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用户的真需求

匿言
8 评论 15992 浏览 80 收藏 10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调研、分析,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快速的用户测试、反馈、迭代

编辑导语: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是一个产品经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理解用户需求也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应该如何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本篇文章作者从需求来源、怎么获取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一、需求的来源

1. 需求来源于市场和用户

从0到1开发部分流程(敏捷开发)

由图可知:

  • 定义阶段:我们在产生一个idea时,最先考虑的是我自己需不需要这个idea,它能给我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就是其他的某个群体会不会去使用,群体规模如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和用户。
  • 市场:市场就是人、钱、欲  三者的产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分析市场意味着我们的产品能不能赚钱、规模有多大、什么因素影响我们赚钱、可以赚多少钱。
  • 用户:用户就是使用我们产品的人,所以我们在进行产品产品设计之前,需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也就是本文所要涉及到的内容。
  • 分析:市场找准了,但如果产品的需求方向错了,就算有了用户,最后也只会跟你说拜拜;所以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对于产品来说至关重要。

二、需求来源的途径

需求来源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群体,那么三个区别在什么地方呢?

  • 用户:需求的直接发起者,可谓是一手资料。
  • 代理商:代理商相比是贴近用户的一个途径,一般资料可以划分到二三手资料。
  • 销售:统筹情况下,销售的资料多为二三手资料,不排除一手资料。

三、怎样获取用户需求

1. 需求的特点

需求是隐形的,用户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例如: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那个时候的人们局限于当前的交通工具,尽管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再快点就好了”,但却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能快。

本茨发现了人们追求速度的需求,然后发明了汽车。

我认为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做法并没有让马跑得更快,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

用户知识提出了速度不够快,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原因是受自身认知的局限性。

用户不想说出来,人的情绪和性格以及当时的状态往往决定了;用户能否将他们的真实需求转递给我们,亦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这时要能获取到用户真实的想法就很能体现我们的分析能力了。

2. 如何获取到用户的真实需求

一切真正的需求来源于沟通。

我们找到需求的提供者后,始终记住一句话——真正的需求来源于沟通。

沟通的对象:提供信息的对象。

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通过给用户和提供信息对象直接沟通,根据他们反馈的产品要求,才是最贴近真正需求;因为只有生出在那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体,他们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他们的要求。

无论是对产品、运营还是设计来说,理解用户需求是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而关于如何理解用户需求的文章不少,读过后你是否能真正理解呢?还是似懂非懂,但到了落地环节又不知道如何入手?

找用户需求不能为了让产品显得高端而强行捆绑一些前沿技术,忽略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产品经理要通过需求分析,找到用户本质的需求。

3.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同理心

其实无论是一手需求还是二三手需求,其本质都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考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理发师永远不知道什么叫修一点;理发师并不是不知道什么是修一点而是这里一刀,不对,这里多了,再来一刀,不对又少了;然后就一直修啊修,就变成了我们说的不懂什么叫修一点的长度了。

相信经历过的宝宝们每一次理发都是一次赌博,当理发理到越来越不敢相信时,我们已经输了;如果把理发师比作产品经理,那么当理完发的那一刻起,你已经永远的失去了一个用户。

那么怎么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拥有一颗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用户的想法;缺少的同理心,就会容易出现上述类似的情景。

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了解用户需求,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理解的是我们认为的喜好和习惯,也就是“我觉得”。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同理心呢?

这需要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人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转换角色,通过理解洞察力看到事物的本质。

就比如:一个顾客来理发,通过观察和询问,得知他是一名高中生;想象一下,同学们都留着干净利落的刘海发型,只有“我”一头短发,额头锃亮,宛如一条土狗;转换角色感同身受后,我们就能了解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算不太整齐,也不会希望“再短一点”。

培养同理心,需要我们先倾听他人的感觉,然后转换角色,体会别人的感受;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他人的感受,才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会这些感受。

4. 分析用户需求的本质——洞察力

如果培养同理心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入门课,那么分析用户的真实需要则是进阶课程。

定义:洞察力是指一个人多方面观察事物,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是人通过表面现象精确握其核心并判断出背后本质能力;它迫使你去抓住问题的实质,而不只是看到外表现象。

举例分析:从A能推导出B、再导出C、D,最后推导出E,而洞察力则是直接从A推导出E。

其实就是将一系列的逻辑推理进行简化,是能够直接面对表相到结果,而省略了推理和证明的过程;相应的,从A到E,现实生活中,逻辑思维启发我们,从A到E,要经过B、C、D,而事实上我们可能会经过很多弯路,从A不只导出B,也可能是α 甚至是β,而B到C又有很多种可能。

结论:洞察力不是你瞎想乱推导,这需要我们在探索事物本质过程中思考,其事物背后发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发展方向在哪?会形成什么结果等等。

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试错,总结,纠错,再试错;在回环往复的试错中不断积累正确的推断,让我们能以最快最短的时间从A到E,从而得到相应的正确的结果。

四、总结

发掘用户真正的需求。

首先,不仅要分析需求的来源,但无论是一手需求,还是二三手需求;理解性的阅读并不见得让我们能真正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相反还可能陷入旁观者清的状况。

你加入太多主观意识,以一种过于理性的方式,把自身与自然及他人区别开来,但你做出来的产品不是用户想要或者贴近用户的产品。

事实上,获取用户的真需求时,需要的正是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转换角色,将自身与用户的当时所处环境融合,从而真正明白用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本文由 @哈皮经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无法进行实际落地操作

    来自重庆 回复
  2. 讲了太多理论的东西,但落地起来不太具有实操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比如怎么培养这种洞察力的能力,具体怎么去做可以培养出来,细化到每一步。这些理论太鸡汤了,倒是可以拿来自我感动。

    回复
  3. 涨知识📈

    回复
  4. 写得太好了太厉害了吧

    回复
  5. 写的真好!!!6666

    来自湖北 回复
  6. 分析的还是蛮细致的

    来自湖北 回复
  7. 厉害了,66666

    来自湖北 回复
  8. 厉害!!!

    来自湖北 回复
专题
1998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面试题和解答思路。
专题
1826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用户体验地图展示的是用户在体验一款产品和服务时的情感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建立用户体验地图。
专题
1301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营销数字化与数字化营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容易混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营销数字化的解读。
专题
5709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一次成功的线上活动能让你刷爆朋友圈,拉新活跃留存应有尽有。
专题
39978人已学习11篇文章
你说你会SEO/SEM,我信!但是肯定做的不够好,不服看看别人的。
专题
13809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企业架构可以辅助企业完成业务及IT战略规划,还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核心,也有助于个人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企业架构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