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W1H | EDI电子数据交换怎么做?

1 评论 8962 浏览 14 收藏 9 分钟

4W1H,即what,who,where,when,how。 本文作者从这5个方面对EDI电子数据交换展开了分析。在工作中,怕的不是问题艰巨,怕的是自己没有理清楚思绪,不知道如何下手,像这样用拆分的法则将问题进行拆分,进行一个个地解答,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思路。

最近要负责系统EDI的相关数据交换处理,前段时间搞得毫无头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梳理的产品内容丢三落四的,后来静下心来,还是从4W1H法则入手梳理(在此业务场景时间点不重要所以剔除了When)。

What:EDI是什么

每次分析业务时,无论新旧,我都会先扪心自问,这个业务到底是什么?如果能一句话概括,那证明我对这个业务理解相对深入了,否则就可能理解尚浅。

EDI: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缩写EDI)是指按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相关业务数据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自动处理。

这里几个点我首先Get到了,它有一套通用标准格式;传输对象是业务数据,使用对象是B2B的间系统,需要进行交换,还有一点很重要它可以自动化处理。

Why:为什么要做EDI

之所以要做某些业务,一定是此项业务解决了某些现实问题。

那EDI解决的问题是啥?主要解决两个商业伙伴间的数据交换上。

例如:B公司为A公司下游,B公司生产的产品需要向A公司购买其相关产品,A公司的产品就相当于B公司的生产原料。再接地气点就是,A公司是卖菜的,B公司是厨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子想要做出美味菜肴,他都要清楚菜商有无自己需要的食材,然后了解食材的多少才好确定自己能做出多少盘。B公司要是生产过程中若是想扩大生产,就要了解A公司相关库存信息等。

目的是将不同的业务系统连接起来,进而传输电子类的单据(如订单,发票,库存等等)

Where:EDI使用场景

国际标准EDI系统通常都包含EDI报文传输、EDI报文翻译/Mapping、集成业务系统三部分功能,分别实现了对外连接交易伙伴对内实现文件翻译系统集成,由外至内实现了数据自动化传输。

1. 对外使用

将两个业务系统,通过EDI文档(或者称为EDI报文)进行传输

2. 对内

一些B端用户在初次配置信息化系统时,或者是更换系统时,在期初需要将大量数据导入到信息系统中。一般厂商会把数据存储在各类平面文件中(例如:Excel、Txt等),然后需要将其导入到业务系统中,或者从业务系统将业务数据导出到平面文件,例如发票业务数据导出为pdf。

很多产品都有映射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导入】【导出】,当然也可称之此功能为格式转换。

3. 应用于哪些业务

一些单据类的业务,例如:采购订单、销售发票、库存清单等。

4. 有哪些入口

  1. 统一入口:整体上可以有个数据交换中心,在此功能入口下可以进行不同业务的数据交换操作。
  2. 单据入口:我称之为“携带入口”,是可以挂靠在单据类页面上的,方便用户在制作单据时就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即拿即用。

Who:EDI使用者是哪些人?

对于使用者,也要结合业务使用场景来考虑。场景上是分对内和对外两种情况,使用者在考虑时也需考虑到此两种。

例如,从对外传输上和内部导入使用两方面出发:

在业务梳理使用者时,其实也是在梳理此项业务的权限,也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 谁能用?
  2. 能用哪些?

How:怎么做到数据交换

1. 它包含哪些内容?

标准的EDI系统的三要素是:

  1. 数据标准:电子数据交换共同标准,有一定国际标准如AS2, OFTP(2.0)等,通过共同的标准达到彼此之间文件交换时报文传输协议相同。
  2. EDI软件和硬件:主要指EDI翻译软件,其主要作用就是实现EDI标准报文与自定义格式文件的转换
  3. 通信网络:将增值网络(VAN)作为传输EDI报文的管道。

2. 业务内容转化为功能

3. 工作流程

一种常见的整体工作方式:

将其转为流程图:

API是新的替代品吗?

从上文来看,EDI好像主要服务于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传输。但是所有的业务系统间的传输,都需要靠EDI完成吗?其实不然。

若仅是跨系统间数据读取,而且有明确导向的,也可以采用API方式(此处API是指WebApi)。例如,客户在用CRM系统时,需要将其在CRM所做的活动事项,展现在其OA系统中,若这两个系统是独立的,那OA系统就可以通过API方式去读取CRM里相关活动业务数据。

二者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EDI有特定的传输协议,且其消息类型也多于API。

EDI发展历史相较API悠久,所以标准制定也相对统一,而API可以做到灵活的读写。不过正因为API没有统一的开放标准,所以,业务系统通过API方式实现数据共享的前提就是,输入系统需要提供『写入接口』,而输出系统则需要提供『读取接口』。

总结

无论是4W1H 还是5W2H,这些方法仅是提供了一种分析思路,通过这些思路基本可以理出轮廓。

最终想将业务梳理得细致,还是要靠自己在知识海洋中捕捞,无论是在网上搜索还是实际体验业务,都需要切身感受理解。

有句话讲得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参考文献:

https://wenku.baidu.com/view/021c017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b.html

 

本文由 @29号同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谢谢干货,有助于理解,多谢多谢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