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思考:无处不在的用户习惯

热风_
6 评论 14411 浏览 38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在设计一个新产品的时候,需要注重对用户习惯的培养,这有利于产品被用户更好地接受,也有助于减少使用上的障碍。本文作者从交互体验出发,对用户习惯展开了深入讨论,与大家分享。

我们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个词:用户习惯。设计师们希望尝试更多新颖的交互方式或者视觉效果,却常常受限于用户习惯。实际上,建立在用户习惯上的创新才是好的体验。

01 什么是用户习惯?

互联网产品中的用户习惯,可以概括为用户面对某种特定场景的习惯性认知与行为。

试想,我们在使用 App 时,是否遇到过因为习惯的问题而感觉到不适应的场景?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Windows 与 Mac 系统的软件关闭方式。使用 Windows 的电脑时,我们形成了关闭操作在右上角的习惯。后来开始使用 Mac 电脑,关闭方式都在左上角,在一段时间内,每次关闭时都感觉到格外不习惯。而 Mac 的关闭方式没有比 Windows 产生显而易见体验升级,改变操作习惯成本高,部分用户可能会认为 Mac 的关闭操作不好用。

当然,假如最开始接触的是 Mac 电脑,再使用 Windows 电脑,也会自然认为 Windows 不好用,这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一旦产生习惯,改变习惯将产生一定的学习成本。

02 为什么会有用户习惯?

用户行为习惯的产生,与记忆的特点有很大关联,我们可以把记忆划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大家比较熟悉,也容易感知到,比如我们在学校学习时背诵的课文、公式法则等,可以用语言、文字等显性方式描述出来的记忆。

内隐记忆也叫非陈述性记忆,我们无法用行为描述而又确实存在,比如骑单车,学会之后很难会遗忘。刚开始学习时,会需要意识的介入,经过多次练习,行为会逐渐“自动化”,比如学习开车时,我们会注意力很集中,而习惯开车后,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聊天。

我们平时说的肌肉记忆、条件反射也和内隐记忆息息相关,而且一旦形成,不太容易改变。需要注意的是,肌肉记忆只是一种简单描述,负责此记忆的是小脑,其实肌肉没有记忆。

所以我们感觉体验某个 App 时,会习惯性前往某页面寻找某功能,或者隐约觉得体验和其他 App 有区别,很多时候与内隐记忆形成的用户习惯有一定关系。

03 挑战用户习惯的风险

几年前 ins 的 logo 改版,将 logo 由拟物化改成了扁平化,同时颜色也发生巨大变化。

暂且抛开视觉效果不说,从用户视觉记忆上,已经习惯了旧 logo 的效果,而右侧新版效果很难与左侧产生记忆上的关联。

许多用户因此反馈桌面上找不到这个应用、许多用户吐槽很丑甚至不想再使用。所以我们比较好理解,为什么有时 App 改版容易反而引起用户的反感,强行改变用户习惯可能产生许多影响。

04 互联网产品如何避免挑战用户习惯?

1. 了解用户是谁以及用户的行为特点

举个例子,B 站的使用用户整体更偏年轻化,用户习惯上也接受了形象上、交互体验上都更显年轻化的设计,比如详情页进度条。而小年糕的主要用户群体更偏中老年,所以整体设计以操作明确、字号偏大、去除多余信息为主。

2. 关注主流产品的用户体验

关注所在的行业主流竞品动向,这些竞品的操作往往代表用户的习惯操作(或被培养出来的习惯操作)。

3. 注意界面信息传达

举个例子:下图的两种卡片的信息呈现差异在于星级展示和描述文案的类型。左侧为旧卡片,右侧为新卡片。这两种卡片将会运用在 App 的不同场景场景。

新卡片相较于旧卡片的区别是:

  • 星级+数字评分:数字本身的更容易向用户传达具体的分值概念,比起单纯5颗星会更直接。
  • 描述文案:让用户了解电影是什么类型。

从信息层面,以上理由是成立的,可是如果考虑到用户习惯,两种卡片在 App 里面并存,我们是否会考虑以下情况:

  • 星级+数字:之前用5颗星表示星级,现在用1颗星+数字,运用在 App 的不同场景,假如用户不注意到数字,是否会以为只有 1 颗星?
  • 描述文案:不同卡片呈现不同类型的文案信息,是否会让用户产生信息混乱的疑惑?

以上考虑的问题,未必真正成立。但是作为设计师,我们在信息传达时,需要注意是否会影响用户习惯。

4. 注意特殊交互操作

我们使用 B 站时,视频详情页允许侧滑返回列表页。而与 B 站较为类似的 YouTube ,在视频详情页允许从顶部下拉返回列表页,而且视频缩小到底部。

▲B站

▲YouTube

习惯了 B 站之后,会不习惯 Youtube 的返回方式(虽然很有特色),设计交互行为时,需谨慎是否为用户习惯的操作。如果不是习惯操作,是否该考虑不用此交互?如果有较强的诉求需要用到此交互,则考虑是否增加明确的交互引导。

05 何时改变用户习惯?

用户习惯并非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比如滴滴打车颠覆了传统线下打车的用户习惯;微信支付颠覆了现金支付的用户习惯。我们需要权衡什么时候下打破“旧的用户习惯”,以及如何让用户自然接受。

1. 改变而带来的价值能改变本身所带来的困难

许多人不知道 ins 为什么要改版,“当品牌、组织超越了最初的商业意图,或扩展业务提供不同的产品,或领导希望吸引新的客户,这些情况都可能需要新的品牌视觉。”创新咨询公司 IDEO 的沟通设计主管 Remy Jauffret 说,“变化总是大家不舒服,然后又平息,我认为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尽管用户习惯是设计师需要注意的,但某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要尝试如何让用户接受改变。

2. 改变之后可以带来明显的体验升级

假如产品某个功能体验比较差,但是延续了很久,而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在相同功能的体验上已经做的很好,我们可以往主流交互体验上改版吗?

以安卓为例,我们都知道安卓手机的底部有 3 个实体键,后面手机更新迭代,变成了虚拟 3 按键设计。而在 Android 4.0 设计规范中,为了避免底部标签栏与已经存在的底部虚拟键产生交互上的冲突,安卓说明了不要使用底部标签栏。

而这种规则,在使用体验上、开发者的适配上都发生了问题,用户更接受 iOS 的体验,后面谷歌在 Material Design 中,允许了底部标签栏的存在。这相当于与之前的用户习惯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却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安卓底部标签栏及虚拟键

06 改变习惯时,我们能做什么?

1. 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是需要建立在好的体验上

比如,我们常见的页面打开方式都是简单的页面跳转,而阅读类书籍的打开方式采用的是书籍翻开的过渡动画。体验上,虽然和常见的用户认知习惯不同,但是与书籍本身巧妙的结合。时间久了之后,这种打开方式也逐渐变成了用户习惯。

▲微信读书

2. 如果改变会打破认知习惯,要让用户能快速了解新设计的使用方式

最好的方式是能够让用户快速与已其他竞品的操作习惯产生关联。比如采用其他主流应用成熟的交互方式。

如果改版会很大程度上改变用户习惯,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 改版操作指引:较为常见,但是仍应注意避免繁琐的操作指引,切勿把操作指引当作体验差时的解决方案。
  • 兼容多种用户习惯:安卓底部三大金刚键,后面手机全面屏时代,新增了全面屏手势。考虑到安卓老用户的使用习惯,三大金刚键始终被保留下来,与其他手势并存。
  • 允许切换回旧版本:这种方式一般是改版变化过大,用户一时间不容易接受新的体验方式,常见于网站,如站酷以前的大改版,但仅适用于过渡期。

07 结语

想用《设计心理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如果用新的方式做一件事只比原来好一点,那么最好与以前保持一致。如果必须做出改变,那么每个人都得改变。新旧混杂的系统会让每个人困惑。当新的做事方式明显优于旧的方式,那么因改变而带来的价值会超越改变本身所带来的困难。不能因为某样东西与众不同就认为它不好。如果我们故步自封,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

参考书籍:

  • 《设计心理学》——唐纳德·诺曼
  • 《UI 设计与认知心理学》——郑昊

 

本文由 @热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那请问作者,一个品牌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再有一定的用户体量情况下,大规模的是更改用户操作习惯楼主又怎样的见解呢?。对于这点我很迷茫也很反感,就好比品牌的产品好几年的操作习惯都是右边,但是用户体量上来后却改成了左边。我很反感这样的产品改变。

    来自广西 回复
  2. 为什么道理我也懂 就是说不出你这些话 有时候和前端这边解释我的用意 我都没有很好的去表达我的想法 真的佩服你们语言组织的好的人

    来自上海 回复
  3. 更好的体验有没有量化检验

    来自上海 回复
    1. 量化指标依不同产品有所区别,但是整体而言,通过 A/B test、上线后数据、用户反馈 NPS 等方式都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的。

      来自广东 回复
  4. 你好,可以申请该篇文章在公众号转载吗,我们id是应谋鬼计,会备注来源与作者,谢谢

    来自浙江 回复
    1. 你好,可以哦。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7736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B端SaaS产品及B端SaaS产品方法论。
专题
13365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现在,不少企业和行业都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化营销策略。
专题
1273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升级迭代应该怎么做,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
专题
1552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营销自动化是一个可用于自动执行营销任务的工具。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自动化营销平台。
专题
1926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表单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个信息录入工具。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表单设计指南。
专题
36292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好的数据分析可以使我们的产品不断优化,而做好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数据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