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给产品兄弟们上的一堂课

1 评论 1244 浏览 4 收藏 15 分钟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在互联网行业,竞争从来都是硝烟弥漫,而京东与美团的外卖大战无疑是近期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场竞争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更是一场关于用户体验、社会责任和商业策略的全方位较量。京东的入局,不仅为外卖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也给产品经理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近期最热点的互联网新闻,肯定是京东和美团的外卖大战。

遥想上一次外卖平台百花齐放,烧钱竞争,还是我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美团、饿了么、百度……好几个外卖平台轮着用,哪个平台优惠高就用哪个,校园里不同服饰的外卖小哥都能看到。

几年过去,早已剩下黄、蓝两家独大。

京东在此时的突然入局,有些意外、也有些合理,还有些惊喜。

这一周多的纷纷扰扰,作为用户,可谓是吃瓜吃不停。

作为产品经理,却是实实在在的学到了不少东西——东哥还是那个东哥

4月21日,京东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舆论达到最顶峰。

当天晚上,美团回应《关于已辟谣谣言被某平台再度利用的说明》,对战升级。

随后,东哥亲自送外卖、与外卖员一起宵夜聊天,传遍各大平台,甚至还“遇到”了两个从美团、饿了么来“投诚”的兄弟,节目效果拉满。

在如何打造新产品上,京东这一战打得不可谓不漂亮。

一、猛击痛点

美团从当年百团大战胜出后,这几年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独大,饿了么确实不够看。

不可否认,它确确实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便利,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便捷度。

但是当你缺乏足够竞争对手后,就会改变供需关系,从而改变了话语权。

在外卖行业,一家独大的平台同时收割商家、用户、骑手三大核心用户群体。早前《困在算法里的骑手》一文,更是将这种人神共愤的情绪推向高峰。

  • 对于商家而言,过高的抽佣、广告费等,让商家苦不堪言,只能想尽一切方法“降本增效”,才能活下去。最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劣质商家、劣质食品,无堂食外卖店等等。
  • 对于骑手而言,过于变态的算法、机制,几乎没有的保障机制,导致骑手压力极大,疲于奔命,提高风险的同时收入也不一定见涨。
  • 对于用户而言,一方面外卖价格逐年上涨,无论是食品价格、包装费、配送费,一方面外卖质量却逐年下降,稍不注意就踩坑。

而它却是唯一的赢家。

在这个基础上,不管是三大核心用户群,还是社会舆论,都已经铺垫到位——就缺一个“救世主”来治治它。

对于京东而言,最大的成功就是精准抓住了用户痛点,然后猛攻痛点

美团毕竟耕耘了这么多年,各种产品体系、业务形态、商业模式等,都是相当成熟。对于一个新产品,加入竞争最好的方式不是全面开战,而是打七寸——就在你最差的地方做的最好,其他的再说。

  1.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做“幽灵外卖”,主打高分安全店铺,让用户吃的放心
  2. 解决骑手保障问题——全职骑手五险一金,其他骑手可跨平台接单来提升收入

在疑似因为“二选一”导致骑手资源不足、外卖频繁超时后,第一时间宣布“超时免单”,进一步提升形象,增强用户信任。

这些都是美团现存且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京东一上来先抛出解决方案,对于用户而言,第一印象肯定是更好的。

所以对于新产品而言,不是你不能去挑战行业权威,而是你有没有精准的找到用户最痛的痛点,然后给出对应解决方案。

二、拔高高度

只解决用户问题,只能让当前的用户产生好感。

要形成产品口碑效应,还需进一步发酵,引起社会好感。

那该怎么做?——拔高高度,从商业竞争演变为价值竞争。

其实,这场PK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商业上的斗争,跟以前的百团大战、3Q大战等等,没什么不同——商业公司间为了赚钱而决斗。

但是,京东更像是一个审判者的角色,直击美团——你的种种行为、你的算法规则,是存在各种问题的,你是个“恶人”。而我是“正义”的一方,我是来“拯救”用户,替“用户”说话的。

这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商业竞争变成道德、价值上的对弈。

这很容易让用户忘了他也是个公司,也是为了赚钱(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赚钱)才做的这件事情,而是为了用户、为了社会,从道德高点出发,来挑战你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的将社会舆论都拉到了自己一方,更加广泛的好感就建立起来了。

所以说,做新产品的时候,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支持,就一定要扩大声势,带动更多舆论关注。

而获取关注最好的方式,就是拔高高度,将“大家”都归到自己的一方——我是为了“你们”在做的新产品。

一个只会闷声苦干的新产品,做得再好,也不会成功。

三、再上价值

最后,当社会大众都和自己站在一起后,无论是情感还是行动,都得更进一步。

情感上,从“极尽压榨之能事”、“赚取千亿利润”、“让他们的收入大幅降低”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当于不只是说这事儿,已经到了说理,到了生存之道。

再在行动上,给予用户期望,此番新产品的出现,不只是挑战原有霸主,更是要重塑行业格局、变更游戏规则,让商家、骑手、用户重新回到良好的秩序和氛围中来。

未来,是不是会出现标准化的骑手保障机制,跨平台生效;

未来,是不是会出现标准化的外卖门店机制,统一整治幽灵外卖和食品安全问题;

未来,是不是会出现全新的配送机制,避免压榨性的黑核算法;

这些,都变成了大众对于京东新的期待。

如果一个新产品,可以给观众带来新的更高维度的期待,不管他最终能不能做到,在新产品诞生之际,他已经是成功的了。

期待是用户投票的核心元素。

就好像我们回答问题时,如果领导或者面试官问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你说短期怎么做、中期怎么做、长期怎么做。

他们就会觉得你是个很有思考、高瞻远署、考虑长远的人。

自然而然,大家也会觉得这样的平台更具社会责任感,也会增添一丝信任。

如果,最终它真的能落地实现这些东西,那霸主变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四、道阻且长

所以,在一系列的“新产品上市操作模板”之下,京东外卖是不是就真的做的很好呢?

我想,未必。

首先,京东外卖的用户体验上还是存在很多明显且重大的问题。

如果你平时会逛社媒,会发现很多人吐槽找不到入口,甚至有段子说“搞了半天注册成了骑手”。

“超时免单”的策略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户情绪,但它解决不了用户根本问题,用户还是没有按时吃到饭。而很多因为实在等不了自行取消了的用户,也没有办法得到赔偿。

再加上似乎当前没有足够的人工客服来解决各类问题,导致用户投诉进一步增大。

这种体验上的漏洞还是很多很多……

而对于京东主打的,不做幽灵外卖,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也被很多网友曝光并未落实到位,只要是某平台评分高的店就可以入驻,还是存在不少无堂食外卖店。这本质上对用户信任是一种消耗。

再有,给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这到底是不是骑手最需要的?还是主打一个“竞选宣言”的作用?

我们要知道,平台始终是要赚钱,缴纳五险一金势必要带来更多的成本,这部分成本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转移出去,不管是转移到骑手,还是用户或者商家。

而对于外卖骑手而言,本就工资不高的他们,每天依然辛苦的奔波,要的应该是真金白银的收入。

对于他们而言,由于扒皮的平台、算法的陷阱、残酷的机制,收入逐渐减少。这个伤害和痛苦比缺乏五险一金的保障要重的多得多。

缴纳五险一金不是不好,而是会不会产生其他的影响,或者有没有解决真正的困境问题,才是关键。

当然,上述这些都还只是表面上能看到,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问题。

我更想知道的是,京东做外卖的目的是什么?

这决定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赚不到钱,会不会就结束了

从战略意义上,美团开始做闪送后,主打半小时、一小时送货到家,不只是外卖,手机3C、日常用品都能送,这其实“偷了”京东的家。京东做出反抗合情合理。

但是,美团做电商合适,不代表京东做外卖合适。外卖是高频业务,在高频场景下顺带完成低频场景的电商消费,这是顺畅的。但是在低频的电商场景下,突然演变为高频的外卖消费习惯,听起来不太可能。

那如果说外卖只是京东的辅助器,用来做用户的活跃、拉新等,最终反哺主营电商业务,那就意味着这必然不会是个长久投入的事情。毕竟外卖业务太重了,要不是京东本身有达达业务,支撑了一部分配送需求,恐怕当前情况更惨不忍睹。

从用户定位角度上,京东始终是做一二线城市,中高收入人群为主,主打品质消费。它对于三四线城市或者其他人群的渗透并不成功,不然也不会被拼多多快速超越。

但是外卖跟买东西不一样,我们会一直信赖一个店铺的高品质商品,但是我们接受不了每天都吃一样的饭、一个口味的东西,所以我们才会更多的点外卖。

但如果店铺审核资质严格,只有品牌店铺的供应,缺乏长尾商品,是不是能满足全部用户的饮食需求,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点。

对于京东这么大的集团,上市公司,每一个决策肯定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毕竟还需要和股东有交代。

所以,背后可能还有更多深层次的考虑和决策,是我还无法洞察感知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不是觉得京东做外卖有多好,或者有多不好。

在这场精彩的互联网纷争中,我觉得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有非常值得称赞和学习的策略,也有很多值得去思考的地方,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个用户,我当然期待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愿意加入战局,为我们提供更优质的外卖服务。

就好像在一个恋爱综艺节目里,作为女嘉宾,就希望多个男嘉宾为了我“雄竞”起来。

当然,也别忘了,综艺节目里,还有导演。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小球】,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京东能烧多久是个问题。不过已经卸载美团以资鼓励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289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私域流量”概念火爆的背后,既有企业焦虑,也有赛道风口。而巧的是,在线教育同样面临增长获客难的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在线教育行业如何做私域运营。
专题
20756人已学习15篇文章
AARRR模型是一个经典的增长漏斗模型。本专题的文章针对AARRR模型进行拆解解读。
专题
1973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跨境支付的行业、发展、支付方式和商业等信息。
专题
1512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产品的商业模式中,广告变现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那么广告功能就是产品里面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搭建广告投放系统。
专题
32279人已学习19篇文章
一个合格的购物车是怎么设计出来的?