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说明白什么是「蔡格尼克效应」:为什么未完成的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0 评论 2389 浏览 11 收藏 13 分钟

有时候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被“蔡格尼克效应”所影响,总是对未完成的事情感到念念不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如何应对呢?和“蔡格尼克效应”的相关案例又有哪些?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你有没有过以下的体验:

  • 在工作的时候,一件事还没有处理完,接下来你不得不处理下一个任务,然后你发现无论怎么样就是无法聚精会神,整个脑袋蒙蒙。你可能会想,是不是昨天没有睡好,或者觉得是旁边的人太吵了。
  • 你的对象,在你完全没有发现征兆的时候,突然说了分手,人就消失不见了,然后你会伤心欲绝,在很长的时间都无法忘怀这段关系。你可能会想,自己是不是太爱这个人,或者自己太脆弱了。
  • 某个晚上,突然被一部小说迷住了,哪怕明早要上班开会,也要熬夜看完。你可能会想,自己是不是自控能力太弱了。

其实,你想多了,你可能正被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所影响。

本文将用3000字,说明白什么是蔡格尼克效应,为什么我们会对未完成的事情,而念念不忘。

一、什么是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是心理学家Β.Β.蔡格尼克在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

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

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

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

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

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

在上述条件下,未完成的工作的记忆比已完成的工作保持得较好,这种现象就叫蔡格尼克效应。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在事情尚未处理完的时候,潜意识会不断的提醒我们去完成,这种提示逐渐变成一种内在动机,会让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事情,是因为想要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

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同一动机会让他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留下深刻印象。

二、产生蔡格尼克效应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对未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会优于已完成的工作?

经研究,一般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与中止完成的工作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工作难度越大,思维越活跃,短时间强化的强度就越高,而强化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

因此,被中止的工作往往容易被首先回忆。此外,工作难度大时,人们的情绪变化也大,而情绪对回忆是有很大的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记忆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好的

二是中止工作名称的回忆只受到了前摄抑制的影响。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换言之,先做的事对后做的事的干扰影响。在中止上工作中,就没有发生倒摄抑制的影响,而只有前摄抑制的影响。

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做的事对前面已做的事的干扰作用。

而完成任务的工作,这两种抑制都是存在的,因此,记忆效果就要差一些。

三是中止工作的期待作用。

完成工作任务后,人们往往认为此事已了结,可以告一落,因此,就不再有强烈的记忆动机。

这如完型小理学派所认为的,做好的事情就心理理而言已经是完型,它就不再有未完型时的那种强烈要求达到完型的心理动机,因此不易回忆。

而未完成的中业工作,人们总想有一个美好的完型出现,即期待工作的圆满完成。

因此,大脑中常常占有一席活跃的位子,便于回忆时快速地搜索与接通,从而产生蔡戈尼效应。

工作和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你可能对于你目前正在做,但还没完成的事情记忆最深刻,对于已经完成的一些事情或许就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了。

其实这也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人的大脑总是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将之放在工作记忆中,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则会有意地去遗忘。

三、蔡格尼克效应的案例

1. 电视剧中间插播的广告

有没有这样体会,作为电视剧的忠实粉丝对节目中插播的广告甚为反感,但是,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完。

因为广告插进来时剧情正发展到紧要处,实在不舍得换台,生怕错过了关键部分,于是只能忍着,一条,两条····直到看完第N条后长叹一口气:“还没完呀?”

不得不承认,这广告的插播时间选得着实精妙。其实说穿了,都是广告商摸透了观众的心理,让你欲罢不能。

2. 没说再见的分手,都有遗憾在怒吼

很多人难以开启一段新的恋情,估计是因为上一段感情没有好好地说再见,存在不甘和遗憾。

因为在蔡格尼克效应的影响下,这件事很有可能会被视为未完成的,这就会可能在你或者对方心理上产生未完成情结。

简单来说,随随便便的分手会导致你或对方不能彻底放下这段关系。

“我不是不能接受分手,但我们起码可以好聚好散说声再见吧。这么多年的感情就这么不值得吗?”

“这样戛然而止不明不白的分手,我实在是无法说服我自己”。

“如果当初我不那么爱面子,会不会能挽回这段感情?如果当初我跟着他去到他想去的地方,我们会不会已经结婚了?”

这些想法会一直困扰着当事人,让当事人对于未来情感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所以宁愿不开始,也许就不会再仓促地结束,再次受伤。

想要重新开始,摆脱过去情感的阴影,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让自己给回忆画上一个句号,用一个小小的仪式感真正的和过去告别。

3. 蔡格尼克效应在产品设计中运用

蔡格尼克效应已经在产品设计领域已经广泛运用了。

例如某些产品的连续签到功能。

3000字,说明白什么是「蔡格尼克效应」:为什么未完成的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面对这个连续签到的界面,你是不是会觉得有点欲罢不能,如果中间断开了一天,会非常难受?

例如,早年集邮的套票、童年时的小浣熊干脆面的系列卡牌、近年来的IP系列盲盒。

全部都是利用蔡格尼克效应,对用户产生欲罢不能、心有不甘的收集驱动力,进而获得商业上的奇效。

四、如何运用蔡格尼克效应

根据这一效应,以及一些对我们生活造成影响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可能对你的生活很有帮助的启发:

1)如果事情没有做完,你的脑袋里就会一直想着那件事情,让你严重分心,越做越烦

如果有一件事一直让你严重分心,无法放下,这意味着你,只有把这件事做完,你才能把精神心力空出来,转移到其他地方。

此时不妨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把当前的事情一步步完成,再去忙其他的。

2)刻意中断学习,记忆或许更清晰

学习的时候,不要一次花很长的时间在一个科目上。

想要让学习到的东西的记忆更加持久,你可以分段学习,例如,每30-60分钟学习一个科目并休息一次,不管你看到第几页,这样你的脑袋都会在潜意识里不断去回顾你刚刚学的东西,无意中加强学习记忆。

3)制造出“悬念”更能让人意犹未尽

想要让人记住你,想要让人对你的印象深刻,想要让自己表达的事情让人意犹未尽,这就意味着你不能让人把你“一眼看穿”,也不能一次性把自己所有的手段都展现出来。

可以透过“制造期待”,例如别人问你什么,你可以回答“你猜”等,保持神秘和悬念。

这样对方心里会被激起“蔡格尼克效应”式的悬念,让人产生意犹未尽、想继续探索你的渴望。

一次约会或交流可能结束,但记忆却会继续存在对方心里。

4)想要彻底结束一件事,最好能完成某些特定的“终结仪式”

如果你想要和一个人彻底分手,最好不要仅仅通过信息告知。

因为“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影响下,这件事很有可能会被视为未完成的,这就会可能在你或者对方心理上产生未完成情结。

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分手会导致你或对方不能彻底放下这段关系。

五、总结

我们最后总结一下:蔡格尼克效应就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简单来说,就是未完成的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它就像双面刃,运用得当,能让你有效率地使用记忆、达成目标,但运用不当,就有可能会带来心理压力、烦燥分心,造成心理压力。

专栏作家

Hiphop村,微信公众号:给思考留点时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95后互联网人,专注互联网产品/运营和思维/思考/个人成长领域知识的分享。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