊的时候我们会刷手机刷个不停?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氪金?为什么我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却不再兴奋了?为什么互联网色情危害比其他形式色情都要大?为什么毒品成瘾性这么强?

本篇文章将详细解释多巴胺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人是怎么一步一步上瘾的以及这个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

本篇文章内容基于对神经科学学科的文献调研以及《思考的快与慢》《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整理思考得出。同样我会在评论处分享书籍链接。

一、多巴胺是什么?

在文章《游戏上瘾的背后,都是设计师的“阴谋”在作怪》中,我提到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调控着人的情绪。

随便网上搜索多巴胺,大部分的答案和理解都会告诉你:多巴胺=快乐、愉悦、兴奋。

但事实上,多巴胺并不是快乐本身。先别着急,答案在推理过后就会出现。

VTA,大脑的腹侧背盖区是由专门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神经元组成的。VTA触手延伸到大脑的各个区域,通过释放多巴胺,可以强化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大部分都是正向的感受)。但真正的幕后操作者不是VTA自身,是奖励。

在原始大脑(未经过条件训练)的清单中,食物、性、友情、爱和新奇(novelty)是能促进多巴胺分泌的五种奖励。同时这五种不同的目的能够刺激的多巴胺数量也不同,其中性最为强烈。

且慢,为什么叫做奖励呢?我凭自己实力得到的美食,爱情为什么要叫做奖励?

这里的奖励更多的是从大脑的角度看问题,当你去追求上述五种奖励(进化论,利于生存繁衍)时,大脑会给予这些行为肯定并加强行为记忆。

二、多巴胺是怎么被刺激释放的?

现在让我们暂时回到儿童时代,同时再假设你还从未尝过冰激淋,此时的大脑并不知道冰激淋为何物。

当你意外尝试了一口冰激淋,冰激淋的甜味(符合原始需求的甜食)瞬间刺激大脑的多巴胺大量分泌,大脑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就在此时,大脑记忆分区(海马区)开始记录此刻的爽快感(兴奋)和刺激物(冰激淋),新的记忆即将形成。

当记忆最终形成,每当你想起,看到,闻到冰激淋(刺激物)你就会想起当时的爽快感。

这一过程叫做条件反射(Conditioning)。这不就和高中生物课本上,摇铃铛后马上给狗喂美食,重复多次后,只要一摇铃铛,狗就会吞口水一样的现象。

类似的例子还有望梅止渴等。正是条件反射开启了我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记忆。从来没有拥有过手机的你,为什么现在对手机又形成了依赖?想想上述冰激淋的例子,同样是条件反射的形成。

以上例子就是为了解释,我们是怎么认识新鲜事物和新鲜事物是怎么重复激起我们的多巴胺的。

继续使用冰激淋的例子,假定我们现在对冰激淋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好好的认识了冰激淋本冰了。

现在,在烈日炎炎的公园里,你看到了有游客在吃一根颜色鲜艳的绿舌头冰激淋(鲜明的刺激物)。

你的大脑马上重现了你第一次吃冰激淋的场景,这时候,在你甚至还没有要排队购买的时候(冰激淋都还没到嘴里!),你的多巴胺已经开始大量分泌了,兴奋感和渴望催促着你去购买。

这也解释了我一开始所说的,多巴胺并不是快乐的本身,多巴胺是是“渴望”,是推着你去追求“快乐”的兴奋物质。

再进一步的,让人兴奋的并不是奖励本身,而是追求奖励过程中的渴望感和激励感。

终于你站在了长长的队伍中,等待过程中口水不断分泌,眼睛还在不断的盯着菜单上哪个味道比较可口。所有的这些新的经历和选择都被大脑记录在内(因为此刻的你充分的兴奋,大脑值得记录此刻),而正是这些新的经历让多巴胺可以持续释放。这也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五个奖励中的两个:食物与新奇。还需要注意的是,我整个推理流程中有个前提,就是排队完后我一定能够得到冰激淋这个奖励。也就是说,只要刺激物(冰激淋)可以给你带来可预测的奖赏(得到冰激淋),多巴胺就能被刺激释放。

整理,总结一下上面的整个链条:

全新的符合任意五个原始奖赏的刺激物出现(冰激淋,食物)——感受刺激物(第一次吃冰激淋)——意外的奖赏(从未吃过)多巴胺释放——形成新条件反射——刺激物再次出现——条件反射应答——多巴胺分泌——兴奋感促使你追求该刺激物——得到刺激物感到满足——追求过程中全新的体验被大脑更新——加固对刺激物的印象——重复上述行为

几个重要的点:

多巴胺并不是快乐的本身,多巴胺是是“渴望”,是推着你去追求“快乐”的兴奋物质。

再进一步的,让人兴奋的并不是奖励本身,而是追求奖励过程中的渴望感和激励感;只要刺激物(冰激淋)可以给你带来可预测的奖赏(得到冰激淋),多巴胺就能被刺激释放。

这也和我上篇文章《心流+产品=上瘾》理论有重叠之处,当你的奖励获取过分复杂,即奖励不可预测,多巴胺就难被刺激。也就是心流里面的能力和难度相匹配。

三、什么时候不再兴奋(对奖励感到麻木)?

有读者肯定会困惑,但我现在对冰激淋没有半点兴奋感,更不会为一根冰棍排长队,这不是矛盾了吗?

其实这就涉及另一个概念了,学术文章称之为厌恶理论(theory of boredom)。

文献说厌恶是愉悦的反面,触发机制与多巴胺类似,但并没有进一步研究大脑的哪块区域和多巴胺有一样的应答。

所以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只需要知道部分厌恶的类型和定义即可—— 一个是不安厌恶:对预期的实现以失败告终的厌恶;另一个是敏性厌恶:天然对单一重复没有新意的任务的厌恶。

回到上面的冰激淋反应链条,最常见的厌恶是,当你吃了很多次冰激淋,各种味道各种店全部试过了,此时去追求奖励的这一行为已经没有多少新意,再也激不起你的兴奋感了。

这个时候你对这个刺激物产生了厌恶,不再刺激。

回到大脑运作,你的大脑内的多巴胺神经元已经适应了冰激淋(刺激物)的各种刺激,他们不再释放多巴胺来表示兴奋,反而还拿着小本本盯着你,预期着这个奖励的到来。

当你被排完队后被告知冰激淋卖完了,触发不安厌恶,产生失落感,这时候你对冰激淋就彻底失去了兴趣。

总的来说,大脑的弹性意味着多巴胺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脱敏机制也是动态调整中的一员。当刺激物不再有新的兴奋记忆,所有的行为都是曾经的经历,没有了任何新意,再加上大脑脱敏机制主动降低你对某个刺激物的兴奋程度,避免你上瘾,你就会对某个东西失去兴趣。

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做某个东西永远都有新意,但脱敏机制会主动适应一定剂量的刺激(减少受体),此时相同的行为带来的兴奋度远不如前,你要么就是加大行为的频次来增加刺激,要么就是同样的行为达到较低的兴奋度再慢慢多巴胺浓度下降不再兴奋。

四、实例

1. 为什么毒品这么可怕?

我想先用极端的例子来让读者有个直接的感受,其实我这也是在用多巴胺通路的策略加深你们的印象。毒品无疑是各位读者已经深知,这个刺激物能直接激起你们对于生存的记忆,同时也能加深你们对文章的感觉。

毒品之所以可怕是在于他会让你的快乐兴奋元素失去自我调节的平衡。

毒品大致分两类:

一类是阿片类,属于类内啡肽的合成产品。

内啡肽是你在追求奖励最后,得到奖励时大脑分泌的一种安神,愉悦的物质。

服用阿片类毒品后,毒品类内啡肽充当自己体内自然合成的内啡肽角色给你带来愉悦感,同时毒品也劫持了你自己合成快乐元素的能力。

所以你只能不断的摄入毒品来达到快乐。同时这也建立了一个不健康的条件反射,你只能通过毒品来获取快乐。

另一类毒品是冰毒类的,直接作用与文章一直讨论的多巴胺。

冰毒能直接刺激你的神经元大量不正常的释放多巴胺,这个时候你能感受到的是你这辈子都没有过的多巴胺浓度,可怕的“兴奋快乐“感。

还记得上面提到的脱敏机制吗?

这时候大脑迅速减少多巴胺受体想要压制这种兴奋感,但是这种兴奋感太过强烈,导致以往任何能让你快乐的行为都不能够刺激多巴胺。

结果就是,你只能通过冰毒来获取快感,同时由于脱敏机制,你又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来获取同样的快乐。死亡是吸毒者最终的归属。

2. 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刷手机?

刷抖音,刷微博,刷朋友圈,刷空间……各种各样强迫症一般的手机依赖行为推着我们去刷手机。同样使用多巴胺的理论来进行解释。

拿刷朋友圈和抖音为例:

刷朋友圈属于心里在想万一刷一下看到朋友更新了最新的动态呢?(甚至系统没有提示你有新的动态),刷抖音属于刷一下能看到新的符合我口味的视频内容,新的快乐。

刷朋友圈的链条如下:

朋友圈信息覆盖了五种原始奖励清单中的多种(比如有暗恋的人就涉及爱和友情等)——和朋友圈形成条件反射——看到微信这一刺激物——多巴胺分泌——主动去刷新动态——获得朋友新的分享——形成新的记忆加固行为。

但这个时候你肯定会说,如果系统没有提醒新动态,一般都会刷不出东西,就会触发厌恶,那不就矛盾了吗?

首先第一点是,朋友圈的内容更新频次高,存在一定概率你点进去确实有新东西,那以上链条合理。

第二点是朋友圈内容的新意,由于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刻,新意可以视作长时间存在很难耗尽,所以带来的惊喜感和兴奋感远大于小小的手机上拉刷新的操作,解释了没有提示新动态但会去刷的合理性。

第三点是正是因为厌恶,所以你刷了几次没有新动态就会离开。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奖励的“不可预测性”,在格雷戈里伯恩斯的研究中证明了不可预测的奖励会让大脑更加兴奋。

在这里就是,小小的上拉刷新这一基本没有代价的行为,可能换来一个不可预测的奖励(万一有新的东西呢),想想就能带来不小的兴奋,于是你就去刷了。

当然,强迫症上拉刷新的行为还是比较少见,更多见的是不时回去查看有没有新的动态更新。

对于刷抖音,道理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你总能刷到新东西。虽说很可能会刷到停不下来,但最终你停下来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脱敏机制以及敏性厌恶(把我喜欢的视频推荐库里的视频全部刷完了,只剩下重重复复看各种广告,没意思了)。

所以说到底,刷手机停不下来,就是因为我们对刷的这一行为总有期待,多巴胺总能保持你的兴奋促使你去刷,加上达到奖励的路径短,可预测,结果一般以成功(加固记忆)为终点。刷手机停不下来就可以理解了。

3.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氪金?

这个问题最主要的逻辑和上述一样,这里交给读者们自己去思考。欢迎评论处留下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

成瘾的文章系列就基本告一段落了,成瘾真的是生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让人振奋的是很多成瘾者在意识到成瘾的机制归因后,总能从瘾脱离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意自己大脑的运作,加以克制和调整,利用瘾带你走向更好的目标,也未尝不可。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在评论处我还是会留下相关的书籍和文献,打包发给读者。

 

本文由 @Wymun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赞同,边际收益递减更好解释为什么冰激淋吃多了没有快乐的感觉。充值也要分了,游戏产品里会设置一些机制比如这个你进去玩的一直很轻松,突然一个怪打不过告诉你充值可以打过会出现两个结果,充值那后续准备整套逻辑来吸引用户继续充值,不充值玩家后续再做刺激,包括首冲有礼也适用用户爱占便宜的心理活动来做的。

    回复
  2. 氪金一时爽,一直氪金一直爽。

    来自广东 回复
  3. 原文标题本来是:“原来上瘾的我并不快乐,我只是在渴望和失落中徘徊”
    起这个标题本意是,这个标题本身也是一个难点?为什么会徘徊在消极之中呢?文章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现象。
    说到底,人的欲望总是不断的在变,边界一直在拓展,认清大脑运作机制认清所谓的渴望,欲望,兴奋。才能认清自己做事的动机

    回复
    1. 你的意思是因为多巴胺的原因,多巴胺不是快乐,所以我们一直都只是在追求快乐但一直达不到吗

      回复
  4. 游戏氪金:以王者荣耀为例
    第一步.新皮肤上线(花里胡哨)
    第二步.购买尝试,购买皮肤体验
    第三步.新皮肤游戏内体验很不错,手感顺滑,颜值符合审美,伤害叠加,氪金带来的社交炫耀心理,多巴胺分泌
    第四步.大脑记忆此种愉悦
    第五步.当再次有新皮肤上线,体验更加丰富,社交炫耀心理逐渐增加,多巴胺再次分泌
    第六步.此种循环模式形成,玩家不断氪金
    当然氪金的前提自认为:游戏给用户的体验感不错,游戏社交化,氪金能为用户带去更多惊喜炫富社交体验

    回复
    1. 对的!!但是看看别的游戏的话,最强和最可怕的催化剂是“不可预测性”,即抽奖之类的玩法。那样的兴奋度会更高。
      太高兴了,谢谢你!说明我的文章确实有用和说清楚了,谢谢!

      回复
    2.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上瘾模型的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up主讲的就是多变的酬赏。

      来自浙江 回复
  5. 先收藏了

    回复
  6. 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留下见解
    再留下邮箱哈 我24小时内发送!

    回复
    1. 你好

      来自北京 回复
    2. hi你好呀

      来自英国 回复
  7. 好长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