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现有产品发现创新点?

0 评论 14894 浏览 21 收藏 15 分钟

我们不是没有可创新的机会,我们是根本没有办法发现创新的点,因为我们回不到小白状态。

基于现有产品发现创新点的困难

在我们曾提到过的创新六力模型中,用户力是我们发掘创新的起点,有着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下面就我们先从场景分析开始,回到用户的场景之中去,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所为。

在这里需要将各位带入到一个实际的场景中去,这个场景是我们TII咨询曾经服务过的一家企业,他们是做湿巾的。湿巾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产品,但正是因为特别熟悉,反倒让我们很难做这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在这家做了十几年湿巾制造的企业,要帮他们去实现产品创新,其实非常困难。

发现创新机会的惯常模式

如果把我们自己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你会发现我们若要去做创新,要给出一个新的产品实践的方向会很困难,我们如果要去做创新究竟该怎么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去以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想,参考过去的经验。

就像之前做手机一样的,首先去看周围有人在做什么,或者参考过去成功的经验去进行创新,例如手机拍照这个功能很受用户欢迎,那我就跟着做拍照,导致手机拍照的功能越做越多,越做越复杂,效果也越来越好,最后用户似乎也满意了,老板也开心了,然后你就觉得这是一种成功的创新方法。

正是因为你过去的经验给到了你这样的信心和方向,所以你才有这样的思维和动作,但是基于过去的经验,貌似看起来好像很有效,而实际上当你能想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你就越容易进入这么一个状态,其实背后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你有非常强烈的惯性思维。

你认为做手机就应该把拍照做好了,可是我们手机是干什么用的?是用来通信的,是用来社交,拍照只是这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功能点。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同时去做拍照功能,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很多美女喜欢拍照,喜欢晒秀炫,但是这就一定是我们唯一的创新方向吗?绝对不是,随着惯性思维会给你带来一个思维的困局,你会很难跳脱出来。这种思维就会遇到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些问题,不知道方向在哪里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突破,我们需要归零,我们都是我们专业领域做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专家,但是我们是不是真真正正的理解现在在使用产品的用户呢?可能未必。所以我们说的解决办法的第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归零,以一个空杯的心态让自己变身为小白,重新放下所谓的专家角色。

习以为常的专家状态

这块儿的问题是什么?当我们在一家企业里边做了很多年,在同一个行业耕耘多年,你会发现我们所有人都会变得越来越专家

实际上我们越来越专家的时候,就会让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专家的对面是一无所知,当你越来越专家的时候,你是离小白的状态越来越远的一个状态。

特别是当你习以为常的时候,你会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是像我们一样思考方式,所有的人都会像我一样来看待我的产品,所有的人都会像我一样了解理解这里边的东西。所以在早期互联网产品中我们会经常发现里面会经常冒出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弹出一些代码的错误信息、抛出一些异常啊,不过在程序员眼里这些情况都很正常,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令人发指的报错弹窗,其实你的用户没几个懂代码,他们才不管你报的什么错,他只在乎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就好了,所以我们才要做优化,要做创新。

首先别认为自己是这个行业的资深元老,先让自己归零,回到小白状态,什么时候你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对你产品一无所知的状态,你才能真正发现原来你的产品还有很多没有做到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和可以创新的点,所以这个时候你才有可能找到机会。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是没有可创新的机会,我们是根本没有办法发现创新的点,因为我们回不到小白状态

观察用户

怎样能尽快就回到小白状态,我们在其他的课程里面会提到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我首先要能够做到去观察。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里面的专家,不管是业务部门的专家也好,还是某些产品经理也好,甚至是做用户调研的业务部门的人也好,你会发现他们其实一年只会固定时间去走访调研几个用户,搞几次这种所谓的像是用户调研的调研,最后回到办公室里面还是该怎么做怎么做。

所有人都知道那样不对,但是呢,却没有几个人真正能够跳脱出来去真正去天天每时每刻的去不断的观察用户他们现在到底在怎么使用我们的产品。而很多人因为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职位越来越高,还会选择把这些事情委托给一些低层级的员工或者是外包公司来帮你去代劳。而你审阅他们带回来的信息时,细心的你会发现其中已经丢失了大量的细节,你始终无法真正的理解用户为什么会这么用,你可能会觉得用户简直是个傻子。不好意思!不是他傻,还是你不了解他。

成为用户

从这里边我们就得到最大的一个启发或者说触动,就是你怎样才能让自己回归到每时每刻的去观察用户去体察用户?

所以第二个方式就是成为用户体验产品,比如说你在做一款安卓手机,但是你自己天天用的是iPhone,你是认识到你的产品跟iPhone差距很大,但是你根本不知道你的产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当你不是你家产品的使用者时,你就根本无从得知用户真实的使用体验。

超越用户

即便你做了很多观察,你也没有办法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是更深层次的心理感受。

因此第三个方法是超越用户,如何能够站在比用户更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这个就体现出了我们对人性的把握。

在现有的产品里边,微信其实在这个方面是做得比较深刻,微信在某一些人性的洞察上做的非常系列。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朋友圈这款产品刚刚出来的时候还有很多评论去说:你在模仿什么?你在模仿微博再去做类似于QQ空间的移动版等等这样的一些负面的批评,甚至有人断言朋友圈绝对成功不了,但是实际上他非常成功。

这么多年过去了,使用的频次非常高,为什么会这么高,就是因为他对每一个细节把握的很准。比如说我们什么人可以看到对方点赞,什么人可以看到对方的评论,其实这是一个机制设计的,而这种机制呢,是过去很多产品都没用的,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种隐私性的问题,给造成用户很大的麻烦,朋友圈里边就很聪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有两三个人之间同时是好友的情况下,他们才能够看到彼此的信息。这样的机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隔离,而且是智能的,这种体验的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交友的方式、社交的方式进行过深刻的理解和洞察以后才能做出来的选择。

回归用户,一秒变小白

在我们从变成用户到超越用户的阶段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用户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下一阶段就是发现用户的痛点。当我们真正能够让自己变身为小白,回归到用户,我们就有可能发现出来很多的问题。

现在我们回到湿巾这个使用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湿巾最常见的这个包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条状的,一种是盒装的,盒装的里面又分成两种的打开方式,一种是掀开盖子,里面还有一层贴纸,一种是纯粹贴纸这样的简易包装方式,你会发现两种方式好像已经形成了行业的习惯的方式,但实际上的两种方式的使用过程中其实是其实是存在很多的使用的不便的。

举个例子,当一个妈妈抱着小孩,使用婴儿湿巾的时候,你会发现把贴纸撕开以后,你把纸巾抽取出来,它的设计方式是类似于我们传统的纸巾的方式,一张和另外一张是连在一起的,为了便于你抽取下一张是在抽取前一张的时候会把下一张带出来一部分便于你去取。

但是在婴儿这个使用场景下,其实妈妈是特别在意纸巾是否卫生的,但是很不幸,这时抽取出来的那下一张还需要用手把它塞回去,这是非常非常不便,而且还不卫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用户痛点,那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妈妈抱着孩子只有一只手可以抽取湿巾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更加显著了。

所以痛点在惯性思维、在大家已经成为专家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发现的,你觉得这么设计就感觉就应该天经地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还是有一些创新可以去做的,比如说维达做了一个新的湿巾应用,它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用湿纸巾去擦PP,看起来这个设计应该是非常有需求的,但是设计的不好就会很尴尬,例如像我刚才说的那个用法每次多抽出半张,每次当你用完了的时候,你还得用那个还没有洗过的手要把纸巾再塞回去。这件事情真的很恶心,所以呢?这个问题已经变得不解决不行了,不是用户可以忍受的点了,那怎么解决呢啊?

维达在这块设计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每一次去抽取的时候只抽取一张,虽然它给你使用下一张带来了一点点不便,但是它确实保证了卫生。所以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是说在以前,你觉得已经习惯了,或者说你觉得那个并不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但是当你真正能够跳脱出来,你回到用户的场景之下,你其实是可以发现这些问题,也是可以去改进了,这个是在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特性上是可以做创新的,所以这就是我们继续现有产品做创新的一个突破点。

总结

就是当我们在进行传统的现有产品去找寻机创新机会点的时候,核心的突破点是让自己从专家变成小白,然后让自己回到用户的身边,让自己能够做到每天都能够成功都能过去了解和观察用户,包括自己使用产品,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发现用户在各种各样的场景下使用的细节,在这个真实的场景下找寻什么是用户真正的痛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只要解决这个痛点就是你的创新机会点。这就是我们的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做创新的一个思路。

 

作者简介:艾老思(艾永亮),TII互联网转型咨询创始人,TII产品创新学院院长,步步高、美的、深交所、华为、顺丰、K米等企业转型顾问,《腾讯之道》作者,前腾讯首席敏捷管理教练,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发创新小组成员。微信公众号:「TII产品创新」

本文由 @艾老思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