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后,你在职场还能值多少?

3 评论 12770 浏览 31 收藏 46 分钟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很多职场人都开始担心自己四五十岁之后会不会面临失业。年龄的焦虑一直困扰着职场人,感觉前路迷茫。本文作者从六个角度分析年龄带来的职场焦虑,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龄越增长越恐慌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互联网产品经理到了35岁,开始变得凄凉。

这种说法好像不光是在高科技产业的。在欧洲,不光是互联网行业的,还是做很多其他白领职业的:人事,管理,会计……

快到50岁的人,都提心吊胆,不敢再换工作,有时忍气吞声。45岁左右以后的朋友想换行业,但改变成本太高,只能咬牙继续做自己不喜欢的朝九夕五的工作。

统计表明,50岁以上的失业率高出2倍,有四分之一失业的人是年龄超过50岁的。工资收入统计里显示,男女到了52岁,工资会到瓶颈,很难再往上涨。

随着大部分国家退休年龄越来越延迟,像法国和德国的退休年龄趋向于67岁。而想一想,52-67岁这15年间你的职位和薪酬都不会再有显著的变化。

所以,一旦将近50岁,不但你很难再找到工作,在现有的工作上很难往上迈。

在欧洲男女的退休年龄是67岁,那么将近15-20年我们注定要惶惶过日子么?在中国,可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55岁-60岁,但难找工作的年龄也被欧洲国家更早:40岁而不是50岁。

在产品培训的时候,我一边上课,一边在想:这些接近50岁的产品人,与30岁出头的人比,到底有什么优势?

长期在同一个公司做的产品人,到了四,五十岁还老是做一种产品。也许并没有每天新的养料和挑战,而其他30岁却在产品顾问公司的人,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产品案例去做,有新的挑战,也许实际经验还更多。

所有一直在安逸环境下工作的人,到了50岁,也许还没有30岁的产品人的经验能力。

到了四,五十岁时,你会渐渐的,寄简历不敢写年龄,面试最怕别人问自己年龄问题, 一说出自己的年龄,肯定不再有回音。

但是,人的年龄增长是很正常的事。所有的人都经历过25岁的青春,所有的人也都会到40,50岁的一天。

那么,这么正常的事怎么就变成一个这么让人觉得有负罪感的关口呢?好像我们的年龄竟然成为不能见人的罪证。

二、年龄越长变得越珍贵的世界

在另一个世界里有我最崇敬的医生Kurski。

我第一次见他时已猜不出他的年龄,他留着一把很长的白胡子,当时估计他就已经年有八旬。

我被慢性病折磨,看了无数个医生,很多专家型的,都没有结果。最终的那个所谓的顶级专家,治不出结果就开始说我心理有问题。在千苦万苦之后的绝望里,被一个朋友推荐了Kurski医生 。

我开始对他非常怀疑,他没有一个方面是像其他我见过的所有医生。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的惊讶就更多了。

每次的治疗约会,时间非常长,有时1个小时,而真正注射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在各种步骤之间,比如局部麻醉与第一次注射之间,一般医生只留1分钟,他会留15分钟。

他好像对收入效益概念很差,或已经不再在乎,或许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不再需要对自己证明什么,不再需要对自己的今天收入有什么目标,所以一点也不着急把病人打发走。

每次的注射处方都不一样,他好像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实验家。先听我的反应或建议,然后加大或减轻某些构成处方的量,属于那种科学家式的「严谨型的冒险」。

我非常吃惊的是,他这种努力地改变方法,一心想增加每次的效率,直到找到那个最好的态度,有点像父亲医生治疗自己的孩子,有一种真正的「关注」。这种关注,我已经好久没有体验过。而这种真正的关注,我不知道有多少医生真的放在他的病人上,就像在意他自己的家人。

他最终让我的病得到控制,让我可以基本上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几年前他突然病逝,我的伤痛就像失去了一个亲人。

对于很多他的病人来说,他的价值是无人可以代替的。

为什么在这样的领域里,年纪不存在问题,而且经常相反。

上周去瑜伽,去听一位导师的课,她年纪应该也有60岁,但是倍受周围一帮年纪轻的人的尊敬 。我看即使将来到了70或80岁,她也照样受人的欢迎,每次来听她讲座的人都比平时多好几倍,因为她说的话,就像一束光芒,能给人一种力量和希望。

我每次想到他们,都觉得这才是人生自然的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更有智慧和光环。

但是在我们的生产和消费社会里,大部分的职业经理或职员,40,50岁的你我已度日惶惶,觉得与年轻人比,已没有优势。

三、年龄和职场价值,真的有关系么

有些职业随着年龄好像在贬值,足球运动员,模特;另一些在升值 ,医生,政治家,精神领袖,企业家;另一些年龄根本没有考虑必要,不管是画家,音乐家,作家……

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从A1往B1发展,从刚上岗的年轻人到有经验的专家。随着年龄和经验的积累,我们应该变得越来越好。

比如:从一个经验不足的外科医生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医生,从一个很嫩的老师变成专家级的教授……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看看周围,在白领的世界里,过了45岁或50岁这个年龄,你的价值似乎并不会再往上涨了,而且会开始惶惶过日子,事实上的趋势变成了从A2或A1到B2。

年龄经常成为社会招聘的一个或者写明或不写明的重要考虑因素,甚至先决条件。那是不是四五十岁的人,年龄大了,能力就减了?

还是说在一个岗位如果我们过了5年,甚至10年,都没能晋升到一个更高的职位,就能说明我们无能?

是不是大部分的白领,都得在45或50岁前,晋升为人高管,才能逃脱这个从A1到B2的路?

其实,所谓的40,50岁的人与30岁的人竞争,说穿了,还是40,50岁人之间的竞争。

为什么这么说?

比如说100个互联网公司只需要100个产品总监,但做产品的远远不止100个,可能有1000人,而这100个晋升为产品总监的时候,其实他们是在与同年龄的这1000人竞争,破平而出成为总监级。

那么这群人,除了100个晋升为产品总监,那其他远远超过这个数目的产品人员有800-900人,到了40,50岁,连社会招聘都会困难,应该如何继续有尊严地工作呢?

而45-65岁这20年的时间可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啊。

我们怎么来计划它呢?更不要说我们退休以后,这一段时间的自我实现需要依然重要。

这似乎成了一个关系到无数人幸福的关键问题,值得我们再来仔细琢磨。

四、人生每个阶段的意义

如果我们跳出这个有点可悲的年龄价值的计算,退一步看看我们人生每阶段的意义,造物主其实给了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它的价值和意义。

在印度文化里,人的生命分成四个阶段:

  1. Lebrahmacharya:专心致志地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在此期间,孩子要服侍主人。学完后,年轻人回到父母身边,可以结婚,仪式浴完成此阶段。
  2. Legarhasthya:他在那里过着一家之主,赚钱和分配收入的生活。年轻人有义务成家并生育孩子,以延续其血统。然后他成为“grihastha”(房子的主人),年纪大的时候,他会送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结婚。
  3. LeVanapratha:印度教生活的第三阶段完全致力于宗教。他从活跃的生活中退休。
  4. LeSannyasa:第四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生活的放弃,幸福地溶于自然。

学习,成家,工作,养家,然后致力于自己的精神生活,溶于自然……

如果造物主给我们每个人生阶段它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容不迫有尊严地过每段年龄?为什么职场里我们的年龄带给我们这样的恐慌?

五、年龄的问题,说到底是什么问题

如果50岁的人会做一件事,30岁的人不会做,那50岁的人绝对不用为自己恐慌。

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除了一些少数像外科手术医生这样的工作,在所有的工作里,都能找到很多能相对竞争的人,连以前紧缺的程序员,现在好像都不是什么紧缺现象,产品人员就更不用说了。

即使是曾经稀缺过的领域,好像现在都能找得到。大学教育如此齐全,科目丰富,大家都知道如何跟随潮流。

我们都知道大致的这个趋势:纯体力活的,或操作性强的工作,年龄越大,敏捷度和体力下降,50岁的人会败给30岁的,30岁的会败给20岁的……

所以我们在50岁碰到的职场问题,说到底,适合与以下三种情况:

  • 受雇的(如果你是老板,50岁当然不成你的职场问题);
  • 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如果你在一个供不应求的行业或职位,那50岁这个年龄也不成根本问题);
  • 你的职位上需要的操作能力成分很高(需要职位战略能力的高管可没有严格的年龄要求)。

我们看上图,左边是那些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有职场恐慌的,右边是那种到了再大年龄也从容不迫的。

职业年龄恐慌问题,从看上去的年龄问题变成了这三个问题:

  1. 你所在的领域,是否供不应求?如果供不应求,年龄就成了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这里,问题的实质转化了,我们以为是年龄的问题,其实是在我们所处的领域里,供大于求,所以年龄经常成为一种自然淘汰的选择因素。
  2. 如果你是企业主,年龄当然也不是问题。
  3. 如果你是那种需要战略智慧而不是操作能力(战术能力)的职业:政治,宗教,科学领域专家或领袖或高管,好像年龄也不是问题。

我们所谓的50岁以后的职场年龄危机,简化了来说,是:

  • 你是受雇的;
  • 你是在一个供求基本可以满足的行业(90%的情况);
  • 你的职业工作需要很多操作能力。

我们来看看,好像很不幸,80-90%的人都处在这三种情形下。

六、解决方法

1. 找一个供不应求的职业

那么找一个供不应求的职业呢?

你作为父母,师长,自己,都会说:要在竞争中获胜。要解决职场的年龄恐慌问题,那一定要选一个供不应求的工作或领域。一定要选那些在竞争里能挺出来的那个象限:市场要求高(难,门槛高),但供应少的。

那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大家不都去呢?

这个稀缺,如果不是有特别的难度挑选,一定是个暂时的状况,也就是说读MBA20年前的和现在的,不是一样的供应比例,现在的MBA可不再是稀有人才。

一旦别人知道一个职业的稀缺优越性,如果不是特别苦特别难,一定会渐渐有很多人进来(程序员或产品人员),直到让它成为一个不再那么稀缺,供需基本平衡的行业。

你的职业生涯有40年,社会的需求在这40年中一定会经历过种种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变换:有的行业兴起了,有的变得不吃香了,稀缺的变得不那么稀缺了,你一开始的优势不会一直在那里能坚持到40年。

所以说,如果你想在竞争中获胜,找那种目前供不应求的领域,会让你暂时有优势,但这种优势也许不是长久的,因为其他人渐渐也会进来。

那种长期都供不应求的领域,一定是有很多的吃苦或严格挑选的因素(或是某种保护)让它能坚持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

要能选择一个40年都供不应求的领域,其实很难,而且要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匹配,就更难了。

话说回来,如果只是为了好找工作,天天琢磨去学哪项流行的行业,这也活得辛苦。难道我们就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却看上去就是供大于求的行业?比如学哲学,学艺术,管理,市场学,沟通学……

在你的职业生涯里,除非你一直处在属于稀缺的行业,否则你一定还是会到一样的象限:有最大化竞争的行业。

在最大化的竞争里,有很多与你能力,学业,专业相仿的人,其中有年纪比你大的,比你年轻的。

2. 走向高管的途径

那你还有一个方法,也就是绝大多数的职业人,都想走的那条路:成为高管总监级。

接近50岁的你,会问自己,为什么有了这么多年来的年龄和经验,却没有将你自己成为高管级的呢?

在25-45这20年,你做了什么?

为什么年轻人那么容易就能赶上你?

为什么能力没与年龄经验成正比?

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还有那么多人可以把你正在做的工作做得一样好?

有没有让自己变得重要 ?

回答“我没能成为高管”的原因会很多:

  • 我转了好几次行业,我没能一开始就摸清我想干什么的方向,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
  • 我做的行业现在市场不需要了;
  • 我一直在同一个公司干,现在企业破产了,所以我的经验和学到的东西很单调;
  • 我跳槽跳得太多,但每次都只能停留在现有的水平,别的公司不找没有高管水平的人做高管;
  • 我一直在同一个公司干,但我的上级总不走人,我也就没有上升的机会。

但总结出了只有一个结论:如果你没有在50岁,甚至45岁之前成为高管,那么以后职场再往这方向走的路一定很难。而那些非高管的其他职位,年龄到了50岁以后,是很难与30多岁的年轻人在一起竞争的。

为什么你即使努力,也有能力,也很难成为高管?

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高管。就像前面举的例子,不是所有现在30岁的人事专员到了50岁都成为人力总监,因为有10个人力专员的公司只需要一个总监。

有的人不适合做职业经理,但却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你能想象马云当一个采购总监或张德芬当产品经理吗?

种种其他更多的原因:有的人出发点比别人晚了很多,低了很多;比如生完孩子,40多岁才重新工作的非常有才能的女性,可能确实当不了高管,那她就只能看着自己成为“老年化职业”的弱者?

所以如果成为高管成了让我们在50岁职场无需恐慌的唯一一条出路,我们的命运,这一切看起来真的有些可悲。

如果你没有运气正好在非常抢手或至少被市场很需要的行业,如果你没有在45岁或50岁以前爬到一个比较高的职位,那么好像你只能在40,50岁来临时候注定过一种恐慌的日子。

但是你忽略了,其实你还有很多其他选择。

3. 你在25岁就应该开始准备,你在50岁时还可以开始大胆做的

首先,来看我们在二/三十岁有哪些选择来更好地准备自己50岁的职业恐慌:

你可以选择考公务员,这样你似乎在四五十岁时还有铁饭碗,但公务员的生活可能不是你希望的。

你可以想着如何选择一个供不应求的好职业(但像我上面所说,即使再供不应求的行业,也会在5年间渐渐趋向平衡)。

你可以从二三十岁就要考虑比你所有的精力放在如何成为高管,但是很多因素你可能不能控制。

比如,你现在的上级放手让你学,给你挑战,还是只是让你做操作性的没有多少风险的事?你现在的上级会有走,把位子腾出来的一天么?你现在的公司喜欢内部提拔还是外部引进,有的公司就喜欢从外面招名校的或MBA,或做过微软级大公司的,对自己公司里勤勤恳恳做的人不信任,你应该换公司才更有机会么?你应该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呢?你应该一直都在一个行业或换行业?

前几天,看到一个统计,在美国的华人上名校的很多,出来当程序员的很多,但能走到金字塔高层的却很少。是不是也有种族,语言交流因素?

这么多不确定的因素,内在和外在的因素,一心想成为高管,做到可真难。

你也可以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就选择创业(这样如果你创业成功,你也没有在50岁的职业恐慌)。但是一系列的数据都表明,其实大多数创业成功的人都在从45岁左右才开始创业。

根据最近的一家数据统计,其实50-60岁开始创业的人好像成功率最高,而二三十岁创业的人成功率并不高。

你也可以在你还年轻的时候,就选择投资。如果你能够很快有财政自由,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你也不会50岁时有职业恐慌。

这一张图试着概括你30岁就可开始的准备,你50岁不用恐慌。

如果你已经到了45岁,再来看看你的选择机会:

  • 你年龄已超过限制,不能再考公务员;
  • 你的年龄,好像很难再成为总监;
  • 你的年龄,很难在重新选一门供不应求的稀缺行业。

看了上面这两张图,好像很明显,40,50岁的人面前的选择机会会少很多。

但是你忽略了,你还有种种其他的选择。

4. 你的选择范围和几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我们年龄越大,选择的范围越小,这个是肯定的。但是也许这也是好事,我们年轻的时候,也许因为我们选择的范围太广了,反而专不下心来。等到我们中年,破釜沉舟式地做一件事,我们的专心和义无反顾一定会让我们有所回报。

你其实还有这种种选择:

  • 投资:在任何年龄,你都可以0从开始,你们看过这个“90天从100美元到1百万”这个记录篇么?从买卖汽车到买卖房地产,如何从身无分文而把雪球越滚越大。
  • 创业:数据证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创业,在45-60岁这段时间你创业成功的机会更大。

我们更不用说你其他的种种选择:

  • 自由职业(写作,艺术),其实这也是创业的一种形式;
  • 教育:当一名有激情的老师来育人;
  • 学一门新的行业(你终于认识了自己长处和兴趣之后做的,最后但也许最做好的一个选择)。

我们看到,无论你是在20还是50岁,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有几个基本的要素你不能没有。

投资的重要性,无论你是30岁还是50岁,你都需要做这3种投资。

  1. 物质投资:如果你没有钱,你要想着去借或辛苦积攒。一旦你有一些钱,你要想着把它滚雪球的弄大(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学会如何有眼光,和如何让风险最小化的能力)。
  2. 能力投资:不要因为为了省钱或一味地赚钱,而无条件地牺牲你的时间,你要用最多的时间和金钱投资在你50岁以后还能用的创业能力和投资能力。如果你现在的工作不能让你有发展这两个能力的机会或时间,或者你换工作,或者你宁可做那种轻松但赚的少一点的工作,让你有时间来练习。
  3. 关系投资:有朋友和处处建立双赢关系的习惯。

5. 创业能力和投资能力

其他能力可以没有,这两种能力不能没有,特别适当你40,50岁,你面前的机会似乎要少很多的情形下。

1)投资能力

投资能力是你对行业,市场的不同寻常的洞察力,是你根据现实和历史数据能总结出它的规律性(我在下一章节会具体谈论这方面的能力),是你能够冒险,但能非常低风险冒险的能力。

投资能力是你寻找资源的能力,是你谈判的能力,是你在任何不寻常的波动和困难下都保持冷静的能力,使你的耐心和做远中期打算的能力,是你对自己优势和劣势的判断能力。

这个能力,你根本无需在一份受雇的工作中学,大部分人都能有资本买几张股票,或一个房子的首付款。你应该试着来锻炼这个能力,不是因为它一定能给你带来多少财富,但这却是你锻炼你的创业能力的第一步。

2)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从无到有的能力,是制造新的规则的能力,是领导一群人达到目标的能力,是低风险冒险的能力,是任何时候都试着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

有创业能力的人一定有投资能力,但有投资能力的人不一定有创业能力,因为你在投资时可能不需要领导团队的能力,而在创业时你却不能少这一环。

一旦你有了创业能力,并往这个方向发展,你是不会害怕竞争,更不会害怕年龄的增长。

如果用简单的词来概括,创业能力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非要开公司的能力,而是做一件事情能比别人更好的能力:创意,忍耐力,亲和力……即使是组织一个生日派对,组办一个民办学校,教父母学会用微信。

创业家能力,是所有那种能独挡一面,在一个领域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能力:

  • 能独立地做决定(你的行业和对人的分析和预测)并承担结果。
  • 能有心理上的坚强:不服输,吸取教训,等待或出击。
  • N型的认知思考:对任何事,沟通,销售,竞争……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能跨行业地进行有创意型的联想和思考。
  • 你的人脉和能说服或鼓舞人的能力。
  • 你的跨行业的知识运用能力。

6. N型的思维能力是投资和创业能力的思考方式

有创业和投资欲望的人,能用N型的思维能力,通过自己或别人经历过的现实的深度观察(N型思维的第一步),能看到很多事情和跨行业里的规律型因素(N型思维的第二步)。

这个能力的锻炼需要漫长的过程,所以年龄会是你的朋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做有心人,不管现实中你也许常常受挫。

N型的思维能力让你对行业,人和社会有不同寻常的洞察力,让你可以绕过竞争,或在竞争中比别人做的更好。

N型的思维能力让你对行业,人的心理有深刻的了解,知道如何谈判,如何管理,如何激励,如何联盟和做到双赢。

比如你会知道,在任何时候,要意识到竞争,供与求的关系。选择职业,公司,项目,职位,要选难的,因为一难,如果正好也与你的兴趣相配,你的竞争优势就加强,不要只图捷径。

比如,销售是没有文凭的人的一个绝好机会。它是一个很难的职位,很辛苦,有压力。很多解散的国企员工,转为销售。但是你在销售里,它的种种困难中能学到的人的心理,供与求之间的关系,会对你的一生都有帮助,销售让你不得不借助你的创造力。

而且,销售这一当,不会因为年龄而被歧视,因为你是在靠销售额的提成来挣钱。

  • 又比如,在任何时候,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的经历,经验还能继续让我的能力同比例前进么?我设法让自己能派到新的有潜力的项目么?
  • 又比如,在任何时候,如何有意给自己进行自我的品牌设计?写的书,发表的文章,演讲,做的产品,推荐信……
  • 又比如,有充分的判断力,分清楚有利自己升值的困难环境,和让自己继续贬值的安逸环境。

你可以试着做不同领域,它们之间一定有相同之处。了解万物之间的那个“通”之后,你会变得很厉害。

或是指定一个领域,最被需要,最难(比如如何拿到网流量),要比一般人都做的好。

又比如,你是不是到了该换份工作的时候?

  • 你该换工作,如果新工作能给你新的突破口,比如说你可以管理几个人员,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或者你可以开拓新的市场,或者在某一个领域是一个你非常想成为专家的领域。
  • 从大公司走出来到小公司做上一级的位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要找行业入口比较难的那种。
  • 当你在一个公司有晋升的可能,最好不要换,晋升了再说。
  • 在一个公司,最好不要超过5年,除非你有持续晋升的机会,或每天能学到新东西的环境。

所有上述的这些规则,你如果有心,你一定能在日常环境仔细观察,成为你做出勇敢判断的依据。

说到底,你勇于投资的能力和想投资的愿望,和你随着时间和经历坚持培养下的N型思维能力,才是你真正在任何年龄都能从容不迫的资产。

你在25-45这段时间,有没有培养你的投资和创业能力,和你的N型思考能力?

如果你从30岁开始,就想到退休以后没有退休工资我还能如何活下去,并为之做准备,你的路就走对了。

建议你们去看这个记录片:“如何从100美元到1百万”。述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50多岁的人,如何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手里只有100美元,来开拓一个1百万的产业。

在25岁到45岁之间,将不光是工资和爬升,养家或还贷。你对你的投资能力,对你的企业家能力,和一两项特殊技能进行重点投资。

有了这两项能力,即使你到了50岁时一贫如洗,你还是能重头再来。

  • 知道如何投资或有计算地冒险;
  • 知道如何写作,说话,主持会议,开发产品…….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幸福;
  • 知道如何在人群中说活并领导他们,知道如何有激情地教导;
  • 知道如何应用跨行业的知识;
  • ……

这里有些是大学里的学科分类:医学,建筑,法律……

但是很多根本不是什么学科或学位能教你的,是靠你自己的长期修炼。

  • 知道如何投资,不是数学学好你就会投资;
  • 知道如何主持会议,与别人协调,不是语法和词汇学好你就能写出带给别人幸福的作品;
  • 知道如何在人群中说活并领导他们, 知道如何有激情地教导;也不是光看什么领导艺术专修课能让你杰出。

你需要长期地观察,总结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

你需要有N型的思维,为你自己和别人的经验做规律型的总结。

年龄和经验成了你不可多得的助手。

你有没有看到,光靠在企业里职位往上爬的道路,可能并不能给你45-50岁后的第二人生带来真正的改变。

如果你已50岁,你的年龄还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你还有什么选择?

我们到了四五十岁,甚至六七十岁,我们前面的选择和道路还是比比皆是,所有用脑来工作的道路你都可以做(因为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是事实)。

我们总以为,人随着年龄增长,脑力也减弱。

错!

大脑在18-24岁发展到一个高峰值之后,便逐渐退化,这种错误的观念已得到了纠正。

罗申兹维格教授研究证明,要是大脑受到刺激,则每一个脑细胞上将会生长出更多的突起,这同年龄大小毫不相干。这些脑细胞突起,将使年纪越大的人大脑内部的突触连接总数增多,从而使大脑传递信息能力增强。

人的大脑,一般平均只使用1%,甚至不到1%。很久以来,一直认为大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事实不然,大脑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

最近澳大利亚的脑力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右半球负责创造力和认知的区域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也就是说我们自以为到了50岁,人到半百,就成了一个在市场上自然贬值的人,殊不知这个观念,是社会的偏见,习惯,和对自己的潜力轻视而造成。

如果在50岁你不能重新一个新的篇章,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你可没有借口喽。

那你会说,那机会肯定会比年轻的时候少啊,

50岁以后,如果你还走被雇佣的路,还在走向往上晋升,成为高管,可能很难。

但是你有很多很多的机会在:

  • 创业或自由职业;
  • 创业型的受雇工作,比如销售;
  • 作家;
  • 艺术家;
  • 教师;

古往今来,大器晚成的科学家、艺术家数不胜数。

如,美国劳斯发现癌病毒,87岁(1966年)时获诺贝尔奖。从1902~1983年间,先后有11位7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获得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80.1岁。

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自40岁起,离乡出游全国,五出五归。55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

1919年,57岁,依然靠卖画维持温饱。是时他在京毫无名气,求画者寥寥,他自慨之余,决心变革画法。直到1927年,65岁时才出人头地,应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之聘,在该校教授中国画。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年少时却不好读书,而是喜欢任侠壮游,到处游荡,直到18岁还不会断句和作诗文,一直到“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但一开始他仗着聪明,学习态度很不好,所以第一次应乡试举人就落第了。后来“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此后参加科举不顺,就在家教授苏轼和苏辙读书。

北宋嘉祐初年,苏洵已经57岁了,他带二子进京应试,受到欧阳修的重视和推荐,从此文名大盛。

57岁在当今社会也是快退休的年龄了,苏洵却刚开始成就文名,

肯德基老爷爷56岁还在拿救济金,结果活到90岁。

如果说我们50岁在市场上贬值,说到底也就是在受雇的情形下。那我们在知道了这个严峻事实,为什么不在50岁之前就有心地准备我们的人生第二篇章呢?

所以,如果在50岁之前,你的目标只是在晋升高管,你其实是牺牲了你人生的第二篇章。

在你的职业生涯里,如果你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靠取悦老板而晋升,你也许会错过你人生本书与你的的第二个好篇章。

你也许并没有时间学会投资的秘密和规律,和如何谨慎地冒险,如何做一个困难的决定,你的时间也许都花在如何取悦老板和表面上管理好一个个项目当中。

你也有可能并没有时间开拓你的想象力,读一些让你离开现实世界的,或跨行业的书,或培养在你心中让别人成长的激情。

你也许有机会有在公司年度会议上说话的机会,但你也许只是做一场给老板看的秀。

你有没有在这个受雇的20或30年的漫长过程中,除了拿工资,还房贷,养活家庭,爬职位阶梯之外,修练出一些企业家式的能力和不同常人的N型思考力。这个能力是在你50岁以后真正有用的,而心理学家都说,大多数情况下,是你的第二人生的幸福和成功决定了你一生的幸福和实现或满足感。

所以,对于你现在的受雇职位,不要看帽子,要看实在。实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你是否有能独立行动,独立承担结果的能力。

能否自己思考,自己联系和沟通,自己参加规划,自己承担结果。

销售其实是一个很锻炼人的职位,因为你的结果大部分情况下会比较显著和分明。

做互联产品开发的,你要小心一种产品 :做的好不好都没有成果指标,也没什么风险的产品。属于公司已经成熟了,很有钱,所以可以随便弄弄新产品,又无所谓成果的那种。

很多大公司都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谷歌。你在这种很有钱的大公司里能培养的创业能力其实很小,因为你很舒适。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然是越小的公司,你越有机会培养战略管理的能力,尤其是那种让你能自由发挥的那种老板。

现在的你除了比较物质待遇,一定要选择好你所处的公司和老板,看看你有没有机会最大限度的培养和锻炼你的企业家能力:

  • 那种放手让你做的。
  • 那种看上去不顺风但能磨练自己的。
  • 你一定要选那种考核你绩效,却不在具体的执行战术上对你进行太多监控的那种老板。因为你在自己思考下的失败经验中会学到的,远比跟着老板不用思考地做成功事的时候要多得多:前一个是创业的简单化形式,后一个你还是一个简单的受雇职员。

这些能力的训练很重要,而你也可以把时间当做你的盟友,不能让它虚费。

很多人多少年唯唯诺诺地做事,讨老板欢心,他们以为这很聪明,其实不知到你高龄失业的一天,你连独立思考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没有学会。

大部分人的职业规划,都是在如何成为高管。其实在这个中间,也许你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你也没能选择好适合你的公司和老板。

你20-50岁的职业经验其实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不是非要成为什么总监,而是为你50岁后的人生第二部做好最好的准备。

从现在开始(不管你20或50岁),开始投资和设计自己的第二人生(50岁以后的人生)。

你无需在50岁还和年轻人竞争编程快慢或好坏,或制作EXCEL报表的能力,因为你如果想学,你一样可以做的好。但是你现在的眼光,资本,毅力和耐心,让你可以雇佣这些人或买一些工具的服务来省时间,而你可以做你想做的更重要的事。

如果你有眼光,知道事物的隐藏真相,你可以做不同寻常的投资规划。

如果你有真正的激情和使命感,你能做那种有激情的老师,给很多人带来一辈子的启迪,像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

你学会了一种智慧,知道你可以做出杰作的那个领域,从此避开大多数的竞争和避免时间的浪费。

在你40,50岁的时候,你应该已经清楚了解自己,那么就一无遗憾地在你喜欢和想做的事情上有勇气地闯一番吧。

特别是你这个年龄时,经济上应该比年轻时有一定的改善,孩子大了,你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于你想做的事。

无论是创业,自由职业,还是投资,或是育人……

其实我们最大的目的——是让自己的一生变成一个艺术品;

我们要创的这个业,不是我们公司的营业额,而是我们自己的这一生。

如果要让你自己的一生成为一个艺术品,你一定要做一个比所有其他人都做得更好的工作,你一定是(对某些人来说)无可替代。

你可以做比别人更好的面包,把你自家的阳台花园变成一个艺术品,写一本别人难以忘记的作品,策划一个有真正价值的产品,成为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或一位逝去还让病人久久思念的医生。

你一定要坚持自己对自己的许诺,创业好自己的这一生。

所谓50岁面临的职业恐慌和年龄价值对于你来说,你已经让你的勇气和智慧,让它不再成为真正的问题。

 

作者:林之唔,巴黎互联网产品高管,法国创业人奖获主;微信公众号:熏衣谈心(ID:xunyifaguo),用出人意料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种种人生,创业,职场和产品问题。

本文由 @林之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虽然我才毕业,但是我已经开始想这些了,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职业,有点焦虑,大佬可以帮帮我吗

    来自广东 回复
  2. 越看心理越虚啊

    回复
  3. 为什么是“值多少“而不是获得“多少资源“,我表示理解不了。难道你们工作只为“混日子“?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