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端证券资讯运营沉思录

9 评论 10630 浏览 67 收藏 12 分钟

编辑导语:金融信息从业者都奉为圭臬的一条常识:信息就是权力,速度就是财富。这句话旨在帮助投资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难度。作者针对C端证券资讯运营做了一番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一、引子-炒股群里的两大资讯流派

信息就是权力,速度就是财富。

这是每一个金融信息行业从业者都奉为圭臬的一条常识。其他行业不好说,在投资界,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机构投资者对个人散户的优势有很多,除了投研强悍、资金雄厚、风控严格以外,最大的不对称优势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和反应能力。

作为一名金融信息行业六年从业者,我先后负责过黄金、A股、财商、港美股资讯业务。业务看似不同,但面对的都是同一个群体:国内的个人投资者。

对一个群体持续观察、思考六年,总会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比如炒股群里的两大资讯流派。

由炒股爱好者自发聚集形成的微信群是近距离观察中国个人投资者的绝佳路径,各类营销群不能算。我加入了的微信群算是质量比较高的,基本上由校友、同行的熟人圈子组成,每天都有不少人自发传播资讯、讨论行情,完全没有广告。

我把群里的资讯传播的两大流派称之为官方资讯派和民间解读派,前者式微,后者不断壮大。

官方资讯派涵盖了财经媒体、资讯软件、市场异动、研报图表、7*24快讯等等。民间解读派的来源就丰富了,各类文字截图、新鲜段子、抖音短视频、理念鸡汤等等。

数量占比越来越多的是民间解读派,总能引起大家热烈解读的也是民间解读派。

这个现象说明,在低质量信息过剩的时代,证券资讯行业要重新定位自己,搞清楚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二、第一性思考:证券投资者真正需要的只是降低决策难度吗?

回归第一性思考,投资的本质是通过正确的决策带来资产增值。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难度是其核心诉求。帮助投资者更轻松的做出正确决策是所有证券资讯行业从业者天生的使命。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投资者唯一需要的就是降低决策难度。然而,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理论的普及,人们发现,除了降低决策难度以外,投资者至少还有一项核心需求,那就是情绪需求。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所有的投资决策按照最终目的都会被分为两类,追求盈利或者规避风险。然而,这两类决策将分别遭遇贪婪与恐惧两大人性弱点。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投资者在大部分时间注定是做不出、做不到正确决策的。决策错误的投资者个人情绪必然会遇到重大危机,亟需援助。

心理学上有一个大象与骑象人理论。情绪就是那头大象,理性是骑象人。当大象躁动的时候,骑象人根本就控制不了大象,它所能做的仅仅是安抚而已。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象与骑象人的合体。需求冰山海面之上的部分,他有让骑象人做出正确决策的需求,需求冰山海面之下的部分,他更有安抚大象,避免大象失控造成巨大灾难的需求。

投资者同时具备降低决策难度、稳定情绪两个核心需求,后一个需求正在越来越被大家看重。

三、国内证券资讯行业发展阶段的回顾与总结

我把证券资讯行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选取了各阶段的典型产品。纵向来看,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重视满足投资者情绪需求。

我也对国内主流的证券资讯产品现有功能进行了汇总分析。横向来看,大量社区、即时互动类的产品出现,同样标志着满足用户情绪需求越来越重要。

这意味着,证券资讯行业中,工具价值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情绪价值需求不断上升。“有温度”将成为每一个券商、金融信息服务商的加分项。

值得注意的是,选取的成功案例中,由券商直接操盘的只有两个:东财与富途,分别是A股和港美股互联网券商里的翘楚。

这体现了互联网券商对传统证券行业的影响与改造,似乎证券投资正在从一件专业、严肃的事情变的简易化、娱乐化。过度简化当然不符合金融投资有风险性的本质,我们不知道这个趋势是否代表未来,估且把它交给时间来检验。

四、证券资讯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对

证券资讯行业真正可以被称为护城河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两条:产品力与社区生态。前者的提供丰富的功能与极致的体验,后者沉淀关系链,寄托投资者的情感需求。

二者都建立在对受众群体的深刻洞察上,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其中,“社区”与传统的资讯行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更像是社交平台。因此,没有互联网社交基因的公司基本上做不出成功的社区产品。

在证券资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我有三个看法。

1. 技术扩散持续引领行业进行数字化升级

证券资讯行业过去10年里经历了一个快讯从收费到免费,数据从垄断到开源,内容分发从人工到算法的过程,这是典型的技术扩散红利带来的数字化升级。

数据科学与智能算法的应用有望给行业带来千人千面、按需定制的改变,会大规模提升信息分发效率与精准度,继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智能投研与智能投顾技术不断成熟,有望在市场洞察、机会捕捉、风险控制上带来突破,开创AI被动投资新时代。

应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算法尚不能完全替代专业人士。专业人士+技术赋能才是当前的王道。

2. 社区形态2.0王者归来,PUGC成为主流内容生产模式

单纯从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来看,社区形态1.0早就迎来了它的辉煌,比如天涯猫扑百度贴吧。因此证券资讯领域社区生态的重新盛行更多是一种回归与蜕变。

社区形态的回归原因有很多种,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是只愿被影响,不愿被营销的一代人。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为了逃避思考,更愿意筛选一个大v作为代言人,心甘情愿被他影响。投资大V的出现刚好满足了他们进行决策和情绪依托的需求。

当下社区生态相比于1.0时代已经有诸多不同。内容生产形式从UGC(用户生产内容)转变为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平台运营从短期话题征文模式转变成长期的“优秀创作者奖励计划”,招募、激励能生产优质内容的达人,构建生态,形成网络效应。

应对:投资社区具有网络效应,如果错失了先机,那就要避免与头部竞品同质化。

3. 短视频与直播成为主流内容形式,打造IP的能力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认知科学上讲,文字阅读是反人性的,人们更愿意通过视频形式来获取信息。从各平台披露的数据来看,文字资讯占比越来越低,视频与直播快速增长,所占比重跃居第一。而直播与短视频相比,又拥有0时延、易互动、感染力强、制作成本低的特点,必将成为最终赢家。

从功能性上讲,直播打通了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同时具有获客拉新与转化的功效,实在是一项攻守兼备的运营利器。

需要注意的是,短视频与直播本质上是娱乐化的,它与金融投资行业固有的收益性、风险性、专业性的本质是背离的,如何平衡取舍是一门挑战。

应对:一旦投入,就要倾其所有,切忌浅尝辄止。短视频与直播主要用来获客与转化,不应过多用于提供专业服务。

五、结语

金融信息行业从业者一直的信念是“信息就是权力,速度就是财富”,力求帮助投资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难度。

从业时间久了,多次穿越牛熊,才发觉投资者除了要降低决策难度,更有情绪寄托的需求,由此带来了行业转向,关注投资者内在感受。

“有温度”将成为每一个互联网券商、金融信息服务商的加分项,共勉。

 

本文由 @张看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耐心的看完全文,仍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证券产品的咨询不是为了解决什么盈利,最根本的只是解决普通C端用户的信息有无问题。不要指望资讯解决投资问题。用户下单的过程决定性因素很多,资讯作为其中一部分,多数用来做心理按摩,而不是完全决策要素。决策质量与决策难度是要靠证券业务去解决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 学习收藏了,今天就当一回课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运营,当然必须要有工具。给大家推荐一款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课堂】旗下独立研发的私域流量运营工具——粮仓·企微管家。粮仓·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业微信的一款营销型SCRM系统。集裂变获客、留存促活、销售变现、客户管理于一体的私域增长闭环系统。覆盖企业客户运营的生命周期,助力企业私域流量运营,提升售前/售后服务能力。还可以免费开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来自广东 回复
  3. 太难了,搞到最后就是看信息的快慢和资金量多少的博弈,总的来说,钱越多掌握的信息就越好赚,先人一步总能吃到肉

    来自广东 回复
    1. 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自古以来都是一门好生意。简单,却非常有效。

      来自上海 回复
    2. 只能说有优势,但是不绝对,整个市场的风格其实一直都在不断的进步和变化,没有什么套路是一层不变的,最终博弈的其实还是人性,其实行业中蛮多愿意在这个市场中深耕的人都喜欢打德州就是这个道理。

      来自上海 回复
  4. 对于“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难度。”这句话太有感触了,这不管是对于从业中的运营和产品都逃不开的两个核心思想,券商产品也好,投顾也好,内容也好,从根本上没有办法直接解决用户的盈利需求,只能从方式方法来上帮助用户降低投资的门槛而已。

    来自上海 回复
    1. 我们的看法很一致,看来是同行。去解决用户盈利需求的是信托、资管业务,C端证券业务做到极致也只是辅助用户“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难度”,不可能代替用户做决策。能消除不确定性的才是有效信息。现状是,市面上太多资讯产品连帮助用户降低不确定性都做不到,用户只能依赖各路大V。

      来自上海 回复
    2. 其实说到底产品或者平台没办法去保证用户稳定盈利这个诉求,甚至于很多凭借炒股起家的人都不敢保证说在当下这个行情下一定赚钱,但凡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上就是骗子或者就是摆明了开门割韭菜,比如目前市面上的三方投顾公司,大多逃离不了这个定论,只是看看大家的吃相难不难看,是不是合法割韭菜而已。

      来自上海 回复
    3. 有很多共鸣,加个微信认识一下吧,我的个人微信号是qianjiang126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